他是一個標志性人物,他創造了中國教學的奇跡。他只是一個普通的數學教師,卻成為一代教育大師。
他就是北京22中的孫維剛老師。
孫偉剛老師
他的奇跡在于,在他6年一輪 的實驗班上,他能讓其他學校不要的三流、四流的“差學生”考上大學,有的甚至考上清華、北大。
我們看看2005年1月24日,《中國教育報》對他的報道:
第一輪實驗班除1人外,高考全部上線。
第二輪實驗班,40人中15人升入清華北大。
第三輪實驗班,全班40人,全部上大學,38人達重點線,22人升入清華北大,他創造了中國教育的神話,而這40人基本上都是其他學校挑剩下的。
更奇跡的是他的學生一年學完三年的課程;課上沒有筆記,課后沒有作業。他你提倡學生預習。所有的這些做法打破了傳統的教育的常規。
孫維剛老師在課堂上
如果說6年一輪時間太長,那他在只帶了一年半的第四輪實驗班中,全班25名學生,就有9人在全國高中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四大學科競賽中獲得一等獎,1人獲北京科技創新大賽“市長獎”。
他認為教學的目的應當是通過知識的教學,不斷發展學生的智力素質,造就他強大的大腦,把不聰明的孩子變聰明,讓聰明的變得更聰明。
他教學的秘訣就是“八方聯系,渾然一體,漫江碧透,魚翔淺底。”
他在教學中時刻站在系統的高度講授知識,讓知識總是以“系統中的知識”的面目出現在學生面前,使學生從系統的高度去把握知識,進行思考,從而達到八方聯系、渾然一體的境界。
孫維剛老師在課外輔導學生
他曾說過“我的教學一直都是一個整體,我從來沒有教過任何一個章節。”
他的建班三條原則:
1、誠實、正派、正直。
2、樹立遠大理想與抱負。
3、做有豐富情感的人,要因為自己來到這個世界上,而使別人生活的更幸福些。
可惜的是,孫維剛老師于2002年因病逝世了,但他遺留的教學方法,卻是我們最寶貴的財富,我相信,只要我們深入研究,一定能夠觸摸到真正的教育方法精髓。
孫維剛老師已經去世17年了,我相信他不是過眼煙云,他的教學方法,會讓更多的后人去思考,去探索,因為他的成績至今沒有那個人能夠超越他,他在中國的教育史上會留下重重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