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在高度信息化的今天,在人的成長過程中仍然起著重要的作用,有閱讀習慣的人,與沒有閱讀習慣的人之間,逐漸拉開了差距,即使是同樣有閱讀習慣的人,也因閱讀的廣度與深度,而千差萬別。
有很多人已經深知閱讀書籍的重要性,但有時候也會產生一些關于閱讀的疑問。
學習知識為什么要通過閱讀書籍?
為什么都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如果你有以上或類似疑惑,也許能在茂木健一郎的《如何用閱讀改造大腦》中獲得啟發。
茂木健一郎,是東京大學理學博士,腦科學家,熱愛閱讀,曾出版《創意腦》《大腦活用學習法》《大腦活用工作術》等書籍。
現在買書非常便利,各種版本應有盡有,紙張和油墨雖然都是新的,但書中的內容卻基本遵循原著,將偉人們過去的思想、意志,直接地呈現在我們的面前。
再沒有別的什么能像書籍那樣,承載著跨越時間長河的智慧,來到我們身邊了。
《史記》《資本論》《國富論》等等都是極富盛名的偉大著作,很多人對于司馬遷或馬克思的故事耳熟能詳,雖然真正讀完的人不多,但只要它們在你的腦海中留下一個概念,你的大腦就已經發生了改變,就像埋下了一粒種子,沒準哪一天就會發芽。
如今網絡信息急速膨脹,想找點兒什么資料,可以說既簡單,又困難。簡單是在于搜索引擎的一個關鍵詞就能帶起數萬條相關內容,困難則在于信息量實在過于龐大,且內容魚龍混雜。
假如想要簡單了解蘋果前CEO喬布斯的事跡,網絡搜索非常便捷;但若是想深入地去認識這個人,互聯網上的信息就會顯得過于零碎和雜亂了,不如閱讀《史蒂文·喬布斯傳》來得準確和系統。
在一本書的誕生過程中,作者本人必須投入大量的精力,花費無數的時間與心血,用心打磨語言,反復斟酌內容。除此之外,還需要編輯、校對、裝幀等人員的共同努力。正是因為經歷了這樣的反復錘煉,出版面世的書籍才能擁有更強的可讀性,以及更深刻的內涵。
茂木健一郎將閱讀書籍比喻成體育項目中的拳擊訓練,為了成為優秀的拳擊手,必須進行大量反復而系統的訓練,認真細致地閱讀書籍就像對大腦進行一絲不茍的體能訓練一樣,相對的,閱讀網絡上的輕松文章時,大腦的運動量大概也就和散步差不多吧,兩者對大腦的訓練程度的巨大差別由此可見一斑。
著名物理學家牛頓曾說,他之所以能發現萬有引力,是有賴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正是因為消化了前人打下的基礎,吸收了前人的智慧,牛頓才有了后來的成就,而這個學習和消化的途徑就是閱讀。
DNA之父弗朗西斯·克里克在英國劍橋大學中學習時,每周末都會閱讀很多的論文。
茂木健一郎所在的科學研究室,每周都會舉行一次研討會,專攻腦科學的博士及學者們輪流分享自己當周閱讀的優秀論文,并集體討論其中的亮點,疑惑或是有趣之處。
翻開一本書,多多少少都會有一些我們不知道的內容、信息或觀點。通過大量地閱讀書籍,我們與作者對話,經歷作者的經歷,共鳴作者的感受,體會作者的觀點。通過不斷地思考與揣摩,我們的視野得到開擴,格局得到拓展,這樣閱讀的過程其實就是學習的過程。
茂木健一郎在遇到他最喜歡的作品《綠山墻的安妮》之前,從來沒有聽說過 “不要考慮對方能為我做什么,想想自己能為對方做什么。”這樣的觀點,通過思考,他理解到世界之大,海納百川。
俗話說得好:“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世界上還存在著完全不同的人生觀、世界觀及價值觀,也許我們生活中習以為常的事情,換個背景環境就會看起來匪夷所思也不一定。
茂木健一郎通過閱讀美國的《讀者文摘》雜志,了解到許多有趣的美國文化,其中關于門薩俱樂部的報道令他躍躍欲試,他認為那會是一個能夠證明“頭腦是否真正聰明,與能否考入著名大學無關”的地方,然而這卻是一段能讓他感受到現實與理想之間存在鴻溝的經歷,因為入會條件之一竟然是具有著名大學資歷。
也是通過《讀者文摘》,他知道了一種名為“綠閃”的現象,并于多年以后終于親眼得見。“綠閃”是在落日的最后時刻,出現綠光的光學現象,非常短暫,通常只有1-2秒,如果不是早有準備,也許就不會注意到那一閃而過的神奇綠光了。
過去,一些書籍被視為危險物品,因為其所述內容不合常理,甚至顛覆文明,有可能令讀者質疑社會形態,或是動搖眼前的現實,一本有力量的書完全能改變一個人的一生,這可不是夸大其詞。
事物通常具有兩面性,就像陽光總是伴隨著陰影。尼采在《悲劇的誕生》中最著名的思想就是:古希臘文明是由清澈、理智、光明的“日神”特質,與混沌、沖動、陰暗的“酒神”特質交織而成的。
這個概念也適用于其他的方面,就像大文豪托爾斯泰的著作《安娜·卡列寧娜》能讓人體驗到愛情的凄美與痛苦,也可能讓人向往背德的戀情一樣。
人也會具有“危險性”,可以說頭腦的聰明程度與危險性是息息相關的。那些曾經改變世界的天才,無論是中世紀的愛因斯坦、牛頓,還是21世紀的史蒂文·喬布斯,都擁有“危險的智慧”,幫助他們在“安全”與“危險”的天平上維系一種微妙的平衡。
蘋果前CEO史蒂文·喬布斯,是一位徹頭徹尾的完美主義者,他喜怒無常,人際關系惡劣,周圍的人幾乎都討厭他,但無論多么天馬行空的事情只要他表示“可以做到”,往往最終大家也會改變想法跟隨他的步調,這就是喬布斯的“危險性”。
讀書可能具有危險性,書中的內容可能讓你對現實生活產生一些質疑;投資中想獲得更高的收益,往往也要承擔更高的風險;創立公司也有危險性,思考社會存在形式也可能是一件危險的事情,為尋求更多的可能性,“危險性”是不可或缺的。
概括地講,茂木健一郎在《如何用閱讀改造大腦》中提供了多角度的觀點,給予我們啟發,幫助我們嘗試從不同的方向去看待閱讀這件事。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