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蘭室秘藏》治療頭痛的經驗


作者:丁元慶

編輯:黃鑫磊


       李東垣《蘭室秘藏》對頭痛的論治補前人之未備,用藥亦獨具特色,并且創制出治療頭痛要方數首,迄今仍行之有效。以下試對李氏治療頭痛的經驗分析總結如下。


1  補充少陰、太陰頭痛


       《傷寒論》所述頭痛是六經病頭痛,而非六經頭痛。金元以前,醫家論治頭痛多遵從《傷寒論》分經論治法,但《傷寒論》有關頭痛證治僅見于太陽、陽明、少陽、厥陰病四篇,尚缺太陰、少陰病頭痛及其證治。李氏在《蘭室秘藏·頭痛門》中補充出太陰、少陰頭痛的證治,并進一步指出六經頭痛之異:“太陽頭痛,惡風,脈浮緊。”“少陽經頭痛,脈弦細,往來寒熱。”“陽明頭痛,自汗,發熱,惡寒,脈浮緩長實。”“太陰頭痛必有痰,體重或腹痛,為痰癖,其脈沉緩。”“少陰經頭痛,三陰三陽經不流行,而足寒氣逆為寒厥,其脈沉細。”“厥陰頭項痛,或吐痰沫,厥冷,其脈浮緩。”


       六經頭痛有外感內傷之異,表里虛實之分。三陽經頭痛邪氣盛實,屬外感者多見;三陰經頭痛則以內傷者居多,虛實兼見。太陰頭痛實由脾運失健,痰濁阻滯,清竅不利,從而提出痰厥頭痛之名,開從痰論治頭痛之法門;在用藥方面提出痰厥頭痛“非半夏不能除”,為后世從痰論治頭痛奠定了基礎。少陰頭痛則系陽氣不足,陰寒內盛,寒凝經脈,不通則痛,所謂“厥逆頭痛者,所犯大寒”也。



2  將頭痛分為外感、

內傷兩大類


       頭痛系臨床常見病證,病因復雜,見癥多端,李氏根據導致頭痛的病因不同,將頭痛分為外感、內傷兩類。外感頭痛主要由風、寒、濕、熱諸邪侵襲,阻滯經脈,擾亂營衛所致,病因以風邪為主。


       首次提出“高巔之上,惟風可到”的見解。風為百病之長,六淫之總司,風常兼挾寒、熱、濕邪上犯,“夫風從上受之,風寒傷上,邪從外入,客于經絡,令人振寒頭痛,身重惡寒……此傷寒頭痛也”“風熱壅盛,上攻頭目,昏眩”“風濕熱頭上壅,損目及腦,痛不止”“心煩頭痛者,病在膈中,過在手巨陽、少陰,乃濕熱頭痛也”“氣上不下,頭痛巔疾者,下虛上實也……寒濕頭痛也”。以上所述說明外感頭痛不離風、寒、濕、熱邪氣為害,故病在三陽經者居多。


       內傷頭痛有虛實之分。實證以痰厥頭痛多見,即太陰頭痛;又有濕氣在頭,頭痛發時面頰青黃,暈眩,目不欲開,身體沉重,兀兀欲吐,此為“風痰頭痛”。虛證有“血虛頭痛”、“氣虛頭痛”和“氣血俱虛頭痛”。如此則將頭痛劃分為外感、內傷兩類,虛證實證之別,臨證確有執簡馭繁之便。時至今日,頭痛之外感內傷分類法仍具有現實的指導意義。



3  論治特色


3.1 分經論治,各經獨有引經之藥 

       李氏治頭痛主要是采取分經論治法,各經獨設主治專藥,針對病因遣藥;同時,遵承師意,主張治頭痛用引經藥,并且將專用藥與引經藥巧妙地結合于一方。治太陽頭痛以川芎、羌活、獨活、麻黃之類為主;少陽經頭痛以柴胡為主;陽明經頭痛以升麻、葛根、石膏、白芷為主;太陰頭痛以蒼術、半夏、南星為主;少陰經頭痛以麻黃、附子、細辛為主;厥陰頭項痛,吳茱萸湯主之。需要指出的是,以上所言是主治藥而非主治方,臨診須隨證加減方能取效。如,清空膏治偏正頭痛,年深不愈者,若痰厥頭痛,減羌活、防風、川芎、甘草,加半夏;偏正頭痛服之不愈,減羌活、防風、川芎一半,加柴胡一倍。此時,半夏、柴胡既取其主治之功,復具引經之力,構思可謂巧妙。又如,對發熱惡寒而渴之陽明頭痛,“只與白虎湯加好吳白芷”。白虎湯善清陽明之熱,加白芷引藥上達,且善治陽明頭痛。統觀其治頭痛處方特點有三:①主用風藥;②針對病因病機的治療用藥,如祛風、清熱、散寒、除濕、化痰、益氣、養血、健脾等;③配伍引經藥,祛風通絡之羌活、獨活、柴胡、白芷等俱屬常用之品。


3.2 補虛瀉實,不一而足 

       外感頭痛、痰厥頭痛屬實,故俱主攻邪以泄之,邪去正安,頭痛自止。內傷虛證頭痛,治惟補之,“血虛頭痛,當歸、川芎為主;氣虛頭痛,人參、黃芪為主;氣血俱虛頭痛,調中益氣湯(人參、炙甘草、蒼術、黃芪、柴胡、升麻、黃柏、木香、橘皮)少加川芎、蔓荊子、細辛,其效如神”。書中所列頭痛證治,均示人以大法,故常謂某藥為主,而不主以某方。“是知方者體也,法者用也,徒執體而不知用者弊,體用不失,可謂上工矣。”執其法而不泥其方,體以合用,則方與證對,藥與病合,多能立于不敗之地。


3.3 善用風藥,重視配伍

       頭為人體至高之處,凡欲藥力之上達,必藉輕疏上揚之味,則非風藥莫屬。“凡頭痛皆以風藥治之者,總其大體而言之也。高巔之上,惟風可到,故味之薄者,陰中之陽,乃自地升天者也。”風藥其味多辛,其性主散,辛散輕揚,性主上浮,既可疏散高巔之邪,疏通氣血、經脈而善治頭痛;又能協諸藥以上升,發揮引經藥的作用。頭痛門13方中,或多或少均有風藥加入其中,常用者如川芎、羌活、柴胡、防風、細辛、蔓荊子、薄荷、藁本、升麻、白芷、荊芥穗、天麻等。諸藥多辛溫香燥之品,處方每制以苦寒,如黃連、黃芩、黃柏,取寒以制熱,苦以監其升散太過;若欲其上升則以酒炒用,如川芎散、清上瀉火湯;或制以甘寒,藥如生石膏、生地,方如碧云散、安神湯;或制以涼潤,風藥走散,易傷陰津,若熱盛者用風藥時,則多制以甘涼、甘寒,以寒制熱,以潤滋燥,如羌活湯之瓜蔞根,川芎散、安神湯之生地黃、知母等;或甘以緩之,常用生甘草,或生、炙甘草并用,以緩諸風藥走竄升散之烈性。此外,頭痛門13方中有11方使用甘草,與諸藥配伍,又寓辛甘發散之意。


       清上勿忘降下。用風藥升散,復以茶清調下,借其苦寒清降之力以制諸風藥之辛溫,13方中共有4首以茶清調下。或制以降泄之品, 引上攻之邪下達,如羌活湯配伍酒炒黃芩、黃連、黃柏清散風熱,復用澤瀉、白茯苓,借其降泄之性,可以引熱下達。



4  創制頭痛名方


       《蘭室秘藏》所立頭痛諸方,于用藥特點、配伍方法等方面多有獨到之處,為后世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4.1 清空膏

       由川芎、柴胡、羌活、防風、黃連、黃芩、炙甘草、茶組成。“治偏正頭痛,年深不愈者。善療風濕熱頭上壅,損目及腦,痛不止。”本方重用苦寒之黃芩、黃連,取其清熱降泄之力,為方中主藥,故用量獨重于方中諸藥;痛在巔頂,非風藥不能達于病所,是諸風藥以辛散上行,通經脈,止疼痛。


4.2 半夏白術天麻湯

       藥用黃柏、干姜、澤瀉、白茯苓、天麻、黃芪、人參、蒼術、炒神曲、白術、麥蘗面、半夏、橘皮。頭痛苦甚,此為足太陰痰厥頭痛。用半夏除痰為主治之藥;天麻定眩;病在太陰,中氣不運,則用黃芪、人參、蒼術、白術補中益氣;二術苦甘性溫,善除濕邪,合澤瀉、茯苓利水滲濕,除濕可杜生痰之源;橘皮、干姜、大麥曲皆是和中化濁之物。全方以頭痛為目的,而以補中化痰、和中降逆為運用,雖不專于治痛,但中焦健運,痰去則氣血調暢,其痛自止。為后世程鐘齡治痰厥頭痛提供了有益的借鑒。


4.3 選奇湯

       用炙甘草、羌活、防風、酒黃芩為散,每取五錢,水煎服。治眉棱骨痛不可忍。方中黃芩冬月不用,而食痛熱痛倍之,故此方之功在于羌活、防風與炙甘草,黃芩之用則是監制羌活、防風之溫。恩師李克紹教授認為,本方用羌活、防風的目的是疏絡通陽,使伏熱外散,不是解表發汗,故用量極輕,但療效甚為可靠。



       本文發表在《河南中醫》2001年第2期,36-37頁。此次發布作者有修改。本文由“麗東書院”微信平臺編校發表,文章僅代表個人觀點。

版權聲明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玉機微義》卷三十四
頭痛中醫診療方案
有哪些原因會導致我們頭痛呢
川芎茶調散
《雜病廣要》
半夏天麻白朮湯 痰厥頭痛,東垣〕治脾胃內傷,眼黑頭眩,頭痛如裂身重如山,惡心煩悶,四肢厥冷,謂之足太陰痰厥頭痛。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土默特左旗| 麻栗坡县| 南岸区| 平湖市| 信丰县| 诏安县| 沛县| 伽师县| 和田县| 吴旗县| 营口市| 七台河市| 西藏| 桂东县| 巴青县| 紫金县| 广水市| 利津县| 德庆县| 胶州市| 龙泉市| 健康| 墨玉县| 富蕴县| 从江县| 白河县| 临西县| 左云县| 无棣县| 绍兴县| 西乌珠穆沁旗| 阿拉善左旗| 烟台市| 镇平县| 营山县| 田阳县| 南雄市| 绩溪县| 内丘县| 漯河市| 洮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