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理論自古希臘城邦學說伊始,有眾多的學者進行闡釋。柏拉圖在《理想國》中進行了制度設計,提出正義的城邦學說。他認為維系理想國的四個條件是:良好的國家教育、良好的規范制度、完備的德性、哲學王成為統治者。
不過這些只是柏拉圖哲學中的一部分,他的其他哲學思想如何呢?今天哲學詩畫總結了大概9個方面,一起來仔細研讀下。
01
理想一旦接近現實,就會走向墮落。理想國度不在現實,而在理念。
02
有多少種不同類型的民主政體,就有多少種不同類型的人們性格。政治制度是從城邦公民的習慣里產生的,習慣的傾向決定了其他一切的方向。
03
民眾有獨立思考的能力,才能建立起良好的法治和有秩序的德性。如果民眾成了一群烏合之眾,那決定國家走向還是精英階層。
04
哲學家應該稱王,他扮演的角色不過是引領民眾進入理念世界。
05
寡頭政體(僭主制)導致極權主義的出現,在這種社會中,人們會被奴役,連僭主本身也會被這種制度奴役。(中國歷史上的那些帝王們,其生命歷程和歷史事跡都證明了這個洞見。)
06
直面真理的人必然會遭遇痛苦,這是追求真理者的宿命。追求智慧、榮譽和財富是人生的三大快樂,但只有追求智慧才是直面快樂本身,其他兩種不過是免除痛苦而帶來的快樂。
07
人的靈魂分為理性、激情和欲望三個部分,欲望占據人生的空間和時間量最大。人如果不學習哲學,認識理性,是很難駕馭欲望的。欲望分必要的、不必要的和非法的三種,我們雖然不是禁欲主義者,但應排斥、遠離不必要和非法的欲望,因為這兩種欲望往往會干擾我們的理性,侵蝕我們的心靈。
08
教育是實現靈魂的轉向,它不能違背人的本性。人的靈魂的善是人的本性,當這種善被敗壞就會走向罪惡和墮落。通過哲學理性的引導,人可以向上進入到理念世界,人的靈魂才能得以升華。(奧古斯丁的上帝之城正是借用了柏拉圖的這個觀點,他認為上帝之城市永恒的理念世界,指引我們向上向善,而世俗之城是短暫的,破碎的,甚至是罪惡的,是一種向下的低級的現象世界。這個世界是不真實的,現象世界讓我們遠離上帝,是對理念世界的模仿。中國歷史因一直缺乏這種宗教信仰,導致了皇權獨大,凡事皇帝一人說了算,結果就是幾千年在科學、邏輯和信仰等方面的毫無變化和建樹。)
09
靈魂需要不斷的學習,以對得起靈魂這個稱謂。靈魂中那個我們用以學習、追求著的快樂是最真實的快樂,用這個快樂充實生命與靈魂的人的生活是最快樂的生活。和痛苦對比的快樂以及和快樂對比的痛苦都是平靜,都不是真實的快樂和痛苦,而只是似乎快樂和痛苦。這些快樂的影像和真正的快樂毫無關系,都只是一種欺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