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資管時代開啟了量化資產配置的風口,在資金寬裕、風險偏好偏低、風險管理工具稀缺的投資環境下,發揮多市場、多資產、多策略的組合配置優勢,降低金融資產波動,實現保值、增長的長期財富管理目的,是未來量化投資領域的主流方向。
市場正在醞釀變局,風險偏好或提升。短期來看,盤面情緒實際是比較積極的;中期來看,市場可能在醞釀向增量行情轉變;長期來看,股票市場已進入底部價值區域,股票資產的性價比大大提升,大中盤價值股成為優質資產,中小板、創業板也進入低風險比價區域。
2017年股票市場可從三條主線尋找“真成長”。1、歲末年初,可重點關注高送轉和早披露年報的中短線交易機會,這類“保留曲目”更能吸引資金關注,成為亮點。2、如何尋找估值不高的“真成長”,將是投資者最為關注的問題,業績預告大幅超預期事件將為我們提供重要線索。3、2017年市場的波動或將加劇,結構性機會更強,我們推薦關注成長型公司的股權激勵和員工持股事件。
2016年中國資本市場經歷了金融生態演化與市場變革的嚴峻考驗:一方面,資金供應寬裕,資產管理行業蓬勃發展、新興機構層出不窮;另一方面,創新業務、立體化工具經受洗禮,市場進入了低波動、低風險偏好、低流動性的“三低”行情,實現存量資產有效保值、增值的壓力持續上升。
從量化監測指標來看,糟糕的處境或許正在發生改變,資本市場正在迎來越來越好的資金環境,投資者交易行為上的風險偏好已經出現松動,未來市場擺脫縮量模式的可能性較大。風險偏好指數今年下半年以來維持在較高的水平上,行業輪動速度較高且比較平穩,市場可能在醞釀向增量行情轉變。
長期來看,股票市場已進入底部價值區域,股票資產的性價比大大提升。在這種行情特征下,市場發生大幅下探或回撤的可能性較小,市場的風險收益狀態對于長線配置資金越來越有利,但在方向積極的同時,空間上仍難言樂觀,基本面出現實質改善需要的時間跨度,以及大體量資金流向的變化,仍具有較大不確定性,未來通過資產配置實現較低風險的配置收益要比單市場的策略挖掘和方向性把握更重要。
政策鼓勵、居民財富管理潛在需求大、實際負利率的環境促進了資產管理業的發展,公募機構和私募證券管理機構數量及管理規模持續創新高,目前兩者合計管理資產規模已逼近20萬億元。在大體量資金面前,除了風險管理工具有限,還面臨著一個更嚴峻的瓶頸——資產管理“不可能三角”,即投資的期望收益率、策略資金容量和凈值波動(風險、回撤)三者不能同時達到理想狀態。在資金規模大、風險管理手段有限的情況下,軟化“不可能三角”約束的唯一可行手段是大類資產配置。考慮到大類資產配置對量化手段的高度依賴,大資管時代實質上開啟了量化資產配置的風口。在資金寬裕、風險偏好偏低、風險管理工具稀缺的投資環境下,發揮多市場、多資產、多策略的組合配置優勢,降低金融資產波動,實現保值、增值的財富管理目的,是未來量化投資領域的主流方向。
確保量化資產配置有效的最基本理念是,將期望收益率顯著為正,相互之間負相關或低相關的資產、策略或金融工具,在考慮流動性和投資期限的基礎上,形成優化組合,有效降低風險,實現長期相對穩定收益。因此,期望收益率可觀、相關性低的量化策略將成為配置維度的基礎元素,而從體系配置的層面審視量化策略,分析量化策略風險收益特征,成為應用量化投資的新視角。
綜上所述,我們建議更多從配置層面來布局2017年的量化投資策略。首先,對股票組合的倉位和風險偏好度應該提升,大中盤板塊中,價值成長兼顧型的股票性價比最優,仍看好預期高派現組合,年末歲初時點看好業績預告超預期組合和早披露年報組合,同時高度關注平臺突破股、企業股東增持策略和股權激勵組合。其次,交易工具方面,分級基金的折價套利機會可能會比較多,期權波動率相對價值交易策略成為亮點的可能性也比較大。第三,配置方面,強調多資產和多策略投資,通過資產配置、策略配置來降低投資風險,實現組合持倉資產的自我對沖。
市場正在醞釀變局風險偏好或提升
資金是市場的血液,投資者是市場的主角,市場特征與情緒是市場狀態的表征。我們嘗試從資金、投資者行為、市場特征與情緒角度選擇一些表征性強的量化指標刻畫資本市場大環境,從而判斷2017年量化策略前景及布局,并重點推薦可操作性強的量化策略。
外生資金量價環境改善等待經濟企穩催化
我們用貨幣同比增速減去工業總價值同比增速,表征貨幣超發速度,基于M1的貨幣超發速度仍在上行,與基于M2的貨幣超發速度相背離,說明資金量寬裕而資金效率并不高。經濟增速處于探底狀態,如果出現環比改善,資金將極大可能向風險溢價高的領域流動。從這個角度看,資本市場將迎來越來越好的外生量化資金環境。如果以10年期AAA級企業債的到期收益率表征資金低風險收益環境,目前到期收益率已下降到歷史低點,且股票投資長期凈利潤回報相對債券投資長期回報水平已經回到歷史高點,即無論是從絕對水平還是從相對水平比較而言,資金成本都已經很低。從這個角度看,資本市場也迎來了比較好的資金比價環境。
縮量資金環境下專業投資趨積極,普通投資者未跟進
證券投資結算保證金反映了市場普通投資者的資金狀況,結算資金余額代表了二級市場場內普通投資者的存量現金水平,銀證轉賬代表了投資者資金的進場、退場動機,通過“結算資金”、“銀證轉賬”和“市場摩擦扣除”推算的“交易額度”則代表了投資者的凈買賣操作。今年下半年以來,市場指數上漲,但資金結算余額下降,銀證轉賬凈流出,即出現了資金縮量背景下的上漲。市值資金比(股票自由流通市值與結算月的比例)持續上升,場內資金面偏緊,而專業機構投資者以凈買入為主,存量資金主動買入推動市場上漲。
目前持倉投資者占比仍持續下降,參與交易投資者比例處于歷史低位,反映了普通投資者風險偏好處于較低水平,并未明顯回升。結合場內資金變化來看,行情表現由專業投資者推動。
變局前夜股票資產性價比提升
風險偏好指數反映投資者的風險厭惡程度,通過股票波動率與收益率之間的相關性水平表征,在震蕩市格局下表征效果最好。在理性市場環境下,風險偏好指數應為正數,當正值比較大時,比如大于0.6時,說明投資者風險偏好過高,市場過于樂觀,當負值比較大時,比如小于-0.2時,說明投資者風險厭惡過高,市場過于悲觀。風險偏好指數下半年以來維持在較高的水平上,盤面情緒實際是比較積極的。
行業輪動速度顯示市場可能在醞釀變局
行業板塊輪動的快慢反映了投資者的關注面。存量博弈格局下,活躍資金主導行情,輪動速度由低速位置上升表示行情啟動,輪動速度由高速位置下降表示行情結束,高速平穩輪動表示市場在尋找方向,醞釀向增量行情的轉變;增量博弈格局下,高速平穩輪動轉為輪動變慢表示增量資金進入、市場啟動,輪動速度重新上升表示趨勢確立,輪動速度再次下降則進入高位博弈區域。從資金狀態來看,目前處于存量博弈格局,而輪動速度較高且比較平穩,因此,市場可能在醞釀向增量行情轉變。
利潤利息比:股票資產的性價比較高
從全市場的情況來看,目前PIR超過1.5,屬于比較便宜的位置;滬深300板塊PIR為2.4,在錢多、成本低、股市向下波動小的背景下,大中盤價值股已經屬于優質資產。而中小板和創業板,從相對比較方面看,也已經回到低風險位置,對于長線資金吸引力上升。總的來看,股票資產性價比較高。
情緒周期:已進入有利階段
情緒綜合指數基于風險偏好指數、估值溫度、交易動量、市場整體換手率、A股投資者人數凈增長率五個指標做主成分分析編制。情緒綜合指數取值基本落在-3至 6之間,數值為負,表明市場處于長期視角下的底部區域,數值大于2,表明市場處于長期視角下的較高點位區域。中間區域看動量,高低區域監測反轉拐點。
將情緒綜合指數取歷史縱比分位數,進行移動平均后得到情緒趨勢指數,情緒趨勢指數表征市場情緒周期。情緒周期上升階段,市場有系統性行情或結構性大行情,情緒周期下行階段,市場無可觀行情。情緒趨勢指數會持續在局部區域內鈍化,干擾周期階段的判斷。當前,情緒趨勢指數處于周期底部,可能會逐步進入利好股市的階段。
市場環境展望:方向上積極,空間上有待變局出現
通過對資本市場環境進行量化分析,主要得到以下結論:1、市場狀態:從貨幣超發速度和AAA長期企業債到期收益率走勢來看,資本市場正在迎來越來越好的外生量價資金環境;在場內資金面偏緊的情況下,專業機構投資者以凈買入為主,盡管從參與意愿和參與活躍度來看,普通投資者還沒有出現跟進的跡象,但實際上的投資者風險偏好已經出現松動,未來市場擺脫縮量模式的可能性較大。2、方向判斷:短期來看,風險偏好指數下半年以來維持在較高的水平上,盤面情緒實際是比較積極的;中期來看,存量博弈格局下,行業輪動速度較高且比較平穩,市場可能在醞釀向增量行情轉變;長期來看,股票市場已進入底部價值區域,股票資產的性價比大大提升,大中盤價值股成為優質資產,中小盤、創業板也進入低風險比價區域。對于趨勢性信號可以從三個方面觀測和確認:一是經濟增長速度或傳統企業盈利的改善;二是市值資金比的下降;三是AAA級長期企業債到期收益率的趨勢性回升。3、投資機會:配置方面,對股票市場的倉位和風險偏好度應該提升,大中盤板塊中,價值成長兼顧型的股票性價比最優,仍看好預期高派現組合;年末歲初時點看好業績預告超預期組合和早披露年報組合,同時高度關注平臺突破股、企業股東增持策略和股權激勵組合;套利策略及交易方面,分級基金的折價套利機會可能會比較多,期權波動率相對價值交易策略成為亮點的可能性也比較大。
主題量化選股:急行軍靈活機動遠征軍穩扎穩打
高派現策略:防御作用顯著值得長線配置
2015年,上市公司總體利潤下滑,股利分配也較往年遜色。全年共有1653家上市公司進行了現金分紅,占全部A股上市公司的比例為58.76%,較上年下降13.31%。2015年全部A股的平均股利分配率為23.04%,與上年持平。以分紅預案日的股價計算,全部A股的平均股息率為0.35%,較去年下降0.11%。盡管現金分紅的上市公司減少,拉低了A股的平均水平,但是2015年采用現金分紅的公司普遍比往年更加慷慨,平均股利分配率達到39.19%,平均股息率為0.59%,顯著高于上一年的水平。
現金分紅有明顯的行業特征。在2015年現金分紅的標的中,高股息行業主要集中于銀行、非銀行金融、食品飲料、汽車、家電等低估值行業。銀行、食品飲料、家電、交運等行業因為估值偏低,長期居于股息率的前列,股利分配率較高的行業為建筑、機械、電力設備、商貿零售、有色金屬等。
預期高派現組合的具體構建步驟如下:1、每年5月初,剔除虧損、BPS、每股未分配利潤排名在后1/5的個股,剔除近三年分紅次數低于2次的個股,保留具備分紅能力的個股。2、剔除近三年EPS平均增速排名后40%,三年EPS增長率離差排名前40%的標的,保留穩增長個股。3、在所剩的穩健增長且分紅穩定的公司中,計算預期股息率,選擇最高的N只標的等權重配置,持有一年至次年5月更新。
根據2015年年報數據,以2016年10月30日收盤股價為基準,目前預期股息率最高的10只股票為:宇通客車、雙匯發展、上汽集團、福耀玻璃、浙能電力、浦發銀行、偉星新材、山東高速、招商銀行、華夏銀行,建議持續關注。
上證50增強策略:集腋成裘助力網下打新
2016年以來,上證綜指一直在2700點至3200點之間徘徊,成交低迷,總體乏善可陳。悄然間,A股存量博弈環境正在發生變化,高股息低估值的優質藍籌更受歡迎,重新站到舞臺中央。自2016年1月1日至今,上證50指數累計下跌6.90%,較其他板塊更為抗跌。
藍籌股在資產荒的背景下,配置價值凸顯。特別是網下打新收益喜人,高股息、低波動率的藍籌股更是打新底倉的不二選擇。上證50成分股多數是業績優良穩定、行業地位穩固、現金流出眾的巨無霸公司。從組合工具角度看,上證50期貨、期權俱全,更容易增厚持有收益。因此,無論是價值投資還是配置網下打新的權益類資產,上證50指數更具配置優勢,衍生品豐富,可提供更多創造絕對收益的機會。
平臺突破策略:把握趨勢乘風破浪
平臺突破策略是一種基于技術分析的趨勢交易策略。首先,這是一種趨勢交易策略,即形成“平臺”的含義為股價在短期內達到均衡,而突破平臺則意味著原有均衡的打破。此時進行趨勢交易則可賺取股價從原有均衡點向新均衡點運行過程中的差價。第二,此類交易機會是由于市場的非理性所造成的,因此在非理性的市場環境中更容易獲利。第三,本策略并非在任何環境下都適用,歷史上看,只有在結構市或者牛市行情中才會有較好表現。
當前市場主要指數的通道識別結果有如下特點:第一,總體上看,今年以來市場各個板塊指數的走勢高度相似。主要規模指數從2月份起即形成了較為明顯的向上通道。第二,7月底以來,大盤股和小盤股的表現略有分化,大盤股的股價趨勢表現要好于小盤股。代表中小盤股的中證500和創業板指數形成了較為明顯的平臺,維持在較窄的區間內橫盤震蕩,數次上漲至平臺的上邊界后均被打壓下來;代表大盤股的上證50和滬深300指數近期的平臺較不明顯,雖然仍未突破前期高點,但底部逐步抬高的趨勢卻比較明顯。
歲末年初還看年報變局中尋找“真成長”
2016年市場格局悄然生變。年中藍籌引領行情,無論是股息率吸引還是網下打新配置需求,沉寂多年的藍籌股重新站到舞臺中央。煤炭因供給收縮價格大漲,坐慣了冷板凳的煤炭股成為今年的超級明星。2016年1至10月,煤炭、食品飲料、家電、銀行、有色金屬漲幅居前,而去年牛市中估值扶搖直上的成長股們,今年卻一直被人冷眼相待,計算機、傳媒表現墊底。而近一個月以來,成長股的兩大龍頭樂視網、網宿科技雙雙跳水,引發市場對成長股估值體系的深深擔憂。未來一年,也許市場風格切換仍未結束。
展望2017年,地產調控抽薪房市之火,債市溫和去杠桿,大宗商品供需或逐漸平衡,美元走強預期上升。比較來看,股票市場或許更具備配置價值。資產荒的時代還將延續,資金會流向風險的相對洼地。然而就當前股市來看,人氣難聚,星星之火難以燎原。價值股估值修復或已完成,成長股估值繼續承壓,謹慎或將還是市場情緒的最佳注解。
基于上述分析,我們認為2016年末至2017年初,可重點關注高送轉和早披露年報的中短線交易機會。在當前熱點稀缺、交易不活躍的階段,這類保留曲目更能吸引資金關注,成為亮點。2017年,市場或將在變局中,不斷去偽存真。那么如何尋找估值不高的“真成長”,將是投資者最為關注的問題。從事件驅動的角度看,業績預告大幅超預期事件將為我們提供重要線索。此外,市場的低波動不會一直持續,2017年市場的波動或將加劇,結構性機會更強,自下而上精選個股或許會有更好的收益,我們推薦關注成長型公司的股權激勵和員工持股事件。在當前上市公司和投資者都更謹慎的情況下,我們相信這些回歸本意的員工激勵,還是可以在長線上改善公司的基本面。
1、高送轉
今年,在市場交易清淡、熱點欠缺、賺錢效應匱乏的情況下,高送轉題材依然將受到各路資金的熱切關注。從半年報高送轉的關注度上看,2016半年報高送轉標的在分紅預案前的超額收益與往年持平。自10月10日反彈以來,除權后的半年報高送轉標的平均上漲16.52%,超越同期滬深300指數13.08%,超越同期中證500指數14.06%。因此,年報期間高送轉板塊的熱度不可小覷。
2、早披露年報
炒作最先披露年報的標的也是A股投資者的習慣之一。統計歷史數據,我們發現較早披露年報標的超額收益明顯,早披露的標的公告前30個交易日產生約6%-8%的超額收益,且越靠前越明顯。這主要由于年報預約披露時間靠前的公司業績一般靚麗,有“底氣”率先披露年報。如果一家上市公司財報靚麗,并且管理層有動力進行市值管理,其更傾向于在市場炒作標的少的時候公布業績,享受市場的熱捧。另外,統計各時段披露年報的高送轉比例,發現在1、2月披露的年報中,高送轉比率達到16%,遠高于后期披露年報的標的。
3、尋找業績超預期
業績預增策略是我們跟蹤的眾多事件策略里,累積收益最好的。根據近兩年的跟蹤,在業績預告窗口,挑選業績超預期標的,可以跑贏市場概率很大。2017年需挖掘業績保持持續增長的真成長股,以及盈利出現拐點的標的。在這之中,估值不太高,前期沒有大幅上漲的品種,定能脫穎而出,受到市場青睞。
4、股權激勵/員工持股
實施股權激勵或員工持股,或將幫助我們篩選真成長股,長線持有等待公司業績增長。股權激勵作為長線型事件驅動策略,自2013年以來,穿越牛熊表現不俗。我們發現中小市值公司實施股權激勵后,業績改善明顯。這與中小市值公司大多為民營企業并處于高成長期有一定關系,業績相對于大公司有更大的改善空間及更高的彈性。股權激勵大多帶有相對苛刻的業績考核指標,實施股權激勵后,高管干勁更強,更能驅動公司業績增長。員工持股經過2015年的瘋狂后,2016年實施數目明顯減少,而公司員工持股信心也比較低迷。在缺乏賺錢效應的市場中,依然推行員工持股,依然有員工愿意以不低于9折的市場價買入自己公司的股票,并鎖定1年以上時間的,我們相信這類公司更有信心實現業績增長。
(原標題:從量化策略到多策略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