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花期控制的原理
在自然界的氣候條件下, 花卉開花時間都有一定期限, 即總是在固定的季節里開花。俗話說:“花開有時, 花落有期。 ”例如在華北等地, 碧桃、玉蘭、牡丹等在春季開花, 睡蓮、荷花等在夏季開花, 桂花、秋菊等在秋季開花, 臘梅、梅花等在冬季開放。很久以前人們就希望讓花卉隨人意而開, 以滿足常年觀賞的需要。經過多年國內外許許多多觀賞園藝科學工作者的研究, 終于摸清了花卉植物開花的內在因子、外界環境條件和開花之間的關系。花卉之所以會開花, 從內在因子講, 需要經過一定營養生長階段之后才能轉入生殖生長階段, 進行花芽分化而開花。花卉開花必須以正常代謝為基礎, 在有一定的營養物質積累之后, 并在某些激素的作用下才能使植物的開花基因活化, 改變生長點的代謝類型, 使之形成生殖器官而進入開花期。當花卉達到一定的生理狀態后, 適宜的光照、溫度、水分、肥料等外界的環境條件, 對促進花芽分化和開花起著重要作用。若此時光照、溫度 等環境條件不適宜, 就會延遲開花。根據上述原理, 在花卉栽培中人們可以通過人為地改變或創造某些環境條件以及采用一些特殊的栽培管理方法等措施, 使之按照人們的意愿提前或延期開花, 即在一年內某一時期開花。這項技術稱之為花期控制, 也稱催延花期。
2. 花期控制的主要措施
控制花期的主要措施有以下四個方面:
(1) 通過光照處理調節花期: 人們通常所指的花卉開花所需的日照, 實際上就是指花芽分化所需要的日照, 各類花卉花芽分化所需要的日照長短不同, 比如只能在短日照條件下才能形成花芽的秋菊等,在晚春、夏季和初秋長日照條件下, 無論其他條件如何適宜, 也是只長葉而不開花。相反, 需要長日照才能形成花芽的唐菖蒲等, 在秋末和冬季短日照條件下, 也不能開花。為了打破這些花卉的自然生長習性, 令其按照人們的意愿如期開放, 就需要人為地控制光照時間, 進行遮光或補光處理, 改變光照長度, 以滿足其花芽分化階段對日照長度的要求, 便可使不同日照長度的花卉在它們不開花的季節開放。
短日照處理法: 經多年研究得知, 短日照花卉花芽的形成, 需要連續沒有光照的較長黑暗期, 所以在長日照季節里如果想要短日照花卉提前開花, 就要采取加長暗期的辦法進行遮光處理。通常是用不透光線的黑布、黑塑料布、黑紙等物, 將被處理的花卉整個植株罩嚴,使其有個較長的暗期, 以滿足花芽分化和花蕾形成過程中對光照的需要, 就能促使其提前開花。例如秋菊、一品紅、葉子花、蟹爪蘭、長壽花等短日照花卉, 一般可于下午 5 時至次日上午 8 時進行遮光處理, 其余時間使其接受日照, 秋菊經50~70天, 一品紅經 40~50 天便可開花。如欲讓秋菊在國慶佳節開放, 可從 7月中、下旬開始進行遮光處理, 屆時即可鮮花綻放。采取短日照處理, 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是被處理的植株一定是生長健壯的, 一般要有 30 厘米左右高度;二是處理過程中, 一定要保持連續性和嚴密性, 不能漏光或間斷遮光; 三是處理時間多在高溫的夏季, 應注意通風和降溫。
長日照處理法: 在日照短的冬季, 要想讓長日照花卉提前開花,237 可采用人工補充光照的辦法, 并適當提高溫度, 才能如愿以償。與此同時, 在冬季采用延長光照的方法, 也可使短日照花卉推遲開花。例如冬季在溫室內栽培唐菖蒲、晚香玉等花卉, 于日落之后用白熾燈、日光燈等照射, 使其葉片等感光部位接受光照的時間延長 3~5 小時,每天保持 14小時以上長光照, 同時要注意增加溫度。只有長日照伴以適當溫度, 才能促使其形成花芽和使花蕾正常發育, 然后開放。為了節省電, 在短日照季節里, 對長日照花卉的處理, 不用延長光照的方法, 改用暗期中斷法, 效果良好。所謂暗期中斷法, 即在夜間用短暫的燈光照明, 將黑暗打斷, 相當于暴露在長日照之下, 因此經暗期中斷法處理后, 能促進長日照花卉開花, 抑制短日照花卉開花。實踐證明, 光照時間以午夜 (通常 23時至次日凌晨 2時之間) 效果最佳。
這是因為午夜是全暗期的中間, 此時進行中斷處理, 正好是將長暗期劃分為各短于臨界暗期的兩個短暗期, 因此能最有效地起到縮短暗期的作用。進行暗期中斷所需要的照明時間的長短和光照強度依花卉種類、品種等而異。一般長日照花卉用高度熒光燈照明1. 5小時左右即可。如欲抑制短日照花卉, 也不需要用補充光照的方法, 一般只要于半夜給予 30分鐘左右低強度的光照即能達到目的。
(2) 通過溫度處理調節花期: 許多中日照花卉, 如米蘭、扶桑、大麗花、仙客來、矮牽牛、石竹、萬壽菊、紫茉莉等孕蕾開花, 對日照時間的長短反應并不敏感, 只要能滿足它們開花時的溫度, 不論日照長短, 都能提前開花。但不同種類的花卉, 開花時所需要的溫度是不同的。如能人為地滿足花芽分化及花蕾發育對溫度的要求, 設法創造適合其開花條件, 即可提前開花。反之, 采用人為降溫的方法, 即能抑制花蕾形成, 推遲開花時間。
增加溫度: 栽培實踐證明, 增溫可使大多數喜溫花卉的開花期提前。如冬季加溫, 可使瓜葉菊、大巖桐等提前開花; 若想讓梅花、臘梅、碧桃、迎春等花木在元旦、春節期間開放, 可在預定開花前20~25天將秋末移入冷室內越冬的植株移至 18~24℃的室內, 給予適當的水肥, 10 天左右花蕾即能逐漸膨大, 出現透色后再移至 8~15℃環境下, 屆時即可開放, 并能延長花期。許多花卉, 如月季、茉238 莉、大麗花、美人蕉、文殊蘭、百子蓮等, 在秋末氣溫降低時, 在其生長停止之前, 及時采取加溫、施肥、修剪等措施, 則可繼續生長,不斷開花。
降低溫度: 降溫使處于休眠狀態的花木繼續休眠, 即能達到推遲花期的目的。這種處理方法適用于耐寒、耐陰花卉, 一般做法是: 在早春氣溫上升前, 趁休眠花卉還處在休眠狀態時, 將它們移入冷室內, 室溫一般保持在1~3℃為宜 (不耐寒的花卉溫度可略高些)。室內設有微弱的燈光, 每天照射 3~4 小時, 同時注意適當噴霧和澆少量水, 保持盆土稍濕, 在這樣的環境條件下植株可一直處于休眠狀態, 存放到預定開花期前 20 天左右移出冷室, 屆時即可開花。杜鵑等花木的花期調控常用此法。此外, 較低的溫度能使花卉新陳代謝活動變緩慢, 從而延續開花。如 10℃以下的低溫能使月季、杜鵑、天竺葵、唐菖蒲等已形成的花蕾推遲開花。對于一些原產熱帶的炎夏休眠的花卉, 如仙客來、倒掛金鐘、四季海棠、石蒜等, 如能在 6~9月間降低溫度, 放在涼爽的蔭棚下養護, 就能打破休眠, 使其繼續開花。此外, 如想將秋播草花改為春季播種, 可將已開始萌動的種子置于 0~5℃低溫條件下進行處理, 使其通過春化階段之后改在春季播種, 當年也可正常開花。
(3) 應用植物生長調節劑調節花期: 植物生長調節劑種類較多,有些種類對花卉有促進開花作用, 也有些種類有抑制開花的作用。現分別加以介紹。
促進開花: 應用生長促進劑, 即可加速生長, 促進開花。有些種類低濃度有促進作用, 高濃度有抑制作用, 若使用得法, 便可按照人們的需要提早開花或推遲開花, 例如郁金香, 株高 5~10 厘米時, 每株滴300~400 毫克/ 升的赤霉素水溶液 1毫升, 即有促進株高伸長和提前開花的效果; 用800~1000 毫克/ 升乙烯利于開花前 3 個月向葉面上噴灑, 可使觀賞鳳梨提早開花; 蘭苗長到 4~5 厘米高時, 用0. 01~0. 5毫克/ 升三十烷醇噴布葉面, 每月噴 1 次, 連續噴 3 次,可促使蘭花提早開花; 用 0. 5毫克/ 升三十烷醇于茉莉花蕾期和花期,每 7~10天向葉面上噴 1次, 共噴7 次, 不僅能促進茉莉開花, 而且239 花朵數量多, 收花率比對照增產近 20%。此外, 許多一二年生草花,在其花蕾膨大尚未透色時噴布 100~200 毫克/ 升赤霉素、吲哚丁酸或萘乙酸溶液, 均有提早開花的明顯效果。
延遲開花: 使用生長延緩劑, 如 B9、矮壯素、多效唑等都具有抑制花卉生長, 延遲開花的作用, 例如杜鵑開花前 1~2 個月, 用 B91000 毫克/ 升溶液噴布花蕾, 整個花期可延遲 10天左右; 又如應用 5毫克/ 升2, 4 - D溶液噴灑秋菊葉面, 花期可推遲20~30 天。
(4) 通過改變栽培措施調節花期: 通常可采用以下幾種措施人為地調節花期:
干旱處理: 人為地制造干旱環境, 促使一些花木提早休眠, 提早進行花芽分化, 達到控制花期的目的。如欲使白玉蘭在當年國慶節第二次開花, 可于春季開花后給予充足的水肥管理, 使新葉、新枝、新芽提前生長, 到了夏末即停止澆水, 進行干旱處理, 同時進行摘葉,5~7 天后移至樹陰涼爽處, 并向植株上噴水, 使其恢復生機, 促使花芽分化, 這時要多施些磷肥和噴布硼酸, 以加速花芽分化, 即可在“國慶”節前后開放。早春開花的丁香、紫荊等花木, 也可用類似的處理方法促使其提早開花。
修枝摘心: 通過修枝和摘心, 可以使一些花卉連續開花。月季花謝之后及時將花枝剪短, 并加強水肥管理, 以后抽生的新枝又可不斷開花。茉莉開花以后進行摘心, 并給予合理的水肥管理, 則一年中可使其開花 3~4 次。夾竹桃每次開花以后及時進行摘心, 可促使其陸續開花。金魚草春季開花后立即剪除殘花, 7 月上、中旬重剪, 10 月上旬則可第二次開花。摘心不僅有促進開花的作用, 同時也可以推遲開花期, 如一串紅、翠菊、矮牽牛、石竹、荷蘭菊、香石竹等, 通過摘心, 促發側枝, 不僅能增加開花數量, 而且還能推遲和延長開花時間。
分期播種: 許多草花, 例如一串紅、半支蓮、彩葉草、孔雀草、百日草、翠菊、藿香薊、鳳仙花等, 在一年中采取分期播種方法, 即可在較長的季節里陸續開花, 如百日草春季播種, 夏季可開花, 初夏播種, 則可推遲到秋季開花。又如瓜葉菊4~10 月份分期播種, 4 月240 初播種的, 11月下旬至翌年 2 月開花; 6 月播種的, 翌年 2~4 月開花; 10月播種的, 可在來年“五一”節前后開花。再如唐菖蒲采用分期播種法, 輔以適當的溫度和光照, 可以基本上做到四季有花可賞。此外, 通過分期扦插, 大麗花的花期也能人為地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