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本基金是指在一定期間內對所投資的本金提供一定比例的保證的基金產品。通俗點說,保本基金就是以保住本金為出發點也基本上能實現此目標而設計和運作的基金產品,能有效滿足低風險投資者既想保本又想獲得穩定收益的實際需求。
它是在一定限定周期——保本周期(通常為 1-3 年)后,投資者可以拿回原始投入本金,并可獲得一定投資收益的基金產品。不過若投資者在保本周期期間提前贖回,將不享受保本承諾,也就是本金安全不受相關協議保證,并由此可能產生虧損,同時還要付出一定的懲罰性費率——高額贖回費。
從這個角度去看這個問題,正是保本基金跟其他類型基金產品最大不同之處,承諾保本僅限于認購并持有到期,中途申購并持有到期將無法享受到保本條款所承諾的相關權利,故總結成一句話——保本基金想要保本必須在認購期內參與認購且持有一個完整保本周期,否則,你參與的保本基金將無法滿足你的保本需求,這個保本基金對你來說就毫無意義。
保本基金緣何保本?主要源于產品本身在制度層面作出相關安排,并采用保本策略來實現保本目的。目前保本基金采用的投資組合保險技術主要有三種策略:固定比例投資組合保險策略(CPPI)、復制賣出期權策略(OBPI)、時間不變性投資組合保險策略(TIPP)。
① 固定比例投資組合保險策略(CPPI)。這種技術的基本思路是將大部分資產(安全底線)投資于固定收益類工具獲取穩定收益,保證基金實現保本;同時將剩余的小部分資金(安全墊)乘以一個放大倍數投入股票市場,通過技術控制提高風險資產比重,在鎖定風險的基礎上追求基金資產超額收益。當保本基金前期收益越多、凈值越高時,下跌至保障本金水平的余地越大,基金承受風險的能力越強,此時基金投資于權益類資產的比例上限越大;反之,亦然。CPPI策略在國內保本基金中受到廣泛應用,也是國內保本基金唯一在用的保本策略。
② 復制賣出期權策略(OBPI)。以股票和無風險資產復制賣權,其理論依據是期權定價公式,與歐式保護性賣權策略同屬于基于期權的組合保險策略。
③ 時間不變性投資組合保險策略(TIPP)。TIPP 策略把保險額度從固定改為可變,將保險額度和資產凈值掛鉤,保險額度為某一時點資產凈值最高的一個固定比例。當資產凈值變動時,即可求出新的保險額度,將新的保險額度與原來的保險額度進行比較,取其中較大的作為資產凈值變動后的保險額度。
保本基金與混合基金有幾分相似,能攻能守,還能配置不同類型的投資標的,但保本基金的突出特點是攻守兼備,既可通過雙重機制(CPPI策略和擔保機構擔保)保證本金安全,又可獲取超額收益。
一方面,保本基金會采用投資組合保險技術實現保本,即利用債券、銀行存款、新股申購等安全資產的預期收益和基金收益,去對沖股票、基金、權證等風險資產組合潛在折損風險,以實現保本周期內的本金安全;
由于國內資本市場波動性較大、投資理念不成熟、投資者缺乏專業投資能力以及投資者風險偏好問題等因素的推動,保本基金在國內獲得廣大投資者認可和接受,并因此獲得快速發展且成長成為公募基金市場重要產品類型。保本型基金在中國的孕育和誕生于2003年,2003年6月27日我國第一只保本基金為“南方避險增值”正式成立,宣告了中國保本型基金面世。
一晃13年已過,保本基金獲得長足發展,目前公募基金市場共有182只保本基金,份額數量達到3335億份,資產凈值達3414億元,產品數量于最近兩年呈現爆炸性增長,而在2015年之前保本型基金數量和規模均未出現明顯增長,這或與市場環境、投資者偏好有關。
從年度數據看,2015年之前保本基金處于緩慢發展階段,保本型基金未能受到投資者高度關注,基金公司在新基金發行方面也沒有太大積極性,保本基金供需兩端表現略顯平淡。
不過2015 年起保本基金迎來新的發展契機,受去年股市極端行情和投資者風險偏好降低共同推動下,保本基金迎來爆炸性增長,去年全年共成立49只產品,資金規模為983.2億元,占存續期內總規模的28%。進入2016年后,由于股債兩個市場表現低迷,資產荒進一步加劇,投資者資產保值增值需求急劇上升,保本基金受益于此發展再入快車道,新發基金數量和規模大幅增加,年初至今已成立90只產品,占存續期內總數的49%,資金規模為1764億元,占存續期內總規模的50%。
相比而言,2014年僅發行9只保本基金,規模也僅有82.67億元。總體來看,2016 年正在發行和申購中的保本基金數量之和就已經大幅超過 2015 年全年水平,保本基金正是在投資者風險偏好下行而保本意識上升的大背景下獲得快速發展。
從保本周期來看,國內保本基金平均保本周期為2.5年。國內保本基金的保本周期一般在1.5年到3年之間,其中半數以上保本周期為3年,有29只保本周期為2年,9只保本周期為1.5年,另外有1只保本周期為一年,國金鑫安保本是唯一一只保本周期為1年的保本基金。
保本基金屬于低風險、收益較穩定的基金品種,是極端行情下的避險工具,也是低迷行情下的獲利工具。從長期來看,保本基金的收益高于銀行定期存款,一般情況下也能高于貨幣型基金產品收益,具有良好的儲蓄替代功能。
保本基金主要適合如下類型的投資者:
第一,具有傳統儲蓄觀念的投資者,即不愿意承受本金損失,又希望適度參與風險資產投資以獲取增值收益的投資者,這類投資者更多的是尋求儲蓄替代產品,以實現高于定期存款收益的目標;
第二,穩健型投資者,這類投資者風險偏好較低,其關注點主要在固定收益類產品,希望獲得比債券基金更高的投資收益,寄望于產品能保本還能參與股市投資帶來收益;
第三,有資產配置需求的高凈值人群,此類投資者具備雄厚的資金在各類資產間進行配置,希望在尋求不同風險等級投資品種進行均衡配置,而保本型基金則是低風險需求良好的配置型基金品種;
第五,未來資金有特定用途(如準備子女教育、養老等)的中長期投資者,目前國內保本基金保本周期大多為2年和3年,這對于兩三年后有約定現金流出的中期機構投資者具有明顯優勢。
不過對于投資者來說,保本基金并非就是十全十美的產品,想保本又想獲取收益,這么美好的事只可能在童話世界里有。
夢想很美好,現實很骨感,對于想參與保本型基金投資的投資者來說,我們仍有義務且從人道主義關懷的角度去做一些冬天里的溫馨提示。
第一,不是任何時候購買的保本基金都承諾保本。事實上,保本承諾有認購保本和申購保本之分,目前國 內市場上的保本基金多是對認購保本做承諾,即投資者只有在募集期間購買的份額才能享受保本待遇,而在之后的申購期間購買的份額不享受保本承諾。故投資者若想保本,只能考慮購買正在募集期內的保本基金。
第二,投資者一旦提前贖回,便不享受保本待遇,所以在保本周期到期前,即使基金出現階段性 虧損,投資者也不宜贖回。第三,對于提前贖回,保本基金會收取較高的贖回 費率作為懲罰,這是因為保本基金通常會把大部分資金用來投資,不像開放式 基金那樣隨時留一筆現金應對贖回,故出現贖回時會比較被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