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感謝你邀請我來回答該問題。本答案僅供參考,不能代替執業醫師的面對面診斷。
首先解釋一下答案中用到的專業術語:
收縮壓就是高壓,
舒張壓就是低壓。
臨床觀察發現,隨著年齡增長而表現的單純收縮壓(高壓)增高,更易發生中風和冠脈急性事件。因此在臨床上醫生會更關注病人的收縮壓(高壓)。
不要聽信國內部分醫療機構給出的年齡血壓分布圖,因為這些并沒有臨床依據。世界衛生組織把正常成年人的血壓值定義為心臟收縮時(收縮壓)120毫米汞柱1和心臟舒張時(舒張壓)80毫米汞柱。當收縮壓大于或等于140毫米汞柱(收縮壓≥140mmHg)或舒張壓大于或等于90毫米汞柱(舒張壓≥90mmHg)時,就視為血壓升高或高血壓。(最直觀的《高血壓定義圖表》如下)
高血壓,也稱血壓升高,是血管持續受到較高壓力時出現的一種疾病。心臟每一次收縮,會將血液壓送進血管,從而將血液輸送至全身。心臟壓送血液推擠血管壁(動脈)所產生的壓力就形成血壓。血壓越高,心臟壓送血液所用的力就越大。
大多數高血壓患者沒有任何癥狀,因此高血壓也被稱為“無聲的殺手”。有時,高血壓能引起頭痛、氣短、頭暈、胸痛、心悸和鼻出血等癥狀。(下圖為《高血壓分級標準》)
血壓越高,心臟及諸如大腦、腎臟等主要器官的血管受到損害的風險就越大。世界范圍內,高血壓是心臟病和中風首要的可預防因素。
如果不加控制,高血壓可導致心臟病發作、心臟擴大并至心力衰竭。血管可能出現膨脹突起(動脈瘤)和薄弱點,并在這些地方更易發生阻塞或破裂。血管中的壓力可以迫使血液滲出、進入腦部并引發中風。高血壓還能導致腎衰竭、盲癥和認知障礙。
高血壓引發的健康后果還能與其他因素相結合,增大心臟病發作、中風和腎衰竭的發生幾率。這些因素包括使用煙草、不健康的飲食、有害使用酒精、缺乏身體活動、長期處于壓力狀態以及肥胖、高血膽固醇和糖尿病。
所有成年人都應進行常規血壓檢查。了解血壓數值很重要。如果出現高血壓,應向衛生工作者征詢建議。
對某些人而言,改變生活方式(如停止煙草使用、采用健康飲食、定期鍛煉并避免有害使用酒精)足以控制血壓。減少鹽的攝入量也會有幫助。對其他人而言,光有這些改變還不夠,他們還需要處方藥才能使血壓得到控制。
成年人可以通過堅持按方吃藥、改變生活方式并監測自己的健康狀況來輔助治療。
高血壓患者如果同時患有高血糖、血膽固醇升高或者腎臟損害,所面臨的心臟病發作或中風的危險更大。因此,進行血糖、血膽固醇和尿白蛋白的定期檢查非常重要。
每個人都能通過五項具體措施,把罹患高血壓并導致相應不良后果的幾率降到最低。
全世界每五個成人中就有一例高血壓,這種病癥所導致的死亡人數約占所有中風和心臟病死亡人數的一半。全球每年由高血壓并發癥導致的死亡為940萬例。
在幾乎所有高收入國家,診斷和低價藥物治療的大范圍普及已經使高血壓人群的比例以及全體人群的平均血壓都大幅降低,并由此帶來心臟病死亡人數的降低。例如,世衛組織美洲區高血壓的患病率已由1980年的31%下降至2014年的18%。
相反,低收入國家高血壓的患病率最高。在世衛組織非洲區域,許多國家估計有30%以上的成年人患有高血壓,而且這一比例仍在上升。此外,該區域人群的平均血壓比全球平均值高很多。
在發展中國家,許多患有高血壓的人不知道自己患病,也無法獲得控制血壓并可大幅降低死于心臟病和中風或罹患殘疾風險的治療。檢測、治療和控制高血壓是全球重要的衛生優先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