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買了兩本新書,《色彩的性格》+《不懂色彩不看電影》,看得好過癮!小修不止一次說過,攝影+修圖這件事,靠的不僅是技術,更是思想。趁著年底淡季,以及即將要來的春節長假,難得有給自己加油充電的機會,小修將自己看過的相關好書,推薦給大家。
無論你是萌新小白,還是已經摸爬滾打了幾年的老司機,相信都可以從不同的書籍中,汲取到新的知識。
《色彩的性格》
作者: 愛娃·海勒 / Eva Heller
簡介:本書是關于色彩文化的百科全書式的精裝圖典。沒有理論性的教義,只有妙趣橫生的色彩逸事。為什么綠色象征萌芽的愛情而褐色象征隱秘的愛情?為什么銀色是代表禮貌的色彩?20世紀以前新娘為什么穿黑色禮服呢?哪種顏色代表權力呢?在漫不經心的閱讀中,可以輕松掌握色彩在其典型性意義中所表現出來的心理效果、象征效果、文化效果、政治效果等等。而美侖美奐的世界名畫則可以體現畫家創造性的色彩構思,為色彩的眾多效果做出最好的詮釋。
這本書是小修現在正在讀的一本書,網上有很多版本,封面不同,大抵上內容是差不多的,這一版的定價是128元。
《頭與手的素描》
安德魯·路米斯 (Andrew Loomis) (作者)
簡介:安德魯·路米斯,是著名美國插圖畫家、作家、美術教育家,他曾師從于喬治·伯里曼,并延伸和發展了喬治·伯里曼的素描繪畫體系,對當代素描教育產生了巨大影響。作者從最基本的解剖結構入手,示范了多種頭與手的素描畫法,教授讀者只要學會球體的基本形狀及平面圖的畫法,便能畫出正確的五官位置,對表情和個性特征等的刻畫也講解的細致入微;只要掌握頭與手的基本形態和比例,據此加以變化便能隨心所欲地去創造。本書是一本難得的經典素描教材,幫助繪畫愛好者練就關鍵繪畫技法的同時,讓讀者在繪畫過程中享受快樂與成就感。
這本是小修自己自學素描之后,看過的一本書,書中探討各個群體的基本特征,教會小修生動地展示不同性格個體的特性一一闡述表情特征、頭的姿勢、光影效果、觀察角度等方面的內容。對于人像修圖來說,尤其是在形體細節的液化上有莫大的幫助。也推薦作者的另外一本《大師的人體素描》,在大的形體上有很大的幫助。
《伯里曼人體結構》
[美] 喬治·伯里曼 著
簡介:這本書被稱為西方人體結構繪畫的藝術圣經,里面的內容不僅涵蓋了人體結構方面,更囊括了服裝。
這本書是小修之前的師兄送給我的,送的時候封面都沒了(也是苦),里面的內容不適合初學者,有一些晦澀,四年了,小修還沒讀完。不過確實是一本很棒的書。
《色彩與光線:寫實主義繪畫指南》
簡介:這本書小修是沒有讀過的,但是身邊很多朋友推薦過。沒有什么讀后感可以寫給大家,但是可以看看大師們都是怎么評價這本書的。
我真希望我在藝術學校時就能看到《色彩與光線:寫實主義繪畫指南》。——迪倫·科爾 《阿凡達》概念藝術總監 我們一直在尋找這樣的一本教科書,現在終于找到了。——馬克·托凱特 教授、插圖畫家 費城藝術大學 在《色彩與光線:寫實主義繪畫指南》問世之前,對具象派畫家有指導意義的研究色彩與光線的書少之又少,而邏輯清晰、綜合性強的書籍就更是鳳毛麟角。詹姆斯·格爾尼這本書的出版給傳統和數媒藝術家們的創作提供了極大便利,使他們能夠以精確又具有超強說服力的手法表現主題。——內森·福克斯 夢工廠概念藝術家 洛杉磯具象藝術學院教師
《論攝影》
作者: [美] 蘇珊·桑塔格
小修在從修圖轉學攝影的時候,讀過這本書。實用而通俗的入門書,很好地解答了攝影技術的疑惑,掌握基礎知識,它會助你成為優秀的攝影匠,如果你繼續深入閱讀與實踐,相信會在攝影這方面有不錯的基礎技術沉淀。
如果在2017年有轉投攝影的打算的話,這本書絕對不可錯過。
《不懂色彩不看電影》
[美] 帕蒂·貝蘭托尼
對很多攝影師,修圖師而言,看電影,從電影中汲取專業知識是必不可少的一門功課。單純的看電影非常簡單,而觀看并理解一部電影則需要專業的技巧。
作者認為,有才華的導演可以利用色彩對觀眾的操控作用,將其化為在潛意識層面構建故事的有力工具,平庸的導演則白白浪費色彩的這種屬性。
對觀眾來說,不懂色彩就會錯失一種能夠豐富情感內核的體驗,反之,則可以重新審視并欣賞我們與電影色彩之間的浪漫關系。
在《不懂色彩 不看電影》中,貝蘭托尼以60多部經典電影為例,極富趣味地探討了色彩世界帶給人們的情感效應。她喚起人們注意身邊的色彩,闡釋了不同色彩怎樣影響人們的感覺、行為和反應,幫助人們更好地理解色彩在視覺化敘事中的力量。
對于相關從業者來說,能從本書中學到如何選擇正確的色彩;電影愛好者,則能夠明白為什么他們看到某種色彩出現在電影中時,會產生歡欣、憤怒、平靜或焦慮不安等感受。
作為影迷,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電影,理解電影制作者想要通過電影色彩傳達的意義,并帶領讀者體會色彩之于生活的力量。
這本書也是張先生極力推薦的一本書。
《東京日和》
簡介:最初連載于日本《思想科學》雜志1989年7月期,陽子撰文,荒木配圖;但三期過后,陽子因患子宮癌入院,1990年1月27日,陽子離開了人世。整整一年的時間中,荒木沉浸在巨大的喪妻之痛中,最終決定獨自完成《東京日和》。在本書的后半部中,透過憂郁的寫真和感傷的文字,荒木用自己的方式深切表達了對妻子永遠的思念。
荒木經惟大師的著作,不需多做介紹。
作者: 阮義忠
全部推薦中唯一一本國人的著作。《攝影美學七問》的七篇對談,曾在1986年7月到1987年5月臺北出版的《雄獅美術》月刊上連載了十期。這七篇攝影美學對談,曾引起了海內外一些有心人士的重視。當然,這些佳評及逐漸擴散的影響,除作者本人的精心籌劃外,還得益于本書的受訪對象――陳傳興、漢寶德、黃春明三位先生的精辟見解,可謂珠聯璧合。
以上的八本推薦書籍,不分前后,當然,如果你非要分的話也行,畢竟2016了最后兩小時,你最大。
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水平選擇性閱讀。
不過以上書籍,因為很多都是大師作品,很多并不便宜。所以,你們說,要不要小修去找人談個團購啥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