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鋒
提振市場消費,拉動經濟快速攀升,穩就業促收入增長是一個重要方面。有關數據表明,僅今年畢業需就業的大學生規模就達1158萬人,更不用說疫情三年畢業和因某種原因失業的人員再就業,因而人才招聘將是一個大市場。對此,青鋒提醒,在這么大就業規模之下,防止有人渾水摸魚,以招聘之名行詐騙之實,應該說是人們和有關部門都必須警惕和高度重視的問題。
工人日報的報道披露,小劉作為今年應屆畢業生參加校園招聘會時,發現有假公司“流竄”在場地周邊,辦公桌上擺放著招聘傳單,豎著精美的宣傳海報,工作人員像模像樣地穿著套裝,盡管聽他們介紹,都有著極為豐厚的待遇條件,但當應聘者進一步了解情況并表示出意向后,這類“蹭熱度”的招聘者便表示需要交納“報名費”。這類以高薪做誘餌,實則想要應聘者交報名費填滿他們荷包的招聘,如小劉所說,“在動輒上百個展位的招聘會現場,尤其是人員流動量極大的露天招聘場所,哪些是通過正規流程注冊參會的企業,哪些是打著招聘旗號的假企業,一時間真假難辨”,很有可能讓不少人工作沒有找到,倒是先貼進去不少報名費。
與交報名費斂財這種套路幾乎如出一轍的,就是讓求職者交“保證金”。據相關報道,某犯罪嫌疑人通過模仿某中學的教師招聘公告,移花接木將聯系方式更換,以“符合條件、考試通過后入職有事業編制”做誘餌,待求職者向其所留郵箱投遞簡歷后,給出答復符合條件的同時便要求提交100元考務費。僅僅靠此辦法,案發后被司法機關查明,其涉案金額就達100多萬元。
需要提醒的是,有可能以交“保證金”或“考務費”實施詐騙的,大都是利用“直播帶崗、短視頻招聘、AI面試等以網絡平臺為主要渠道的線上招聘形式”,對此,求職者遇到此類招聘,且被要求交“押金、保證金”的,一定要多個心眼,保持高度警惕。
俗話說,病急亂投醫,在目前就業形勢比較嚴峻的情況下,不少急于找工作的人員往往會看到有招聘信息就前往應聘。據工人日報報道,一些人或公司搞“虛假包裝”引誘應聘,在收取了“報名費、培訓費、考試費、介紹費、保證金”等后,以各種借口“拖延入職”,然后不了了之,或逃之夭夭,也是當下某些人以招聘之名新挖的“坑”。因而,應聘者一定要首先學會識別虛假招聘信息,也即“問清楚招聘主體是用人單位還是勞務派遣單位”,其次,“通過全國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信用中國等官方渠道以及經有關部門備案的企業征信機構,查詢主體存續狀態以及相關信用信息”等,“對招聘單位、招聘崗位等進行背景調查”,以及要對招聘單位出具的資料或資質許可等進行掃描或拍照,留作未來一旦出現糾紛依法解決問題的相關證據。
澎湃新聞最新報道顯示,即將舉行的上海衛生人才春季招聘會,由82家醫療衛生機構發布的醫、護、技、藥、科研、行政等1788個職位,就擬招聘5889人,招聘力度不僅較大,還“還應用了數智化招聘手段,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服務于眾多的招聘單位和求職者”,這些招聘形式或方式的變化,在展現其便利或積極一面的同時,大家也要警惕其負面影響的存在。一定不要為“名為招聘實為詐騙”提供滋生蔓延的市場和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