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說白了,炒股不難,你只要把思維模式整理清楚了,有的事就會一目了然。我們打個比方,讓主力告訴你該不該介入,這句話聽上去有點匪夷所思,主力怎么可能告訴我們散戶該不該買入呢?這不是一廂情愿的天方夜譚嗎?很多散戶做夢都想知道目標個股是不是主力介入了,要知道主力行為在散戶看來是不可能的。那么在實戰中我們要知道主力行為真的很難嗎?其實這個問題非常簡單,根本不用煞費苦心地去研究,而且你從一開始就知道了這個問題,只是你在實戰中偏偏就忽略了這個問題。那么主力介入具體的表現在股價走勢里是怎么顯示出來的,很簡單,那就是放量。但這時候你會說,放量有的時候并不好,今天放量,明天就下跌,主力造假你怎么分辨出來呢?其實這個問題也很簡單,主力誘多放量,可能會造假一天兩天,但不可能造假一周,更不可能造假一個月,因為這樣做主力的代價太過昂貴,幾乎沒有任何的主力能夠做到。炒股首先想到的是量,這一點大家都知道,沒有量再漂亮的技術走勢都白搭。很多人拼了命研究技術走勢,把本來很簡單的問題人為的搞復雜了。其實在實戰中我們特別注意放量的個股,通常情況下,放量的個股即便技術走勢不怎么樣,短線往往容易賺錢,我們舉個例子:
這根量比較特別,明顯超過了近期所有的量,再看看技術走勢也沒有什么好的,但正因為放量我們就可以開始注意這個個股。 當然,不是所有的放量都是好票,我只是要大家特別注意成交量的問題,成交量是股市里的靈魂,一個沒有成交量的個股,就等于沒有靈魂,一個沒有靈魂的個股是不可能上漲的。那么接下來的問題就簡單的多,你認為技術走勢對了,問題是能不能介入呢?為什么有的個股在你認為技術走勢對的情況下遲遲不肯上漲呢,關鍵是你在總結經驗時,有沒有把量這個問題考慮進去。也就是說不管你的技術方法是什么,判斷會不會上漲甚至于大幅度上漲,其唯一的根據是有沒有放量,放量還不行,有沒有放出比較特別的量,怎么個特別呢,上面大家已經看到了,所以股價會不會上漲甚至于大幅度上漲,取決于是不是大幅度放量。有的網友老是問我,為什么目標個股漲不上去,其實說白了往往和成交量有關系。
我們再舉個例子,有很多人知道,抄底最好的技術是底背離,但最終發現底背離有的時候根本沒用,有的個股甚至于一而再再而三的底背離就是見不到底,為什么呢?我們來看看下面的個股:
是不是一再的底背離,但后面卻越跌越深,為什么呢?而技術類書籍在解釋底背離時,往往不會給出這樣的走勢圖,因為出書的人自己也搞不清楚為什么,所以他往往就會用底背離成功的例子來忽悠讀者。而被忽悠的人嘗試底背離操作卻一再的失敗,最終不得不放棄底背離的操作方法。其實要解決這個問題非常非常的簡單,那就是看底背離后有沒有放量,我經常在群里告誡大家這么句話,你不放量我不介入。
黃色圈這個位置非常清晰是一個底背離技術走勢,第一個紅色箭頭放量非常明顯也非常特別,如果我們不顯示后面的大量,你就會一目了然:
放大的走勢圖特別明顯是底背離,成交量是不是特別大,那么這時候的底背離就可以介入,這樣你底背離的操作就成功了,如果還不行,第二個紅色箭頭的量更大,同樣也可以考慮介入。 你的操作成功與否,往往和成交量有關系,有的網友一直疑惑不解,技術走勢明明是對的,為什么不漲反跌呢?其實這里面的道理也很簡單,放量意味著主力介入,也就是說,一個個股沒有主力參與就不可能上漲。很多散戶不是沒有量的概念,只是在實戰中忽略了這個問題,而這種忽略恰恰是丟掉了最重要的一個環節。我們炒股,我說過的理念第一,正確的指導思想是操作成功的根源。
如果你炒股的過程中,一直以量為主,那么很多的事情往往會迎刃而解,原來很復雜的技術性問題就突然之間變得非常簡單。我們打個比方,很多股民喜好做預警公式,其結果用了大量的時間去寫了很多很多的預警公式,到頭來卻發現一個都沒用,浪費了大量寶貴的時間不說,還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可謂是得不償失。那么我們簡單的就用成交量來選股,這樣就可以省略掉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前期我說過的,當短線系統粘合后,必然會選擇方向運行,如果是向上突破,就意味著短線系統的均線就會向上發散,也就是說股價就會向上運行:
有網友就找到了這么個個股,黃色圈處短線系統粘合向上突破,結果不漲反跌,所以這位網友疑惑不解地問我是怎么回事。問題的關鍵是這位網友在選股時忽略了成交量這個問題,我一直強調,再漂亮的技術走勢,沒有量就不會上漲,至少不會大幅上漲,道理很簡單,因為沒有量就沒有主力參與,所以該股這一段技術走勢就像沒有靈魂的幽靈,毫無目標的四處游蕩。一旦大盤下跌,就必然緊緊跟隨一起下跌。 那么你看看你的持股有沒有這樣的問題呢?
其實炒股就這么簡單,不管你用什么技術手段操作,成交量是第一位的,沒有量則什么都沒有。問題是為什么有的時候放量卻不漲反跌呢?正因為股市里沒有百分百的技術走勢,所以當你運用成交量這個指標失敗了,你就會對成交量指標產生質疑。不錯,放量同樣不可能百分百上漲,但任何的股價走勢都可以用技術手段來加以說明(除突發的消息面外),所以運用成交量操作失敗必然也是有各種各樣的因素造成的。打個比方,主力誘多,往往會先買入后賣出,直接導致成交量放大:
朗姿股份最后一個交易日大幅度放量,結果從漲停板打到跌停板,為什么呢?
因為主力利用了放量在出貨,紅色圈處標出來的是成交量,黃色箭頭標出來的是主力的特大單,每一次放量都是特大單在賣出,主力的這種行為,豈有不跌之理。說到這個技術指標,是大智慧的分時圖DDX指標,很多散戶挺有意思的,當我每次說到DDX指標時,很多散戶都會去問人家有沒有用,這里再告訴你一句話,任何的技術指標不要去問別人有沒有用,應該是自己到歷史走勢圖里去驗證。有的人更有意思,說我問過機構的人,說這個指標沒用,我覺得這種人挺可笑的,第一你問的人懂不懂是一個問題,第二機構當然更不希望你掌握主力動向。所以一種技術也好,一種指標也罷,不是聽別人怎么說,是看你怎么去驗證。關于DDX指標不在今天講解的范疇之內,只是說到成交量就不得不說主力資金的問題。 當一個個股上漲后出現了調整,很多人都會說,調整到什么什么位置我就買入。這種思維模式是有問題的,比如,理論上多頭行情的多頭排列上漲后調整,第一支撐位是5日線,強勢股第一波上漲,5日線往往可以作為支撐位。第二支撐位10日線,多頭排列首次回抽的支撐位。第三支撐位是20日線,第四支撐位是60日線。這里注意我說的是日線為例。
上面是5日線支撐位,10日線支撐位和20日線支撐位,下面是60日線支撐位:
我們看上去有的時候蠻準的,這就是技術類書籍給出的走勢圖,其實在實戰中往往不一定會這樣,比如:
黃色圈表示進入多頭行情,理論上進入多頭行情后首次回踩60日線是一個相對比較準確的支撐位,紅色圈處就是首次回踩60日線,但大家都看到了,后面是跌破60日線的走勢。那么問題是為什么有的個股60日線支撐后大幅度上漲,而有的個股不漲反跌呢?其實大家可能沒有仔細想一個問題,所謂支撐位就是支撐作用,并非有上漲作用。很多人都理解為支撐就是上漲,這種思維模式是錯誤的。我們假設,你把支撐位只是作為一種支撐作用,那么這種理念就對了,因為支撐不代表上漲,所以很多人吃虧就吃虧在這里。關鍵是支撐后能不能再次上漲,這時候成交量指標又起到了決定性作用,也就是說,到達支撐位后,我們不要急急忙忙就介入,你必須觀察有沒有放量,這樣操作你就不容易被套,盲目的在支撐位附近買入,往往會吃虧。
黃色框到達60線附近,但沒有放量,什么意思?存在不確定因素,后面是漲是跌不清楚就不介入,后面的紅色箭頭顯示放量了,我們就可以介入。如果今天我不說,你是不是知道這個道理呢?當然今天看到了我的博客,算你運氣好,知道了為什么支撐位有的時候會上漲,有的時候為什么不漲反跌。所以我再次強調,任何的技術必須配合成交量才能夠去操作,選股以量為主。那么接下來就簡單了,我們怎么樣來選股呢?又是一件非常簡單的是,在漲跌幅排名里進行量比排名,你就會在第一時間看到正在放量的個股,關鍵是放量并不是上漲的代名詞,所以我們還要區別什么樣的個股放量是對的。比如用量比排名去一個一個查看,符不符合你的技術要求,如果符合你的選股條件,那么毫無疑問就是這個個股了。是不是比什么預警公式更簡單更有效呢。
散戶的思維模式有的時候特別的奇怪,有的時候幾乎不可思議,所以炒股理念在先,理念錯了,一切的一切都錯了,所以散戶幾乎90%以上虧損,就是因為理念出了重大問題,正確的理念只有一種,錯誤的理念有成千上萬種,很顯然散戶為什么虧損,就是因為成千上萬分子一的概率太小,虧損也就成了必然。 今天我們說成交量的問題就到此為止,但還有很多的問題,由于時間和篇幅問題不可能一一道來,想了解更多的,請聯系我,我的QQ是1049748605我的微信是QQ郵箱,聯系時必須說明是看了博客或微博,否則一律拒絕加好友。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