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寶塔碑》的全稱:《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寶塔感應碑文》。是唐代的書法家顏真卿在天寶十一年(公元752年)寫的,反映的是他早期的書法風貌,字體工整細致,結構規范嚴密,用筆一絲不茍,因而這方碑石也是后人初學楷書最通行的范本。
《多寶塔碑》結構九十二法 第一法:天覆者,凡畫皆冒于其下。上面是寶蓋的字,其余筆畫應帽于其下。如:宇、宗、空、宣 宇 宗 空 宣 第二法:地載者,有畫皆托于其上。下面有底托狀的字,其余筆畫應托于其上。如:生、至、并、直 生 至 并 直 第三法:讓左者,左昂右低。以左半部為主的字,左邊要高,右邊要低。如:部、都、勃、動 部 都 勃 動 第四法:讓右者,右伸左縮。以右半部為主的字,右邊要長,左邊要短。如:嗟、煙、燈、瞻 嗟 煙 燈 瞻 第五法:橫擔者,中畫宜長。有橫擔的字,中橫應該寫得長些;如:安、姿、喜、童 安 姿 喜 童 第六法:直卓者,中豎宜正。有豎筆貫中的字,中豎應正直不歪。如:中、半、平、車 中 半 平 車 蔔 躅 偈 敬 第八法:勾衂法,其勢不可直。以橫折鉤為主筆,且被包圍部分筆畫較少的字,橫折鉤宜稍短而右傾,折角內收。如:分、初、忽、鈞 分 初 忽 鈞 第九法:畫短撇長。橫畫形短撇畫要長。如:左、在、丈、石 左 在 丈 石 第十法:畫長撇短。橫畫形長撇畫要短短。如:右、布、有、若 右 布 有 若 第十一法:畫短直長,撇捺易伸。橫畫短豎畫長的字,撇捺應延伸。如:木、未、來、東 木 未 來 東 第十二法:畫長直短,撇捺宜縮。橫畫長豎畫短的字,撇捺應縮短為相背的點,兩相呼應。如:果、集、筑、樂 果 集 筑 樂 第十三法:橫長直短。在一個字中,橫長則豎宜短,橫長而細挺,豎短而粗健。如:十、上、下、士 十 上 下 士 第十四法:橫短直長。在一個字中,橫短則豎宜長。橫短略粗,豎垂直下挺。如:半、才、車、事 半 牙 車 事 第十五法:上下有畫,須上短而下長。上下有橫畫的字,應上短而下長。如:三、王、五、并 三 王 五 并 第十六法:左右有直,須左收而右展。左右有豎畫的字,左邊應收而右邊伸展。如:目、自、因、百 目 自 因 百 第十七法:左撇右直,須左縮而右垂。左為撇畫右為豎畫的字,應左撇短右豎長。如:升、芥、界、契 升 芥 界 契 第十八法:點復者,宜偃仰向背以求變。有幾點的字,各點方向要不同,使其有所變化。如:烈、照、然、無 烈 照 然 無 第十九法:畫重者,宜鱗羽參差以化極。有數橫或者數豎畫的字,各橫長短要不同,使其不顯得呆板。如:童、書、畫、筆 童 書 畫 筆 第二十法:兩平者,左右宜均。由兩個相等部分組成的字,左右要均勻。如:順、雖、親、難 順 雖 親 難 第二十一法:三合者,中間務正。由三部分組成的字,中間務正。如:瑕、翊([yì]古同“翌”)、鄉、樹 瑕 翊 鄉 樹 第二十二法:兩段者,上下平分中微加饒減。由上下兩部分構成的字,上下兩部分各占一半,中間稍加變化。香、普、智、雪 香 普 智 雪 第二十三法:三聯者,頭尾伸縮間仍要停勻。由上中下三部分組成的字,頭和尾伸縮要得當,突出主筆,協調統一。如:章、意、慧、業 章 意 慧 業 第二十四法:左旁小者宜齊上。左偏旁小的字,左邊筆畫要與右邊筆畫的上邊取齊。如:塔、嗟、煙、燈 塔 嗟 煙 燈 第二十五法:右邊小者齊其下。右偏旁小的字,右邊筆畫應靠下或與左邊下部齊平。如:教、敬、覩([dǔ]古同“睹”)、觀 教 敬 覩 觀 第二十六法:內四疊者,布置勻密。內為四疊的字,布置要均勻、緊密。如:爽、齒、齔[chèn]、斷 爽 齒 齔 斷 第二十七法:斜勒者,不宜平,平則失勢。斜勒筆畫不要寫平,寫平了則沒有氣勢。如:七、九、也、此 七 九 也 此 第二十八法:平勒者,不宜倚,倚則無儀。平勒畫不要寫斜,若寫斜了則不端正。如:云、上、玄、生 云 上 玄 生 第二十九法:縱捺之字,必要攢頭收尾。有斜捺的字,要藏鋒入筆,回鋒收筆。如:入、又、丈、之 入 又 丈 之 第三十法:縱戈之法,最忌力弱身彎。縱戈之字,最忌無力而又彎曲。如:成、戒、武、咸 成 戒 武 咸 第三十一法:橫戈不厭曲。有臥鉤的字,其臥鉤要彎曲圓潤,切忌細長直挺。如:心、思、息、念 心 思 息 念 第三十二法:伸勾貴抱持。有豎彎鉤且呈下包上的字,其豎彎鉤要盡量向右伸展,以便包住被包圍的部分。如:也、色、兆、純 也 色 兆 純 第三十三法:承上之人,正中為貴。承上之“人”字,應恰在正中。如:大、夫、父、文 大 夫 父 文 第三十四法:馬齒法,其拏鉤之鋒注射四點之半。馬齒的鉤鋒,應對著四點之中。有橫四點的字,橫點的折鉤的鉤尖應指向二、三點之間。如:鳥、為、寫、驚([jīng]驚) 鳥 為 寫 驚 第三十五法:上平之字,宜齊首。上邊為平畫的字,其頂應相齊。如:明、師、娠、既 明 師 娠 既 第三十六法:下平之字,宜齊足。筆畫靠下的字,應與底對齊。如:朝、敕、宸、后 朝 敕 宸 后 第三十七法:重捺者,須有縮有伸。有幾個捺畫的字,應有縮有伸。如:逢、逾、聚、養 逢 逾 聚
養
第三十八法:疊趯者,當或挑或駐。有幾個鉤提的字,有的要挑起鉤,有的要藏筆鋒。如:赫、彌、梵、靜
赫
彌
梵
靜
第三十九法:上下鉤趯者,下鉤明而上鉤暗。上下有鉤提的字,下鉤明顯而上鉤要隱藏。如:森、柔、秀、錢
森
柔
秀
錢
第四十法: 俯仰鉤挑者,俯鉤縮而仰鉤伸。有俯鉤和仰鉤的字,俯鉤要收,仰鉤要放。如:宛、冠、毫、覺
宛
冠
毫
覺
第四十一法:上占地步者,聽其上寬。以上部為主的字,應讓上邊寬。如:替、智、摯、聳
替
智
摯
聳
第四十二法:下占地步者,任其下闊。以下部為主的字,下部應寬。如:衷、萬、聚、義
衷
萬
聚
義
第四十三法:右占者,右不妨獨豐。以右部為主的字,右部可豐滿些。悟、僧、壤、禮
悟
僧
壤
禮
第四十四法:左占者,左無嫌偏大。以左部為主的字,左部應大些。如:部、都、勃、歡
部
都
勃
歡
第四十五法:左右占者,中宜遜。以左右為主的字,中間宜小。如;砌、附、姙讀音([rèn]同“妊”)、誕
砌
附
姙
誕
第四十六法:中間占者,中獨雄。以中間為主的字,中部應大。如:胤、衛、華、筆
胤
衛
華
筆
第四十七法:上下占者中宜小。以上下為主的字,中間應小。如:衷、靈、驚([jīng]驚)、鷲jiù
衷
靈
驚
鷲
第四十八法:縱鉤宜典勁。背拋鉤的書寫要彎中帶曲,圓潤有力。如:凡、風、氣、飛
凡
風
氣
飛
第四十九法:橫鉤貴圓雋。豎彎鉤的書寫要求豎直鉤圓,應圓潤俊秀。如:先、光、克、見
先
光
克
見
第五十法:縱撇惡鼠尾。豎撇最忌象老鼠的尾巴,要避免末端細而無力。如;度、廣、塵、應
度
廣
塵
應
第五十一法:聯撇惡排牙。有并排幾個撇的字,不要寫成象一排牙齒,要有大小變化。如:反、及、復、慶
反
及
復
慶
第五十二法:三撇法,以下撇首,頂上撇之腹。連著三撇的字,下撇應依次頂著上撇的中間。如:彤、影、寥、髫[tiáo]
彤
影
寥
髫
第五十三法:三點法,一下點提鋒與上點駐筆相應。三點的寫法,第三點的出鋒應與首點的結尾相對應。如:法、波、流、海
法
波
流
海
第五十四法:卜字直勿偏,與上截中部相對。卜字要寫正不要偏,與上截的中間相對。如:是、徒、起、楚
是
徒
起
楚
第五十五法:土字直勿偏,與下截左緊正對。老字頭中豎是字的中心。土字要寫正不要偏,與下截左邊的豎畫要對正。如:者、著、諸、覩([dǔ]古同“睹”)
者
著
諸
覩
第五十六法:錯綜者,貴迎浪穿插而惡紛紜。結構錯綜復雜的字,要穿插對應退讓,但不能亂。如:蕤[ruí]、壤、摯、聳
蕤
壤
摯
聳
第五十七法:縝密者,宜布置安排而嫌擠雜。結構緊密的字,布置要得當,不要顯得擁擠雜亂。如: 齔[chèn]、繼、變、鑿(鑿)
齔
繼
變
鑿
第五十八法:懸針則有風韻。懸針的筆畫,顯得美觀飄亮。如:千、中、華、葷
千
中
華
葷
第五十九法:垂露則有骨力。垂露的筆畫,顯得有力量。如:十、芥、契、斷
十
芥
契
斷
第六十法:體雖宜斜,而字心必正。傾斜型體的字要找準折畫和撇畫的中心位置,體雖是斜的,但字心要正。如:力、乃、多、母
力
乃
多
母
第六十一法:形本自正,而骨力必堅。字體本是正的,要寫得有骨力;如:王、主、止、生
王
主
止
生
第六十二法:字本瘦者,其形勿短。字本來就瘦的,字形不要寫得太短。如:月、自、身、貝
月
自
身
貝
第六十三法:字本矮者,用筆宜肥。字本來就矮的,就寫得粗壯些。如:二、士、曰、四
二
士
曰
四
第六十四法:蓋下之法,撇捺宜均。蓋下(指人)的寫法要使撇和捺勻稱。如:合、舍、金、念
合
舍
金
念
第六十五法:趁下之勢,左右相稱。撇捺居中下俯的字,其撇捺雙腳齊平,左右對稱。如:吞、容、密、峰
吞
容
密
峰
第六十六法:雖宜肥,而勿腫。雖宜肥的字,但不要顯得臃腫。如:八、六、山、止
八
六
山
止
第六十七法:雖宜瘦而勿臞。筆畫較少,形體較長的字,筆畫要適當加粗,切忌細長無力。如:了、子、于、寸
了
子
于
寸
第六十八法:疏而豐之。筆畫少的字,就寫的豐滿些。如:小、千、上、下
小
千
上
下
第六十九法:密者勻之。筆畫繁多的字,筆畫間要相互迎讓,布白均勻。如:爐(鑪)、囊、、驚([jīng]驚)、鷲jiù
鑪
囊
驚
鷲
第七十法:堆疊者,消納之。三角同形的字,在筆畫的運用上要有變化。既不擁擠,也不松散。如:森、赑[bi]、屭([xi] 同“屃”)、 疊
森
赑
屃
疊
第七十一法:積累者,清晰之。由下而上堆積起來的字,筆畫要合理安排,伸縮有度,繁而不亂。如:麗、靈、巖、變
麗
靈
巖
變
第七十二法:下畫宜微長,以承右豎之末。下面的橫畫,應該稍微長點,以與右豎的末尾相接。如:曰、四、因、由
曰
四
因
由
第七十三法:末鉤宜微拖似有帶下之勢。末筆為豎鉤的字,豎鉤的鉤鋒稍像左平出,彎曲得像帶子一樣。如:于、乎、字、亭
于
乎
字
亭
第七十四法:之繞中字,上略大而下略小。走之上的字,應上略大而下稍小,且緊靠左下。如:造、逢、遣、遷
造
逢
遣
遷
第七十五法:畫長撇短者,右不宜用捺。橫長撇短的字,右邊不宜用捺而用反捺(長點)。如:矣、英、莫、疾
矣
英
莫
疾
第七十六法:左豎不嫌短,右豎不嫌長。在一個字中,左豎宜短,右豎宜長;如:行、非、師、佛
行
非
師
佛
第七十七法:左豎不嫌長,右豎不嫌短。左豎不嫌長,右豎不嫌短。如:性、相、偃、愜[qiè]
性
相
偃
愜
第七十八法:寶蓋之勾,如鳥之視胸乃妙。寶蓋的鉤,要寫得象鳥低頭看自己的胸部一樣才好。如:宇、宗、空、宣
宇
宗
空
宣
第七十九法:排摹之畫,如工之鏤物乃佳。纂集排列的筆畫要象精工雕刻的那樣才叫精美。如:群、戴、竊、鑿(鑿)
群
戴
竊
鑿
第八十法:亻法,右少者撇尾長,右多者撇尾短。單人旁的字,右邊筆畫少的字,撇要放展,右邊筆畫多的字,撇畫要收縮。如:化、住、使、偃
化
住
使
偃
第八十一法:彳法,下撇之起對上撇之腹。如:行、得、復、德
行
得
復
德
第八十二法:木法,畫右短以讓右,點上下以配右豎有小鉤。如:札、材、相、檻
札
材
相
檻
第八十三法:忄法,右點或點或橫或直,迎讓右畫。如:性、悟、恒、情
性
悟
恒
情
第八十四法:礻法,上點多如小橫。如:祖、福、祗、禪
祖
福
祗、
禪
第八十五法:扌法,豎微細,畫左長以冒下鉤。如:掛、持、探、插
掛
持
探
插
第八十六法:右 阝闊長以配左,豎多懸針。如:部、都、郎、邪
部
都
郎
邪
第八十七法:左 阝,宜狹以讓右,豎必垂露。如:陳、降、附、階
陳
降
附
階
第八十八法:言法,上畫左長,中二畫上短下長。如:許、記、諸、謂
許
記
諸
謂
第八十九法:纟法,上撇短下撇長,上點如撇有帶下之勢。如:經、絕、絹、緬
經
絕
絹
緬
第九十法:女法,挑左以冒下,撇尾宜用長。如:如、妙、姓、娠
如
妙
姓
娠
第九十一法:艸法,兩小畫向上忌平,有冒下之勢。如:花、芥、英、荷
花
芥
英
荷
第九十二法:門法,左斜右下,左低右昂。如:門、問、開、聞
門
問
開
聞
圖文編輯:漢字書法大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