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古幣的注意事項
收藏古幣初涉者須特別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 價值。
一般來說,宋、明、清的古幣價值較低,先秦、漢、隋、唐、元各代的古幣價值較高;黃銅、紅銅、鐵質古幣價值較低,金、銀幣價值較高;正式流通的錢幣價值較低,非正用錢,如壓勝錢、供養錢、春錢、秘戲錢、宮錢、打馬錢等價值較高;方孔圓錢價值較低,圓孔圓錢、刀幣、布幣價值較高;正統王朝的古幣價值較低,偏安王朝、區域政權的古幣價值較高;光背古幣價值較低,雙面均有錢文、雙面均為錢背、背星、月紋、背文字等古幣價值較高。
二、真偽。一般來講,偽幣常常有挖刻痕跡,無光澤與銅銹,經過有化學藥品腐蝕。真幣錢文流暢,做工自然。古幣表面一般呈黑褐色,有光澤,也有褐色、暗紅色、橙黃色等。出土古幣表面氧化嚴重,有銅銹和銀白色的氧化層。
三、布幣有空首布、平首布等。刀幣有針首恨、尖首刀、明刀、齊刀與圓首刀;圓錢有圓也圓錢與方孔圓錢,方孔圓錢最多,但是也不盡相同。搞清古幣類別十分重要。
古幣收藏必須掌握中國古代的有關歷史、文化、社會、經濟等各類知識,掌握錢幣學的專業知識,注重歷代錢幣的研究。南宋洪遵的《泉志》,明益齋主人的《貨泉備考》、民國丁福保的《古錢大辭典》、《歷代古錢圖說》、《古錢學綱要》,現代孫促匯等人編者的《簡明錢幣辭典》等,都是古幣收藏者必備的參考書。
集藏知識
1、什么是“小平”、“折”
2、“天啟通寶”簡釋
3、“咸豐元寶”簡釋
4、“熙寧通寶”簡釋
5、“乾封泉寶”簡釋
6、“元祐通寶”簡釋
7、“圣宋元寶”簡釋
8、“政和通寶”簡釋
9、“熙寧重寶”簡釋
10、“孔方兄”的由來
11、什么是古錢學
1、什么是“小平”、“折”
〖小平〗對古代方孔錢形體大小的一種稱謂.以宋代錢幣為標準。中國古錢幣自宋代以后,形制趨于復雜。錢幣學家為了區別錢之大小,將宋錢分為小平、折二、折三、折五、折十五等。一般φ2.4cm左右,重3-4g左右。其它各代方孔錢皆以宋錢形制比附。宋錢形制由于鑄時長、鑄地廣、同一形制,亦參差不齊,不可泥于上述徑度、重量。
〖折〗對金屬鑄幣價值的合算.分注明與不注明兩種。不注明所折之數,則憑感觀或約定。 頁首
2、“天啟通寶”簡釋
在奇品探究欄目中出現天啟通寶名詞,①元末農民起義軍錢。元·順帝至正十八年(公元1358),起義軍領袖徐壽輝改元“天啟”,鑄“天啟通寶”銅錢。楷書對讀,光背。有小平、折二、折三三等,文字與明·熹宗“天啟通寶”異,俗稱“徐天啟”。②明·熹宗朱由校天啟元年始鑄。銅質,楷書對讀。有小平、折二、折十三等。背記星月、記地、記重、紀官署不可窮盡,已露末世濫惡之象。頁首
3、“咸豐元寶”簡釋
清·咸豐皇帝貨幣。咸豐三年(公元1853)十一月以后為支付龐大的軍費開支而鑄。紅、黃兩種銅質,紅銅較少。錢面文楷書對讀,背左右滿文“寶×"局名,上、下記值。計有“當八十”、“當百”、“當二百”、“當三百”、“當五百”、“當千”、“鎮庫”等字樣。“當八十”僅限于新疆迪化局。“當二百”、“當三百”僅限于寶泉局。“當五百”、“當千”錢除“寶源”、“寶泉”外,又有:“寶河”、“寶陜”、“寶鞏”諸局。新疆“寶伊”局有“當五百”一種。而大錢各局之寶廣、寶黔、寶云、寶東、寶桂、寶南、寶昌、寶安、寶晉、寶迪皆無當百以上大錢。四年七月奏停五百和當千大錢。
4、“熙寧通寶”簡釋
北宋鐵錢。宋·神宗趙頊熙寧八年(公元1075)始鑄于陜西鐵錢監。楷書旋讀。有光背及背上月紋者。以錢徑大小區為數種。有銅錢出土,但數量極少,或為鐵母歟。
5、“乾封泉寶”簡釋
①唐代錢幣。唐·高宗乾封元年(公元666)改鑄“乾封泉寶”。以一當“開元通寶”十,銅質小平,隸書旋讀,光背。翌年,以“乾封泉寶”旋讀同世俗,詔貯納不用,不續鑄。是民慣用開元錢,且以一當開元十,是信用不足,故民不樂用而罷。②十國·楚武王馬殷于后唐天成年間(公元926-929)所鑄。銅、鐵二種,大如當五,隸書旋讀。有光背、背上“天”、“天策”、“天府”等字,引“天策府”故事。
6、“元祐通寶”簡釋
①北宋·哲宗趙煦元祐年間(公元1086--1093)所鑄。面文四字旋讀,篆、行二體書,傳為司馬光、蘇東坡等人書寫。背有星月紋,不常其處,有在上、在下、在左等。背上“陜”字系元祐八年八月陜西所鑄。有小平、折二銅、鐵錢。折二鐵錢大于折二銅錢。②日本錢。日本正親町天皇天正八年(公元1580)所鑄。錢文篆書、旋讀,字畫纖細,僅小平一種。有光背,背上“葉”字、背下“一”字等品。③安南待考品。型小背平,篆書、旋讀,筆畫纖細。
7、“圣宋元寶”簡釋
①北宋·徽宗趙佶于建中靖國元年(公元1101)始鑄,后續有新鑄。有小平、折二二種銅、鐵錢。鐵錢有當五型。小平、折二多為篆書和行書,隸極少。旋讀光背、版別極多。②安南錢。不知年代與帝屬。
8、“政和通寶”簡釋
①北宋錢。宋·徽宗趙佶政和元年(公元1111)始鑄。計有小平、折二兩種形制銅、鐵錢,有銀錢。書體分篆、楷、隸三種。篆、隸成對,篆、楷成對,對讀光背。以錢徑大小、邊郭寬窄區為數種。②疑為日本待考品。銅質小平,楷書對讀,寬郭。背左星右月紋。③安南待考品,銅、鉛二種。楷書對讀,寬郭光背,不知年代與帝屬。
9、“熙寧重寶”簡釋
北宋錢幣。宋·神宗趙頊熙寧四年(公元1071)始鑄。六年六月通行,九年六月罷鑄。銅質折二,篆、隸、楷三種書體,寬郭光背,以錢徑、字體大小、邊郭寬窄區為數種。
10、“孔方兄”的由來
西晉·魯褒作《錢神論》諷時弊,擬錢為長兄,字曰“孔方”,人見皆愛之如親兄,也是魯褒對當時貪官、士大夫、清淡家“恥言錢”的一種戲謔和諷刺,后世遂以“孔方兄”為錢之代稱。省稱“孔方”、“孔兄”。
11、什么是古錢學
古錢學是金石學的一個分支。以歷史貨幣為研究對象,通過對貨幣的形制、幣材、文字、圖案及出土地點、時間、數量、窖藏方式的研究,結合史料,探求貨幣的產生、發展、演變規律以及貨幣的經濟、社會政治制度、生產技術等問題。
如何識別古幣
提高古錢幣的鑒別水平,首先要認真分析研究古錢幣作偽的規律。
從時間上考慮,多仿制時代久遠的古幣,且越古的品種越具有誘惑力。
例如,空首布出土不多,國內外市場價格昂貴,所以偽品也多。還有圓足布及在圓足布基礎上發展而成的三孔布更為罕見,所以偽品眾多。
從鑄造及存世量上考慮,仿制珍貴稀有的古錢幣。
例如,王莽時期的金錯刀,錢上鑄“一刀平五千”字樣,其中“一刀”二字用黃金錯成,偽品中“一刀”二字通常凸出,有銅質,也有用金粉描成。五代十國時的開平通寶,天成元寶,清代的祺祥通寶等都極為珍貴,偽品也極多。
從錢幣的形狀選擇,仿制一些形制特殊的錢幣。
例如,普通錢背加星,月紋。或把兩枚普通錯背磨薄粘合起來,成為合背錢。總之將最普通的面貌改變成特別品種,以迎合錢幣愛好者的獵奇心理。
究竟應該如何鑒別古錢幣的真假呢?
一、從貨幣文字的源流演變上加以考察。古錢幣文字往往帶有獨特的地方色彩,特別是漢唐以來,官方鑄幣,面文多為書法家及皇帝書寫,具有獨特的文字風格。如唐代的開元通寶即為歐陽詢所書寫。因此掌握文字的氣息、神韻是鑒別古錢幣的關鍵之一。偽品因為是摹仿別人的,常常處處小心,手法極不自然,牽強做作,文字神韻自然大打折扣。
二、從錢幣的顏色、成分諸方面加以考察。真錢的銹與銅質結合在一起,所謂“銹色入骨”,不易脫落。偽錢的銹浮在表面,用醋一擦即脫落。此外,真錢幣因年代久遠,內部成分發生變化,所以一般重量會大為減輕,用手拈一拈,即可從輕重方面加以辨別。
三、從聲音方面辨別古幣的真偽。
古錢幣因年代久遠,沒有新銅的火氣,銅質氧化后,沒有清脆聲。而新鑄的假錢,輕敲時往往會發出一種清脆的聲音。此外有一種打制的偽幣,是取兩片薄銅片粘合而成,粘合處堆一層偽銹以掩蓋縫隙,這種錢幣輕擊后會發出啞聲。
鑒別古錢幣,應盡可能地與實物相對照加以考察,此外要不斷學習,豐富自己的歷史文化及專業知識,善于總結經驗教訓,在實踐中不斷提高鑒別真偽的能力。
錢幣收藏的學問3
4.如何收藏錢幣?
由于銀行儲蓄利率下調,錢幣市場日漸興旺,錢幣收藏隊伍也日益龐大。那么,如何收藏錢幣?
1.學習和掌握有關錢幣方面的基本知識
只有掌握一定的錢幣知識和信息才能確定錢幣的集藏范圍,分類別、有重點地進行收集。到市場購買時,只有了解它的歷史背景及其價值,才能清楚錢幣要價是否合理,鑒別真偽,以防吃虧上當。
2.古錢豐富多彩,善選品類
第一,從時間上選擇。歷史悠久或年號短暫的鑄幣,如五代十國的開平通寶、天成元寶等都是無價之寶,清代的祺祥通寶,俗稱“短命錢”,也相當珍貴。
第二,從鑄造和存世的量上選擇。如元代蒙古人人主中原,鑄幣稀少,甚為難得。
第三,從鑄造的幣材上選擇。紅銅幣多為上品,白銅幣多為母錢或近代機制錢,而清代黃金亮色的幣材多為優質佳品。
第四,從錢幣的形狀選擇。褲布、刀狀、腰牌、方孔橢圓、圓孔錢等形奇意殊,很有價值。
第五,從幣文背書選擇。篆、隸、草書、瘦金體與背標日月星云、背書漢文字等均值得收藏。此外,合背、錯牌異品也稀少難得。
3.人民幣收藏,注重珍品
第一,收藏制版技術精美的人民幣。我國發行的第三套人民幣中有一張5元券,其正面是煉鋼工人正在專心致志地煉鋼,人物栩栩如生,整個圖案雕刻刀法流暢,線條生動有力,被國際印鈔界公認為紙幣中的精品,屬收藏之佳品。
第二,收藏市場流通中難以尋覓的人民幣。1948年12月1日,我國發行12種面額62種版別的第一套人民幣;1955年3月1日發行11種面額13種版別的第二套人民幣,目前都已停止流通,市場極為少見,已成為集幣市場上的珍品。
第三,收藏面值少見的人民幣。在1955年3月1日發行的第二套人民幣中,有一種深色的叁元券,正面團案為井岡山,背面團案有漢、維、蒙、藏四種文字。這是我國前后共發行的四套人民幣中惟一面值為叁元的人民幣,它是由前蘇聯代印的。這張人民幣在1964年4月14日回收,同年5月15日停止收兌和流通使用,現存世極少。
4.紀念幣收藏,講究品相流通紀念幣發行時間短,其面值同人民幣是等價的。它的價值不在于文物和幣材的價值,而在于手工藝與紀念意義。由于紀念幣發行量少,造型精美,而集幣大軍需求日增,致其身價百倍。收藏紀念幣至關重要的是講究品相,品相越好,價格也相對較高,增值的速度也較快。如有磨損或流通痕跡的紀念幣價值便低很多,文字圖案不清、碰傷嚴重的紀念幣則最好不要收藏。
5.影響錢幣價值的因素有哪些?
錢幣的價值一般受到以下因素的制約:
1.錢幣發行與流通的時間。一般來說,錢幣發行的時間越久遠,流通的時間越短,其價值就越大。因為時間長了,經過戰亂、各種災害及自然的侵蝕,能夠完整地保留下來的錢幣越來越少。如古幣中的“大齊通寶”,據說是唐代黃巢起義所建立的“大齊”政權所鑄,目前全國僅發現兩枚,一枚流至國外,一枚下落不明,一直被視為無價之寶。
2.錢幣發行的數量。任何收藏品都具有“物以稀為貴”的特性。錢幣發行數量少,它的價值也就高。
3.錢幣的面額。一般來說,錢幣的面額越高,其價值就越大,特別是流通中的貨幣,其價值永遠高于或等于面值,因為它仍具有實際購買力,而不像郵票發行過多時有跌破面值的現象。
4.制作錢幣所用的幣材。用金、銀等貴金屬制造的錢幣其價值遠遠高于同一時期用普通金屬制造的錢幣。
5.錢幣的屬性。一般流通紀念幣的價值高于同一面額的普通流通幣。因為流通紀念幣是為紀念重大歷史事件、杰出入物或有特殊意義的事物而發行的,其設計、制作精美,具有很高的藝術欣賞和收藏價值,而且大部分采取限額發行,數量較小,升值潛力極大。
6.錢幣的品相。與集郵品一樣,收顏錢幣也講求品相,品相好的錢幣與品相差的錢幣價格有時相差幾倍至幾十倍。
7.具有特殊意義的錢幣。如一個新政權、新國家發行的第一套貨幣,像這次中國銀行在香港首次發行港幣,便出現排長龍兌換新鈔收藏的現象。再如已經解體或消亡的國家、政權所發行的貨幣,像一些東歐國家和前蘇聯的錢幣,以后再沒有新幣發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