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缺素癥癥狀各有特點,形成的原因各異,跟土壤質地、土壤酸堿度、土壤肥水管理、土壤各營養元素的均衡性以及天氣條件等皆有密切關系。
1缺氮癥
缺氮癥狀:新梢纖細、葉小而薄,淡綠色至淡黃色。嚴重時新梢全部發黃,花少或無花。長期缺氮時,植株矮小,新梢少而纖細,葉片均勻黃化,小枝枯死,花少果小,果皮黃白光滑,常早熟,風味差。
防治方法:
加強管理,增施農家肥,按柑橘正常生長發育和結果量所需要的氮素及時給予補充。可用0.2%尿素+0.3%磷酸二氫鉀或營養液肥根外噴施,隔7~10天噴1次,連續2~3次。
2缺鐵癥
缺鐵癥狀:一般嫩梢先表現為葉片變薄黃化,葉肉淡綠至黃白色,葉脈綠色,呈明顯的綠色網紋葉脈,以小枝頂端的葉片更為明顯。嚴重時全株葉片均變為橙黃色。柑桔缺鐵主要是鐵素供應不足所致。缺鐵常常和缺鋅、缺錳、缺鎂等一起發生。
防治方法:
1.土壤改良。施用有機肥與綠肥,避免偏施磷肥和過量施用與鐵元素相互拮抗的其他元素。
2.葉面噴肥。在改良土壤和搞好排灌系統的基礎上,葉面噴施EDTA鐵。
3.在中性或石灰性土壤上,根際施用螯合鐵。
3缺鋅癥
缺鋅癥狀:新梢葉片黃化,呈黃色或黃綠色,僅主、側脈附近為綠色。有的葉片則在綠色的主、側脈間呈現黃色和淡黃色的斑點,隨著嚴重程度增加,黃色斑塊擴大,變窄和失綠。嚴重時新生葉片變小、直立,頂端枝梢纖細,節間縮短、葉片,整個植株呈直立矮叢狀,隨后小枝枯死。果實小、皮厚、味淡、汁少。
防治方法:
可在春梢停止生長后,采用糖醇鋅進行葉面噴施1~3次,間隔期10~15天。也可根據樹齡大小,每株用10~20克硫酸鋅與有機肥混合使用或每畝不超過2千克。微酸性(pH5.5~6)的土壤,施用少量硫酸鋅可獲得良好的效果。若因缺鎂、而出現缺鋅時,應結合施用鎂肥。
4缺硼癥
缺硼癥狀:柑橘的成葉和老葉開始暗淡黃化,無光澤,終至全葉黃化,葉肉較厚,葉尖多向后卷曲。葉脈腫大,主、側脈木栓化,嚴重時開裂。缺硼嫩葉出現不定形水漬狀斑點,有時在葉背主脈基部有黑色水漬狀斑點,葉片扭曲畸形。嚴重時葉片大量早落。幼果果皮呈現乳白色微凸小斑,嚴重時斑點變黑下陷,中果皮和果心出現褐色的膠質物;常引起幼果大量脫落。殘留的果實小而堅硬,畸形,皮粗汁少,種子敗育。
防治方法:
1.施用硼肥。將硼肥混入人糞尿中,在樹冠下挖溝施入,蓋上部分有機肥再覆上土。成年樹每次施用硼肥0.1~0.15千克,輕病樹可酌量減少。一般2~3年施用一次。
2.根外噴硼。一般在早春和盛花期各噴用硼肥(硼砂液)一次,可有效地防治缺硼病。早春噴用0.5%~0.8%的濃度,其后用0.3%~0.4%的濃度,但在夏秋季節應改用0.2%~0.3%的濃度。為了防止藥害,可加入0.5%左右的生石灰。噴用量應選陰天,或在晴天早晚溫度較低、濕度較大時進行。
3.避免過多施用氮磷鈣肥。特別是有機質含量低的土壤,更應充分注意不可過多施用氮、磷、鈣肥,應當施用堆廄肥,或含硼較高的農家肥及綠肥。在酸性土中,也不宜過多施用石灰。
4.干旱季節,要及時保水,澆水;多雨季節,要注意排澇,防止有效硼的流失。
5缺錳癥
柑桔缺錳癥:新梢葉片生長正常,中脈和側脈及其附近葉肉綠色,其余部分為黃綠色,與缺鋅癥狀相似。但缺鋅葉片的失綠區很黃,葉片狹而小,而缺錳的失綠部分帶綠色,缺錳的葉片大小、形狀基本正常,老葉則癥狀明顯,嚴重時葉片早期老化脫落,產量和品質下降,新梢生長受抑制,有的枯死。如果缺錳又缺鋅時,則小枝枯死更多。
防治方法:
1.酸性土施用硫酸錳。可用硫酸錳混在有機肥中施用,每畝用量為3.3~4千克。
2.堿性土、石灰土、中性土柑橘缺錳,可在每年春季用0.3%硫酸錳水溶液葉面噴施數次。也可用含純錳32%的緩釋性錳肥,根據缺錳程度,每株施用5~15克,與農家肥混合施用或混合在化學肥料中追施。
3.噴布有機螯合錳3000~5000倍液。
6缺鎂癥
柑橘缺鎂癥:柑橘缺鎂從果實膨大到果皮著色均會發生。掛果越多的樹缺鎂愈為嚴重。缺鎂時,葉片沿中脈兩側發生不規則的黃色斑塊,黃色斑向兩側葉緣擴展,使葉片大部分黃化,僅存中脈和基部的葉組織呈三角形的綠色。嚴重時,葉片全部黃化。果實附近的葉片和老葉首先表現癥狀。病葉易落,落葉的枝條弱,常在次年春枯死。
防治方法:
1.土壤施鎂。酸性土壤施鈣鎂磷肥,每畝50~65千克,或氧化鎂10~20千克。微酸性土壤施用硫酸鎂,可與有機肥混合施用。
2.葉面噴肥。發生初期或發生較輕的柑橘樹,可用糖醇鈣鎂肥和高氮水溶肥,每隔10~15天1次,連噴3~5次。
轉自中國農業推廣網,如有侵權請聯系小編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