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雖然我國經濟飛速發展,但是我國教育理念落后,教育方法相對保守,注重學生的考試成績,忽略其思維發展和文化傳承意識的培養。因此,學生無法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對我國古典名著也一知半解,教師應改變教育方法,提高對傳統文化的教育投入,使學生能夠形成良好的價值觀念,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
1 合理設置傳統文化教學比重,提高傳統文化教學地位
小學語文教師要提高對傳統文化的重視程度,將傳統文化內容設置到日常語文教學課程中,進行相應的課時安排,并且保證教學內容多樣化,使學生能夠全面投入到傳統文化學習中,充分感受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師要對傳統文化進行合理設置,全方位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可以將古典文學、愛國主義教學、倫理鑒賞等內容當做教學重點,保證傳統文化課程豐富多樣,促進學生的綜合能力發展,促進學生掌握傳統文化精髓。另外,教師要注重學生的感知,增強課程專業度,提高教學效率。教師要提高對傳統文化的重視程度,轉變固有的教育理念,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傳統文化,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引導學生獨立思考,促進學生思維發展。
2 保證傳統文化教學內容豐富新穎,提高學生課程感知
教師要根據實際教學情況,及時調整教學方式,豐富傳統文化在語文教學中的內容,保證學生能夠從不同角度了解傳統文化的提點,提高課程質量,保證學生能夠高效的學習。互聯網發展飛速,人們生活在大數據時代中,教師要順應時代潮流,及時調整教學方式,不斷進行課程改革,找到學生能夠接受的課程模式,提高課堂教學水平,合理利用多媒體開展教學,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朝著學習目標不斷努力,教師要在教育環節中加入學生理解感知內容,提高學生的感知能力,可以配合多媒體設備開展傳統文化教學活動,將視覺聽覺融合到課程教學中,使學生能夠感受傳統典籍的獨特魅力,了解名人及其代表作。
教師也可以在課堂上播放相關視頻,或者為學生播放具有古典特色的音樂,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進行學習,提高對傳統文化的理解能力。另外,教師還可以開展有效的課堂互動,引導學生獨立思考,針對課程問題踴躍發言,活躍課堂氛圍,提高課堂教學水平。
3 把握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的關系,促進學生全面理解
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的課余時間加強傳統文化的宣傳力度,可以聯合學校舉辦與傳統文化相關的主題活動,促進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學習和理解,教引導學生參加傳統文化 PPT 評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寓教于樂,豐富傳統文化的教學形式,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布置宣傳欄,激發學生的創造力,促進學生思維發展,結合傳統節日開展主題活動,激發學生對傳統文化和語文的學習興趣,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促進其綜合能力的發展。
另外,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加典籍閱讀報告會,讓學生在報告會上分享自己的閱讀感受,總結傳統文化的魅力和精髓,教師也可以組織學生參觀國畫和書法展館,讓學生能夠切實感受到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此外,教師還要和家長建立良好的溝通關系,通過組織開展家長會或家訪活動,提高家長的傳統文化意識,使學生家長能夠在家庭教育中增添傳統文化內容,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思維。
4 把握互聯網對教師和學生的影響,加大宣傳提升素養
互聯網為人們生活帶來了諸多便利,教師要合理利用互聯網,傳播傳統文化思想,引導學生進行傳統文化學習,教師可以通過學校官網或微博、微信等,宣傳傳統文化,打破時間和空間對教學的限制,并且教師也要合理利用互聯網增強自身專業水平,不定期進行網絡培訓,檢驗自己知識水平,力求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升語文課程的合理性。
5 加大校園環境和社區環境建設,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教師要和學校聯手,為學生打造良好的傳統文化學習環境,通過改善校園文化環境,烘托傳統文化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對傳統文化的重視程度,將傳統文化融入到校園文化中,能夠使校園文化內容更加豐富,并且傳統文化中包含豐富的內容,其中詩詞歌賦都獨具韻味,能夠影響學生的審美水平,教師可以將書法作品、詩詞海報等放置到教室中顯眼位置,讓學校充滿傳統文化氣息,對學生的思維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作用。并且,教師還要聯合社區,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傳統文化實踐機會,可以讓學生觀看傳統文化專題表演,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觀看傳統題材電影,引導學生傳統精神的形成,保證學生能夠感知傳統文化的內力,加入傳統文化宣傳行列,增強傳統文化知識的普及程度。教師聯合社區開展傳統文化實踐活動,還能為學生學習營造良好的氛圍,全面提高學生的文化水平和道德品質,保證學生能夠領會傳統文化的精髓,促進學生思維發展,使其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促進學生更為長遠的發展。
總結: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教師在教育活動中滲透傳統文化內容,能夠提高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對學生品格形成起到引導作用,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融入傳統文化內容,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學生的審美水平。教師還要做到與時俱進,及時更新自己的教育思想,提高對傳統文化的重視程度,通過不斷改變教學方式,讓學生能夠投入到課程學習中,傳統文化環境的創建,能夠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條件,促使學生有充足的學習熱情,教師也要和學生家長、社區進行良好的溝通,保證學生能夠全方位接受傳統文化的熏陶,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進而實現學生語文學習上不斷的進步。
參考文獻:
[1]柯麗春.弘揚傳統文化 使語文課堂綻放光彩——論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滲透[J].名師在線,2019(25):16-17.
[2]甘永艷.淺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J].新課程研究,2019(10):98-99.
[3]陳蘭玉.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滲透的策略研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16(02):1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