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
室外篇
帶娃出門,你需要注意的場所
一、扶手扶梯、電梯
還記得上半年那個扶手電梯出事的視頻嗎?年輕的媽媽抱著孩子走下電梯,面前的臺階卻突然空了,最后那刻,媽媽把孩子丟給外人接住,自己被電梯一點一點卷了進去……今年5月在深圳,也發(fā)生一起4歲男孩被扶梯絞斷4根手指的事件。
自動扶梯有兩個危險點是你需要注意的:1、圍裙板和腳踩臺階之間的縫隙;2、臺階與臺階之間的梳齒板,尤其是剛上扶梯的第一臺階與最后一級臺階。當你和孩子搭乘扶手電梯時,過程中記得看護好孩子,注意這兩個危險點,還有一點,靠右站好。
二、車
這是想重點提醒各位家長的部分。如果搜索欄輸入“車內、兒童”的關鍵詞,會出來一連串“兒童被父母遺忘在車內悶死”的新聞,觸目驚心。
一個名叫Gene Weingarten的外國記者曾寫了一篇特稿,《那些將孩子遺忘在車里的父母》,采訪了十幾個犯同樣錯誤的父母,他記錄了這些父母在法庭上被審判與生活中的痛苦、懊惱與悔恨……第二次獲得了普利策獎。
Gene Weingarten用事實和心理學告訴你們,把孩子留在車里導致悶死這種聽起來無比腦殘的事,發(fā)生在你身上的概率就跟鬧鐘響后關掉繼續(xù)睡過頭那么輕松常見。
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即可觀看該報道
因此,如果開車帶孩子外出,家長們除了不要把孩子單獨關在車內哪怕一分鐘,還要注意:
1、使用兒童安全座椅
你以為孩子小,自己能抱住,但當遇到危險時,一個30、40斤的小孩在40公里碰撞時產生的外向沖力可以達到300kg以上,即使再大力氣的成年人也無法抱緊,最后小孩被甩出去……
2、不要讓孩子伸手出窗外
不僅會夾到手,也會有潛在的致命危險,誰知道下一秒就會發(fā)生緊急事故或者碰撞呢?
3、無論如何,都不能讓小孩單獨坐副駕駛
知道嗎,一部車里最危險的座位就是副駕駛,在一些歐美國家讓小孩獨自坐副駕駛甚至是犯法的。最安全的位置,是司機身后那個,請留給你的孩子。
4、養(yǎng)成系安全帶的習慣
大孩子坐不了安全座椅,那么,安全帶是必須要系的,如果身高沒有達到140厘米,要配合使用支撐坐墊。對于咱們譜系的孩子,也許他不喜歡系安全帶的時候,家長就會退步隨他去,只要他不爆發(fā)情緒問題就好。但這對孩子和自己都太不負責了,花點時間教會孩子接受安全帶吧。
5、兒童安全鎖,你有注意過嗎?
為了防止孩子在行車中突然打開車門,車內設置了兒童安全鎖,使得后排車門只能從外面打開,當車門閉鎖狀態(tài)下發(fā)生碰撞,兒童鎖會自動解除。防止兒童誤開車門的最有效方法,就是開啟兒童安全鎖,請時刻記得它的存在。
首先,噴泉水是很臟的,不要放任孩子去摸去玩,也不要放任孩子在任何水池、湖泊邊玩耍;如果是去游泳,要隨時保持和孩子只有一個手臂的安全距離。
加入孩子不幸溺水,在急救人員到來之前可以先進行控水,讓孩子把水吐出來,具體做法家長單腿跪地,另一腿屈膝,把孩子放在膝蓋上,讓孩子腹部趴在屈膝的腿上面,然后一手扶住孩子的頭部使口朝下,拍打孩子的背部或用膝蓋點壓腹部,讓水排出來。
但控水時間不能太久,控水后醒不過來,要趕緊做心肺復蘇。如果孩子沒意識,呼吸、心跳也停止了,要趕緊先做心肺復蘇——胸外按壓和人工呼吸同時進行
四、充氣城堡、蹦蹦床、積木池
娛樂場所的游樂設施消毒都不到位,如果孩子比較敏感,還是盡量遠離。充氣城堡一般都放在室外,一些看上去已經(jīng)非常老舊甚至有破損情況,一旁的固定繩索也已老化,外加充氣城堡周圍沒有護欄,僅靠柔軟的“圍墻”支撐,很容易造成事故。
小朋友都愛玩的積木池雖然看似安全,實際上也存在衛(wèi)生不佳的情況,小齡的孩子更會把球、泡沫積木等放在嘴里,造成窒息。
蹦蹦床也是有一個安全殺手,英國媒體曾報道過一出3歲男孩玩蹦床結果出意外被領帶絞死的慘劇。孩子在蹦床上彈跳時力量大小和方向掌握都充滿了未知,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出現(xiàn)骨折、脊椎、頭部受損的情況,家長要注意。
五、高空跌倒
孩子在外玩耍如果不小心從高空跌落,要快速檢查孩子情況,是否還有呼吸、意識,是否出現(xiàn)骨折、脊柱骨折及出血等情況。如果磕青、起包,不要急著揉,如果摔著頭,要觀察孩子有沒有臉色發(fā)白、延伸發(fā)直、嘔吐等現(xiàn)象,排除腦震蕩。
如果不懂救助,在等待救護車的過程中,要盡量減少移動孩子,保持空氣流通。即使孩子沒有明顯癥狀,以防萬一最好還是帶去醫(yī)院做個檢查。
六、地鐵
盡量帶孩子從車頭或車尾處進車廂,能避開就盡量避開高峰期。教會孩子在地鐵擁擠時離開父母身邊就大喊,或者待在原地等待。
七、寵物
據(jù)統(tǒng)計,小區(qū)、公園里的貓、狗,是讓孩子受傷的五大隱患之一。廣州市曾做過一7歲以下兒童意外傷害的監(jiān)測,發(fā)現(xiàn)每1000名兒童中就有1例動物傷害。全球兒童安全組織調查顯示,5至9歲兒童被動物咬傷的最多。
如果孩子被動物咬傷,要幫孩子擠壓傷口讓淤血盡快流出(絕不可以用手),接著用清水沖洗傷口,用碘酒燒灼。自行處理后要去看醫(yī)生,判斷是否需要注射狂犬疫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