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通訊員 高楚清 單泠 本報記者 陸 健)浙江大學副校長來茂德教授近日在校學科競賽頒獎會上宣布,他將從校長機動費中拿出23萬元作為獎勵金,獎勵那些熱愛學習、勇于創造的學生和悉心教導他們的老師。
這次獲獎的浙大小組3位成員分別來自機械系、控制系和高分子系。三個不同學科專業的學生是在
培養大學生的科技創新能力,探索本科生實踐創新教育教學體系的建設,這是浙江大學本科教育改革中十分重要的內容。近十年來,浙大逐步形成了以綜合性學科競賽實踐基地為大平臺,探索學生自主化、研究化學習的培養模式。十余年來,學校投入學科競賽基地的專項建設經費1300多萬元,每年學校投入組織和參加各級各類學科競賽經費150萬元。目前已建立18個綜合性學科競賽實踐基地,18個學科競賽網站和綜合性的《浙江大學本科生創新網》。其中,大學生結構設計競賽、大學生節能減排社會實踐與科技競賽、大學生電子商務競賽等三大賽事已從浙大走向全國。
同時,學校積極組隊參加國際大學生數學建模、機器人、程序設計、工業設計等四大競賽。近十年,浙大學子共獲得國際賽事的3項特等獎、92項一等獎、56項二等獎、34項三等獎。在2009—2010學年,浙大學子除獲得國際數學建模競賽1個特等獎外,還獲得10個一等獎;在世界大學生德國紅點設計概念競賽中獲得7個大獎;在世界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中榮獲銀牌,實現獎牌零的突破……
如今“問題式”學習和“問題式”教學,正在越來越多地成為浙大本科教學的主流。學校鼓勵高年級本科學生積極參入到教授們的科研工作中去,全校已開設的實踐類和研討類課程100多門。已延續10年的“本科生科研訓練計劃”,每年都有超過年級學生數年50%的學生參加。學校為此向每個獲得立項的學生項目團隊提供600元至1000元的科研經費支持。同時,楊啟帆、熊蓉、陳越、顧大強、余世策……一批悉心指導學生學科創新實驗的老師們都有一大批“粉絲”,他們已成為學生網絡論壇上的“明星”。?宋翔是浙大建工學院三年級學生,他和其他兩位同學在2009年的全國結構設計大賽中獲得了一等獎。在頒獎會上,他專門向指導老師余世策博士獻上了一束鮮花。他說,“我想對老師說的話很多,但最想說的一句話是:飲水思源,師恩難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