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劉備伐吳的精彩戰略構想,不謀天下者,不足謀一國

東漢末年,幾經紛爭之后,群雄逐鹿變成了魏蜀吳三國鼎立的局面。三方除了局部小摩擦之外,還算和平共處,但這一局面在公元221年被蜀主劉備起兵伐吳的舉措徹底終結。這一事件的誘因就在于兩年前關羽被東吳俘殺,并因此丟了荊州。

公元221年,劉備蜀中稱帝,并于該年7月起兵伐吳,孫劉聯盟至此完全破裂。而有意思的是,因為最終結果上的失敗,后人往往奇怪,為什么諸葛亮沒有勸阻劉備的這一次行動,并且認為這是后期君臣隔閡的一個旁證。

但如果仔細分析,此時劉備的伐吳應該是蜀漢統一天下的唯一出路,只不過后期劉備臨陣的決定導致了蜀漢最終的失敗。換句話說,伐吳失利不是戰略的錯誤,而是指揮的不當。

諸葛亮不勸阻劉備伐吳,是因為在他的謀劃里,這一次伐吳也是必須的。而當初孫劉聯盟是他一手促成,所以面對這次伐吳的舉措,諸葛亮的沉默不是回避,而是默許。

伐吳的根本目的在于荊州的歸屬

荊州是東漢十三州之一,其所轄行政單位說法不一,有七郡說、八郡說和九郡說,這個地方大概就是今天的湖北省一帶。扼守的是長江中游,也是魏蜀吳三國之間的中心地帶。誰如果擁有這個區域,誰就掌握了戰爭的主動權,這就是所謂的兵家必爭之地。

最遲在公元208年春,東奔西走的劉備見到了有臥龍之稱的諸葛亮,二人的這一次談話就是名垂千古的《隆中對》。

也就是這個時候,諸葛亮給劉備提出了統一天下的三個步驟:

  • 第一、聯吳抗曹的基本方略
  • 第二、荊州、益州根據地的選擇
  • 第三、統一天下的時機與方法

這三條戰略高瞻遠矚,按部就班地施行,成就了劉備從一窮二白到蜀中稱王的霸業。如果繼續堅持下去,蜀漢統一天下的機會是要遠超吳國和魏國的。這也就是為什么東吳寧可撕毀孫劉聯盟,也要和曹魏平分荊州的行為動機。

這一切還得從荊州在蜀漢大計中占據什么地位說起。

在諸葛亮的謀劃里,荊州是必不可少的一環,它就是劉備爭奪天下的起點和跳板。

《三國志·隆中對》當中是如此描述的:

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于秦川……

很有意思的是,諸葛亮描述了荊州的地理位置,實際上就是在說,荊州四通八達,東可以擊孫吳,北可以伐曹魏,南有退路,西有依托。等到“天下有變”,可以擇機而動。

這一方略其實并不是限死了一定要北伐,只是當時為促進孫劉聯盟的形成,所提出的一種構想案例而已。

所以,諸葛亮給劉備掃清六合的策略,既促成孫劉聯盟和奠定“天下三分”之后,第三步就是待時而動。要么北伐曹魏取得中原,逐步吞滅東吳;要么東伐孫吳奪取江東,與曹魏劃江而治。這兩種局面的形成,關鍵就在于手握荊州,起碼要占據荊州的一部分,才能以川蜀為荊州的后盾,從這一門戶出兵,逐鹿天下。

也就是說,荊州才是未來的主戰場,而益州出秦川的軍隊更大程度上只是一種威懾和牽制。

而關羽為什么就偏偏丟了荊州呢?其實劉備和諸葛亮也應該為此負責

關羽丟荊州是在公元219年,在他出兵攻奪荊州北部被曹操占據的襄陽、樊城一帶的時候,被呂蒙等人鉆了空子,兵敗被殺。

那就奇怪了,為什么關羽會去主動攻擊曹操?

據正史記載,這一年,正好是劉備取得漢中地區的時間。也就是說,關羽在荊州對曹操的攻伐,其實是為了配合劉備在川蜀奪取漢中的行動。漢中是益州門戶,沒有這個區域,益州隨時都面臨著被攻擊的危險。曹操占據漢中,其實就是為有朝一日攻取巴蜀準備的。

《三國志·楊洪傳》記載:

若無漢中,則無蜀矣。此家門之禍也。

可見,劉備等人在川蜀奪取漢中的行動是不得不進行的,關羽在荊州的配合也至關重要。這兩場戰役,漢中地區曹魏損失了夏侯淵,荊州地區曹魏損失了于禁。兩員大將的折損,讓曹魏陣營元氣大傷,漢中的丟失也象征著蜀漢政權最終的安穩,曹操無力再攻占西蜀,也就喪失了短時間內統一天下的資格。

這是孫吳政權的一次機會。從中國歷史來看,無論是晉氏東渡,還是靖康之恥,抑或者南明建立,三次南渡無一北還,后世不止一次證明了固守江東這塊土地很難有統一天下的實力。孫吳要想打破困局,就必須把自己的勢力發展到長江對岸去,也就是三家垂涎的荊州地區。

這次劉備為自保而對漢中的軍事行動,牽動了關羽在荊州的布防,同時也不用擔心兩頭作戰的曹魏會趁機對江東進行軍事打擊。所以,出于長遠考量的孫吳政權,悍然撕毀了孫劉聯盟,與曹魏聯手,一同將蜀漢勢力從荊州清除。而丟失了荊州的蜀漢政權,同樣也失去了短時間內統一天下的資格。

劉備的戰略目標為什么會從奪回荊州變成了吞滅江東?

其實從孫吳的表現來看,他們可能沒有想到,劉備的反應竟然如此激烈。

在他們最初的設想中,劉備取得了漢中,卻失去了荊州,最應該做的事大概就是伐吳了。但是,如果東吳陳說利害,重修孫劉聯盟,共同抗拒曹魏,這一次的戰爭完全可以消弭。

為關羽報仇而滅掉東吳,這在任何人看來都屬于天方夜譚。所以,趙云等老將都是和劉備講,曹操才是國賊,這時候不應該伐吳,而是應該繼續聯吳抗曹。

孫權也是這么想的,于是才有了《三國志·先主傳》中輕描淡寫的一筆:

孫權遣書請和,先主盛怒不許。

這時候,孫吳認為蜀漢失去荊州已經是既定事實,現在最正確的做法就是重修聯盟,一切恩怨都要為共拒曹魏的現實讓步。所以正史上并沒有記載孫權有任何想要歸還荊州的想法,可以說是相當沒有誠意。

他們低估了荊州在劉備和諸葛亮心中的地位,于是劉備在關羽死后的第二年,傾盡蜀軍東伐孫吳,即使張飛的意外死亡都沒能打消劉備的決心。

一開始戰況還是比較順利的,蜀軍勢如破竹地攻入了荊州地盤,也收回了一些曾經失去的領土。雖然沒有之前的地盤大,但也不是不能接受,為關羽報仇的旗號也有了說法,名利都已經得到了。按理說,這時候伐吳的根本目的已經達到。此時談判爭取利益最大化,然后班師才是最穩妥的辦法。

但是,劉備萌生了一個可怕的想法。

既然早晚要滅掉一個國家,形成兩國對峙的局面,那為何不現在就滅了東吳呢?特別是周瑜、魯肅、呂蒙等人都已經不在了,只有一個名不見經傳的陸遜領兵,也許是一次機會。

不得不說,劉備的這個想法是有可行性的,因為早在“隆中對”之前,就有人主張過這種格局。只不過是魯肅和甘寧對孫權的建議而已。

公元200年,魯肅對孫權說過這樣一段話,被記載于《三國志·魯肅傳》:

肅竊料之,漢室不可復興,曹操不可卒除。為將軍計,惟有鼎足江東,以觀天下之釁。……剿除黃祖,進伐劉表,竟長江所極,據而有之,然后建號帝王以圖天下,此高帝之業也。

魯肅也料定天下三分,但這三個主人公是曹操、孫權和劉表。策略就是“觀天下之釁”,鏟除劉表,進取兩川,完全占據長江之后,和曹操劃江而治。

無獨有偶,東吳陣營中甘寧也提出了類似的建議。因為他曾在黃祖手下,知道劉表這個人沒什么大出息,所以直接提出了“二分天下”的劃江而治。

《三國志·甘寧傳》記載:

宜先取黃祖。……一破祖軍,鼓行而西,西據楚關,大勢彌廣,即可漸規巴、蜀。

也是要孫權攻破荊州,圖謀兩川,與曹操劃江而治。

可以看到,這種設想其實和此時的劉備如出一轍,都是想取得江東、荊州和益州,與曹操分庭抗禮。這種想法并沒有戰略上的失誤,只是江東這塊兒骨頭太難啃,劉備自身的指揮出現了紕漏,以至于最終失敗。

諸葛亮料定劉備必然伐吳,這也是他所希望的。但是并沒有想到,劉備竟然會如此急迫地想要吞并東吳,更沒有想到,劉備最終竟然會一敗涂地,以至于曾奪回的荊州之地再次失去。

總體來看,劉備的伐吳是一次成功的戰略謀劃,也是蜀漢為統一天下不得不進行的一次戰爭,真正出現問題的只是劉備對形勢判斷的失誤,讓蜀國從此之后只有不斷北伐這一條路可走。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第01集】TOP10蜀國滅亡的十大原因
從劉備發動“夷陵之戰”著手,探析其必然東征的原因
關羽丟荊州,當時蜀漢如果換人接替關羽,會不會有不同結局
荊州有多重要?為何都說關羽失荊州,葬送了整個蜀漢的未來?
三國里什么人能被越級提拔,背后是個大學問
蜀漢的敗亡,究竟是誰的錯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分宜县| 赣州市| 汉源县| 安化县| 深州市| 宾川县| 新干县| 双柏县| 喀喇沁旗| 泸西县| 平定县| 公安县| 米泉市| 重庆市| 东台市| 孟州市| 榕江县| 于田县| 辽中县| 霞浦县| 衡阳县| 从江县| 汉中市| 宝山区| 泰顺县| 新建县| 南安市| 沾化县| 驻马店市| 海南省| 措美县| 卓尼县| 云林县| 昌平区| 基隆市| 门头沟区| 丹凤县| 阜康市| 平江县| 宾阳县| 黄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