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一種冬季高發的“另類”腦出血,死亡率極高卻極易被忽視。來到現場的這位年僅42歲的劉先生,在一個月前經歷了這種腦出血而幸運地“死里逃生”。那么,這種腦出血究竟是怎樣的呢?
這位42歲的劉先生在節目現場為我們講述了他的發病過程。據他描述,當時僅有一閃而過的劇烈頭疼以及眼睛模糊,但直到接受手術都非常清醒,并沒有我們熟悉的偏癱、失語、或者喪失意識等癥狀。
大家都知道,有一種老年人常見的腦出血叫高血壓腦出血。它出血在腦實質,也就是大腦的功能區,因此會帶來偏癱、失語、意識障礙,也會在手術后留下相應后遺癥;
而這種“另類”腦出血與高血壓腦出血的區別在于:這種腦出血位置在蛛網膜下腔,出血以后會迅速擴散到整個腦子的表面和顱底。典型癥狀包括突發性劇烈頭痛、脖子非常硬、還有部分患者表現為一側眼皮下垂。
▼如圖,亮紅燈的一圈為蛛網膜下腔
蛛網膜下腔出血的癥狀
頭痛
眼瞼下垂
頸項強直
【特別提醒】如果您發生了這幾種癥狀,尤其是眼瞼下垂、警示性頭疼可能預示著馬上就要腦出血或者已經在出血但量不大,所以一定要警惕并馬上就醫,因為這種“另類”腦出血一旦發生非常兇險,很多患者往往在送醫前去世。
據統計,這種“另類”腦出血的發病率居腦血管意外的第3位,僅次于腦梗死和高血壓腦出血。
出血患者中,約1/4~1/3在就診前死亡,另1/3病死在醫院,僅1/3經治療得以存活。
專家指出,這種“另類”腦出血的病因就是顱內動脈瘤。相當于是正常的腦血管在血液的沖擊下長了一個包,就像吹氣球一樣,腦血管壁被血液給吹薄了,吹成一個氣球樣的包。
高血壓腦出血往往是腦子中細小的血管出血,而且首先出在腦實質里邊,出血的過程中可能會有一些抵抗,所以在一定時間內出血的量不會特別多;
而顱內動脈瘤出血大多是在顱底的位置,在蛛網膜下腔里面,這個地方出血可能就沒有什么能夠支撐它止住這個血,所以情況更加危險。
隨著體檢的普及,越來越多的人檢查出顱內動脈瘤的存在,很多人也因此惶惶不安,認為是帶著一顆“不定時炸彈”。
但是發現了大腦里有“不定時炸彈”都要立即拆除嗎?
【真實案例】
來到現場的另一位患者家屬阮老師告訴我們,他78歲的老伴至今還在帶著動脈瘤生存,因為經過專業醫生的評估,她的動脈瘤破裂幾率極低。
那么到底什么樣的動脈瘤可以隨訪觀察,什么樣的動脈瘤需要馬上處理?
安全的
流行病學調查發現,顱內動脈瘤的發生率為3%~7%,而出血的動脈瘤比例為0.25%,5~7毫米動脈瘤出血率為0.4%~0.6%。
另外,如果動脈瘤的部位在海綿竇,同樣在流行病學里有一個五年的統計是這個部位沒有出過血。所以在這個部位的小于7毫米的動脈瘤還是相對來說安全的,并不一定要通過手術馬上處理掉。
誘因下“爆炸”
誘發動脈瘤破裂的因素:
長期高血壓、便秘、慢性咳嗽
情緒激動、氣溫驟降、吸煙和酗酒
如果不加以注意這些危險因素,那么安全的動脈瘤也會變得不安全。
須盡快“拆除”
對于以前出過血的病人或者是動脈瘤很大、形態很不規則、出血率較高的患者醫生們都會建議盡早做手術。
動脈瘤的手術方式有兩種:一種是開顱夾閉,用夾子將動脈瘤的頸部夾住,動脈瘤失去血供變癟;另一種是通過血管在動脈瘤中放一根導絲填充一些彈簧圈,彈簧圈遇血以后形成血栓,血栓就會填充整個動脈瘤,因此動脈瘤就不會在出血。
專家告訴我們,這兩種治療方式有不同的適應癥,醫生們會根據你的疾病情況進行評估從而來選擇一個合適的治療方法,所以一定要遵循醫生的指導。
來不及“拆除”
這是最不愿意看到的一種情況。很多人完全不知道自己患有動脈瘤,一旦破裂后果就不堪設想。
所以大家平時要多掌握一些這方面的知識,當自己或者身邊的人發生相類似的情況時一定要引起重視盡早就醫,盡可能將來不及“拆除”的情況轉變為“可拆除的”或者安全的。
動脈瘤的高危人群有:
①三高人群;
②女性可能比男性發生動脈瘤的比例要高一倍;
③常吃一些含雌激素的藥物如避孕藥的人群,也會增加動脈瘤的發生率;
④與年齡有關,動脈瘤發生的平均年齡是50歲;
⑤有動脈瘤或腦出血家族史的人群;
【特別提醒】
如果您屬于以上的高危人群,專家建議您去正規的醫院做一個CT的血管造影或者核磁的血管造影,檢查自己是否患有動脈瘤。也可以將這個檢查列入常規的體檢項目,一年做一次普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