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歲以后被專家稱為心梗的“消音期”,尤其是高齡老人。即使出現早期的心梗癥狀,卻因為癥狀不典型,沒有明顯不適感、疼痛感,所以非常容易忽略病情,甚至突然出現早期無明顯癥狀,但卻突發心梗猝死的事件。
所謂的沒有心臟病史,沒有癥狀,其實往往只是患者并沒有發現。
急性心肌梗死是在一些誘因下,本來就存在病變,比如動脈粥樣硬化病變的血管壁上的斑塊發生破裂,誘發急性血栓形成、冠脈急性堵塞,心肌發生缺血缺氧壞死;
或者冠狀動脈發生痙攣,血管短暫閉塞,從而導致心肌的缺血壞死。無論哪種情況,都是在冠脈存在一定病變的情況下發生。
誘發急性心梗的原因
抽煙喝酒會引起冠狀動脈收縮,嚴重的收縮會使整個血管產生一個閉塞,會使血流中斷誘發心梗;抽煙喝酒本身還會損傷冠狀動脈的內皮,內皮損傷后很容易出現比如斑塊破裂,血栓形成,血流中斷,急性心梗的發生。
便秘,突然地用力會增加心臟的負擔,也會誘發心臟的缺血,嚴重的話引起心肌梗死,便秘也會引起血壓的增加,增加心臟的負擔導致心臟耗氧量的增加。
暴飲暴食不但會引發胰腺的問題,對心臟也會有不好影響。一下子吃進去很多東西,尤其是油脂的東西,會一下子引起血液里面的油脂的升高,血液粘稠度的增加,很容易形成血栓,導致血管的堵塞,發生心肌梗死。
過度的激動的情緒本身就會伴隨著交感神經的興奮,也會引起血壓的增加,對冠狀動脈也是一種不良刺激,增加心臟負擔。
過勞也會增加心臟的負擔,增加心肌需氧量,導致心臟供血不足,導致心臟缺血,誘發冠狀動脈斑塊的破裂導致血栓形成誘發心肌梗死。
隨著氣溫越來越冷,也到了心臟病發作的高峰期,尤其在每年11月到來年3月這個時段,氣溫每下降10℃,心臟病發作風險就會上升7%。
因為冬季人的生理機能反應比較遲緩,時常處于應激狀態,從而加大心臟負荷。再加上室內外溫差大,血管受到冷空氣刺激后,出現突然收縮,造成血流供應中斷或血管阻塞,引起急性心肌梗死,所以在冬季一定注意保暖。
心肌細胞
心肌梗死其實就是心肌細胞的壞死。心肌細胞又稱心肌纖維,一般分為兩類,叫工作細胞與自律細胞。
工作細胞負責心臟的收縮,自律細胞構成了心臟的起搏及傳導系統,相當于心臟的電網系統,而我們所說的冠狀動脈運輸供應心肌細胞存活的血液,相當于心臟的供水系統。
等于是自律細胞負責喊口號:大家一起收縮,工作細胞接受命令后便同時收縮,這樣就可以把血液泵到全身各器官;
自律細胞喊,大家一起舒張,工作細胞便同時舒張,心腔擴大,讓血液能夠回流。
無論是哪一個出了問題都會導致心臟的收縮異常。
自律細胞受損:心臟驟停 心律失常
工作細胞死亡較多:心臟就會擴大 導致心衰
心梗過程中,缺血缺氧超過20分鐘,就會出現心肌細胞的死亡,并且心肌細胞一旦死亡是不可再生的,之后用疤痕組織取代了。
心肌細胞死亡:心臟的疤痕
快速型心律失常:室速 室顫等
緩慢型心律失常:竇性停搏 房室傳導阻滯等
心臟的血管
心臟的血管有三根:前降支,回旋支和右冠狀動脈。
其中前降支主要負責的是左心室的供血,也就是負責往全身各器官泵血的部位。一旦前降支出問題,就有可能出現左心衰,休克,而右冠狀動脈是負責給自律細胞供血的,右冠梗死很容易造成嚴重的心律失常。所以,前降支的梗死是最嚴重的,而且梗死位置越靠上,情況越危險。
如果前降支出現的大面積心肌細胞死亡,那就可能造成急性心梗猝死。可小面積心肌細胞死亡一樣不能忽視,因為梗死的部位可能形成“心臟的疤痕”,影響心臟電活動的傳導,所以很容易引起心律失常。如果梗死的部位形成了心臟電活動傳導的環路,可誘發各種快速心律失常,如室速、室顫等;
其次如果梗死發生在心臟的傳導系統,導致起搏細胞或傳導細胞的異常,則會發生各種緩慢型的心律失常,如竇性停搏、房室傳導阻滯等。另外即使是小面積的心肌梗死,如果發生的次數多,也會導致心臟功能的減退,因為心肌細胞是不可再生的;
第三,小面積心肌梗死說明心臟的血管已經存在問題,如果不及時治療,血管病變繼續發展,可能會發生大面積的心肌梗死。
心梗的典型早期信號
心梗的信號起病前1-2天或1-2周
有心臟病史:原有心絞痛加重,發作時間延長,對硝酸甘油效果變差。
無心臟病史:突發出現心絞痛。
在起病前1到2天或1到2周,出現胸骨后疼痛、胸悶、憋氣等心絞痛癥狀;
易被患者忽略的心梗信號,則是身體出現不明原因的短時間陣痛,如上腹痛、嗓子痛、下顎痛、肩痛、后背痛、手臂痛、牙齒痛、腳跟痛、 胃痛、惡心嘔吐、頭暈頭昏等癥狀。(心梗短時間陣痛:持續在20分鐘以上持續不緩解)
高危人群
針對三高人群、心血管疾病家族史人群、肥胖人群,建議定期到醫院進行心臟檢查,從而早發現早治療,預防心肌梗死的發生。
專家建議檢查以下四項:心電圖 超聲、冠脈CT、冠脈造影和常規的血液化驗。
保護心臟健康紅黑榜
紅榜指富含鉀和膳食纖維的食物,黑榜主要是那些含有鹽分、油脂比較高的食物。
專家提示,在吃這些含鈉多的食物的時候要注意控制鹽的含量。首先盡量少吃含鹽量高的食物,每餐鹽的攝入量不宜超過3g,每日鹽的攝入總量不超過6g。
膳食塔規定的,每天最佳油的攝入量不超過25克。
血管隱患的人群,吃油和吃堅果要記住兩個15g,每天堅果的攝入量15g左右,各類的堅果輪換著吃更有利于健康,但吃了堅果后,膳食中的烹調油就應減量,也是大約15克。
每天攝入鉀3500到3600毫克,對人體是有利的。對于腎功能正常的高血壓的病人攝入4600毫克的鉀的攝入對控制血壓有好處。
不可溶性纖維只是起到促進排泄的作用;可溶性的纖維對人體益處更大,可以促進益生菌的生長、保護血管的作用。魔芋和鬼子姜富含可溶性膳食纖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