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皇帝為什么對女子出家管的那么嚴格?這是很多讀者都特別想知道的問題.
洪武皇帝朱元璋在自己執政第六年的時候專門為尼姑頒布了一條法令,這條法令也是大明朝歷史上第一條針對尼姑的法令,法令中規定女子未滿四十歲不能出家為尼。
朱元璋的做法非常正確,因為大明朝剛剛建國,要是有大量的年輕女子遁入空門,那國家的生產建設不就沒人了?所以你要是年紀大了想出家是可以的,但是少女們那么年輕,就別出家了。
可是,朱元璋的這條禁令并沒有改變明朝初年女子紛紛出家的情況,既然皇帝規定了四十歲才能出家,結果就是大量四十歲的女性瘋狂涌入尼姑庵。
朱元璋去世之后,皇孫朱允炆繼承皇位,這便是建文帝,建文帝的執政理念和自己的爺爺一模一樣,他也認為女子大量出家為尼對國家來說不是一件好事。
于是,針對尼姑的第二條法令頒布了,建文帝朱允炆又將自己爺爺的法令修改了,規定女子未滿五十九歲不能出家為尼。
看看,僅僅過了幾年,就把出家的年齡從四十歲放寬到了五十九歲,如此大的調整只能說明一個問題,那就是在明朝初年,女子紛紛出家,已經到了政府無法管控的地步。
規定了年齡還不夠,因為要是沒有相應的懲罰,冒著風險去出家的女子只會越來越多,因此建文帝規定,要是違反這一條的,受杖刑一百下,隨后再入宮成為奴婢。
看看這樣的懲罰,要知道明朝由朱元璋定下的刑罰非常嚴苛,行刑使用的殺威棒有手掌那么寬,一棍子下去,別說女子,就是一個精壯的男子也頂不住,一百杖下去,人不死也殘了。
可就是這樣的酷刑,也擋不住女人們涌向寺廟的熱情,一直到了咱們的嘉靖皇帝時期,仍然有大量婦女出家,對此,嘉靖皇帝的做法還是效仿先帝——提高刑罰。
嘉靖皇帝規定要是不按年齡出家的,不僅要受刑,還要抄沒家產,甚至要是抓到了,還會強行讓尼姑嫁人。
看看明朝歷代皇帝對付尼姑的手段,可謂是一個比一個狠,但是即便如此,在萬歷皇帝之前的十二位皇帝,都沒能真正解決女性對于出家的熱忱。
萬歷的手段
萬歷皇帝年少登基大寶,一開始是在首輔張居正的庇蔭下成長起來的,兩人之間的情誼頗深,因此萬歷也算是張居正的高徒,得到了張居正的真傳并發揚光大。
張居正死后,首輔申時行成為了萬歷皇帝新的依仗,申時行特別擅長于平衡明朝文官之間的關系,因此深受萬歷皇帝的信任。可是萬歷皇帝逐漸發現,文官集團似乎在被尼姑影響。
這都是因為萬歷年間的尼姑,已經到了無法無天的地步。文官們有身份有地位還有錢,平日里深入花街柳巷是常事,但是萬歷逐漸發現,這些穩固朝政的文官竟然開始出入尼姑庵,有的和尼姑打得火熱。
國家官員竟然和出家人搞在一起,這樣的風氣要是不及時熄滅,后果將不堪設想,于是萬歷皇帝詢問申時行辦法,申時行為他推薦了一個人——周儒教。
周儒教雖然是進士出身,妥妥的讀書人,但是他卻有著武將身上的威懾力,做起事來更是殺伐果斷,讓萬歷皇帝非常欣賞。
聽完了萬歷帝的困擾之后,周儒教眼睛一轉,當即就給他出了一個主意,萬歷皇帝聽完不禁拍手稱快!
很快,全國范圍內的尼姑庵就像是遭到了大劫一樣,所有在寺廟內的尼姑都被官府抓了起來,將她們按照身高體重分門別類,然后再按照分類標上不同的價格。
做完這一切之后,周儒教就發出消息,讓國內的那些鰥寡孤獨者隨意選擇,按照一般的牲畜價格將這些尼姑打包售賣。
一時間,沒有老婆的男人們就像是瘋了一般,有的太貧困了,就買回一個年紀較大的尼姑,有的賣了自己一畝地,也要買回一個年輕漂亮的尼姑。
沒多久,這些尼姑就被周儒教全部賣完了,還為國家創收了一筆,這些錢全部進入了萬歷皇帝的小金庫,同時由于很多男人終于有了老婆,社會也穩定了一段時間。
為尼原因
萬歷皇帝的鐵腕政策可以說在很大程度上消弭了尼姑的數量,但是苛政猛于虎,這樣連根拔起的手段并不是正確的做法,因為萬歷根本沒有搞清楚背后的原因。
果不其然,萬歷皇帝治標不治本的方法最后還是帶來了負面影響,到了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崇禎這里時,寺廟里的尼姑已經開始跟和尚私通了。
明朝的皇帝一直在頒布法令,以求最大程度地禁止女子出家為尼,但是他們都沒有考慮過這件事背后的真實原因,那就是一個正常的女子,她為什么不去搞事業或者結婚生子,而是要選擇出家呢?還不是因為活不下去!
明朝剛建立的時候,國內的宗教氛圍一片混亂,佛教、道教和儒家思想相互融合,但是官方并沒有給出一個正統的說法,因此各種邪說盛行,這些邪說非常蠱惑人。
加上連年的戰亂,很多女人的男人和兒子都死了,自己也沒了依靠,想到寺廟里還能管吃管住,一拍腦門干脆出家了。但是出家這種事對于普通人來說畢竟要求太高了,很多女子年紀輕輕就削發為尼,但是凡心仍在。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