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去看房?
看房,首先要選擇交通工具,一般人很容易毫無思考的就選擇自己開車去,這是一大忌。應該首選公交,其次是出租。乘坐公交不僅可以對沿途各類設施有一個非常感性的認識,同時可以根據乘客的上下車情況了解沿途的繁華程度和人員狀況構成。更重要的是可以看出政府對這一區域內市政建設的投資力度。我國對于城市住宅應該必備的配套設施,在法規上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所以,不同區域內的各種配套懸殊很大。農村住宅依賴周圍土地生存,而城市住宅是依賴周邊設施生存,詳細了解樓盤周邊環境就如同了解自己的生存條件一樣重要。打車可以從司機對這一區域的熟悉程度,來大概判斷一下樓盤所在位置的社區成熟度和居民的生活水平,想象一下你將來的所處環境、周圍是什么樣的鄰居。如果自己開車去,則很難搜集到這些必須的情報。而這些情報又是你判斷樓盤價格的最基本要素之一。
2.在售樓處能了解什么?
到了售樓處,很多人又是在毫無思考的情況下被熱情地迎了進去,開始聽取樓盤講解,這又是一大忌。這等同于你把買房的主動權拱手讓給了對方,因為,你對樓盤的認識不是通過自己的眼來認識,而是通過別人的嘴來認識。你怎么可能買到自己滿意的房子呢。那么,如何通過自己的眼來認識這個樓盤呢?要認識這個樓盤首先要認識一下這個樓盤是什么人開發的,因為,不同類型的人所建造的樓盤是不一樣的。
(1)通過售樓處判斷開發商的類型
開發商既然要特意建造或裝修一個售樓處,本身就是希望售樓處這個建筑物向顧客傳達某種信息,這種信息當然是要傳達給這一樓盤的基本客戶群。你在獲得這個信息的時候,不僅思考這個樓盤是否適合自己,也同時在判斷這個開發商的類型,這就如同你要委托某人做一件事情,一邊聽他介紹一邊判斷他這種類型的人是否適合做這件事情一樣。當然,這里的信息傳達不是嘴對嘴,而是開發商這個建筑物對你的眼睛。
所以,到了售樓處不要急于進去,先看看售樓處的施工質量,所用材料,與周圍其他建筑比較比較。然后再進去,進去之后不要急于聽解說,自己先感覺一下售樓大廳內的氣氛,看看里邊的設施設備,裝修裝飾等等。對售樓處有了一個直觀的認識后,可以參照下表判斷一下開發商的類型。
售樓處內外氛圍 | 材料 | 做工 | 開發商類型 |
華貴 | 高檔 | 細膩 | 官員型 |
華麗 | 高檔 | 粗糙 | 藝人型 |
高雅 | 一般或廉價 | 細膩 | 工匠型 |
無味 | 一般或廉價 | 一般 | 職員型 |
混濁 | 低廉 | 粗糙 | 農民型 |
了解了開發商的類型,這個樓盤是否適合自己,對于1年或2年后出來的房子是個什么樣子,性價比的高低,你大概在心理上也就有了一個比較性的認識。
(2)通過售樓書和沙盤了解策劃師的類型和能力
在我國,售樓書和沙盤盡管沒有任何的法律效力,但是開發商在這上面卻傾注了大量心血,最終目的當然是希望通過展現樓盤魅力,提高銷售業績。那么,什么是樓盤的魅力?購房者的類型不同對“魅力”的理解也不同。策劃師一般是把購房者分為以下3類來設計沙盤和售樓書。
①浪漫生活型
針對生活浪漫型購房者,良好的樓盤視覺效果以及針對購房者精神世界的生動的文字描述很容易引起購房者的購買欲,這種樓盤主要是針對生活閱歷不深的年輕人。
②知識生活型
對有著一定生活知識積累的購房者,樓盤設計與現實生活的吻合度是引起購房者購買欲的關鍵,因為這類購房者最關心的是樓盤設計解決了他(她)們多少已經感知到或未曾感知到生活難題。
③介于①、②之間的普通生活型。
售樓處沒有沙盤,售樓書也不作為解說人員必備之物的樓盤一般是針對這類購房者,因為這類購房者對樓盤進行比較的核心基本是局限在位置和價格上。
針對三種不同類型的購房者,策劃師的類型是完全不同的。這直接關系到未來的樓盤和你的生活方式是否吻合的問題。但是,購房者往往沒有這方面的概念,自己也不清楚自己屬于哪一類,售樓員也絕對不會說這個樓盤不適合你。所以你在看房前先參照以上3種類型給自己做一個定位。那么在看房時對于策劃師的類型和水平就有了一個判斷標準,由此對樓盤的預測不會出現方向性的錯誤。
(3)看樣板間了解設計師的水平
在購房者中,沒有誰會按樣板間的樣子來布置自己的房間,而且你還會發現,絕大部分的樣板間并不是類型最多的標準戶型。那么,房地產商制作樣板間的目的是什么呢?當然是為了賣個好價錢,樣板間的主要目的針對購房者價格比較的心理。因為,絕大部分消費者,對商品的價格并沒有一個絕對的判斷標準,一般是通過比較的方式來判斷商品價格。樣板間給購房者兩個方面的比較。一是生活環境比較,二是房屋價格比較。
① 生活環境比較
沙盤、效果圖、售樓書是把購房者“縮小100倍”或者更小以后迎進樓盤,并讓購房者成為一個“樓盤故事”的主角。當然,大部分購房者的聯想能力有限,在這樣一個“小人王國”中總會感到不真實,那么,當消費者帶著“樓盤故事”中的美麗進入與自己的身體成1∶1比例的樣板間時。自然不自然的就會產生未來與自己現實生活的比較。比較的結果肯定是未來好。
②房屋價格比較
每個樓盤的標準戶型一般都是最具通用性的經濟戶型。用標準戶型作樣板間非常容易與其它開發商形成類同,不但難于突出開發商的開發特色,還容易把購房者引入到單純的價格比較一條路上去,給銷售帶來麻煩。所以,有經驗的開發商一般是選擇整個樓盤中位置最好、面積較大的房間做為樣板間。看到這樣的樣板間,購房者一定感到非常滿意,但是價格卻難于承受。這種做法讓購房者不會產生同類比較,價格判斷的依據就更加模糊。通常情況下,大部分的購房者還是選定價格較低的標準型。由此,購房者滿意,開發商也達到了目的。
照此來說,樣板間不就是是個“托兒”嗎?不完全是,我認為這屬于正常的商業行為(當然,利用人眼的錯視欺騙購房者的不在此列),開發商同樣也在利用樣板間傳達著自己的一個開發理念。你可以通過樣板間進一步認識開發商的類型(參見上表),更重要的是看一下設計師的水平。那么,怎樣才能通過樣板間看出設計師的水平呢?看廁所,廁所是設計師的水平所在(篇幅太長,在此不作詳細說明)。為什么要了解設計師的水平?因為房間再大,我們所使用的也是一個個很小的局部,沒有局部設計功底的設計師所設計的房子會給你的生活帶來無法彌補的煩惱,廁所是最能表現設計師細部設計功底的地方。
(4)通過樓層平面圖判斷養房的費用。
一般人看樓層平面圖,除了關心戶型,朝向,樓層,采光外,很容易忽視幾戶合用一部電梯的問題,這是養房必須的一大筆費用,因為不到10年電梯就面臨大修或更換。以前,維修費用都是單位支付,住戶除了感覺電梯維修時不方便外,從來不去關心維修費用的問題,一直到現在這種思維慣性一直存在。現在是商品房,如果購房前不算清賬,電梯一出毛病鄰里糾紛就會出現,這是誰也無法回避的問題。
簡單整理到此,僅憑這點知識經驗,距購房還相差甚遠。購房前,需要學習和了解的事情還有很多,靠一知半解的住房知識很難找到稱心的房子
傾注自己一生的積蓄買一套房,對任何一個家庭來說都是需要慎之又慎的大事,買上一套稱心的住宅可以給你帶來無盡的享受,反之則是無盡的苦惱,應為投資太大,很難改變。日本的一般家庭在購房前3、4年就開始學習有關住宅的相關知識。如果你準備買房,最好找一個中立性的咨詢公司咨詢一下,應該學習哪些房屋基礎知識,了解哪些基本的法律法規常識,這樣你可以在選房過程中做到有的放矢,購得一套你使用后非常滿意的新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