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氣質類型來分,我們可以把幼兒分為多血質、膽汁質、抑郁質、粘液質四種類型。就氣質類型本身而言無所謂好壞之分,因為每種氣質類型都有它的優勢和劣勢,各種氣質類型的幼兒都可以成為具有健全人格的人,問題的關鍵在于教育者如何把握幼兒氣質類型的特點,對不同的“材”施以不同的“教”,對不同氣質類型的幼兒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發揚其氣質優勢,適當改造其不符合“需要”的某些特征。
為此,在教育實踐中,我們首先要端正我們對不同氣質類型幼兒的態度,也就是說我們要接納所有的具有不同氣質類型特點的幼兒,不要對他們有什么偏見。因為我們的態度往往影響到我們對幼兒氣質的評價,進而影響到我們對幼兒的教育和幼兒的發展。比如,文靜內向型的教師往往比較偏愛抑郁質、粘液質的幼兒,因為這類幼兒有耐心,踏實,他們不惹事生非,他們好管;而活潑開朗外向型的教師則認為抑郁質、粘液質的幼兒過于內向,表情單調呆板,不可愛,行動速度過慢。活潑開朗外向型的教師往往比較偏愛多血質、膽汁質的幼兒,因為這類幼兒積極主動,反應敏捷,愛說愛笑,活潑可愛;而文靜內向型的教師則認為多血質、膽汁質的幼兒急躁、粗心,“多嘴”,不好管。這些不同的評價,當然會影響到我們對幼兒的期待和對幼兒的教育。比如,文靜內向型的教師往往會鼓勵幼兒的安靜穩重,而壓抑幼兒的活潑好動;而活潑開朗外向型的教師則會采取相反的教育行為。這樣做,當然不利于幼兒心理的健康發展,特別不利于氣質類型特點與教師的相反的幼兒心理的健康發展,他們在氣質類型特點相反的教師的管制下生活和學習一定感到很壓抑,很被動;而對于那些氣質類型特點與教師的相似或相近的幼兒來說,也同樣會受到不良的影響,即他們氣質特點中的某些劣勢被進一步的強化,比如文靜內向的幼兒可能會變得更加內向,好動的幼兒可能會變得更加好動。
其次,我們的教育要根據幼兒的不同氣質特點,因材施教,促進他們心理的健康發展。比如,膽汁質的幼兒,他們精力旺盛,我們要為他們提供發泄多余精力的機會,而不應該壓抑他們,否則他們的過剩精力將會以“破壞”、“亂動”等違紀行為來發泄;膽汁質的幼兒脾氣急躁,自制力差,愛發脾氣,容易與其他小朋友發生沖突,這種幼兒敢說敢做,吃軟不吃硬,因此,對這種幼兒的教育不能采用強行壓制的手段(因為經常對這類幼兒進行強行壓制往往會使他們形成強迫性行為或者其它神經官能癥),要以理服人,他們發脾氣時,要給他們申訴的機會,并且還可以采取一些適當的手段轉移他們的情緒,等其情緒穩定后再進行相應的教育,同時,我們平時還應該加強對他們進行自制力訓練和培養。多血質的幼兒活潑好動,遇事敏感, 注意和興趣容易轉移,缺乏耐心。對這類幼兒應該給予更多的活動機會與任務,使之逐漸養成做事專一,扎實的精神。粘液質的幼兒安靜穩重,反應緩慢,善于克制自己,情感不易外露。對這類幼兒除了要適當地對他們進行反應敏捷性訓練和培養外,還應允許他們有考慮問題與作出反應的足夠時間,并加強督促,鼓勵他們大膽地表露自己的觀點和意愿,特別是在其情緒不好時,鼓勵其將內心的不愉快說出來,而不是將之壓抑在心中,這樣更加有利于他們的心理健康。抑郁質的幼兒敏感細心,情感體驗深刻而持久,想象力豐富,但是怯懦,缺乏自信心。對這類幼兒要多給予關懷和體貼,多鼓勵,多給他們鍛煉和成功的機會,切忌在公開場合批評指責,這樣逐漸樹立他們的自信心,促進他們心理的健康發展。
幼兒氣質的特點是由其神經類型的特點來決定的。因此,要想真正地改變幼兒的氣質是不容易的,是需要一個較長過程的。這方面我們一定要有足夠的耐心,否則,操之過急反而有害于幼兒心理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