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嬰兒期兒童注意的發生和發展
孩子出生后大約兩個月左右,就出現了明顯的注意。此時注意的對象是親近的人的臉龐和他們的聲音,不過注意的時間短,不穩定。半歲后,隨著手的動作的發展,嬰兒注意的范圍逐漸擴大,許多事物都能引起他的注意。如鮮艷的、發光的、活動的物體或較強的聲音,還有和滿足機體需要直接有關的事物,如奶瓶、小勺、小碗,等等。同時注意保持的時間也在延長。一歲之內,嬰兒的注意都是無意注意,而且很不穩定。
一歲后的嬰兒,隨著動作的發展,活動范圍的擴大,以及與周圍成人交往中語言的發展,注意的范圍也在擴大,有意注意初步萌芽。這時,他們開始學會按成人的語言要求注意周圍的人或物。例如,問嬰兒“媽媽呢?”他們就會轉向媽媽所在的地方。問“貓咪呢?”他們又會朝小貓經常出沒的地方去尋找。
一歲半到兩歲的孩子,能集中注意玩玩具、聽故事、看電視,但時間仍很短。兩歲半左右,開始注意到與成人生活和活動有關的事物,如看媽媽洗衣服、做飯,開始注意到與成人生活和活動有關的事物,如看媽媽洗衣服、做飯,在成人語言指示下,能有目的地完成一些極簡單的任務。三歲前兒童的注意基本上還是無意注意。
二、幼兒注意的發展特點
幼兒期,兒童的無意注意得到高度發展,在教育影響下,有意注意逐漸形成。
(一)高度發展的無意注意占主導地位
幼兒的無意注意已高度發展,而且相當穩定。凡是鮮明、直觀、生動具體的形象,突然變化的刺激物都能引起幼兒的無意注意。但各年齡班幼兒由于所受教育、生理心理發展等方面的差異,他們的注意表現了不同的特點。
小班幼兒的無意注意占明顯優勢,新異、強烈、以及活動著的刺激物很容易引起他們的注意。他們入園后經過一段時間的適應,對于喜愛的游戲或感興趣的學習等活動,也可以聚精會神地進行。但是,他們的注意很容易被其他新異刺激所吸引,也容易轉移到新的活動中去。例如在“抱娃娃”游戲中,開始,他會把自己當成娃娃的媽媽,耐心地喂飽,但當他轉身去拿“飯”時,發現其他小朋友正在沙坑里搭起一座“小花園”,他的注意便一下轉到“小花園”,便走到沙坑去玩了。
小班幼兒的注意很不穩定。正由于此,當一個幼兒因為得不到一個玩具而哭鬧時,教師可以讓他和別的兒童玩別的游戲,以此轉移他的注意。這時,他的臉上雖然還掛著淚珠,但是很快就高興地玩起來了。
中班兒童經過幼兒園一年的教育,無意注意已進一步發展,已經比較穩定。他們對于有興趣的活動,能夠長時間地保持注意。例如玩“小貓釣魚”游戲,幼兒一看到花貓的頭飾和漂亮的釣魚桿便興致很高。在游戲中能夠較長時間保持注意,玩個不停崐。在學習活動中,中班幼兒對感興趣的,也可以長時間地埋頭做。他們的注意不但能崐持久、穩定,而且集中的程度也較高。
大班幼兒的無意注意進一步發展和穩定。他們對于有興趣的活動,能比中班幼兒更長時間地保持注意。直觀、生動的教具可以引起他們長時間地探究。中途突然中止他們的活動,往往會引起他們的反感。同樣,大班幼兒可以較長時間地聽教師講述有趣的故事,不受外界的干擾,對于影響講述的因素會明顯地表現出不滿,而且設法加以排除。大班兒童的無意注意已高度發展,相當穩定。
隨著活動范圍的擴大,求知欲的增強,以及新的興趣和需要的不斷產生,周圍環境中很多事物都更容易引起幼兒的注意。除形象鮮明、生動具體、活動多變的事物仍是他們注意的對象外,他們對很多事物都發生興趣,都愿意親自看看、摸摸、聽聽。他們樂意看電影、電視、幻燈、表演,聽故事等,并能堅持較長時間,直到結束。
隨著年齡的增長,幼兒渴望參加成人的各種社會實踐活動,模仿成人的各種行為動作。于是,現實中的工人做工、農民種田、醫生看病、學生上學、售貨員賣東西,等等,也都逐漸成為幼兒無意注意的對象。他們做起這種模仿游戲來能持續很長時間。幼兒無意注意的高度發展,就突出地表現在這種連續幾小時的游戲過程之中。
整個幼兒期,刺激物的新穎性和興趣性,對引起幼兒無意注意是起重要作用的。為了確保教育、教學的效果,教師在組織教育、教學活動時,必須重視這一點。
(二)在教育影響下,有意注意逐步發展
小班幼兒的注意是無意注意占優勢,有意注意只初步形成。他們逐漸能夠依照要求,主動地調節自己的心理活動集中指向于應該注意的事物。但有意注意的穩定性很低,心理活動不能有意地持久集中于一個對象。在良好的教育條件下,一般也只能集中注意三到五分鐘。此外,小班幼兒注意的對象也比較少。譬如上課時,教師引導幼兒觀察圖片,他們往往只注意到圖片中心十分鮮明或者十分感興趣的部分,對于邊緣部分或背景部分常不注意。所以為小班幼兒制作圖片,內容應盡量地簡單明了,突出中心。呈現教具時也不能一次呈現過多;教師還要具體批示兒童應注意的對象,使幼兒明確任務,以延長幼兒注意的時間,并注意到更多的對象。
中班幼兒隨著年齡的增長,在正確教育的影響下,有意注意得到發展。在適宜條件下,注意集中的時間可達十分鐘左右。在短時間內,他們還可以自覺地把注意集中于一種并非十分吸引他們的活動上。例如上圖畫課時,為了畫好圖,他們可以注意地看范圖,耐心聽老師講解,然后自己作畫。又如為了正確回答教師提出的計算問題,他們能夠集中注意默數貼在絨布上的圖形數目或者點數自己的手指或實物。
在游戲中,小班兒童往往顧不上別的兒童,注意到別人游戲,自己便無法正常進行活動。這表明小班兒童還不能同時注意幾種對象,而中班幼兒在和小朋友一起游戲時,不僅能自己注意玩好,還可以同時照顧其他小朋友。這表明中班幼兒活動時,已經能夠同時注意到幾種對象。
大班幼兒在正確教育下,有意注意迅速發展。在適宜條件下,注意集中的時間可延長到十至十五分鐘。這樣,他們就能夠按照教師的要求去組織自己的注意力。在觀察圖片時,他們不僅可以了解主要內容,也可在教師提示下或自覺地,去注意圖片中的細節和襯托部分。又如要求幼兒按照順序排列一組長短不等的小木棍時,中班以下的幼兒往往難以順利地完成任務。
大班幼兒不僅能注意外部的對象,對自己的情感、思想等內部狀態也能予以注意。聽故事時,他們可以根據自己的體驗去推測故事中人物的心理活動和內心想法。有時在下課后,還會找老師講述一些課堂上的問題以及自己的想象和推測等。這說明大班幼兒的有意注意已相當發展。
(三)幼兒注意品質的發展
在教育影響下,幼兒注意的品質是隨著年齡增長而不斷發展的。它主要表現在注意的穩定性和注意范圍的增長,注意的分配和注意的轉移等品質也有所提高。
1.幼兒注意的穩定性不斷提高
幼兒在不同年齡,注意的穩定性不是一成不變的?;顒拥姆绞竭m宜,對象新穎,幼兒注意保持的時間就相對長一些。實驗證明:在良好的教育環境下,三歲幼兒能夠連續集中注意3-5分鐘,四歲幼兒能夠集中注意10分鐘左右。五、六歲的幼兒能集中注意15分鐘左右。如果成人組織得法,五、六歲幼兒注意的穩定性可保持二十分鐘。當然,若是在游戲條件下,幼兒注意穩定的時間可以更長,比一般條件下,特別是枯燥的實驗條件下要長得多。另外,幼兒的興趣、知識經驗和性格等,也都曩著注意的穩定,如,喜歡思考、情感深沉、性格內向的人,注意容易穩定。近年來,李洪曾等同志采用“校對改錯法”對48名5~6歲的幼兒有意注意的穩定性進行了實驗研究。此項研究的具體方法是:發給每個幼兒一張印有“○”和“△”的改錯練習紙,紙上每行印有31個符號,共15行,有465個符號,兩種符號的排列是隨機的,播送按一定速度讀“圓圈”和“三角”的錄音:錄音中的符號排列,跟改錯練習紙上的符號排列不完全相同,每隔一到四個符號出現一次錯誤,錯誤出現的間隔長短是隨機的;要求幼兒根據錄音校對紙上的“○”和“△”兩種符號,將紙上的錯誤符號劃去,用快(每分鐘為崐35個符號)、 (每分鐘為19個符號)、慢(每分鐘為13個符號)三種速度各測試一次,以“改錯練習的最大連續正確數”為有意注意穩定性的指標。結果表明兩點,第一點是,幼兒有意注意的穩定性,除存在個別差異、年齡差異外,還存在著性別差異。五歲前,女孩有意注意的穩定性優于男孩,五歲時尤為明顯。5~6歲,男孩有意注意的發展速度明顯超過女孩,差異不如五歲時明顯。第二點是,作業的速度不同,幼兒有意注意的穩定性也不同。從實驗中可以看出,作業速度較慢,穩定性較高。在較慢的速度下,五歲男孩有意注意持續的時間為五分鐘左右,五歲女孩和六歲男孩相近,可達十分鐘,六歲女孩可達十到十五分鐘。
總的來說,幼兒注意的穩定性不強,特別是有意注意穩定水平較低,易受外界干擾。因此,幼兒園各年齡班的作業時間,應長短有別。集中活動的時間也不能安排過長,否則會造成幼兒精神上和身體上的疲勞。
2.幼兒注意范圍不斷擴大
幼兒注意的范圍比成人小,這與他們知識經驗貧乏有關。只有不斷豐富幼兒的經驗,他們注意的范圍才能隨年齡增長而擴大。幼兒時期,孩子注意范圍小,因此,教學中同時出現的刺激物不能過多,并且應該是有規律地排列的。
3.幼兒注意分配的能力不斷增強
幼兒注意的分配能力差,主要由于知識經驗不足,掌握的熟練動作少。例如,三歲幼兒自己活動時,來不及關心別人,所以只能單獨玩。隨著年齡增長,四歲時可與同伴聯合做游戲,五、六歲時能參加復雜的集體游戲和活動,和小朋友們協調一致。
幼兒注意的分配能力是在各種活動中不斷形成,逐漸發展起來的。教師應創造條件幫助幼兒熟練動作,并為幼兒安排一些需要多種感官參加的活動,逐步培養幼兒注意分配的品質。
4.幼兒注意轉移的能力不斷發展
注意轉移的品質是隨著幼兒內部語言與自制力的發展而發展的。注意轉移快、慢與人的神經系統是否靈活有關。一般來說,年齡越小,注意轉移越慢。例如,三歲幼兒和五、六歲幼兒一起做游戲“請你照我這樣做”,五、六歲的幼兒比三歲幼兒反應要靈活得多。
總之,幼兒注意的品質在不斷發展,但個別差異很大。只有注意到個別差異,我們的教育、教學工作才能奏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