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春學期開學初,洪老師發現,春節過后每個孩子手中都有1-2件新穎的玩具。她認為這是培養孩子們集體意識,分享意識的好機會。于是她就鼓勵每個孩子拿家中最好的玩具來園與大家分享,并準備第三天開一個玩具展覽會。可是,第二天全班36位小朋友只有其中的3位帶來了自己的玩具,洪老師問孩子們為什么不將自己的玩具帶來與大家分享,有的孩子說:“媽媽不讓帶來,怕搞壞了。”“奶奶對我說:“你要是拿去了,奶奶以后就不再給你買玩具了!’”……
這樣家長們得到的是:孩子玩具的完好無缺和孩子學會了自私。可是孩子卻因此而失去了與人分享的快樂和習慣的形成。熟重熟輕?家長們可以自己掂量掂量!
二
有位孩子問家長,把攢了幾年的300元錢全捐給災區好不好?這位家長猶豫了一下,因為家里并不寬裕,他們夫婦已失業在家兩個多月,并且孩子攢的錢都是用來買書的,可是最后他還是及時地表示贊同,并夸獎了孩子有出息。
這位家長說得好:“我當時不能有任何不贊同的傾向,300元無論怎么說也沒有孩子的品德重要,孩子舍得全部捐出,我們做父母的絕無阻擋之理。我的教育目標,是要孩子將來干大事的,小氣的人無法干出大事業。”這位家長很有見識,他有希望培養出國家的棟梁人才。
三
有的家長最討厭孩子的伙伴到家里來玩,其實他們也不是討厭孩子的伙伴,而是討厭孩子們弄臟弄亂了屋子,過于熱衷于房間裝飾的家長尤其如此。
不知道家長們想過沒有:家里富麗堂皇,一塵不染,一絲不亂,賞心悅目,可孩子卻失去了天堂,失去了伙伴,失去了社會適應性的發展條件。
四
一位私立幼兒園的園長在向家長們介紹她們園的優質服務時說:“……,‘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為了一切的孩子’,‘幼兒是我們的上帝’已成為我園辦園的一種理念,也是我們老師的一種教育理念。在這種教育理念支配下,孩子們在許多幼兒園里享受著無微不至的關懷和照顧——吃飯有人喂,飯后有人替收拾餐具,睡覺有人幫鋪床和下蚊帳,起床有人幫疊被子,衣服有人幫穿,有人幫脫,何時增減衣服全有人幫助精心地安排和幫助,游戲后有人幫助整理游戲器械和玩具,上完廁所有人幫擦屁股,有人幫沖水……,總之,幼兒園的工作人員能想幼兒所想,做幼兒所做,在我們的幼兒里,孩子們只管玩,從來不用勞累筋骨……。”聽到此,家長們報以熱烈的掌聲,因為幼兒園提供這么周到的服務,以后他們就可以放心地去工作了……
不知道家長們為什么鼓掌如此熱烈,但我卻可以肯定地說,他們的孩子在這家幼兒園工作人員的無微不至的照顧下,將會失去許多許多自我發展的機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