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溫水:具有助陽氣、行經絡的功能,若為虛寒之證(如風寒感冒),應服溫熱之劑,此時就應用溫熱的水送服了;風寒感冒無汗時,最好用溫熱的水服藥,有助發汗,感冒自然好得快些。
2.涼水:具有降火氣的作用。熱證采用清熱之劑,若同時用涼開水送服,則可增加清熱藥的效力。如胃火熾盛的患者,最好以涼開水服藥。但用涼水來服藥,也要因人而宜,別“矯枉過正”,應先分清個人的體質,如果患者素體脾胃虛寒,反而會造成胃腸不適,影響藥效。
3.黃酒:性辛熱,有舒筋活絡、發散風寒等作用,可用于送服治療腰腿、肩臂疼痛,血寒經閉及產后諸疾與跌打損傷、瘡癰初起等癥的中成藥,如活絡丸、追風丸、婦女養血丸與七厘散、云南白藥等,一般每次用溫熱的黃酒15~20毫升送服。
4.姜湯:生姜有解表止咳、溫中散寒的功效,用于治療風寒感冒、胃寒隱痛、吐瀉腹痛的方藥常以此為引。一般用3~5片生姜煎水取湯,可用于送服藿香正氣丸、附子理中丸、銀翹丸、銀翹解毒片、通宣理肺丸等。
5.淡鹽水:因咸味可以入腎,所以可用鹽水(2%的淡鹽水)送服補腎類中成藥,如六味地黃丸、金鎖固精丸、安腎丸等。
6.米湯:米湯能保護胃氣,減少苦寒藥對胃腸的刺激,常用于送服補氣、健脾、止渴、利尿和滋補性中成藥。如常用小米湯送服治痢止瀉的香蓮丸;以大米湯送服八珍丸、十全大補丸等。一般用小米或大米湯汁即可。
7.藕汁:具有清熱止血等作用。如用它送服十灰散等,效果頗佳。用時取鮮藕洗凈,切碎,加入涼開水少許搗爛,用紗布包裹擠壓取汁,每次飲半杯,約100毫升即可。
8.蔥白湯:具有發散風寒、發汗解表的作用,可用于送服風寒感冒沖劑、九味羌活丸、荊防敗毒丸等。用時取新鮮蔥白2~3根切碎,煎水送服。
9.蘆根湯:以鮮者為佳,具有清熱、生津、止吐、止血作用,對外感風熱或痘疹初起等癥尤為相宜。用時取蘆根10~15克,煎湯送服銀翹解毒片、大小回春丹等。
10.大棗湯:大棗能補脾胃、益氣養血、和藥。脾胃、產后虛弱者均需以此為引。一般用棗5~10枚,水煎取湯送服中成藥,如人參健脾丸、歸脾丸等。
11.紅糖水:凡治療內科血虛、血寒、產后惡露未凈、乳汁稀少等疾患的中成藥,宜以紅糖水送服為妥。紅糖味甘性溫,有補血散寒、祛瘀之作用。一般用15~30克,沖水服用。
12.蜂蜜水:凡治療肺燥咳嗽、陰虛久咳、習慣性便秘等病癥的中成藥,以蜂蜜水送服為佳。蜂蜜有補益和中、緩急解毒、潤肺止咳、潤腸通便之功。一般以適量蜂蜜沖水送藥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