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狐惑陰陽毒病脈證治第三
第8條
百合病變發熱者,百合滑石散主之。
導讀:《金匱要略》編輯按照劉渡舟編著《金匱要略詮解》中分類方法,按照第幾章第幾條標注。注釋多選清代、近現代醫家著作,受個人認知所限,不免有所偏頗,讀者需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結合臨床,注重自我理解。歡迎大家留言補充名家論述或者發表自己的注解!
子恒試注
百合病“如熱而無熱”,若轉變為真正發熱,必然是陰液虧虛、虛火內生所致,治療主方是百合滑石散,以百合滋陰潤燥,以滑石清熱而不傷陰液。
清·尤怡《金匱要略心典》
病變發熱者,邪聚于里而見于外也。滑石甘寒,能除六腑之熱。得微利,則里熱除而表熱自退。
清·吳謙《醫宗金鑒》
【注】
百合病,如寒無寒,如熱無熱,本不發熱,今變發熱者,其內熱可知也,故以百合滑石散主之,使其微利,熱從小便而除矣。
【集注】
高世栻曰∶滑石亦名液石,又名膋石,石之脂膏也,主治身熱,泄澼,利小便。
清·黃元御《金匱懸解》
百合病,變發熱者,是濕動胃逆而肺氣不降也。百合滑石散,百合清金而瀉熱,滑石利水而瀉濕也。
清·曹穎甫《金匱發微》
人體之府藏,清陽內涵則涼,濁陰內蘊則熱。傷寒傳陽明,由于胃濁失降,其明證也。百合病內藏雖燥,其初固無表熱。變熱者,久郁而生熱也。此證陽氣與陰液俱虛。腸胃初無宿食,欲去郁熱,三承氣湯俱非所宜。白虎竹葉石膏雖能清熱,而不能疏其瘀滯。仲師立方,用百合滑石散,滑石劑量三倍于百合,百合以潤燥,滑石以清熱,石質重滯,取其引熱下行,但使服后微利,其熱當除。所以用散者,亦因病久正虛,不宜湯劑也。
清·沈明宗《張仲景金匱要略》
此邪郁肺氣為病也。邪滯肺氣,壅逆不流,故變發熱。方用百合,獨清肺氣之熱,滑石甘涼以利諸竅,使膀胱與肺子母氣和,上通下達,便當微利,邪從膀胱而去,熱自除矣。
清·陳修園《金匱要略淺注》
百合病如寒無寒,如熱無熱,原病無熱,今變發熱者,其內熱可知也。以百合滑石散主之。
劉渡舟《金匱要略詮解》
本條論百合病變發熱證的治法。由于心血肺陰兩虛,虛熱游走百脈無定,氣血亂于表,故如寒無寒,如熱無熱。變發熱者,為虛熱郁結,熱郁于上,氣行不暢,濕郁于下,濕熱相合,故發熱,口苦,脈數,尿赤。
治以百合滑石散,滋陰清熱,利濕通郁。方中百合滋陰濟陽,清潤心肺;滑石利水,滲濕以解熱。以上二味,一為滋陰潤燥,而去在上之虛熱;一為滑利水道,而通在下之濕郁,津液通濟,其熱可清。
胡希恕《胡希恕金匱要略講座》
本來看著像有熱而無熱,后來它真變成發熱了,就是這個津液越來越虛,熱的越來越高,那么后來真見著發熱來了。百合滑石散主之。這個可以用百合,病還是存在嘛,百合病變發熱了,所以還是用百合,再擱滑石。
這個熱是虛熱,所以他不敢攻,擱滑石利小便,為什么它利小便,當然是因為這個變發熱使小便就更艱澀了,根據前頭咱們知道,百合病是有小便艱澀的情況。這個熱雖由下讓它解,可是這個滑石利尿并不重,但它是解熱的力量倒是挺強的,所以咱們那個治熱常用,滑石、甘草嘛,這不就常用的方子嘛。
它這個病,用百合加點滑石就行。由于這個,我們看它底下的解釋,可以看出百合通利二便。右為散,飲服方寸匕,日三服,當微利者止服,熱則除。當然滑石不下利,它是利小便的,使它下利的還是百合,這個百合它是整個吃下去的,它是作散嘛,不像上面用水泡一宿,完了擱泉水煮湯汁,煮的時間最少,它說擱二升,煮得剩一升。這個它是整個吞咽下去的,所以吃的量雖然少,但是它整個把百合吃了,吃了就有通利二便的作用。假設一天吃三回,要得微利,就不必那樣吃了,因為治虛熱這個病,大下利是不行的,可是熱已經去了,這個熱從哪兒去了呢?它還是從二便去的。
大概講完了,它主要的方劑還是百合地黃湯,那其它的方劑都是在它的基礎上變化,比方這個病有吃過發汗的藥,病人添有煩躁,當然加知母;大便溏瀉不已,你也不能用溫性藥,只是加點兒滑石、代赭石就可以了;經過吐的人,胃不好,那么要健胃,擱燥藥是不行的,像咱們用的代赭石之類也用不上了,只能加雞子黃,這個不礙乎熱的,當然據我看,少加點兒人參也是可以的;那么如果變成渴,它都是偏于滋陰去熱的方面來加減,大苦大寒在這個病也不能用,它只是用瓜蔞根、生牡蠣這類的藥,用瓜蔞牡蠣散;當然最輕的僅洗一洗、戒一戒飲食而不食鹽豉,也可以好的,但是病情重的還是不行;如果變發熱了,給發汗不行,吃瀉藥是不行的,但是用大量甘寒滋陰的法子,用點滑石就可以的,滑石起粘滑作用,也能夠配合百合得微微而利,一利就好了,微利就不要再吃了。到這里,百合這個病的變化不外乎這些問題。
其他醫家
清·徐彬《金匱要略論注》:“仲景嘗謂發于陽部,其人振寒而發熱,則知變發熱者,內熱不已,淫于肌膚,而陽分亦熱,故以滑石清腹中之熱,以和其內,而平其外,兼百合清肺氣以調之;不用泉水,熱已在外,不欲過寒傷陰,故曰當微利,謂略疏其氣,而陰平熱則除也。”
繼承和發揚中醫,是我們的責任!
版權說明
版權說明:本文部分內容摘自《金匱要略詮解》,作者/劉渡舟;《胡希恕金匱要略講座》,講述/胡希恕。轉載旨在傳播中醫文化知識,版權歸相關權利人所有,如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請隨時與我們聯系協商。文中《子恒試注》部分為原創內容,轉載請說明出處。
全章內容
第1條:論曰:百合病者,百脈一宗,悉治其病也。意欲食復不能食,常默默,欲臥不能臥,欲行不能行,飲食或有美時,或有不用聞食臭時,如寒無寒,如熱無熱,口苦,小便赤,諸藥不能治,得藥則劇吐利,如有神靈者,身形如和,其脈微數。每尿時頭痛者,六十日乃愈;若尿時頭不痛,淅然者,四十日愈;若尿快然,但頭眩者,二十日愈。其證或未病而預見,或病四五日而出,或病二十日,或一月微見者,各隨證治之。
第2條:百合病發汗后者,百合知母湯主之。
第3條:百合病下之后者,滑石代赭湯主之。
第4條:百合病吐之后者,百合雞子湯主之。
第5條:百合病不經吐、下、發汗,病形如初者,百合地黃湯主之。
第6條:百合病一月不解,變成渴者,百合洗方主之。
第7條:百合病渴不差者,栝蔞牡蠣散主之。
第8條:百合病變發熱者,百合滑石散主之。
第9條:百合病見于陰者,以陽法救之;見于陽者,以陰法救之。見陽攻陰,復發其汗,此為逆;見陰攻陽,乃復下之,此亦為逆。
第10條:狐惑之為病,狀如傷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閉,臥起不安,蝕于喉為惑,蝕于陰為狐,不欲飲食,惡聞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蝕于上部則聲喝,甘草瀉心湯主之。
第11條:蝕于下部則咽干,苦參湯洗之。
第12條:蝕于肛者,雄黃熏之。
第13條:病者脈數,無熱,微煩,默默但欲臥,汗出,初得之三四日,目赤如鳩眼;七八日,目四眥黑。若能食者,膿已成也。赤豆當歸散主之。
第14條:陽毒之為病,面赤斑斑如錦紋,咽喉痛,唾膿血,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鱉甲湯主之。
第15條:陰毒之為病,面目青,身痛如被杖,咽喉痛,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鱉甲湯去雄黃蜀椒主之。
熟讀成誦
第8條:百合病變發熱者,百合滑石散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