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從零開始學修圖的第十八篇文章。
今天不是情人節(jié),不是七夕,不是光棍節(jié),但是小修想和大家聊聊對象的那些事兒。
這里的對象可不是你的男女朋友,而是智能對象。
不好意思,放錯圖了,是下面這個 -。-
智能對象(smart object)是近幾年才有的新功能(CS3版本開始),是把一個對象以文件的形式內嵌到PSD里。如果你需要打開這個內嵌的文件,雙擊智能對象的縮略圖/圖標即可。如果需要導出,從“圖層”面板中選擇智能對象,然后選擇「圖層」>「智能對象」>「導出內容」。
上面圖片的那段話是百度百科里復制來的,理解起來有點晦澀,簡單點來說,就是:
智能對象可以讓圖片進行無損編輯,除此以外,它既然叫smart object自然有其smart的地方,下面,小修帶大家一一體驗。
1、創(chuàng)建智能對象
一般情況下,我們可以通過鼠標右擊圖層名稱處,即可將一個圖層轉換成智能對象。
另外我們可以通過「文件」-「打開為智能對象」將一個圖片直接以智能對象的形式在PS中打開。
在CC版本的PS中,我們可以將一個圖片,直接拖拽到其他畫布中,這個圖片默認是以智能對象的形式置入的。
我們將好多綠色玻璃的圖片直接拖入到其他畫布中的時候,松開鼠標,圖片會以智能對象的形式置入,在畫面中顯示為一個對角線為實線的框框,如上圖。
2、保護圖片質量
智能對象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就是保護圖片質量了。比如說下圖:
我們在一個海景圖片上添加了一個天空的素材,這個時候,我們用Ctrl+T(自由變換)將天空素材縮小到下圖那么大:
然后再通過Ctrl+T(自由變換)將剛剛縮小的天空素材放大到最開始那么大,我們會發(fā)現圖片質量被破壞的很嚴重。
而如果在放入天空素材的時候,把這個素材轉換成智能對象,無論我們如何放大縮小,再縮小再放大,都不會破壞圖片的質量。
當然了,肯定有很多人會說,誰特么會這么無聊的把一個素材這樣先縮小再放大再縮小再放大呢?
小修只想說,養(yǎng)成一個好習慣,總不會有錯的。
3、保存自由變換的設置
說到自由變換,不得不提“變形”,還是上面的例子,我們通過“自由變換”-“變形”工具,將天空素材扭成下面的形狀
按一下回車。
如果我們發(fā)現扭的不太好,想再扭一扭,或者說還原成之前的狀態(tài)。
在非智能對象的時候,我們無法再通過“自由變換”工具將這個扭成這樣的素材還原了,因為這個時候執(zhí)行“「自由變換」-「變形」”是下面這樣的,將已經變形過的天空素材做為一個即成的圖片。
而如果我們在將天空素材扭來扭去之前就已經將起轉換成自由對象的話,這個時候,我們只需要再次按一下ctrl+T,執(zhí)行“「自由變換」-「變形」”,它是可以記錄最后執(zhí)行變形命令時是如何扭曲的,記錄接點位置。
4、智能的RAW
我們在日常使用PS中的adobe camera raw濾鏡(或導入一張RAW文件)像下面這樣:
左下角三個按鍵,分別是「打開圖像」「取消」「完成」,如果我們需要在PS中繼續(xù)操作,一般都會選擇點一下「打開圖像」按鈕。
這個時候,剛剛的RAW文件就會變成一個背景層,以供我們繼續(xù)修調。
其實在這個時候,我們有一個更好的選擇,當我們把鼠標懸停在「打開圖像」按鈕上的時候,
我們可以選擇按住Shift并單擊「打開圖像」按鈕,可以將圖像打開為智能對象。
這樣操作的話,如果我們在修圖進行到一半,忽然發(fā)現需要修改在RAW調整時候的數據,我們可以通過下面的方法實現,而不中斷已經進行的修圖過程。
比如說,我們在這樣修調了之后,如果我們覺得圖片在用ACR轉檔的時候,加的顆粒太多了,我們不想要這么多雜色怎么辦?
在左邊非智能對象的時候,我們只能放棄目前已經做好的編輯,重新打開RAW文件,在ACR中將顆粒降低。
而如果是右邊的智能對象的話,就非常簡單了,只需要再次雙擊智能對象的圖層,即可進入ACR中,降低顆粒,回車,即可繼續(xù)編輯,不需要放棄已經編輯到一半的進度。
5、共享源文件
比如說,我們在做合成的時候,把這個照片以智能對象的形式復制成三份,分別放在畫面三個地方,我們這個時候合成進行到一半,想要更改這張照片的顏色的時候,只需要雙擊其中一個智能對象,對其進行更改,修飾,這些更改的參數會同步到另外兩個智能的對象上。
6、單獨調整
大家像上面一樣全程在用智能對象,通過復制得到了三個一模一樣的只能對象,那如果只想修改其中一個,要怎么辦呢?
如果我們的智能對象副本是通過Ctrl+J或者直接在圖層面板上拖拽得到的副本的話,是不能只更改其中一個的,除非你將其柵格化。
如果我們需要更改其中一個,那這個智能對象副本必須是通過 「圖層」-「智能對像」-「通過拷貝新建智能對象」而得到的智能對象副本。
這樣得到的智能對象副本,是可以單獨調整的,如果這個智能對象之前是一個普通的圖層,那我們雙擊后,這個圖層會變成一個單獨的圖片文件,可以對其進行各種亂七八糟的編輯。如果這個智能對象之前是一個RAW文件,那雙擊后,會彈出ACR濾鏡,對其進行調整。
7、使用智能濾鏡+智能濾鏡蒙板
智能對象的另一大優(yōu)勢,就是可以將濾鏡轉化為智能濾鏡。這種可編輯的濾鏡效果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多個疊加一起使用。
只有少數濾鏡是無法用作智能濾鏡的。
而在我們使用智能濾鏡的時候,會產生一個白色的蒙板,這個蒙板就是智能濾鏡蒙板。智能濾鏡蒙板,可以屏蔽應用到這一圖層的特定濾鏡效果,非常實用。
我們都知道,如果我們對一個圖片執(zhí)行了濾鏡效果,再經過后續(xù)的修圖操作之后,如果再想編輯之前的濾鏡效果的參數的話,是不可能的。而智能濾鏡則為此提供了可能。
如上圖,我們對智能對象執(zhí)行了兩個智能濾鏡(USM銳化和蒙塵與劃痕),即便后續(xù)進行了再多的操作,我們依然可以通過在圖層面板上雙擊智能濾鏡名稱來更改濾鏡的參數。
而且我們可以通過智能濾鏡蒙板,讓濾鏡效果只應用在智能對象的某一區(qū)域。
8、替換內容
這個功能其實還挺有意思的,如果我們對一個智能對象執(zhí)行了好幾個智能濾鏡,然后發(fā)現這個效果真特么的牛逼,我們還想把這幾個濾鏡疊加的效果應用到另外的圖片上,這個時候我們可以通過智能對象的替換內容來操作,非常簡單粗暴。
只需要選定執(zhí)行了智能濾鏡的智能對象,右擊,替換內容。
這個時候會彈出一個窗口,我們找到我們需要同樣疊加這些濾鏡的圖片,直接替換進去,就可以得到我們想要的好多個濾鏡疊加的效果了。
當然了,自由變換效果也是可以被替換的。
9、對文字執(zhí)行智能對象
在沒有柵格化文字圖層的情況下,這些文字可以非常方便地進行縮放、旋轉和扭曲,但是同樣的,有的形變是需要柵格化之后才能實現的,并且這無疑是有損的。將文字圖層轉化為智能對象之后,就可以實施無損形變了。
我們可以通過右擊文字圖層將其轉換成智能對象,也可以通過 圖層--智能對象--轉換成智能對象 來實現。
總而言之,智能對象是一個很強大的工具,善用智能對象可以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這個好習慣從今天就開始養(yǎng)成吧!
PS:今天的內容,讀起來效果并不是很好,因為不夠直觀,如果下方投票數超過800,小修下周將這篇文章以視頻的形式錄制出來,發(fā)給大家,讓大家可以更直觀的了解智能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