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錢毛毛
活到老,學到老。學習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而在教與學之間,老師的作用,只是給你指出一條正確的道路,剩下的路,還是得靠自己腳踏實地的走下去,除此之外,老師也只能給你提供一些參考,盡量不讓你走彎路。
學習繪畫也是同樣的道理,即便從老師那里學到知識,也要自己應用到實際當中,如果不能在畫卷上運用你所學習的畫法和技藝,你仍然不能掌握住真正的精髓。要想開創出獨特的畫風技藝,首先就要打好根基。
萬物皆有根,學習繪畫也不例外。樹高千尺需有根,水行萬里因有源。萬事萬物,都是有因果關系的。沒有人能夠隨隨便便成功,成功需要日積月累的投入與付出,才能在可期的未來成為自己想見的自己。
雄鷹之所以能在天空中飛翔,是因為經歷過風吹雨打的磨煉;梅花之所以能散發出幽香,是因為經歷過嚴寒中的寒冷。
黎雄才提出,學畫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兩點:第一是循序漸進,第二是筆墨上的運用。這兩點對于學畫之人,幾乎是人人皆知,但要人人都能躬身實踐,就顯的有些難度。堅持一兩天可以,長年累月去堅持這兩點,雖有難度但很有價值。
老一輩的畫家都說,沒有筆墨,就沒有中國畫。筆墨是中國畫的靈魂,無論是層巒疊翠的山峰,還是激流勇進的溪流,都要通過筆墨的濃淡來體現出來。有筆有墨是對中國畫評判的基本標準,也是最高標準之一。
如果畫中沒有筆墨,就不能稱其為中國畫,沒有悟到中國畫的基本規律與法則。筆墨的基礎是書法,唯以書法入畫,才能稱其為正解。
筆法鋒利,便有骨法,畫風盡顯神韻。而筆法這種技藝并不是學個一天就能有所成就的。所以,循序漸進的學習就成了重要的學習方法。學習掌握任何一門技藝,都要掌握其內在的規律,按規律辦事,才能事半功倍。如果違背規律,拔苗助長,往往得不嘗試,取不得成效,還會起彎路,費的精力更大。
學畫最忌諱的便是心急,心里一著急,手中的筆就開始慌,自然也是不能畫出什么優秀的作品的。常常有些畫家,剛一入門,就急著畫出驚世作品,往往是四不像,達不到好作品的標準。有的還沒有入門,憑幾張水平有限的作品,就要賣出天價來。無疑是癡人說夢。
如果太急功近利,反倒是失去了繪畫最原始的意義——意境。真正優秀的畫作能夠讓觀者身臨其境,完整地讓觀者感受到來自畫中之物所體現的意境,更切身的體會到畫家的真情實感。在意境體現中,筆墨的著色又顯得十分重要。
落筆的速度也與著墨的深淺有著一定的影響,不能太快,快而飄,顯得有些虛渺,當然也不能太慢,慢則不滯,墨色攤在紙上,顯得格外笨重。
如果你想畫出一幅不錯的畫作,一定要謹記黎雄才提到的以上兩點!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