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民主、和平、自由的國度無疑是令人幸福的一件事兒,可在這多變復雜的國際局勢下,如此美麗的期望卻是阿富汗人民所奢求的,他們之中的很多人因為戰(zhàn)爭而流離失所,甚至由于食物短缺而被活活餓死......
1984年,攝影師在阿富汗戰(zhàn)爭期間,在一所帳篷搭建的難民營學校中拍下一位阿富汗少女,她那清澈明亮渴望和平的大眼睛感動了世界。
點擊加載圖片
可18年后再遇她,卻令人感嘆一切已“物是人非”。
那還是1984年,總是經(jīng)受戰(zhàn)火侵襲的阿富汗依舊處在水深火熱之中,而來自美國的攝影師團隊踏上了這片滿目瘡痍的土地,期望用鏡頭記錄下當?shù)氐臓顩r以此警示世人。
點擊加載圖片
他和阿富汗小女孩莎爾巴特·古拉的命運在這一刻緊密相連起來。
當?shù)鼐硾r遠比自己想象得嚴重得多,戰(zhàn)爭帶給人們的疾苦從難民營一張張始終蹙眉的黝黑的臉上就能瞧出,而就在彼時彼刻,他在帳篷里發(fā)現(xiàn)了那個12歲的長有藍綠色漂亮眼眸的女孩。
“她身上有種天真無邪又渴望安寧的美?!?/span>麥凱瑞被這個女孩吸引住了,他仔細端詳起這個阿富汗少女來:其沒有傾國傾城之色,穿的也不是華麗衣裳,可就是有一種令人移不開視線的魅力!
點擊加載圖片
“啪!”說時遲那時快,麥凱瑞快速按下快門,這經(jīng)典一幕就這樣被永留在世。與之同時發(fā)生的,是小女孩被拍一瞬露出的慌張,而這帶著驚恐的美麗瞳孔及破舊卻耀眼的紅色罩袍自此深深根植在看過之人的腦海中,揮之不去。
許是覺得這樣擅自拍攝過于唐突,按下快門后的麥凱瑞不好意思地走了過去,鄭重其事地向少女道歉:“對不起,打擾到你了。請問你叫什么名字?”
“莎......莎爾巴特·古拉......”顯然少女還未使緊張的情緒平復下來,但她在感受到對方善意之際也不自覺地打量起麥凱瑞來。
點擊加載圖片
只見他穿著比他們整潔干凈多了的衣服,看上去精神十足;胸前掛著的是攝像機而非槍械,說明他們前來的友善的目的。
麥凱瑞眼見跟前的她漸漸放下警惕之心,又友好地詢問道:“莎爾巴特·古拉,我能再拍攝一張你不蒙面的照片嗎?”
“可,可以。”莎爾巴特·古拉方才也是第一次拍照,她掀開面紗露出與空氣久違了的下半張臉,依舊是那么光彩動人。不過當她再次直視攝影師鏡頭時又止不住緊張了。
“沒事的,莎爾巴特·古拉,我的女孩,請你放輕松。”麥凱瑞溫柔地安撫她,話語似有魔力一般,莎爾巴特·古拉終于不再緊繃著神經(jīng),也就是這么一剎那,麥凱瑞尋求到合適的構(gòu)圖角度,又按下快門記錄下這位阿富汗少女的青春美好。
點擊加載圖片
兩人熟悉后便小聊了一會。
“所以說你現(xiàn)在要和祖母一起繼續(xù)逃亡,是嗎?”
“是的,我們的家被飛機炸得粉碎,我的父母在戰(zhàn)爭中都過世了,祖母剛剛埋葬了他們......”
莎爾巴特·古拉說到這里的時候,眼眸中閃過晶瑩的淚珠,可她的表情無多大波瀾,似乎是早習慣了戰(zhàn)爭的殘酷性,麥凱瑞見之泛起心疼心酸之情,亦不忍再問下去。
“莎爾巴特·古拉,我可以把你這漂亮的照片刊登在《國家地理》雜志上嗎?”麥凱瑞轉(zhuǎn)移話題地征求其意見。
點擊加載圖片
“當然可以!”片刻,少女笑著說了句,“謝謝你給我拍照?!睜柡缶团荛_了,給麥凱瑞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
莎爾巴特·古拉說的這場致使父母雙亡的戰(zhàn)爭始于1979年12月27日,彼時阿富汗和蘇聯(lián)展開了長時間的持久戰(zhàn),期間阿富汗國內(nèi)一片狼藉,無數(shù)老百姓為此遭殃而痛失家園和親人,戰(zhàn)爭一直持續(xù)到1989年方才以蘇聯(lián)的撤軍告終。
點擊加載圖片
這場“阿富汗戰(zhàn)爭”中,阿富汗當?shù)赜?30多萬人失去生命,500多萬人自此四處流亡而成為難民。幸運存活下來的莎爾巴特·古拉及其祖母也是難民之一,她們千辛萬苦地又逃到了巴基斯坦,在當?shù)刈鲋唵蔚幕顑好銖娋S持生計......
而給莎爾巴特·古拉拍照的麥凱瑞是個偉大的關(guān)注底層人民的攝影師,早在1979年時就獲得過“羅伯特·卡帕最佳海外攝影金牌獎”。
他常以東南亞地區(qū)和伊斯蘭國家作為拍攝專題,記錄當?shù)氐拿裆嚯y;而自阿富汗戰(zhàn)爭爆發(fā)以來,麥凱瑞總是想著要用鏡頭記錄下戰(zhàn)爭給予人們的困苦與災難。
點擊加載圖片
也就在此時他邂逅了美麗的少女莎爾巴特·古拉并使她那動人的面容得以向全世界人民展示——1985年6月,其刊登在了工作東家《國家地理》雜志封面上。不過值得關(guān)注的是,一開始該雜志的圖片編輯選用的是蒙著臉的莎爾巴特·古拉照片。
如此做的初衷是覺得蒙著臉看上去不那么激進,還有些兒童的活潑感。但雜志社的主編則持不同意見,他在看了那張露臉的備用照片時斬釘截鐵地說:“就用這張!”
于是我們就在《國家地理》雜志封面上看到了莎爾巴特·古拉那憂郁的眼神和美麗的臉龐,其被命名為《阿富汗少女》。雜志很快就暢銷開來,而照片也引起了世界人民的強烈反響,但凡瞧過其眼神之人,均感到震撼、感動......
點擊加載圖片
那裹著破爛不堪卻仍然鮮艷的紅色圍巾的少女,用明亮憂愁又帶點驚恐的眼神同樣凝視著全世界人民,加上照片四周運用了十分簡單和諧的色彩,愈發(fā)突顯出女孩臉上錯綜復雜的情緒。
總之,這張照片傳遞出許多信息,人們領(lǐng)悟的感受各自精彩,甚至有人還會將之比作“阿富汗的蒙娜麗莎”......評價度可見一斑。
此照片發(fā)表后,麥凱瑞也成了世界知名攝影師并因此獲獎無數(shù)。人們因麥凱瑞的這張《阿富汗少女》更加關(guān)注起動蕩的局勢,觸發(fā)起大家對和平的無限渴望;
點擊加載圖片
而《國家地理》雜志也為此做起了值得人稱贊的慈善事業(yè),即設(shè)立專門的基金來幫助那些在阿富汗戰(zhàn)爭中受苦的女童。
在這個多數(shù)人都寧愿明哲保身的年代,這張照片無疑觸動了他們心底的柔軟之處,而那個戰(zhàn)火紛飛的陌生之地,終不會被再次遺忘于黑暗的角落之中......為此對阿富汗展開的愛心志愿活動不斷上演著。
點擊加載圖片
享受著名利雙收的麥凱瑞沒有驕傲自滿,他除了繼續(xù)踐行著自己偉大的攝影事業(yè)外,還萌生了一個想法——再去找到莎爾巴特·古拉,看看她眼下過得如何?
彼時已經(jīng)是2002年了,距離拍攝那張《阿富汗少女》過去了整整18年,莎爾巴特·古拉已由少女變成少婦了吧?
不過擺在麥凱瑞跟前的現(xiàn)實是,他除了知道她名字外其余一無所知......她還在跟著祖母流浪嗎?是生是死皆無從知曉。
不過麥凱瑞還是成功利用自己的知名度尋得了一些幫助,他在國家地理團隊的支持下一同前往阿富汗,希望能夠找到莎爾巴特·古拉。
點擊加載圖片
他們在當?shù)刈咴L了大量的居民區(qū)域和學校等地,后在聯(lián)邦調(diào)查局和社會各界的幫助下終于在另一個難民營中找到了曾經(jīng)的少女。
然而出現(xiàn)在面前的面容滄桑的莎爾巴特·古拉還是令麥凱瑞他們吃了一驚:她也不過三十歲,但歲月的痕跡讓她比實際年齡顯得大得多......
唯一沒有改變的,就是那雙一如當初的驚訝的藍綠色瞳孔。
區(qū)別于12歲那年的場景,彼時的莎爾巴特·古拉身邊圍繞著三個小孩,他們用母親當年一樣好奇略帶驚恐的眼神瞧著面前一行人,在揣測著他們的好與壞......
點擊加載圖片
如今已結(jié)婚生育的莎爾巴特·古拉依舊過著清貧的日子,每天所思之事不外乎“今天沒有在打仗就好了”、“得給孩子們弄點有營養(yǎng)的吃的”......是的,照片的出名與身處戰(zhàn)亂國家的她無關(guān)。
分別18年后的麥凱瑞和古拉依舊沒有過多的話語,彼此在一番寒暄后再無他言,他們靜靜地杵在原地,思索著對方不同的人生。過程中,作為已婚婦女的古拉始終沒有正眼瞧一下“別的男人”,因為受當?shù)胤饨ㄋ枷胧`,她是不能直視丈夫以外的男人的。
“我給你再照一次相吧!”“好的,麻煩你了。”
點擊加載圖片
回去之后,麥凱瑞把最新的照片再次刊發(fā)在《國家地理》上,而莎爾巴特·古拉的故事也以紀錄片形式在全球播出,人們第一次看到鏡頭中鮮活的古拉,聽她訴說著戰(zhàn)爭的殘酷......
對阿富汗難民深表同情的麥凱瑞也兀自進行了捐贈,讓國家地理雜志社設(shè)立的基金總額達到了150萬美元,而這些錢財均會被用來安置難民們,使他們能受到良好的教育和醫(yī)療診治。
點擊加載圖片
此事引起了大量民眾的關(guān)注,隨后古拉的生活境遇被“扒”了出來:她已患上肝炎,丈夫早在幾年前病逝,自己其中一個女兒也不幸夭折......多么慘痛令人同情的人生?。?/p>
而偽造之罪更會讓她的生活雪上加霜,如果罪名成立,古拉將被關(guān)監(jiān)禁14年及罰款5000美元——哪一項對這個可憐的女人來說都是致命打擊!
因為需要逃離苦難重重的阿富汗,很多當?shù)厝硕紩卧焐矸葑C逃至巴基斯坦,他們別無選擇,否則只能留在阿富汗或忍饑挨餓或一直等死。
麥凱瑞也得知了古拉的艱難處境,他決定不管如何都要幫助到她,遂對巴基斯坦政府發(fā)聲道:“我愿為她提供一切可能的經(jīng)濟和法律援助!”其他各界人士也紛紛行動起來欲救出古拉。巴基斯坦政府迫于民眾給予的壓力,便將古拉遣返回了阿富汗。
點擊加載圖片
回國后的古拉依然受到全世界的關(guān)注,彼時阿富汗政府為了挽回自身形象,由總統(tǒng)親自迎接古拉歸國,并對她承諾說一定會解決其和孩子們的醫(yī)療、教育等問題。
好在最后的結(jié)局是令人欣慰的,總統(tǒng)的親口保證也使得古拉的后半輩子有了保障,同時也意味著一旦她的生活出現(xiàn)了任何問題,還是受著全世界的矚目關(guān)注。
莎爾巴特·古拉既是不幸又是幸運的,不幸的是人生前半輩子都處在擔驚受怕,水深火熱的生活中;幸運的是麥凱瑞拍攝的那張照片給予了她勇爭權(quán)益的機會且為此成功了。
點擊加載圖片
然而,不是每一個難民都有古拉這樣的運氣,很多因為戰(zhàn)火死去的人們再沒有機會享受既得利益。
這不禁令人想起了一句話,即“我們并不是生活在和平的年代,只是生在了和平的國家”,驀然令人想起我們自己的國度,生在新中國現(xiàn)代化社會的我們較之他們是多么幸福美滿??!還有什么理由再怨天尤人呢?
而自由和平的國度并非一開始存在的,它是由無數(shù)烈士的鮮血換取而來的,我們對之更要珍惜自足,當下穩(wěn)定和諧的社會環(huán)境為我們創(chuàng)造了更好的學習條件,唯有積極進取奮發(fā)向上,才能給我們的后輩創(chuàng)造更持久美好的日常,才能一代又一代地幸福下去而不為疾苦所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