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雍正時期,出了一位風流探花郎——梁詩正,不僅文采斐然,更是習得一手好書法,后來去了尚書府,教導皇子,其中就有后來的乾隆皇帝。
梁詩正書法集
作為曾經的老師,乾隆皇帝十分認可梁詩正的書法,乾隆皇帝曾欽點他編纂重要文著,更是讓梁詩正為自己代筆,相傳乾隆皇帝很多文件都是梁詩正代筆的。
梁詩正書法集
梁詩正在京為官時,時常喜歡組織一些半官方的書法交流活動,后世因此而稱他為“書協官員”。因為梁詩正從事的是編纂工作,有時為了快速書寫,而練就了一手精湛的行書。
因此梁詩正最擅長的就是行書了,他筆下的行書,字體勁健,神形兼美,字形略方,點畫纖細一些,結構嚴謹,布局合理,一股宮廷之美迎面而來。這書法才叫養眼!
梁詩正書法集
清朝時期的書法家李元度曾說:公書初學柳成宮(柳公權),繼參文(征明)、趙(孟頫),晚師顏(真卿)、李(北海)。”王昶說到:公常言,往在上書房為高宗作擘窠大字,適憲皇駕至,諸臣鵠立以俟,憲皇命作書,墨漬於袖,又命高宗拽之。
梁詩正書法集
《詩話》稱贊梁詩正的應制詩“莊雅雍容,自然合節,情文相生之妙。專家苦吟不過如是。”“公(梁詩正)則以穩愜勝。枚速馬工,各擅能事。”
當代書法大家啟功老師,在創建啟功字體時,都曾向梁詩正學習過。因為對比啟功字體,你會發現,無論是用筆、結體還是章法、書風,都十分相似,更甚者達到了百分之七十的相似。
梁詩正書法集
很多人疑惑,啟功老師為什么會取法于梁詩正?這里我們分析一下啟功的書法學習歷程,會發現兩人的書法學習歷程,有一些相似之處。
梁詩正初學柳公權,又受趙孟頫和文徵明的書風影響,后來又涉獵顏真卿和李邕法帖。啟功也是如此,對柳體用功最深,后來也取法文徵明與李巢,因而底子是一樣的。
梁詩正書法集
后來再學習一下梁詩正的書法,能夠相似,是自然而然的事。
梁詩正的行書俊逸勁道,瀟灑俊逸,被稱為“清朝最美行書”,百看不厭。
梁詩正書法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