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孩子犯錯的時候,身為家長的你會如何做?
情景設定:爸媽外出上班,孩子辰辰由保姆帶著,今天保姆稍微地午睡了一會,讓已經十歲的辰辰自己在客廳玩耍,可萬萬沒想到辰辰竟然把整個客廳和廚房都弄得一團糟糕,沙發上還撒了水,廚房的一些蔬菜、調料、碗筷也弄得水池到處都是,恰巧這時候媽媽回家了,看到了一片狼藉,此時,她會如何對待自己的孩子呢?
?媽媽A:看到這樣的場景,我真的是火氣全打一處來,瞬間就要炸毛了,第一反應就是過去抓住辰辰,氣憤地責罵他:“辰辰,你給我過來,你告訴我你到底干了什么!家里怎么會弄成這個樣子?”辰辰委屈地看著媽媽,在責罵中默默地哭了,什么也不敢說。
?媽媽B:說實話,我也是性子比較著急那種人,看到如此狼藉的現場,也會先去罵孩子:“辰辰,這已經不是你第一次把家里弄成這樣了,這次必須要懲罰你,給我去面壁思過,晚飯不要吃了!”辰辰被面部猙獰的媽媽嚇壞了,瞬間大哭起來,看到孩子哭得很傷心其實我就心軟了,又過去抱住了孩子:“辰辰,這次不懲罰你,以后不敢了,知道嗎?”
?媽媽c:任何的事情都會有緣由的,我其實看到家里很亂內心也會很生氣,但是我會先壓制自己的情緒,蹲下來問一下孩子:
“辰辰,你告訴媽媽,你今天都在家做了些什么?”辰辰聽到媽媽溫和的語氣,很開心地說著。
“媽媽,我準備給你做菜吃,所以我在廚房倒騰了很久”。“那辰辰做出好吃的飯菜嗎?”媽媽輕聲地問著。“對不起媽媽,我失敗了,還把家里弄亂了!”辰辰低下了頭。
在這個事件中,我們看到了家長們面對孩子犯錯有三種不同的處理方式,每一種都會對孩子產生不一樣的影響。
會直接劈頭蓋臉地責罵呵斥孩子,完全不顧三七二十一,先罵一頓孩子再教育他一番,讓孩子感覺到恐懼和害怕,長大以后就會變得更加地調皮搗蛋,叛逆難以管束,他們在這樣的教育方式下長大,要么就是變得極其自卑內向,不愿與人交際,要么就是極其叛逆,對抗家長和老師,甚至有嚴重的暴力傾向。
一會打閃雷鳴對孩子大聲責罵,一會又雨過天晴對孩子又哄又疼愛,這樣的教育方式也讓孩子受到了很大的傷害,他們會害怕與人接觸,不知道什么樣的人是真實的,他們究竟會不會下一秒就變臉,是不是現在給了他愛,接下來就會奪走那份愛傷害他
在孩子犯錯的時候首先一定要壓制住自己的情緒,讓自己能夠設身處地地去站在孩子的立場想問題,耐心地與孩子進行溝通交流,了解孩子犯錯的原因,并且分析和想辦法去解決孩子遇見的問題,這樣對孩子的成長最為有利,讓孩子在關愛中漸漸成長,懂的感恩與關愛他人。
這個案例中的家長在生活中很常見,尤其與第一種類型的家長居多,他們很難控制自己的情緒,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表現出急躁和壞脾氣,對孩子常常是不問緣由地責罵,或者是采取以暴制暴的形式來教育孩子,殊不知這樣的行為,對孩子和家長只會造成兩敗俱傷的結果。
??家長的情緒會影響到孩子的情緒
孩子的童年生活理應是五彩斑斕的,家長的關愛與呵護會給孩子的生活帶來幸福感,而一個脾氣暴躁的家長則會讓孩子的生活充滿了黑白灰。在年幼階段,孩子的大腦發育尚未完成,很容易情緒化做出一些不正確的事情,當孩子不正確時家長也爆發出不良情緒,只會加重孩子的情緒,讓孩子變得更加難以控制,甚至內心產生一陣恐懼。
明星包貝爾有一個女兒餃子,餃子有一次和家人一起去動物園玩耍,卻做出了一個驚人的舉動,那就是打了阿姨一巴掌,包貝爾看到了這個場景非常地生氣,下意識地就反打了餃子一巴掌,而且還不允許任何人去安慰孩子,餃子被嚇得只能哇哇大哭。
這樣的做法是不正確的,雖然家長是出于好心,希望讓孩子意識到錯誤,但沒有壓制自己的情緒直接以暴制暴,給年幼的孩子造成的是恐懼和無助,并沒有真正地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
家長脾氣暴躁常常是一種情緒釋放,他們置身在錯綜復雜的社會,每一天面對形形色色的人,要處理各種復雜繁瑣的事物,難免內心壓抑,所以在回到家中見到犯錯的孩子,常會控制不住情緒,家長的壞情緒傳遞給孩子,只會激起孩子更壞的情緒,不利于孩子的成長。
??脾氣暴躁的家長對孩子產生的影響?
★輕度后果:孩子變得叛逆或內向,不愿與人交際
一個孩子的性格養成與家庭環境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當家長的脾氣暴躁,從小就對孩子不分青紅皂白地責罵,孩子的內心會變得愈發地敏感和脆弱,長大以后就會成為一個性格叛逆或者是極度內向的人。
兩個極端性格的養成都讓孩子無法更好地融入社會,面對不同的陌生人和陌生環境時,孩子的本能反應是逃避,叛逆的孩子會拒絕一切自己不喜歡的東西,即使你對他表達出善意,他也不會相信你,甚至會責罵你和討厭你;內向的孩子則是喜歡一個獨處,當身邊人給予了關愛時,他也并無法打開心防。
★重度后果:孩子成年后脾氣極其暴躁,待人不友善,或患上嚴重抑郁癥
脾氣暴躁的家長對孩子起不到好的教育效果,反而是讓孩子的脾氣也變得越來越暴躁,讓孩子長大以后為人處世和家長一樣,任何時候都不會善待他人,一點小事就會跟人爭吵,并且還會呵斥他人。更為嚴重的是,長期處于脾氣暴躁家長教育下的孩子,很可能患上嚴重的抑郁癥,對這個世界感到絕望,覺得人生沒有什么活下去的意義,最終會選擇離開。
三分脾氣七分損害,家長的暴躁脾氣讓孩子陷入了一個黑色的深淵無法自拔,因此家長應當要在生活中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改變暴躁的壞脾氣。
??家長應當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改變暴躁的脾氣?
★家長要學會自我調節情緒或者向他人傾訴
每一天都要面臨各式各樣的壓力,家長的確會產生很多不良情緒,此時,你應當采取一些自我調節情緒的方式讓自己感到放松,比如說聽一聽音樂、唱唱歌、看一會書等等,讓自己的不良情緒得以平復,才能不會在回家的時候展示出暴躁的脾氣。
如果自己無法實現很好地自我調節,也可以找一些好朋友和親人,向他們傾訴自己內心的壓力,然后緩解一下壞情緒,尋找回積極向上的自己,再回到家中與孩子相處。
★了解脾氣暴躁的來源是自己而并非孩子,要有共情心理
所謂共情心理就是要懂得換位思考,家長要站在孩子的立場和角度,像一個孩子一樣去思考問題,當孩子犯錯之后你很生氣,但是你要知道脾氣暴躁生氣的緣由是來源于自己,成人看待事物的出發點往往和孩子不一樣,一片狼藉的客廳,對于孩子而言可能是出于好心想為家長準備驚喜才弄亂的,自己沒有錯,但對于家長而言看到就是狼藉場面這個結果,會瞬間爆發不良情緒。
★父母要輪流帶孩子,家長要更加善于認錯
不要總是讓媽媽一個人帶孩子,爸爸也應當幫忙一起帶,這樣才不至于讓媽媽因為過于繁重的家務活和帶孩子的困難而產生脾氣暴躁的性格,要穩定平和的情緒需要兩個人共同的努力。此外,如果家長在實在控制不住情緒對孩子發火之后,要善于向孩子認錯,表達出自己生氣的原因,告訴孩子自己哪里錯了,然后引導孩子學會包容,變得更加豁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