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說明:本文編寫較早,部分規程已更新,僅供參考。
(圖文點擊放大閱讀)
1
施工流程
▲圖 施工流程圖
輸配電線路 公眾號 編制
2
施工準備
(1) 桿塔組立前應進行檢查。基礎必須經中間驗收合格,基坑尺寸符合要求,預制構件埋設得當,現澆混泥土強度達到100%設計值。當采取有效防止基礎承受水平推力的措施時,混凝土的抗壓強度不低于設計強度的70%。
(2) 不同的地形環境和桿塔形式應確定不同桿塔組立的施工方案,并編寫作業指導書。施工人員熟悉施工圖紙和施工方法。
(3) 參加施工人員應進行技術交底和安全交底,并熟悉施工場地。現場的場地進行清理,對不能清理的設施應做好防護措施。
(4) 進入施工現場的機具應經試驗合格,合理選擇起重工具,起重工具應符合許用強度并符合使用安全規定。桿塔組立應采用鋼絲繩,鋼管塔施吊時應采取防止鍍層損傷的措施。
(5) 選擇適宜的氣候環境和條件,避免在風、雨、雷、雪天及其他惡劣氣候條件進行施工。
輸配電線路 公眾號 編制
3
材料檢查
3.1 混凝土電桿
3.1.1 環形鋼筋混凝土電桿制造質量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環形鋼筋混凝土電桿》的規定,施工前應進行外觀檢查:
(1) 表面光潔平整,壁厚均勻,無露筋、跑漿等現象。
(2) 放置地平面檢查時,應無縱向裂縫,橫向裂縫的寬度不應超過0.1mm。
(3) 桿身彎曲不應超過桿長的1/1000。
3.1.2 預應力混凝土電桿制造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環形預應力混凝土電桿》地規定:
(1) 表面光潔平整,壁厚均勻,無露筋,跑漿等現象;
(2) 應無縱向、橫向裂縫;
(3) 桿身彎曲不應超過桿長的1/1000。
3.1.3 鋼圈連接的混凝土電桿,宜采用電弧焊接,焊接操作應符合下列規定:
(1) 必須由有資格的焊工操作,焊完的焊口應及時清理,自檢合格應在規定的部位打上焊工鋼印代號;
(2) 鋼圈厚度大于6mm時應用V型坡口多層施焊;
(3) 焊縫應有一定的加強面,其高度和遮蓋寬度應符合規定。混凝土電桿上端應封堵。設計無特殊要求時,下端不封堵,放水孔應打通。見下圖。
▲圖 電桿頂封堵
▲圖 電桿焊接及防腐處理
3.1.4 分段法蘭連接的電桿,上下段電桿的合縫線應對正,垂直方向螺栓統一由下向上穿,緊固后應有防腐處理。見下圖。
▲ 圖 內法蘭螺栓連接
輸配電線路 公眾號 編制
3.2 鋼管桿
(1) 鋼管電桿在裝卸及運輸中,桿端應有保護措施,運至樁位的桿段及構件不應有明顯地凹陷、扭曲等變形;
(2) 鋼管電桿若為焊接連接時,應符合混凝土電桿鋼圈的焊接要求和規定。桿段間若為套接連接的,其套接長度不得小于設計套接長度,若為螺栓連接的,按雙螺帽要求緊固;見下圖。
▲圖 套接后鋼管電桿(防墜裝置)
▲圖 螺栓連接鋼管電桿
(3) 鋼管電桿連接后,其分段及整根電桿的彎曲均不應超過其對應長度的2‰;
輸配電線路 公眾號 編制
3.3 三盤
混凝土預制件的制造質量應符合設計要求。表面不應有蜂窩、露筋、縱向裂縫和缺陷。見下圖。
▲圖 卡盤外觀檢查
▲圖 卡盤安裝
▲圖 拉盤外觀檢查和組裝
▲圖 底盤外觀檢查
輸配電線路 公眾號 編制
3.4 金具、絕緣子及附件
3.4.1 金屬制造的附件和緊固件,除地腳螺栓外,應采用熱鍍鋅制品。金屬附件及螺栓表面不應有裂紋、砂眼、鋅皮剝落及銹蝕等現象。
3.4.2 金具組裝配合應良好,安裝前應進行外觀檢查,且應符合下列規定:
(1) 表面光潔,無裂紋、毛刺、飛邊、砂眼、氣泡等缺陷;GB2314
(2) 線夾轉動靈活,與導線接觸面符合要求;
(3) 鍍鋅良好,無皮剝落,銹蝕等現象。
3.4.3 絕緣子安裝前應進行外觀檢查,且應符合下列規定:
(1) 瓷件與鐵件組合無歪斜現象,且結合緊密,鐵件鍍鋅良好;
(2) 瓷釉光滑,無裂紋、缺釉、斑點、燒痕、氣泡或瓷釉燒壞等缺陷;
(3) 彈簧銷、彈簧墊的彈力適宜。見下圖。
▲圖 金具與絕緣子串配合局部圖(換鋁合金)
▲圖 金具與絕緣子串配合整體圖
輸配電線路 公眾號 編制
輸配電線路 公眾號 編制
4
現場布置
4.1 固定式抱桿整體起吊
固定式抱桿的起吊方式,適宜15m及以下的配電桿塔組立。該種起吊方式基本上不受地形限制,所以在配電線路的桿塔施工中廣泛采用。
(1) 用固定抱桿(人字抱桿和獨立抱桿) 起吊水泥桿,按要求布置前后浪風繩、絞磨樁、絞磨、導向滑輪、人字抱桿、滑輪組、調整繩、錨樁等。抱桿的起吊的布置應符合環境要求。
(2) 采用人字抱桿起吊的方式,應注意起吊中心、前浪風、后浪風應在一條線上。抱桿根開一般取抱桿長度的1/3,根開間以鋼絲繩連鎖。見下圖。
▲圖 人字抱桿間連鎖索
(3) 抱桿的長度宜取桿塔重心高度加1.5~2m,前后浪風樁至桿坑中心距離,宜取桿塔高度的1.2~1.5倍。起吊15m及以下的電桿時,在亞粘土區及市區施工用的錨樁采用圓樁,土質松軟或起吊15m以上的電桿時,應對受力較大的后方樁適當加強。見圖2-14。
▲ 圖 人字抱桿布置
(4) 起吊15米以上的電桿,若采用單吊點方式起吊,為避免桿身吊點處承受彎矩過大產生裂紋或折斷,宜在起吊15m以上的電桿吊點處綁扎加強木,其長度可選擇桿長的1/3~1/2。
(5) 滑輪組的選擇,應根據被吊電桿的重量決定。桿重500kg及以下,可選用一只定滑輪直接牽引;水泥桿重500~1000kg,可選用1-1滑輪組牽引;1000~1500kg,可選用1-2滑輪組牽引;1500~2000kg,可選用2-2滑輪組牽引。
(6) 現場土質疏松時,抱桿腳需綁道木或加墊木,以防止抱桿受壓后出現下沉情況。見圖2-15。
▲圖 人字抱桿腳墊木防沉
輸配電線路 公眾號 編制
4.2 吊車起吊電桿
吊車起吊方式,具有方法靈活機動、施工方便、人力投工少效率高的特點。
(1) 起吊前在作業范圍內,宜在吊臂高度和旋轉距離的1.2倍布置警戒隔離線,設置警告標志,防止行人車輛進入;
(2) 起吊地點應選擇結實平坦寬廣的場地,并注意周圍有無管道、電力、電纜線路等在起重機回轉范圍內,確保安全作業空間范圍;嚴禁在軟土地基和斜面等處作業;
(3) 選擇起吊地點后應打開支腿,并用枕木墊實并進行試壓;
(4) 電桿起吊點選擇與吊車起重的布置相適應。電桿不應在起吊過程中拖拉、碰撞;
(5) 電桿頂部設置方向調整繩。見下圖。
▲圖 吊車支腿的布置
輸配電線路 公眾號 編制
4.3 倒落式抱桿整體起立電桿
倒落式抱桿的起吊方式,宜用于18m及以上的桿塔組立。
(1) 倒落式抱桿起立后對地面夾角,宜在55 ~70 之間;
(2) 倒落式抱桿失效脫落時對地面的夾角,應以桿塔對地面的夾角來控制,應在桿塔對地面的夾角不少于50 時;
(3) 總牽引地錨中心、人字抱桿中心、桿塔中心及制動鋼繩樁錨中心,此四中心點必須在同一直線上;
(4) 倒落式抱桿的有效高度取等于桿塔結構重心高度的80~100%為宜,抱桿長度取桿塔高度的1/2;
(5) 倒落式抱桿根開取抱桿長度的1/3,根開間以鋼絲繩聯鎖。抱桿在起立過程中應注意不與桿塔觸碰為原則,抱桿根部距基坑邊(支點) 的距離,可取等于桿塔結構重心高度的20~40%;
(6) 吊點的數目取決于起吊過程中桿身所承受的最大彎矩,應不超過桿身所容許承受的彎矩,15m及以下或強度較高的桿塔,可以采用單吊點方式起吊,驗算強度不能滿足時,應改為雙吊點起立。Φ300mm18~24m的等徑桿可采用雙吊點,27~30m的等徑桿可采用三吊點,30m以上應采用四吊點起立。
輸配電線路 公眾號 編制
輸配電線路 公眾號 編制
5
電桿組立
5.1 電桿起立頂端至地面0.8m時,應停止牽引進行沖擊試驗。對桿塔彎曲度、各部位的地錨受力及位移、各處索具、滑車、機具等設備的異常、抱桿根部、吊車支腿下沉、指揮信號暢通、人員布置情況進行檢查。若發生異常,應將桿塔放回地面進行處理,然后繼續起吊。見下圖。
▲圖 起吊沖擊試驗
▲圖 人字抱桿起吊過程
5.2 在起吊過程中,應注意控制電桿起立的方向,防止出現桿頂偏離。采用倒落式立桿,抱桿脫帽時,桿塔應注意及時帶上反向臨時拉線,并隨起立速度適當松出。
5.3 桿塔起立至約70 時,應放慢起立的速度,并加強監視,隨時控制電桿豎直位置的距離,當起吊約80 時,停止牽引,應利用臨時拉線調整桿塔。
5.4 電桿、鋼管塔固定
(1) 電桿、鋼管塔就位后,利用線錘(或經緯儀) 找正。找正后回填土按要求夯實或緊固地腳螺母。
(2) 桿塔立好經調整垂直后,須符合下列條件,才能拆除臨時拉線:
1) 鋼管塔的底腳螺栓已經緊固;
2) 無拉線電桿已回填夯實;
3) 永久拉線已安裝完畢;
(3) 單桿電桿立好后應正直,位置偏差應符合下列規定:
1) 直線桿的橫向線路位移不應大于50mm;
2) 直線桿的傾斜,20kV架空電力線路不應大于桿長的3‰;10kV及以下架空電力線路桿梢的位移不應大于桿梢直徑的1/2;
3) 轉角桿的橫向線路位移不應大于50mm;
4) 轉角桿應向外角預偏,緊線后電桿應正直,不得向內外角傾斜,其桿梢位移不應大于桿梢直徑。終端桿立好后,應向拉線側預偏,其預偏值不應大于桿梢直徑。緊線后不應向受力側傾斜。
(4) 雙桿電桿立好后應正直,位置偏差應符合下列規定:
1) 直線桿結構中心與中心樁之間的橫向位移,不應大于50mm;
2) 轉角桿結構中心與中心樁之間的橫、順向位移,不應大于50mm。
3) 邁步不應大于30mm。
4) 根開不應超過±30mm。見下圖。
▲圖 單桿校正
▲圖 雙桿校正
輸配電線路 公眾號 編制
輸配電線路 公眾號 編制
6
橫擔安裝
6.1 螺栓連接的構件應符合下列規定:
(1) 螺桿應與構件面垂直,螺頭平面與構件間不應有間隙;
(2) 螺栓緊固后,螺桿絲扣露出的長度,單螺母不應少于兩個螺距;雙螺母可與螺母平齊;
(3) 當必須加墊圈時,每端墊圈不應超過兩個。
6.2 螺栓的穿入方向應符合下列規定:
(1) 對立體結構:水平方向由內向外;垂直方向由下向上;
(2) 對平面結構:順線路方向,雙面構件由內向外,單面構件由送電側穿入或按統一方向;橫線路方向,兩側由內向外,中間由左向右(面向受電側) 或按統一方向。見下圖。
▲圖 水平結構螺栓穿向
▲圖 立體結構螺栓穿向
6.3 線路單橫擔的安裝,直線桿應裝于受電側;分支桿、90 轉角桿(上、下) 及終端桿應裝于拉線側。橫擔安裝應平整,安裝偏差應符合下列規定:
(1) 橫擔端部上下傾斜不應大于20mm。
(2) 橫擔端部左右扭斜不應大于20mm。
(3) 雙桿的橫擔,橫擔與電桿連接處的高差不應大于連接距離的5/1000;左右扭斜不應大于橫擔總長度的1/100。
▲圖 單橫擔安裝圖
▲圖 雙橫擔安裝圖
▲圖 分支橫擔安裝圖
▲圖 雙桿橫擔安裝圖
輸配電線路 公眾號 編制
輸配電線路 公眾號 編制
7
金具、絕緣子安裝
7.1 瓷橫擔絕緣子安裝應符合下列規定:
(1) 當直立安裝時,頂端順線路歪斜不應大于10mm。
(2) 當水平安裝時,頂端宜向上翹起5 ~15 ;頂端順線路歪斜不應大于20mm。
(3) 當安裝于轉角桿時,頂端豎直安裝的瓷橫擔支架應安裝在轉角的內角側(瓷橫擔應裝在支架的外角側) 。見下圖。
▲圖 水平雙瓷橫擔安裝圖
▲圖 水平單瓷橫擔安裝圖
7.2 絕緣子安裝應符合下列規定:
(1) 安裝應牢固,連接可靠,防止積水。
(2) 安裝時應清除表面污垢及其他附著物。見下圖。
▲圖 直線柱式瓷瓶安裝
▲圖 直線雙柱式瓷瓶安裝
(3) 懸式絕緣子安裝,尚應符合以下規定:
電桿與導線金具連接處,無卡壓現象。耐張串上的彈簧銷子、螺栓及穿釘應由上向下穿入。當有困難時可由內向外或由左向右穿入。懸垂串上的彈簧銷子、螺栓及穿釘應向受電側穿入。兩邊線應由內向外,中線應由左向右穿入。
(4) 絕緣子裙邊與帶電部位的間隙不應小于50mm。見下圖。
▲圖 懸式單串瓷瓶安裝
▲圖 懸式雙串瓷瓶安裝
7.3 金具組裝配合應良好。安裝前應進行外觀檢查,且應符合下列規定:
(1) 表面光潔,無裂縫、毛刺、飛邊、砂眼、氣泡等缺陷。
(2) 線夾轉動靈活,與導線接觸面符合要求
(3) 鍍鋅良好,無鋅皮剝落、銹蝕現象。
7.4 絕緣子及瓷橫擔絕緣子安裝前應進行外觀檢查,且應符合下列規定:
(1) 瓷件與鐵件組合無歪斜現象,且結合緊密,鐵件鍍鋅良好。
(2) 瓷釉光滑,無裂紋、缺釉、斑點、燒痕、氣泡或瓷釉燒壞等缺陷。
(3) 彈簧銷、彈簧墊的彈力適宜。
7.5 絕緣耐張線夾的安裝方法,應符合下列要求:
(1) 絕緣耐張線夾在采用前應對外觀進行仔細檢查金屬部件,其表面均應進行熱鍍鋅防腐處理,鍍鋅層的質量及厚度應符合要求。核對規格、型號是否與導線匹配。嚴禁用大線夾固定小導線。
(2) 絕緣耐張線夾的安裝,安裝時絕緣線應剝去絕緣層,其長度和線夾等長,誤差不大于5mm。剝離絕緣層應采用專用的切削工具,不得損傷導線;(不剝絕緣層部分增加)
(3) 導線在線夾楔形壓板拉緊固定后,線夾尾端緊固螺絲應擰緊,形成足夠的雙重握著力。
7.6 帶絕緣罩鋁并溝線夾安裝方法:
(1)鋁并溝線夾與絕緣線的連接部分,應用專用工具剝去絕緣層,其長度和線夾等長,誤差不大于5mm。在連接前導線必須經過凈化,用汽油擦凈并用鋼絲刷刷去線芯和線夾的污垢,涂抹一層復合電力脂。每相不少于二只并溝線夾連接。
(2) 并溝線夾加絕緣罩使用,絕緣罩內有積聚凝結水的空間,排水孔應在下方。
(3)絕緣架空線耐張桿處的引流線不宜從主導線處剝離絕緣層搭接,應從線夾延伸的尾線處進行搭接。同時對于起點、終端桿耐張線夾處的尾線預留長度應充足,打圈迂回與主導線進行綁扎。
(4) 絕緣罩的進出線口應具有確保與所用架空絕緣導線密封的措施。
(5) 絕緣罩應鎖緊各機構,該鎖緊機構應能在各種氣候條件下使兩部分可靠結合且不會自動松開。
7.7 架空絕緣線穿刺線夾的安裝,應符合下列要求:
(1) 根據使用與導線的規格和電壓等級相符的穿刺線夾,安裝點與耐張線夾的距離位置應不小于0.5m。每相不少于二只穿刺線夾連接。
(2) 將線夾上的螺母松開,無需剝去導線絕緣層,然后將線夾卡在導線上。
(3) 使用專用力矩扳手擰緊穿刺線夾上部地螺母,使螺栓緊固,在擰地過程中要注意導線位置的變化,在手柄上緩緩加力,以隨時調整導線,使穿刺線夾與導線平行。用專用力矩扳手均勻交替擰緊兩個力矩螺母直至斷開即可。
7.8 架空絕緣線穿刺接地線夾的安裝,應符合下列要求:
(1) 根據使用導線的規格和電壓等級,選用合適規格的穿刺接地線夾,安裝點與耐張線夾的距離位置應不小于0.5m。
(2) 將線夾上的螺母松開,無需剝去導線絕緣層,然后將線夾卡在導線上。
(3) 使用專用力矩扳手擰緊穿刺接地線夾上部地螺母,使螺栓緊固,使驗電環與導線平行。
7.9 架空絕緣線接地環設置點的選擇,應符合下列要求:
(1) 絕緣線路的干線、耐張段、分支線路的首端和末端,及有可能反送電的分支線的導線上應設置絕緣接地線夾。
(2) 同桿架設的線路,若上方線路在該基桿上已設置接地裝置,下方線路亦應在該基桿上相應設置接地環。
(3) 線路與其它高電壓等級線路的交跨點處應設置接地環。
輸配電線路 公眾號 編制
輸配電線路 公眾號 編制
8
拉線組裝
8.1 線盤的埋設深度和方向,應符合設計要求。拉線棒與拉線盤應垂直,連接處應采用雙螺母,其外露地面部分的長度應為500~700mm。拉線坑應有馬道,回填土時應將土塊打碎后夯實。拉線坑宜設防沉層。
8.2 拉線安裝應符合下列規定:
(1) 安裝后對地平面夾角與設計值的允許偏差,應符合下列規定:
1)10kV及以下架空電力線路不應大于3 ;
2)特殊地段應符合設計要求。
(2) 承力拉線應與線路方向的中心線對正;分角拉線應與線路分角線方向對正;防風拉線應與線路方向垂直。
(3) 跨越道路的拉線,應滿足設計要求,且對通車路面邊緣的垂直距離不應小于5m。
(4) 采用UT型線夾及楔形線夾固定安裝時,應符合下列規定:
1) 安裝前絲扣上應涂潤滑劑;
2) 線夾舌板與拉線接觸應緊密,受力后無滑動現象,線夾凸肚在尾線側,安裝時不應損傷線芯;
3) 拉線彎曲部分不應有明顯松股,拉線斷頭處與拉線主線應固定可靠,線夾處露出的尾線長度為300~500mm,尾線回頭后與本線應扎牢;
4) 同一組拉線使用雙線夾并采用連板時,其尾線端的方向應統一;
5) T型線夾的螺桿應露扣,并應有不小于1/2螺桿絲扣長度可供調緊,調整后,UT型線夾的雙螺母應并緊,花籃螺栓應封固。見下圖。
▲圖 UT拉線組裝圖(螺桿長度或換示意圖)
▲圖 桿上拉線組裝圖
(5) 采用綁扎固定安裝時,應符合下列規定:
1) 拉線兩端應設置心形環;
2) 鋼絞線拉線,應采用直徑不大于3.2mm的鍍鐵線綁扎固定。綁扎應整齊、緊密、最小纏繞長度應符合下表2-1的規定。
表 最小纏繞長度
8.3 采用拉線柱拉線的安裝,應符合下列規定:
拉線柱的埋設深度,當設計無要求時,應符合下列規定:
(1) 采用墜線的,不應小于拉線柱長的1/6;
(2) 采用無墜線的,應按其受力情況確定。
(3) 拉線柱應向張力反方向傾斜10 ~20 。
(4) 墜線與拉線柱夾角不應小于30
(5) 墜線上端固定的位置距拉線柱頂端的距離應為250mm。
(6) 墜線采用鍍鋅鐵線綁扎固定時,最小纏繞長度應符合表2-1的規定。
8.4 一基電桿上裝設多條拉線時,各條拉線的受力應平衡。 見下圖。
▲圖 拉線裝設圖
(1) 采用鍍鋅鐵線合股組成的拉線,其股數不應少于三股。鍍鋅鐵線的單股直徑不應小于4.0mm,絞合應均勻、受力均衡,不應出現抽筋現象。
(2) 合股組成的鍍鋅鐵線的拉線,可采用直徑不小于3.2mm鍍鋅鐵線綁扎固定,綁扎應整齊緊密,纏繞長度為:
1) 5股以下者,上端:200mm;中間有絕緣子的兩端:200mm;下纏150mm,花纏250mm,上纏100mm。
2) 合股組成的鍍鋅鐵線拉線采用自身纏繞固定時,纏繞應整齊緊密,纏繞長度:三股線不應小于80mm,5股線不應小于150mm。
(3) 拉線穿導線安裝的,應加裝相應電壓等級的絕緣子,拉線絕緣子在斷拉線情況下,距地面不應小于2.5 m。(增加絕緣子的安裝方法)
(4) 頂(撐) 桿的安裝,應符合下列規定:
1) 頂桿底部埋深不宜小于0.5m,且設有防沉措施。
2) 與主桿之間夾角應滿足設計要求,允許偏差為±5 。
3) 與主桿連接應緊密、牢固。
本文根據《配網工程施工工藝示范手冊》編輯整理,圖文版權歸屬原作者,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將及時刪除。歡迎更多的朋友分享您們的工作經歷、工作經驗、工作想法。本文為原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公眾號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E N D------------
來源:輸配電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