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構建養老、孝老、敬老政策體系和社會環境,推進醫養結合,加快老齡事業和產業發展。目前,我國正在逐步建立健全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的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其中,社區居家養老把家庭養老和機構養老的最佳結合點集中在社區。充分發揮專業社會工作者在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的優勢,促進社會力量的參與,是補齊當前養老服務短板、實現養老服務質量明顯改善和老年人需求得到充分滿足的關鍵內容。
發揮提供者角色
社會工作者作為服務提供者,是在充分了解老年人需要的基礎上為老年人提供服務的,既包括提供物質幫助,也包括提供心理輔導,還包括政策信息的提供。社會工作者可以運用專業方法幫助老人恢復因年老而喪失的部分功能,或尋找支持服務替代喪失功能;運用專業技巧,如懷舊和生命回顧,為有需要的老人提供心理輔導,疏導不良情緒,緩解壓力;提供機會提高老人社會參與度,促成老人與社會的融合;通過介入老年人的家庭關系,加強對老年人的照顧,保護老年人免受虐待;協助老人成功應對因退休、喪親等事件帶來的危機;為老人提供臨終關懷。
發揮支持者角色
由于生理功能的退化、社會角色的改變以及社會地位的下降,老年人特別容易存在社會隔離風險,進而影響身心健康。社會工作助人自助的原則要求社會工作者在提供直接服務的基礎上,更要創造條件使老年人自立和自我發展。增強老年人權能是老年社會工作者支持者角色的重要職責。社會工作者可以鼓勵老年人充分發揮自身潛能和作用,加強老年人與社區的聯系,多參與社區事務和社區活動。如在社區活動中心、日間照料中心等,舉辦適合老年人需求的活動;成立老年人協會或社團,讓老年人發揮自身特長,如唱歌、跳舞、手工等;發展和培養老年志愿者,參加社區內一些義務活動,讓老年人加深對社區的歸屬感,并使他們被尊重和有能力參與,如協助維持社區治安、爭取社會資源等。
發揮維護者角色
老年人自身權益意識的提高是維護老年人權益的關鍵。社會工作者可以通過專業的方法,讓老年人懂得爭取更多的話語權和參與權,幫助老年人消除消極的形象,讓他們重新肯定自身價值、提升權益意識。當老年人的權益受到損害時,應該給予必要的幫助,維護老年人權益。社會工作者可以通過舉辦一些專業講座、座談會等活動,進行老年人權益的宣傳。此外,老年人因在社區居住時間長,在居民心中往往享有一定的威望,更容易與社區中的其他人溝通與交流。社會工作者應積極培養社區老年領袖的作用,既可以幫助社會工作者推動社區工作的開展,又可以發揮老年人的個人潛能。
發揮資源獲取者角色
對于一個專業社工來說,為了給老年人提供最好的服務,他必須詳盡了解為老服務資源,明確各種資源之間的關系,使之發揮最大的作用,針對老年人實際需要開展多樣性服務。
第一,整合社會養老服務資源。養老資源的分散影響老年人服務資源的利用。社會工作者可以運用善于動員社會力量的專業優勢,動員社會力量參與養老服務,如動員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等為老年人提供人力、物力、財力等方面的支持。
第二,搭建社區服務平臺。社區的一個重要作用是為其他養老資源供給主體提供服務、搭建服務平臺,實現社會化養老服務資源與老年人需求的對接。社會工作者根據老年人的實際養老需求,激活可以被利用的社區養老資源,如社區醫療機構、商店以及老年活動中心,然后與這些養老資源建立有效聯系,在老年人需要時候提供及時有效的服務。社會工作者通過發揮紐帶作用,建立社區之間的資源共享機制,使得社區養老服務資源發揮最大效用。
第三,動員發揮個人優勢。可以動員個人參與到養老服務中,如安排志愿者為老年人提供勞務服務、心理及情緒支持、日常生活照顧等服務;動員低齡老人為高齡老人服務;重視非正式的鄰里互助服務,為老年人提供臨時性的、緊急性的幫助。
發揮政策倡導者角色
社會化養老是一項重大的養老工程,政府以需求為導向,統籌規劃、精心設計,為社會化養老資源供給創造良好的環境。社會工作者可以通過研究養老服務發展狀況和總結實際工作情況,倡導政府加大對養老服務的投入,鼓勵社會力量組織參與養老服務,并為社會組織參與創造公平的競爭環境,進一步完善各種社會保障政策,增進老年人的福利,提高養老服務水平。具體而言,社會工作者通過政策建議和倡導,促進政府向服務型政府轉變,激發社會活力,參與養老模式的創新,提高服務的質量和效率;由于社會工作與國家養老福利政策緊密相連,社會工作者可以通過發揮橋梁作用,不斷分析養老服務的實際狀況,在養老工作中驗證福利政策的效果,使養老服務的相關政策不斷改進和完善。
作者:山東社會科學院人口學研究所 楊素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