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 狽 為 奸
láng bèi wéi jiān
狼 狽 為 奸
【解釋】:狼和狽一同出外傷害牲畜,狼用前腿,狽用后腿,既跑得快,又能爬高。比喻互相勾結干壞事。
【出自】:唐·段成式《酉陽雜俎》十六:“故世言事乖者稱狼狽。”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貶義
【近義詞】:同流合污 一丘之貉 朋比為奸 黨豺為虐 勾勾搭搭 氣味相投 沆瀣一氣
【反義詞】:志同道合 同心協力 患難之交 情投意合
【例句】:后者指責莫斯科方面,在1939年的時候與德國人狼狽為奸,放了他們一個大大的鴿子。
【成語故事】:狼和狽是兩種野獸,它們長得形狀十分相似,很相近,他們之間所不同的是狼的兩條前腳長,兩條后腳短,而狽正好相反,兩條前腳短,而兩條后腳長。
這兩種野獸常常一起出去偷吃人類畜養的家畜。傳說有一次一只狼和一只狽一起走到一家農民的羊圈外面,知道里面有好多羊,打算偷一只羊來吃。可是羊圈筑得很高,又很堅固,既跳不過去也撞不開門,一時不知道如何是好。他們商量了一下,終于想到了一個辦法,那就是讓狼騎在狽的脖頸上面,然后狽用兩條長腿站立起來,把狼扛的高高的,然后狼再用它的兩條長長的前腳攀住羊圈把羊叼走。
于是那狽便蹲下身來讓狼爬到身上,然后用前腳抓住羊圈的籬笆,慢慢地把身子站直,等狽站直后,狼再用兩只后腳站在狽的脖頸上,前腳抓住籬笆,一點一點的站直,把兩只長長的前腳伸進竹籬,猛地抓住了一只在竹籬旁的羊。
在這次行動中,如果單單只有狼或只有狽都沒有辦法爬上羊圈把羊偷走,可是它們卻會利用彼此的長處互相合作,把羊偷走。
【英文】:villains collude together (idiom); to work hand in glove with sb (to nefarious e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