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考點14 詩歌鑒賞之表達技巧(解析版)-備戰(zhàn)2022年高考語文一輪復(fù)習(xí)考點微專題(北京專用)

備戰(zhàn)2022年高考語文一輪復(fù)習(xí)考點微專題

考點14 詩歌鑒賞之表達技巧

【命題趨勢】

賞析詩歌的表達技巧主要包含鑒賞修辭手法、表現(xiàn)手法、抒情手法、寫景手法等,一般要結(jié)合詩歌的內(nèi)容分析作答。答題時先辨析、再分析最后答出藝術(shù)效果。

【真題再現(xiàn)】

一、【2018年高考北京卷】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下列小題。

滿江紅·送李正之提刑入蜀(1)

辛棄疾

蜀道登天,一杯送繡衣(2)行客。還自嘆中年多病,不堪離別。東北看驚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3)。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筆。

兒女淚,君休滴。荊楚路,吾能說。要新詩準(zhǔn)備,廬山山色。赤壁磯頭千古浪,銅鞮陌(4)上三更月。正梅花萬里雪深時,須相憶。

注釋:(1)這首詞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當(dāng)時辛棄疾閑居江西上饒。提刑,官名,主管地方司法、監(jiān)察等事務(wù)。(2)繡衣:是對“提刑”的美稱。(3)相如檄:指司馬相如所作《喻巴蜀檄》,主旨是安撫巴蜀百姓。(4)銅鞮陌:代指襄陽。

1.下列對本詞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詞的開頭四句,先寫對方行程,再寫自己的多病與離愁,暗含蹉跎失志的惆悵。

B.李正之即將遠(yuǎn)赴蜀地?fù)?dān)任要職,作者滿含深情地稱許友人才華出眾,巨筆如椽。

C.作者認(rèn)為荊楚路上的江山美景都是作詩的好素材,如廬山景、赤壁浪、襄陽月。

D.詞的結(jié)尾兩句,懷念過去與李正之雪中賞梅的情景,表達對友誼的珍惜與贊美。

2.辛棄疾詞善于借用典故和化用前人佳句來抒情達意。下列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東北看驚諸葛表”,借用諸葛亮上表出師的典故,勉勵友人報國立功。

B.“赤壁磯頭千古浪”,借用蘇軾游覽赤壁的典故,抒發(fā)人生短暫的感慨。

C.“蜀道登天”,化用李白“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表達對友人的擔(dān)憂,望其早歸。

D.“兒女淚,君休滴”,化用王勃“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表現(xiàn)宦游漂泊的凄苦。

3.清人陳廷焯《白雨齋詞話》評論本詞的藝術(shù)特色說:“龍吟虎嘯之中,卻有多少和緩。”請談?wù)勀銓ι鲜鲈u論的理解,結(jié)合具體詞句作簡要闡釋。

【答案】1.D    2.A

3.呼嘯龍吟與和緩相對,分別指詩人用典的大氣與情感的細(xì)膩,詩人通過“諸葛表”“相如檄”等典故,表達對友人祝愿和期許,希望他能為國建功立業(yè),給人以“虎嘯龍吟”之感;又通過“中年多病”“兒女淚”“須相憶”幾句感懷自身老病交加,懷才不遇同時抒發(fā)了對友人遠(yuǎn)行的不舍之情,為此“和緩”。

【解析】

1.題干是“下列對本詞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本題考查鑒賞詩歌的形象、語言和思想情感的能力。首先要讀懂全詞的內(nèi)容和思想情感。D項,錯在“懷念過去與李正之雪中賞梅的情景,表達對友誼的珍惜與贊美。”“正梅花萬里雪深時”,點明時間。李正之是十一月入蜀的。“須相憶”是臨行前的執(zhí)手勉勵,相互勉勵莫相忘不斷傳遞祖國恢復(fù)之大業(yè)的消息。

2.題干是“辛棄疾詞善于借用典故和化用前人佳句來抒情達意。下列分析,正確的一項是”。本題考查鑒賞詩歌的藝術(shù)手法的能力。首先要讀懂詞的內(nèi)容、判定其表現(xiàn)手法,理解詞人的思想情感。A項,正確。東北大好河山淪入異族之手,應(yīng)當(dāng)像諸葛亮請求出師那樣,收復(fù)北方失地。山河破碎,投降派的阻撓,以致詞人慚愧得都怕讀諸葛亮的《出師表》了。B項,“赤壁磯頭千古浪”,錯在“抒發(fā)人生短暫的感慨”。C項,錯在“表達對友人的擔(dān)憂”。D項,錯在“表現(xiàn)宦游漂泊的凄苦”。

點睛:詩歌鑒賞的選擇題,綜合考核詩歌的形象、語言、表達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每一個選項都是一個考點,幾乎涵蓋詩歌的所有內(nèi)容,注意結(jié)合全詩進行分析,注意:錯誤的地方一般有意象的含義不對,手法不準(zhǔn)確,手法的解說和藝術(shù)效果的分析不對,語言方面主要是風(fēng)格不正確,內(nèi)容一般為曲解詩意或只答表層含義,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顯的錯誤。

3.題干是“清人陳廷焯《白雨齋詞話》評論本詞的藝術(shù)特色說:'龍吟虎嘯之中,卻有多少和緩。’請談?wù)勀銓ι鲜鲈u論的理解,結(jié)合具體詞句作簡要闡述。”本題考查理解和分析詞的藝術(shù)特色。回答該題時,要抓住題干中的“龍吟虎嘯”和“和緩”這兩個關(guān)鍵的提示詞。結(jié)合詩句先回答“龍吟虎嘯”的表現(xiàn),再回答詞中“和緩”的表現(xiàn)。“虎嘯龍吟”與“和緩”相對,分別指詩人用典的大氣與情感的細(xì)膩。詩人通過“諸葛表”、“相如檄”等典故,“東北看驚”者,是東北方的大好河山,淪入異族之手,正應(yīng)當(dāng)像諸葛亮請求出師那樣。一“驚”字,有三層意思:驚山河之破碎;驚投降派的阻撓;以至慚愧得都驚讀諸葛亮的《出師表》了。然而卻反其“道”而行之,讓李正之去西南的巴蜀“更草相如檄”。一“更”字,透露出了不出師東北之恨未已,而又要被強迫到西南去鎮(zhèn)壓人民。恨上加恨,這個“更”字把一個南宋小朝廷的那種對敵和,對己狠的心態(tài)暴露無遺。下筆非常生動而有力。給人以“虎嘯龍吟”之感;又通過“中年多病”、“兒女淚”、“須相憶”等句,感懷自身老病交加、懷才不遇,以此相勉,是輕松的調(diào)侃,其實正是痛心的變異。以此寄人,委宛而深厚,見情見志。同時,抒發(fā)了對友人遠(yuǎn)行的不舍之情,為此“和緩”。

【考點詳解】

一、詩歌中常見的修辭:

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某些有類似點的事物來比擬另一事物,可分為明喻、暗喻、借喻等。運用比喻可以化深奧為淺顯,化平淡為生動,化抽象為具體,化繁冗為簡潔。如:忽如一夜春風(fēng)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夸張:就是為達到某種效果的需要,對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著意擴大或縮小的修辭。運用夸張可以突出特征,強化感情;烘托氣氛,增強感染力。如: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李白《望廬山瀑布》

擬人:就是把物當(dāng)作人來寫。運用擬人可以化物為人,親切自然;生動活潑,具體形象。如:羌笛何需怨楊柳,春風(fēng)不度玉門關(guān)。——王之渙《涼州詞》

對偶:就是用字?jǐn)?shù)相等、結(jié)構(gòu)形式相同、意義對稱的一對句子表示兩個相對、相近或相關(guān)的一種修辭方式。運用對偶可以使結(jié)構(gòu)對稱,形式整齊;節(jié)奏鮮明,音節(jié)和諧;高度概括,富有表現(xiàn)力。如: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洲。——崔顥《黃鶴樓》

排比:由三個或三個以上結(jié)構(gòu)相同或相似、內(nèi)容相關(guān)、語氣一致的句子排列在一起,用來加強語氣,強調(diào)內(nèi)容,加重感情的修辭方法。運用排比可以使結(jié)構(gòu)緊湊,文意貫通;增強文章的氣勢,增強文章的感染力。如: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木蘭詩》

反復(fù):就是為了強調(diào)某種意思、突出某種情感,特意重復(fù)使用某些詞語、句子或者段落等。運用反復(fù)可以突出內(nèi)容,強化感情,增強感染力。如:知否?知否?應(yīng)是綠肥紅瘦。——李清照《如夢令》

借代:就是不直接說出要說的事物,而借用與它有密切關(guān)系的事物來代替。運用借代可以使詩歌生動活潑,使語言形象鮮明,利于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如: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設(shè)問:就是明知故問,自問自答。運用設(shè)問提出問題,引起注意;啟發(fā)思考,加深理解。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雙關(guān):就是在一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利用詞的多義或同音的條件,有意使語句具有雙重意義的修辭,有諧音雙關(guān)和語意雙關(guān)兩種。運用雙關(guān)可以使表達含蓄,語義豐富。如: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劉禹錫《竹枝詞》

頂真:就是用句末的詞語作下一句的開頭的詞語的修辭。運用頂真可以使環(huán)環(huán)緊扣,引人入勝。 議事說理,準(zhǔn)確、謹(jǐn)嚴(yán)、周密。抒情寫意,格調(diào)清新。壯物敘事,條理清晰。如: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白居易《琵琶行》

通感:也叫移覺,就是把人的各種感覺(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等)通過比喻或形容溝通起來的修辭。運用排比可以使感覺互換,生動形象,啟人聯(lián)想,耐人尋味。如: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宋祁的《玉樓春春景》

對比:使事物特征鮮明突出,表達強烈的感情。如:戰(zhàn)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高適《燕歌行》

答題模式:

1.答題時首先明確手法。

2.結(jié)合詩歌解釋為什么是這種手法。

3.答出效果。

二、詩歌中常見的表現(xiàn)手法:

1、聯(lián)想、想象:聯(lián)想由一事物聯(lián)系到與之有關(guān)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類似的特點聯(lián)系起來造成一個典型。

2、鋪墊:為主要情節(jié)做準(zhǔn)備或醞釀高潮到來之前的一系列非主情節(jié)。

3、象征:通過特定的、容易引起聯(lián)想的具體形象,表現(xiàn)與之相似或相近特點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4、對比(對照?):把兩種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對照,互相比較。

5、襯托(烘托):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點或特質(zhì)更加突出。有正襯和反襯兩種。

6、抑揚:把要貶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時說出來,只突出強調(diào)其中一個方面以達到抑此揚彼或抑彼揚此的目的。有先揚后抑和先抑后揚之分。

7、(前后)照應(yīng):指詩中對前面所寫的作必要的回答。恰當(dāng)運用這種方法使結(jié)構(gòu)顯得緊湊、嚴(yán)謹(jǐn)。

8、正側(cè)描寫:對描寫對象進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寫是正面描寫;描寫對象周圍的事物,使對象更鮮明、突出的是側(cè)面描寫。

9、虛實結(jié)合:是指現(xiàn)實的景、事與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襯,以實襯虛、以虛襯實,交織一起表達同一樣的情感。

10、托物言志:在描摹事物以盡其妙的基礎(chǔ)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含蓄地寄托作者的主張、哲理,能給人留下思考的余地和想象的空間。

11、直抒胸臆:即景抒懷,直接表達詩人面對自然景象所產(chǎn)生的情感和富有哲理性的思想。

12、借景抒情:通過景物描寫,襯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

13、融情于景:人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正面不著一字,全然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象之中,借自然景物抒發(fā)感情。

14、襯托或渲染:對環(huán)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寫形容,以突岀事物的特點,營造氛圍。

15、動靜結(jié)合:對事物、景物作動態(tài)、靜態(tài)的描寫,兩者相互映襯,構(gòu)成一種情趣。

16、用典: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詩句兩種。用事是借用歷史故事來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對現(xiàn)實生活中某些問題的立場和態(tài)度、個人的意緒和愿望等等,屬于借古抒懷。委婉地表達了作者的思想、情感。

答題模式:

(1)首先必須準(zhǔn)確指出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或何種技巧,其次才是對相關(guān)技巧的具體的鑒賞。

(2)結(jié)合相關(guān)詩句說說這個手法的內(nèi)容,在詩歌中的具體運用。

(3)說說作者采取這種手法的原因。

(4)再次解釋這種手法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傳達了怎樣的旨趣,運用該手法的好處。在鑒賞過程中的語言表述必須是將詩歌的意境解釋和形式技巧的鑒賞結(jié)合在一起的流暢優(yōu)美的賞析。

三、寫景手法

對于詩詞中的景,鑒賞時應(yīng)主要注意的常見方法和技巧有以下幾點:

1.留意作者觀察景物的立足點和描寫景物的角度,如高、低、俯、仰的變化。

2.把握和分析作者描寫景物的方法,如繪形、繪聲、繪色。“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3.理解和說明描寫景物的技巧,參照前面的表現(xiàn)手法。

4.語言運用方面,既要學(xué)會欣賞像盛唐詩人所描寫的雄渾壯麗的景象,如王維的“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又要善于體會詩人細(xì)致入微的觀察、捕捉和描摹,如杜甫的“細(xì)雨魚兒出,微風(fēng)燕子斜”。

四、抒情方式

詩歌的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即事感懷、托物言志、懷古傷今等,還有借助特殊的方式抒情如用典、對比、細(xì)節(jié)描寫等,答題時根據(jù)具體的詩歌具體的分析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是直接對有關(guān)人物和事件表明愛憎態(tài)度的抒情方式。

中國古典詩歌的創(chuàng)作十分講究含蓄、凝練。詩人在處理情感時一般不是直接的抒情,而是言在此意在彼,敘事則因事緣情,寫景則借景抒情,詠物則托物言志,記史則詠史抒懷。

因事緣情

如唐代張籍的<秋思>'洛陽城里見秋風(fēng),欲作家書意萬重。復(fù)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fā)又開封。”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個富于包孕的片斷——寄家書時的思想活動和行動細(xì)節(jié),非常真切細(xì)膩地表達了作客他鄉(xiāng)的人對家鄉(xiāng)親人的深切懷念。又如白居易的<藍橋驛見元九詩> “藍橋春雪君歸日,秦嶺秋風(fēng)我去時。每到驛亭先下馬,循墻繞柱覓君詩。”這首絕句,乍讀只是平淡的征途紀(jì)事,頂多不過表現(xiàn)白與元交誼甚篤,愛其人而及其詩而已。其實,這貌似平淡的二十八字,卻暗含著詩人心底的萬頃波濤。可貴的友情,可泣的共同遭際,詩中一句不說,只是讓讀者自己去尋覓包含在春雪秋風(fēng)中的人事深沉變化,去體會詩人那種沉痛凄愴的感情。這正是所謂“言淺而深,意微而顯”。

借景抒情

當(dāng)作者對某種景物有所感觸時,把自身所要抒發(fā)的感情 ,寄寓在景物中,通過描寫景物予以抒發(fā),這種抒情方式就叫做借景抒情。一般情況下,是樂景寫樂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樂景襯哀情或哀景寫樂情的寫法。

樂景寫樂情:如唐代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時節(jié),當(dāng)春乃發(fā)生。隨風(fēng)潛入夜,潤物細(xì)無聲。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是描繪春雨夜景,表現(xiàn)喜悅心情的名作。謝靈運的“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從春草中,從園柳和鳴禽中,詩人感到春天的蓬勃生機,透露出喜悅的感情。

哀景述哀情:如劉禹錫的《石頭城》 “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墻來。”詩人把石頭城放到沉寂的群山中寫,放在帶涼意的潮聲中寫,放到朦朧的月夜中寫,這樣尤能顯示出故國的沒落荒涼。只寫山水明月,而六代繁榮富貴,俱歸烏有。詩中句句是景,然而無景不融合著詩人故國蕭條,人生凄涼的深沉感傷。再如元稹的《聞樂天授江州司馬》“殘燈無焰影幢幢,此夕聞君謫九江。垂死病中驚坐起,暗風(fēng)吹雨入寒窗。”元稹貶謫他鄉(xiāng),又身患重病,心境本來就不佳。忽然聽到摯友也蒙冤被貶,內(nèi)心更是極度震驚,萬般怨苦,滿腹愁思一齊涌上心頭。以這種悲涼的心境觀景,一切景物也都變得陰沉昏暗了。首尾兩句,既是景語,又是情語,以哀景抒哀情,情與景融合一體,“妙合無垠”。

樂景襯哀情:《姜齋詩話》說:“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一倍增其哀樂。如杜甫的《絕句二首》“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碧綠的江,青蔥的山,火紅的花,潔白的鳥,這春末夏初的景色不可謂不美,可惜歲月荏苒,歸期遙遙,非但引不起游玩的興致,反而勾起了漂泊的感傷。再如唐代張仲素的《春閨思》“裊裊城邊柳,青青陌上桑。提籠忘采葉,昨夜夢漁陽。”春意盎然的美景反襯出少婦內(nèi)心的哀怨、凄涼。以樂景寫哀情,別具韻致。

托物言志

作者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來表達某種志向或情感,詩中的物帶有了人格化的色彩。如虞世南的《蟬》 :“垂綏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yuǎn),非是藉秋風(fēng)。”詩中三四句借蟬聲遠(yuǎn)傳的獨特感受,道出了蘊含的真理,也就是立身品格高潔的人,不需要某種外在的憑借,自能聲名遠(yuǎn)播,從而表達出對人的內(nèi)在品格的熱情贊頌和高度自信。王安石的《北陂杏花 》“一陂春水繞花身,花影妖嬈各占春。縱被春風(fēng)吹作雪,絕勝南陌碾作塵。”杏花,絢麗而脫俗,傍水杏花,更是風(fēng)姿綽約,神韻獨絕。本詩寫臨水開放的杏花,是一首詠物詩,更是作者淡然心境,高潔人格,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倔強個性的體現(xiàn)。

詠史抒懷

如張可久的《 [中呂]·賣花聲》懷古 “美人自刎烏江岸,戰(zhàn)火曾燒赤壁山,將軍空老玉門關(guān)。傷心秦漢,生民涂炭,讀書人一聲長嘆”這首曲慨嘆秦漢時統(tǒng)治者之間的戰(zhàn)爭和各民族間的戰(zhàn)爭,給老百姓造成了深重的災(zāi)難,表現(xiàn)了作者同情人民的思想感情。又如劉禹錫的《 烏衣巷》“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昔日車水馬龍的朱雀橋,衣冠往來的烏衣巷,而今已經(jīng)荒涼冷落,籠罩在寂寥慘淡的氛圍之中。從中我們可以清晰地聽到作者對這一變化發(fā)出的滄海桑田的無限感慨。

【對點訓(xùn)練】

一、閱讀下面詩歌,完成1-3題。

病牛

宋·李綱

耕犁千畝實千箱,力盡精疲誰復(fù)傷?

但使眾生皆得飽,不辭羸病臥殘陽。

(注釋)李綱,抗金名臣。本詩作于他被排擠而謫居武昌時。

1.下列對詩歌內(nèi)容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句極言牛勞動重、收獲多,“千”是實指。

B.第二句運用反問,強調(diào)牛積勞成疾后的境遇。

C.后兩句運用擬人手法,贊美病牛高尚的品格。

D.全詩語言質(zhì)樸自然,通俗易懂,卻蘊含深意。

2.下列各句中“牛”的意象所寄托的情感與其他三項不同的是(  

A.塵事久相棄,沈浮皆不知。牛羊歸古巷,燕雀繞疏籬。(李遠(yuǎn)《閑居》)

B.雨歇河珠定,云開谷鳥還。田苗映林合,牛犢傍村閑。(李郢《夏日登信州北樓》)

C.霜落牛歸屋,禾收雀滿田。遙陂過秋水,閑閣釣魚船。(李建勛《田家三首》)

D.力雖窮田疇,腸未飽芻菽。秋收風(fēng)雪時,又向寒坡牧。(梅堯臣《耕牛》)

3.本詩運用了什么寫作手法?請結(jié)合內(nèi)容簡要分析。

【答案】1.A    2.D

3.本詩運用了托物言志的寫作手法。本詩用樸實的語言塑造了一頭勤勞的、力耕至筋疲力盡卻無人疼惜,只要能讓眾生吃飽不惜臥病殘年的高尚的病牛形象,作者借詠牛來表達自己為了國家、百姓奮力抗金,哪怕身受排擠卻依然不改初心的志向。

【分析】

1.本題考查學(xué)生分析理解詩歌的能力。

A.“'千’是實指”錯。本詩中的“千”是虛指,說明牛耕地之多,收獲之豐。

故選A。

2.本題考查學(xué)生鑒賞詩歌中事物形象的能力。

A、B、C選項中的“牛”是歸來的牛,悠閑的牛,寄托了作者對閑適的鄉(xiāng)村生活的喜愛之情;

D.本句中的“牛”是耕田到力盡仍吃不飽,秋收后依然要勞作而不得閑的牛,寄托了作者對于如耕牛一般辛苦勞作的人們的同情

故選D。

3.本題考查學(xué)生鑒賞詩歌表達技巧的能力。

 “耕犁千畝實千箱”,病牛耕耘千畝,換來了勞動成果裝滿千座糧倉的結(jié)果;“力盡精疲誰復(fù)傷”,運用了詰問:它自身精神極為疲憊,力氣全部耗盡,然而,又有誰來憐惜它力耕負(fù)重的勞苦呢?“但使眾生皆得飽,不辭羸病臥殘陽”,可是病牛并未抱怨,只要眾生都能吃飽,不惜羸病,獨自臥在殘陽之中,此處殘陽運用雙關(guān),也指晚年。整首詩看似寫牛,結(jié)合注釋可知其實是在寫作者自己,表達作者自己的志向,運用了“托物言志”的寫作手法。

二、閱讀下面古詩,完成4-6題。

東溪(注)

梅堯臣

行到東溪看水時,坐臨孤嶼發(fā)船遲。

野鳧眠岸有閑意,老樹著花無丑枝。

短短蒲耳齊似剪,平平沙石凈于篩。

情雖不厭住不得,薄暮歸來車馬疲。

(注)東溪:即宛溪,在作者家鄉(xiāng)安徽宣城。這首詩作于至和二年(1055年)作者鄉(xiāng)居時。

4.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lián)寫詩人專門乘舟到東溪去看水,面對美好的景物,遲遲舍不得上船離開。

B.“老樹著花無丑枝”一句,雖然體現(xiàn)出“閑意”,卻也包含了人生易老的傷感。

C.頸聯(lián)寫水中景物,抓住“蒲耳”與“沙石”的獨特之處,使二者形象非常鮮明。

D.本詩寫景與抒情結(jié)合,邊敘邊議,水鄉(xiāng)的秀麗風(fēng)光與自己的閑情逸趣巧妙融合。

5.這首詩使用了“短短”和“平平”兩個疊詞,下面對其藝術(shù)效果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短短”和“平平”兩個疊詞分別突出了蒲耳和沙石的特征,使其形象更加鮮明。

B.本詩中疊詞的使用增加了語言的感染力,更好表達了作者對這些景物的喜愛之情。

C.“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中的疊詞和本詩一樣,都強化了意境的宏遠(yuǎn)開闊。

D.“短短”和“平平”藝術(shù)效果顯著,在描摹事物的同時,還使詩句音律和諧,節(jié)奏明快。

6.從情景交融的角度對本詩的頷聯(lián)或頸聯(lián)進行賞析。

【答案】4.B    5.C

6.示例:詩歌頷聯(lián)運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描寫在優(yōu)美恬靜的水邊安眠的野鳧,在風(fēng)和日煦的春天綻放春花的老樹,將詩人的閑情逸趣融入眼前“野鳧”“老樹”之中。表達了作者悠閑恬靜的情感。

【解析】

4.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詩歌內(nèi)容的理解和賞析的能力。

B.“包含了人生易老的傷感”錯,“老樹著花無丑枝”寫岸旁老樹,春深著花,是作者樂觀、老當(dāng)益壯心境的寫照。

故選B。

5.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詩歌藝術(shù)手法的鑒賞能力。

C.“都強化了意境的宏遠(yuǎn)開闊”錯,杜詩中的“蕭蕭”“滾滾”強化了意境的宏遠(yuǎn)開闊,而本詩中的“短短”和“平平”則強化了意境的融合、靜美。

故選C。

6.本題考查學(xué)生鑒賞詩歌表達技巧的能力。

本題要求從情景交融的角度對本詩的頷聯(lián)或頸聯(lián)進行賞析。考生可以任選其中的一聯(lián),從景與情的關(guān)系角度進行鑒賞。

如頷聯(lián),寫“看水”時所見岸旁之景,野鴨在岸邊睡著,充滿閑情逸趣;老樹伸展著秀麗的枝干,繁花似錦,惹人喜愛。作者看到“野鳧眠岸”,想象它的自由自在,感覺它“有閑意”,其實正是作者自己“愛閑”“羨閑”。寫岸旁老樹,春深著花。此亦鄉(xiāng)村常見之景。這樣寫,不僅使這一平常村野增添幾分春色,更重要的是反映了作者“心意難老大”的心情。

頷聯(lián)描繪出了一個清淡平遠(yuǎn)而又生意盎然的自然景象,表達作者了恬靜自得而又老當(dāng)益壯的心情。

頸聯(lián)寫春還不到最濃處。蒲草還只短短地長出一截,細(xì)絨絨的,很齊整,像被人剪過一般;沙灘經(jīng)過河水的無數(shù)次沖洗,像篩過似的,很潔凈。自然的造化偏偏很刻意,很雕琢。一“剪”一“篩”似乎在有意提醒自己是生活在人世間。身為凡夫俗子,是極難超凡脫俗的,情景交融表現(xiàn)富有生機和活力的自然之美和美好心境。

三、閱讀下面兩首詩,完成7-9題。

寄左省杜拾遺(1)

岑參

聯(lián)步趨丹陛,分曹(2)限紫微(3)。曉隨天仗入,暮惹御香歸。

白發(fā)悲花落,青云羨鳥飛。圣朝無闕事,自覺諫書稀。

奉答岑參補闕見贈

杜甫

窈窕清禁闥(4),罷朝歸不同。君隨丞相后,我往日華東。

冉冉柳枝碧,娟娟花蕊紅。故人得佳句,獨贈白頭翁。

注釋:(1)杜拾遺:杜甫“拾遺”和“補闕”都是諫官。岑參與杜甫在公元757年(即安史之亂發(fā)生的第三年)至758年初,同仕于朝,本詩寫于這段時期。(2)分曹:分部門而列。(3)紫微:喻皇帝居處。

(4)禁闥:朝堂,宮廷。

7.下列對兩首詩詩句的理解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岑詩前兩句寫詩人和杜甫同朝為官,上朝時井然有序、莊嚴(yán)肅穆。

B.杜詩前兩句回應(yīng)岑參的詩意,寫罷朝后各自退出朝廷,無緣相見

C.岑詩用落花和飛鳥表達自己的不滿,抒發(fā)了對人生和時事的感慨。

D.杜詩的最后兩句表明杜甫對岑參所寄詩歌中表達的情感心領(lǐng)神會。

8.岑詩中的“圣朝無闕事,自覺諫書稀”兩句運用反語手法表達情感。

下列詩句運用了這種手法的一項是(  

A.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陶淵明《歸園田居》)

B.名豈文章著,官應(yīng)老病休。(杜甫《旅夜書懷》)

C.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岳掩赤城。(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

D.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陸游《書憤》)

9.宋人洪邁言“古人酬和詩,必答其來意”。請結(jié)合兩首詩歌內(nèi)容,簡述杜詩是如何“奉答”的。

【答案】7.B    8.B

9.①杜詩描寫官員下朝景象,回應(yīng)了岑詩描寫官員上朝及下朝的場景,及岑詩對庸碌無為朝官生活的無奈之情;②杜詩以“碧柳”“紅花”回應(yīng)岑詩中的“落花”“飛鳥”,及岑詩對年事已高卻無所作為的悲憤之情;③杜詩結(jié)尾兩句回應(yīng)岑詩所寫的官場狀態(tài)及對唐王朝拒絕納諫的失望之情。

【分析】

7.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并賞析詩句的能力。

B.“寫罷朝后各自退出朝廷,無緣相見”錯誤,只是退潮后回去不同的地方,并非“無緣相見”。

故選B。

8.本題考查學(xué)生鑒賞詩歌藝術(shù)手法的能力。

A.比喻,把自己比喻成羈鳥、池魚。

B.反語,說自己名聲哪里是因為文章著名,官倒是因為老病才罷免,實際上他名聲因文章而著,官職是因為進諫而被貶。

C.夸張,“天姥連天向天橫”采用夸張手法。

D.用典,運用諸葛亮《出師表》的典故,表達自己恢復(fù)中原的志向。

故選B。

9.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并賞析詩歌內(nèi)容、情感的能力。

要求“簡述杜詩是如何'奉答’的”,就是找出兩首詩中相互呼應(yīng)的內(nèi)容。“聯(lián)步趨丹陛,分曹限紫微。曉隨天仗入,暮惹御香歸”中,前兩句寫官員們上朝分班列位的情景,后兩句寫朝入朝暮退朝的景象,與杜甫詩中“窈窕清禁闥,罷朝歸不同”意思相近,相互呼應(yīng),都寫出二人每天生活就是上朝退朝,沒有什么作為,碌碌度日。

“白發(fā)悲花落,青云羨鳥飛”寫自己為白發(fā)徒生而悲傷,羨慕鳥兒的自由自在,表達自己年事已高卻毫無作為的悲憤之情;杜甫詩中“冉冉柳枝碧,娟娟花蕊紅”的景物與這兩句相對。

“圣朝無闕事,自覺諫書稀”兩句寫自己過于清閑,明明身為諫官,近來卻很少進諫。看似在說自己少進諫,其實少進諫是因為朝廷不愿納諫,流露出對朝廷不愿納諫的失望之情;而杜甫詩中“故人得佳句,獨贈白頭翁”,也回應(yīng)了岑詩中的情感,身為朝官,上朝罷朝卻清閑到只能夠吟詩贈送朋友,從朋友那里得到應(yīng)和,這是多么令人悲哀的官場生活狀態(tài)啊!

四、閱讀下面詩歌,完成10-12題。

枯棕(1)

杜甫

蜀門多棕櫚,高者十八九。其皮割剝甚,雖眾亦易朽。

徒布如云葉,青青歲寒后。交橫集斧斤,凋喪先蒲柳。

傷時苦軍乏,一物官盡取。嗟爾江漢人,生成復(fù)何有?

有同枯棕木,使我沉嘆久。死者即已休,生者何自守?

啾啾黃雀啅(2),側(cè)見寒蓬走。念爾形影干,摧殘沒藜莠。

注釋:(1)本詩寫作時,安史之亂尚未平息,百姓負(fù)擔(dān)沉重。(2)“啅”,同“啄”。

10.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蜀中棕櫚高大、種植廣,然而因被人過分取用,所以境況堪憂。

B.棕櫚在歲寒之后還能保持青色,說明它耐寒、生命力比較頑強。

C.連年戰(zhàn)亂,百姓生活艱難,流離失所,只能像蒲柳一樣茍且偷生。

D.作者運用“傷”“苦”“嗟爾”“沉嘆”“念爾”等詞語表達內(nèi)心情感。

11.下列對詩句的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其皮割剝甚,雖眾亦易朽”,緊扣題中“枯”字,說棕櫚被頻繁割剝而更易朽壞。

B.“交橫集斧斤,凋喪先蒲柳”,棕櫚經(jīng)冬不凋以致遭多次砍伐,反比柳樹早衰謝。

C.“嗟爾江漢人,生成復(fù)何有”,詩人批評蜀中百姓既然養(yǎng)成棕櫚又何必取之殆盡。

D.“念爾形影干,摧殘沒藜莠”,寒天中的黃雀形容枯槁,失去生命活力,沒于荒野。

12.全詩是如何運用多種手法來表達詩人思想情感的?請結(jié)合詩句分析。

【答案】10.C    11.A

12.(1)本詩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棕櫚被割剝過甚而至于過早枯死的不幸。來喻指蜀中百姓橫遭暴斂而生存無路的慘景,表現(xiàn)對動蕩時局的擔(dān)憂,對官府盤剝的激憤及對人民苦難的同情。(2)詩人將棕櫚被剝前后的情況進行對比,有力證明了再頑強的生命力,也經(jīng)不起無休的割剝摧殘,表達了作者的痛惜和憤慨之情。

【分析】

10.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詩歌思想內(nèi)容的能力。

C.“百姓……只能像蒲柳一樣茍且偷生”錯誤。“徒布如云葉,青青歲寒后。交橫集斧斤,凋喪先蒲柳”意思是“棕櫚盡管具有大如云的樹葉和經(jīng)冬不凋的生命力。但是如果過量地砍伐,它將比易衰的蒲柳更早地凋落”,可見選項張冠李戴,應(yīng)該是棕櫚只能像蒲柳一樣過早凋零,這里是形容百姓在長年的戰(zhàn)亂中生命脆弱。

故選C。

11.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詩句意思的能力。

B.“棕櫚經(jīng)冬不凋以致遭多次砍伐”錯誤,結(jié)合五、六兩句意思看是說“棕櫚盡管具有大如云的樹葉和經(jīng)冬不凋的生命力。但是如果過量地砍伐,它將比易衰的蒲柳更早地凋落”,遭多次砍伐并非因為棕櫚經(jīng)冬不凋,而是因為人的私欲。

C.“批評蜀中百姓既然養(yǎng)成棕櫚又何必取之殆盡”有誤,這兩句詩大意是“可憐你們江漢人所生產(chǎn)的東西還剩什么呢”,并不是百姓將棕櫚取之殆盡,而是軍隊將其充作軍用物資取之殆盡。

D.“寒天中的黃雀形容枯槁,失去生命活力,沒于荒野”有誤,是黃雀不斷地啄著棕櫚,棕櫚被摧殘得形影兇b枯干,埋沒在雜草中。

故選A。

12.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分析思想感情和藝術(shù)手法的能力。

這首詩前八句為第一段,敘寫棕櫚樹本與松柏一樣經(jīng)冬不凋,但因割剝過量,竟比蒲柳更早地衰謝。中八句為第二段,承接上文,說明棕櫚樹早枯的原因在于時代戰(zhàn)亂不休,棕皮也成了軍用物資而被掠奪殆盡。末四句為第三段,由感嘆枯棕進一步引出對人民物空財盡、難以為生的苦難的同情。這首詩通篇以物喻人,比興巧妙,個性鮮明,寓意深刻。托物而寓意,主旨直露,從一個方面表現(xiàn)了詩人同情人民、關(guān)心民瘼的博大情懷。在藝術(shù)表現(xiàn)手法上,則以比為主,借樹言人,使全詩所要表達的主旨形象化,從而增加了詩的藝術(shù)感染力。又在比興中兼用賦法,時而直陳其事,摒棄了一般詠物詩的含蓄,這既是抒發(fā)強烈感情的需要,又得“為民請命”之旨,使詩歌增強了針砭現(xiàn)實的意義。此外,在章法結(jié)構(gòu)上,注重了前、中、后的關(guān)聯(lián)與照應(yīng),又多用雙關(guān),使出入轉(zhuǎn)化更顯自然而不露痕跡,足見詩人駕馭是體的非凡工力。

五、閱讀下面詩歌,完成13-15題。

夢李白

杜甫

浮云終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頻夢君,情親見君意。

告歸常局促,苦道來不易。

江湖多風(fēng)波,舟楫恐失墜。

出門搔白首,若負(fù)平生志。

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

孰云網(wǎng)恢恢,將老身反累。

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后事。

注:①乾元二年,杜甫流寓泰州,聞李白流放夜郎而作。②冠蓋:指代達官貴人。

13.下列對詩句的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夢中李白的到來離去,都令杜甫感到局促不安。

B.“苦道來不易”寫出了行路艱辛,二人見面不易。

C.“冠蓋滿京華”,寫出了李白在長安的交游之廣。

D.“千秋萬歲名”,體現(xiàn)出杜甫對李白極高的評價。

14.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由浮云聯(lián)想到游子,這是古詩中常見的意象。

B.詩中的“夢”字,具有呼應(yīng)詩歌題目的作用。

C.詩用五言,簡潔而樸重;對偶又使節(jié)奏鮮明。

D.“網(wǎng)恢恢”一詞化用了“天網(wǎng)恢恢”的典故。

15.本詩寫法靈活多樣,運用比興、比喻、對比乃至細(xì)節(jié)刻畫,為表達感情服務(wù)。請選擇上述中的兩種寫法,結(jié)合詩句,作簡要分析。

【答案】13.D    14.C

15.(1)比興:用漂泊不定的浮云,引發(fā)對漂泊不定的游子的思念,自然地引出了對李白的思念。

(2)比喻:以“江湖”“多風(fēng)波”比喻世事難料、危機四伏;用“舟楫恐失墜”表達對杜甫生涯的擔(dān)心,形象而又貼切。(3)對比:“冠蓋”一句,用滿城達官顯貴的奢華,與李白的“獨”“憔悴”作對比,突出表現(xiàn)了李白遭受的不公平待遇。(4)細(xì)節(jié)刻畫:寫夢中李白離去的“局促”不安,表現(xiàn)二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分析】

13.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詩句意思的能力。

A.“李白的到來”錯誤,只有“告歸”,沒有“到來”;“令杜甫感到局促”錯誤,“局促”形容李白在夢中離去的情態(tài);

B. “寫出了行路艱辛”錯誤,“苦道”意思是“苦苦地訴說”;

C.“李白在長安的交游之廣”錯誤,“冠蓋滿京華”形容京城長安達官貴人很多。

故選D。

14.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詩歌內(nèi)容的理解和賞析能力。

C.“對偶又使節(jié)奏鮮明”錯誤,本詩沒有對偶。

故選C。

15.本題考查學(xué)生鑒賞詩歌表達技巧的能力。

開篇以比興領(lǐng)起:“浮云終日行,游子久不至”,意思是說浮云可見,而游子 (李白) 卻不可見。浮云漂泊不定,李白如浮云一樣也漂泊不定,由此引出 “三夜頻夢君,情親見君意”,說明詩人對李白思念之深切。 

“告歸”以下六句,寫夢中李白魂返前的幻影:每當(dāng)辭別之時,李白總是局促不安,不愿離去,并且再三苦苦訴說:“來一趟多么不易啊!江湖上風(fēng)波險惡,我真怕沉船墜水呢!”他出門離去,總是搔著頭上的白發(fā),仿佛是為辜負(fù)平生壯志而悵恨!六句中第一二句寫不愿“告歸”,依依不舍的神態(tài);第三四句是李白“恐失墜”的內(nèi)心獨白,寫他憂路險、傷坎坷的苦情,以“江湖多風(fēng)波”比喻世事難料、危機四伏;用“舟楫恐失墜”表達對杜甫生涯的擔(dān)心;第五六句寫他“出門”時的動作,展現(xiàn)他壯志未酬的悠悠心事。使用細(xì)節(jié)描寫表現(xiàn)二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冠蓋” 以下六句,是寫夢醒后為李白的遭遇坎坷表示不平之意。你看,在京都長安城里,到處是高冠華蓋的達官權(quán)貴,惟有李白這樣一個大詩人“獨憔悴”,困頓不堪,無路可走;甚至在年已五十九歲的“將老”之年,被放逐夜郎,連自由也失掉了。運用對比手法,將達官顯貴與李白作對比,突出表現(xiàn)了李白遭受的不公平待遇。

【模擬提升】

一、閱讀下面兩首詩,完成1-3題。

古風(fēng)

李白

其四十四

綠蘿紛葳蕤,繚繞松柏枝。

草木有所托,歲寒尚不移。

奈何天桃色,坐嘆葑菲詩[1]

玉顏艷紅彩,云發(fā)非素絲。

君子恩已畢,賤妾將何為。

其四十七

桃花開東園,含笑夸白日。

偶蒙春風(fēng)榮,生此艷陽質(zhì)。

豈無佳人色?但恐花不實。

宛轉(zhuǎn)龍火飛[2],零落早相失。

詎知南山松,獨立自蕭飋[3]

注釋:(1)葑菲詩:《詩經(jīng)·邶風(fēng)·谷風(fēng)》有“采葑采菲,無以下體”句,朱熹《詩集傳》注,婦人為夫所棄,故作此詩。(2)龍火飛:意指暑氣漸退,秋天將至。(3)蕭飋(sè):風(fēng)吹松柏之聲。

1.下列對兩首詩的理解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第一首詩中,詩人通過描繪一位女子的遭遇,表達了自己內(nèi)心難以言說的哀怨。

B.“君子恩已畢,賤妾將何為”,通過細(xì)致的心理描寫刻畫人物,言有盡而意無窮。

C.第二首詩托物言志,語言明白如話,于深入淺出中表達人生追求,讀來親切自然。

D.兩首詩與《紅樓夢》中《葬花吟》異曲同工,都有慨嘆花木凋零、紅顏易逝之意。

2.下列對詩句的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繚繞松柏枝”與《論語》名句“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表達的意思相同。

B.“玉顏艷紅彩,云發(fā)非素絲”描寫女子容貌艷麗,反襯其被拋棄后命運的凄苦。

C.“含笑夸白日”中用一個“夸”字,寫出了“桃花”對“白日”的贊美、感激之情。

D.“詎知南山松,獨立自蕭飋”描繪南山松在寒風(fēng)中倔強獨立,無人問津的姿態(tài)。

3.兩首詩都化用了《詩經(jīng)》“桃之夭夭,灼灼其華”的典故,請結(jié)合詩句談?wù)勛髡呤侨绾问褂眠@一典故的。

【答案】1.D    2.A

3.要點一:《詩經(jīng)》“桃之夭夭,灼灼其華”句描寫桃花怒放,色彩鮮艷似火,象征新娘出嫁,喜氣洋洋。李白的兩首詩中,都是反其意而用之。要點二:《古風(fēng)》(其四十四)中,“奈何天桃色,坐嘆葑菲詩”意指為什么像鮮艷盛開的桃花一樣的美人,后來卻會產(chǎn)生葑菲之嘆呢?以“天桃”比喻棄婦年輕美麗,用“天桃”“葑菲”兩個典故寫棄婦自嘆自憐,描摹她復(fù)雜細(xì)微的心理變化。要點三:《古風(fēng)》(其四十七)中,李白把桃的因春而榮與松的經(jīng)冬不凋相對比,批評桃花嬌然艷麗但華而不實,贊頌青松經(jīng)秋耐寒而巍然屹立。通過桃花與松樹形象的對比,嘲諷徒有其表、華而不實、依靠外力的小人,贊美堅守節(jié)操、特立獨行的君子。

【分析】

1.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詩歌的理解與賞析能力。

D.“都有慨嘆花木凋零、紅顏易逝之意”說法錯誤。李白第二首詩主要嘲諷桃花徒有其表而無其實,有其姿色而無其應(yīng)有的品格。告誡人們?nèi)松幸粫r的榮遇,有千秋的美譽。人們要爭取的,應(yīng)是千秋的。

故選D。

2.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詩歌的理解與分析能力。

B.“反襯其被拋棄后命運的凄苦”說法錯誤,“玉顏艷紅彩,云發(fā)非素絲”是對棄婦形象的刻畫。玉顏,美好如玉的容顏。云發(fā),指秀美的長發(fā),像云彩一樣飄逸;素絲,即白發(fā)。詩人極寫棄婦之美:貌如美玉。所有的美人在她面前都失去光彩;青絲如云,嬌媚多姿。就是這樣的美貌,仍遭到了丈夫的粗暴拋棄。是將她的美貌與被拋棄的命運進行對比。

C.“寫出了'桃花’對'白日’的贊美、感激之情”理解錯誤。“夸白日”,可以理解為在白日照臨下向人夸耀,亦可理解為向著明麗而和暖的太陽夸耀。

D.“無人問津的姿態(tài)”理解錯誤。寫到“松”,說“詎知南山松,獨立自蕭瑟”,這是對“桃”說的。這時候,“桃”哪里知道南山的松柏不管西風(fēng)蕭瑟,而傲然獨立于天地之間呢?寫出了南山之青松,傲然獨立于山頂之上,一任秋風(fēng)之蕭瑟而不改其色的姿態(tài)。

故選A。

3.本題考查學(xué)生鑒賞詩歌的表現(xiàn)手法的能力。

《詩經(jīng)》“桃之天天,灼灼其華”句描寫桃花怒放,色彩鮮艷似火,用紅燦燦的桃花比興新娘的美麗容貌,娶到這樣的姑娘,一家子怎不和順美滿呢!以紅燦燦的桃花、豐滿鮮美的桃實、青蔥茂盛的桃葉來比對新婚夫婦美好的青春,祝福他們的愛情象桃花般絢麗,桃樹般長青。李白的兩首詩中,都是反其意而用之。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本是詠婚嫁的詩,后來常用作贊頌新人年少俊美。《古風(fēng)》(其四十四)中,“奈何夭桃色,坐嘆葑菲詩”,這里用“夭桃”比喻棄婦年輕美麗。“葑菲”,蔓菁與蘿卜一類的菜,這里以“菲”暗示她遭到丈夫嫌棄。這兩句是棄婦的自嘆自憐:盡管我還年輕美貌,丈夫卻百般挑剔指責(zé),其實我沒有什么過錯呀。用“夭桃”“葑菲”兩個典故寫棄婦自嘆自憐,描摹她復(fù)雜細(xì)微的心理變化。

《古風(fēng)》(其四十七)中,李白把“松”置于南山以與“桃”所處的“東園”為對;以“松”的“獨立”與“桃”的蒙東風(fēng)而榮為對;以“松”的“獨立自蕭瑟”與“桃”的“偶蒙春風(fēng)榮”為對。以少對多,以簡抵繁,極見筆力;而一“自”字與一“偶”字,虛而實用,“松”與“桃”的神情畢見,亦可謂一字千金了。把桃的因春而榮與松的經(jīng)冬不凋相對比,“豈無佳人色?但恐花不實”,批評桃花徒有其表而無其實,有其姿色而無其應(yīng)有的品格。“詎知南山松,獨立自蕭飋”,贊頌青松經(jīng)秋耐寒而巍然屹立,其實也是贊美堅守節(jié)操、特立獨行的君子。

二、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4-6題。

聽笛歌留別鄭協(xié)律

劉長卿

舊游憐我長沙謫,載酒沙頭送遷客。

天涯望月自沾衣,江上何人復(fù)吹笛。

橫笛能令孤客愁,淥波淡淡如不流。

商聲寥亮羽聲苦,江天寂歷江楓秋。

靜聽關(guān)山(1)聞一叫,三湘(2)月色悲猿嘯。

又吹楊柳(3)激繁音,千里春色傷人心。

隨風(fēng)飄向何處落,唯見曲盡平湖深。

明發(fā)與君離別后,馬上一聲堪白首。

注釋:(1)關(guān)山:樂府橫吹曲目《關(guān)山月》。(2)三湘:指瀟湘等三條江水,也是湖南別稱。(3)楊柳,樂府橫吹曲目《折楊柳》。

4.下列對本詩的分析與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開頭兩句交代了寫作本詩的背景,為全詩奠定了憂傷的情感基調(diào)。

B.“江上何人復(fù)吹笛”一句,“復(fù)”字凸顯出笛歌使得愁苦更加深重。

C.“唯見曲盡平湖深”與《琵琶行》中“唯見江心秋月白”異曲同工。

D.全詩對笛歌的描寫都采用間接描寫的方式,生動形象,巧妙多變。

5.下列詩句與“江天寂歷江楓秋”一句中,“秋”字所蘊含的感情最接近的一項是(  

A.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唐·王維《山居秋暝》)

B.高鳥黃云暮,寒蟬碧樹秋。(唐·杜甫《晚秋長沙蔡五侍御飲筵送殷六參軍歸澧州覲省》)

C.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fēng)鏡未磨。(唐·劉禹錫《望洞庭湖》)

D.清溪流過碧山頭,空水澄鮮一色秋。(宋·程顥《秋月》)

6.作者對笛歌的描寫匠心獨運。請簡要賞析“靜聽關(guān)山聞一叫,三湘月色悲猿嘯”兩句。

【答案】4.D    5.B

6.①這兩句寫聽到《關(guān)山月》的笛歌,仿佛看到了自己即將去往的貶謫之地三湘冷冷的月光,聽到了那里凄涼悲傷的猿嘯。

②作者運用了聯(lián)想、想象的手法,由笛歌的聲音想到了被貶之地的凄涼之景,將抽象的笛歌具象化,寓情于景,表達了貶謫的失意之苦和與友人分別的離愁別緒。

【分析】

4.本題考查學(xué)生鑒賞文學(xué)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的能力。

D.“都采用間接描寫的方式”錯誤。“橫笛能令孤客愁”意思是笛歌讓孤獨的旅居之人更加愁苦;“商聲寥亮羽聲苦”意思是笛子的聲音寂寥凄苦。這兩句都是直接描寫笛歌。“淥波淡淡如不流”“江天寂歷江楓秋”“三湘月色悲猿嘯”“千里春色傷人心”等句則是通過水波、楓樹、月色、猿嘯、春色等景物來側(cè)面烘托笛歌的凄涼傷感,是間接描寫的方式。

故選D。

5.本題考查學(xué)生評價詩歌思想內(nèi)容和情感的能力。

“江天寂歷江楓秋”意思是笛子的聲音寂寥凄苦,水天凄清,岸邊的楓樹在這寂寥悲苦的秋天中孤立。表達了詩人內(nèi)心因被貶而更加濃烈的傷別之情,“秋”字中蘊含著凄苦悲涼。

A.意思是一陣新雨過后,青山翠谷越發(fā)顯得靜幽,夜幕降臨,涼風(fēng)習(xí)習(xí),更令人感到秋意濃厚。意境空靈澄凈,表達了詩人寄情山水田園并對隱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滿足心情,“秋”字中蘊含著怡然閑適。

B.意思是傍晚高飛之鳥直沖進昏黃的云里,秋天寒蟬落于碧綠的樹上。這兩句詩描寫深秋暮景,“暮”寒”二字加深了深秋時節(jié)的凄涼感,表達了詩人強烈的傷別情懷,“秋”字中蘊含著凄涼傷感。

C.意思是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風(fēng)平浪靜,猶如未磨的銅鏡。澄徹空明的湖水與素月青光交相輝映,千里洞庭風(fēng)平浪靜,一派空靈、縹緲、寧靜、和諧的境界,表達了詩人對洞庭風(fēng)光的喜愛和贊美之情,“秋”字中蘊含著寧靜祥和。

D.意思是清亮的溪水繞著碧綠的青山,緩緩流來,碧藍的天空倒映于水中,是那樣澄明、純潔,兩者融為一色,渾然一體。表達了詩人靜觀秋光月色時悠然自得的心情,“秋”字中蘊含著悠閑清靜。

故選B。

6.本題考查學(xué)生鑒賞詩歌語言和表達技巧的能力。

本題可以從內(nèi)容和手法兩個角度分析作者對笛歌獨具匠心的描寫。

內(nèi)容上:這兩句詩寫詩人聽到關(guān)山月這支曲子,本來因為離別而傷感無限的情緒,被悲傷的曲調(diào)引入更加廣闊的空間,想到被貶之后身處三湘之地的自己再無友人相陪,只能一個人在清冷的月光中,聽著猿猴凄厲的叫聲,倍感凄涼孤寂。

手法上:運用了聯(lián)想或想象的手法,由凄涼的笛歌聯(lián)想到被貶之地孤寂清冷的月光,凄厲悲傷的猿啼,將抽象的笛歌化為視覺上的月光和聽覺上的猿啼,化抽象為具體,生動形象。

運用寓情于景的手法,通過笛歌聯(lián)想到被貶之地凄涼悲苦的景象,寄寓了詩人被貶謫之后深深的的失意之苦和與友人分別的強烈的離愁別緒,極具感染力。

三、閱讀下面詩歌,完成7-9題。

移居(其二)

陶淵明

春秋多佳日,登高賦新詩。過門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農(nóng)務(wù)各自歸,閑暇輒相思。相思則披衣,言笑無厭時。

此理將不勝,無為忽去茲。衣食當(dāng)須紀(jì),力耕不吾欺。

(注釋)①將:豈②紀(jì):經(jīng)營

7.對這首詩詩句的理解,不恰當(dāng)?shù)囊豁検牵?span>  

A.“有酒斟酌之”意思是如果有酒,大家一起斟酌品嘗。

B.“相思則披衣”意思是因相思而夜不能寐,披衣起彷徨。

C.“無為忽去茲”意思是不要急著離開這種生活。

D.最后兩句是說應(yīng)該通過自己的辛勤勞作解決衣食問題。

8.“酒”是古典詩詞中常見的意象,很多詩人都以酒來傳情。下列對詩句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何以解憂?唯有杜康。”詩人生逢亂世,渴望建功立業(yè),改變亂世局面,怎奈人生苦短,只有借酒澆愁、及時行樂。

B.“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春江花朝秋江月夜那樣好的美景,詩人常常取酒獨酌獨飲,然而美景和美酒也無法排解貶謫的愁苦。

C.“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fēng)急!”喝三杯兩杯淡酒,怎能抵得住傍晚的寒風(fēng)緊吹?疾風(fēng)欺人,淡酒無力,也許未必酒淡風(fēng)急,可能只是愁緒太濃太重,化不開。

D.“濁酒一杯家萬里。”邊飲濁酒,邊思念家里的親人和家鄉(xiāng)的一草一木。“一杯”與“萬里”數(shù)字之間形成懸殊的對比,一杯濁酒,怎能消得了鄉(xiāng)愁?

9.本詩表現(xiàn)了詩人在田園生活中感受的樂趣,請概括說明主要表現(xiàn)了什么樂趣,并具體分析這種樂趣是怎樣表現(xiàn)的?

【答案】7.B    8.D

9.(1)志趣相投的好友們相聚登高賦詩之樂趣:通過場面描寫表現(xiàn)出來,樂景襯托樂情。(2)鄰里鄉(xiāng)親和諧相處的樂趣:通過“過門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相思則披衣”“言笑”等細(xì)節(jié)描寫表現(xiàn)出來。

(3)躬耕田園的悠游自得之樂趣,直抒胸臆,“此理將不勝,無為忽去茲。衣食當(dāng)須紀(jì),力耕不吾欺”通過與官場瑣事纏身公務(wù)繁忙的情形進行對比,直接抒發(fā)對田園生活的向往對官場世俗生活的厭煩。

【分析】

7.本題考查對詩句的理解能力。

B項,“因相思而夜不能寐,披衣起彷徨”錯誤。詩句的意思是“思念的時候,大家就披衣相訪”,閑時相思,才見其友情的深摯。披衣而起,可見即使已經(jīng)睡下,也無礙于隨時相招選項曲解文意,“夜不能寐”“彷徨”無中生有。

故選B。

8.本題考查對詩中意象的理解分析能力。

D項,“怎能消得了鄉(xiāng)愁”錯誤。詩句的大意是飲一杯濁酒,不由得想起萬里之外的親人,眼下戰(zhàn)事未平,功名未立,還不能早作歸計。這句是全詞的核心,是它的靈魂所在。邊塞軍人熱愛家鄉(xiāng)和祖國,就不會像雁那樣“無留意”地飛走,而是堅守在崗位上。并盼望著打仗,出擊打勝仗。唯此,國土才能完整,邊塞才能鞏固,才能回到自己可愛的家鄉(xiāng)。“計”字是計議、打算的意思,可見邊防軍人不回家是主動地、自覺的,可見選項“鄉(xiāng)愁”情感解讀錯誤,有對家鄉(xiāng)的思念,但不是愁緒,而是樂觀積極,殺敵報國的情感。

故選D。

9.本題考查對思想感情和藝術(shù)手法的概括分析能力。

(1)這看似平淡無奇的詩句,描繪了一幅詩人移居南村后,和村居文士們經(jīng)營耕作,時時相聚,“樂數(shù)晨夕”的圖畫。一開頭,作者就勾畫出了登高賦詩,不虛佳日的場面。這些人是同作者志趣比較相投的士人 ,這登高賦詩,也自是文人騷客特有的生活情趣。登高之時,一有良辰美景為之助興,二有“素心人”相伴,他們自由地敞開心扉,賦詩言志。在賦詩中忘卻塵網(wǎng)之苦,獲得精神上的莫大安慰。這是一個生活場面。“過門更相呼,有酒斟酌之”,這兩句詩的意思是:朋友過門,互相招呼,相聚在起,如果有酒,大家一起斟酌品嘗。我們仿佛聽到了那親切的招呼聲,仿佛看到了他們喝酒時那悠然自得的樣子。這里,人與人之間 率真融洽的關(guān)系表現(xiàn)出來了。這又是一個生活場面。寫閑暇時的情景:思念的時候,大家就披衣相訪,聚集在一起談?wù)勑π]有厭足的時候。“此理將不勝,無為忽去茲”,意思是說,這種登高賦詩、飲酒言笑的生活的確很美好,不能輕易地拋棄它。登高賦詩、斟酒品嘗、躬耕田野、披衣相訪,這種生活是多么愜意,而官場上有的卻是明爭暗斗、爾虞我詐。有此對比,所以詩人才說:“無為忽去茲”。這里表達了詩人對田園生活的熱愛,對官場的厭惡,和自己永遠(yuǎn)躬耕田畝的決心。“衣食當(dāng)須紀(jì),力耕不吾欺”,意思是:穿的吃的需要自己親自去經(jīng)營,只要努力耕作,就不會徒勞無所得。可以看出雖然詩人在南村的生活中 有時也過著登高賦詩、飲酒言笑的生活,但是這并不意味著他放棄躬耕,他知道登高賦詩、飲酒言笑的生活,是要有衣食作保證的。

(2)這首詩一個明顯的特點,就是詩人注意選取農(nóng)村生活中有典型意義的場面進行描寫,比如:登高賦詩、斟酒品嘗、躬耕農(nóng)田、披衣相訪。既寫了室內(nèi)生活,也寫了室外的生活;既寫了躬耕的辛勞,又寫了賦詩言笑的暢快。這些不同地點的生活場面,構(gòu)成一個完整的統(tǒng)一體,充分地表現(xiàn)了農(nóng)村的那種自由自在的生活氣氛。另外,典型細(xì)節(jié)恰到好處的運用,也是這首詩的一個明顯的特點。“過門更相呼”,活脫脫地寫出了朋友之間 興趣盎然、無拘無束的生活情景;“相思則披衣”,寫出了鄰里之間相思的迫切情狀。

四、閱讀下面兩首詞,完成10-12題。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fēng),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yīng)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浪淘沙令

李煜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注釋)①這兩首詞均作于詞人亡國后被囚汴京期間。②闌珊:將盡,衰落。

10.下列對這兩首詞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往事知多少”一句責(zé)問自己做了多少錯誤的往事,后悔當(dāng)初未能勵精圖治。

B.南唐故宮的“雕欄玉砌”應(yīng)該依舊,而“朱顏”已改,物是人非,對比強烈。

C.“一晌貪歡”之“歡”只是夢里的片刻歡愉,有力襯托了夢醒之后的悲情。

D.曾經(jīng)的無限江山再難見到,即使憑欄遠(yuǎn)眺也是徒勞,因此勸自己“莫憑欄”。

11.兩首詞的下闋寫到了“春水”或“流水”,下列句中的“春水”“流水”與兩首詞中的這兩個意象情感內(nèi)涵一致的一項是(  

A.一池春水綠如苔,水上新花取次開。(劉無極《漾花池》)

B.夜雨連明春水生,嬌云濃暖弄陰晴。(蘇舜欽《初晴游滄浪亭》)

C.秋后風(fēng)光雨后山,滿城流水碧潺潺。(蘇軾《暴雨初晴》)

D.畫橋淺映橫塘路。流水滔滔春共去。(張先《偷聲木蘭花》)

12.兩首詞上闋均借寫春景來抒情,但景與情之間的關(guān)系卻有不同。請結(jié)合詞中的內(nèi)容分析其不同之處。

【答案】10.A    11.D

12.《虞美人》以樂景寫哀情,景與情是對立的。上闋中“春花”“東風(fēng)”本是春天的美景,令人愉悅,此處卻勾起詞人對美好往事的回憶,徒增傷感。美好怡人的春景反襯了詞人的亡國之痛。《浪淘沙令》以哀景寫哀情,景與情是一致的。上闋的春雨、春寒營造出凄清的氛圍,“春意闌珊”更是寫出美好春景的衰敗凋殘,襯托出身為異鄉(xiāng)之客的悲傷和亡國之痛。

【分析】

10.此題考查考生對詩詞的理解鑒賞能力。這是一道綜合考核詩詞的形象、語言、表達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題目,每個選項都是一個考點,幾乎涵蓋詩歌的所有內(nèi)容,注意結(jié)合全詩進行分析,主要的錯誤是意象的含義不對,手法不準(zhǔn)確,手法的解說和藝術(shù)效果的分析不對,語言方面主要是風(fēng)格不正確,內(nèi)容一般為曲解詩意,答題時注意仔細(xì)辨析。

A項,分析錯誤,“往事知多少”一句指往昔為人君時的美好生活,但是一切都已消逝,化為虛幻了。并沒有責(zé)問自己做了多少錯誤的往事,后悔當(dāng)初未能勵精圖治的含義。

故選A。

11.本題考查考生對詩詞意境意象的分析理解能力。意象是以物象寓意的藝術(shù)形象,意境是由那寓意之象生發(fā)出來的藝術(shù)氛圍。意象是實有的存在,意境是虛化了的韻致和意味。意境是作家所追求的藝術(shù)創(chuàng)造的終極目標(biāo),意象則只是營造意境的手段和材料。意境,是指一種能令人感受領(lǐng)悟、意味無窮卻又難以明確言傳、具體把握的境界。它是形神情理的統(tǒng)一、虛實有無的協(xié)調(diào),既生于意外,又蘊于象內(nèi)。解答此類試題,考生要根據(jù)詩詞內(nèi)容理解詩詞中意象的情感。“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詩人先用發(fā)人深思的設(shè)問,點明抽象的本體“愁”,接著用生動的喻體奔流的江“水”作答。用滿江的春水來比喻滿腹的愁恨,極為貼切形象,不僅顯示了愁恨的悠長深遠(yuǎn),而且顯示了愁恨的洶涌翻騰。“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水流花謝,兩處無情,自然會讓他悲涼;江山如畫,只是曾經(jīng),更讓他極度痛苦。這兩首詞中的“春水”“流水”這兩個意象情感是愁恨、悲涼;而選項A、B、C三項中的“春水”或“流水”都是喜悅的情感。

D項,“流水”表達的是傷春的悲涼情感,與題干一致。

故選D。

12.本題考查考生分析詩詞情與景關(guān)系的能力。此類試題可分三步解答,第一步是點明手法;第二步是答“景”,可以用“描繪了一幅什么樣的畫面”“描繪了什么樣的景象”此類答題的方式來答;第三步寫抒發(fā)了什么樣的情感。本題要求考生分析兩首詞上闋借寫春景來抒情的不同之處,考生就要分別分析兩首詞的情景不同之處。《虞美人》表明詞人身為階下囚,怕春花秋月勾起往事而傷懷。回首往昔,身為國君,過去許許多多的事到底做得如何呢,怎么會弄到今天這步田地?透過此詩句,我們不難看出,這位從威赫的國君淪為階下囚的南唐后主,此時此刻的心中有的不只是悲苦憤慨,多少也有悔恨之意。回想起南唐的王朝、李氏的社稷——自己的故國卻早已被滅亡。詩人身居囚屋,聽著春風(fēng),望著明月,觸景生情,愁緒萬千,夜不能寐。一個“又”字,表明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現(xiàn),這精神上的痛苦真讓人難以忍受。此詞以樂景寫哀情,美好怡人的春景反襯了詞人的亡國之痛。《浪淘沙令》“獨自莫憑欄”,是因為“憑欄”而不見“無限江山”,又將引起“無限傷感”。“別時容易見時難”,是當(dāng)時常用的語言。然而作者所說的“別”,并不僅僅指親友之間,而主要是與故國“無限江山”分別;至于“見時難”,即指亡國以后,不可能見到故土的悲哀之感,這也就是他不敢憑欄的原因。“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所有春天都會謝幕,有的人聚散隨緣,不悲不喜;有的人心境黯淡,落寞惆悵。人世間,沒有幾人能夠真正做到得失隨緣,心無增減。春花凋落,秋月無言,總有人凄凄慘慘。其實,人們所感傷的,還是匆匆來去的人生。春天去了還會再來;年華卻是去而無聲,永不回來。《浪淘沙令》以哀景寫哀情,襯托出身為異鄉(xiāng)之客的悲傷和亡國之痛。

五、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3-15題。

野望(唐)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①,南浦清江萬里橋②。海內(nèi)風(fēng)塵諸弟隔,天涯涕淚一身遙。

惟將遲暮供多病,未有涓埃③答圣朝。跨馬出郊時極目,不堪人事日蕭條。

(注)①三城戍:西山三城的堡壘,三城,與吐蕃臨界,為蜀邊要塞。②南浦句:南浦,泛指送別之地。萬里橋,在成都杜甫草堂的東邊。③涓埃:細(xì)流與微塵,比喻微小。

13.下列各組詞語不符合對仗要求的一項是(    )。

A.第一、二句中的“白雪”與“清江”。

B.第三、四句中的“諸弟”與“一身”。

C.第五、六句中的“供多病”與“答圣朝”。

D.第七、八句中的“時極目”與“日蕭條”。

14.從“切合題目”的角度分析本詩,恰當(dāng)的一項是(    )。

A.第一、二句中的“西山”“南浦”切合“野”字。

B.第三、四句“海內(nèi)”“天涯”切合“野望”二字。

C.第五、六句中的“遲暮”“涓埃”切合“望”字。

D.第七句中的“出郊”“極目”切合“野望”二字。

15.全詩是怎樣表現(xiàn)作者的情感的?請結(jié)合具體詩句加以賞析。

【答案】13.D    14.D

15.答案示例:首聯(lián)以景寫情,三城邊防堡壘白雪皚皚,傳達憂國之情,看到送別之地,流露思家之情。頷聯(lián)接著第二句,通過寫兄弟遠(yuǎn)隔,自己孤身飄零,表達對親人的思念及自己的悲苦之情。頸聯(lián)暗接全詩第一句,寫自己年老多病、無以報國,表達無奈和郁悶之情。尾聯(lián)下句直接表達對家國之事的憂慮。

【分析】

13.題干問的是“下列各組詞語不符合對仗要求的一項”,這是考查詩歌中“對仗”的技巧。首先應(yīng)了解“對仗”的要求,然后再結(jié)合詩句進行分析。“時極目”與“日蕭條”對不上,“極目”意思是“極目遠(yuǎn)望”,是動詞性,“蕭條”是形容詞,詞性對不上。

14.題干要求“從'切合題目’的角度分析本詩,恰當(dāng)?shù)囊豁棥薄T姼璧念}目是“野望”,“西山白雪三城戍 ,南浦清江萬里橋”,這兩句是寫所望之景,切合“望”。“海內(nèi)風(fēng)塵諸弟隔,天涯涕淚一身遙”,由戰(zhàn)亂推出懷念諸弟,自傷流落的情思。海內(nèi)外處處烽火,諸弟流散,此時“一身遙”客西蜀,如在天之一涯。詩人懷念家國,不禁“涕淚”橫流。這是由望而觸發(fā)的感懷。“惟將遲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由“天涯”“一身”引出殘年“多病”,“未”貢微力,無補“圣朝”的內(nèi)愧。杜甫時年五十,因此說已入“遲暮”之年。他嘆息說:我只有將暮年付諸給“多病”之身,但“未有”絲毫貢獻,報答“圣朝”,是很感慚愧的。這是詩人的感慨。“跨馬出郊時極目,不堪人事日蕭條”,“出郊”切合“野”,“極目”切合“望”。。

15.題干要求“全詩是怎樣表現(xiàn)作者的情感的?請結(jié)合具體詩句加以賞析”。此題的考點是分析評價詩歌的思想情感,同時還要指出表達這種情感的手法。考生可在整體感悟詞的意境的基礎(chǔ)上,抓住描寫的關(guān)鍵詞來理解。杜甫“跨馬出郊 ”,“極目”四“望”,原本為了排遣郁悶 。但愛國愛民的感情,卻驅(qū)迫他由“望 ”到的自然景觀引出對國家大事、弟兄離別和個人經(jīng)歷的種種反思。一時間,報效國家、懷念骨肉和傷感疾病等等思想感情,集結(jié)心頭。尤其為“遲暮”“多病”發(fā)愁,為“涓埃”未“答”抱愧。詩歌的七八句最后點出“野望”的方式和深沉的憂慮。“人事”,人世間的事。由于當(dāng)時西山三城列兵防戍,蜀地百姓賦役負(fù)擔(dān)沉重,杜甫深為民不堪命而對世事產(chǎn)生“日” 轉(zhuǎn)“蕭條”的隱憂。這是結(jié)句用意所在。詩人從草堂“跨馬”,走“出”南“郊”,縱目四“望”。“ 南浦清江萬里橋”是近望之景。“西山白雪三城戍 ”,是遠(yuǎn)望之景。他由“三城戍”引出成亂的感嘆,由“萬里橋”興起出蜀之意。這是中間四句有關(guān)家國和個人憂念產(chǎn)生的原因。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2020年高考語文古代詩歌鑒賞必考題型之詩詞典故
精練 |2021高考語文三輪復(fù)習(xí)古詩詞閱讀專題
山東省2021屆高三上學(xué)期期初試卷精選匯編:古詩詞鑒賞專題
2011屆高中語文古代詩歌鑒賞專題
《渡荊門送別》詩文鑒賞及考點揭秘
2013年高考古代詩歌鑒賞考點總體整合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wù)
分享 收藏 導(dǎo)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孝昌县| 凉城县| 伊吾县| 黑河市| 眉山市| 阿图什市| 汉源县| 竹北市| 靖西县| 安塞县| 平邑县| 梅州市| 镇远县| 鞍山市| 临澧县| 内江市| 工布江达县| 乐昌市| 河源市| 滕州市| 安福县| 乐至县| 安溪县| 宿州市| 镇远县| 万安县| 娱乐| 吴旗县| 三门峡市| 荣成市| 吴桥县| 吉木乃县| 改则县| 沾益县| 金寨县| 酒泉市| 阳东县| 徐州市| 屏东市| 新津县| 寻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