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7日,寒潮來襲,零下19度的北京,北風呼嘯。
洪流帶著最新的核酸檢測報告,急匆匆地穿過了首都機場到達區,他從上海特意趕來北京,參加一場探討2021年投資新機會的重要行業直播。
常蓁裹緊圍巾,快步跑到了安檢區,剛剛在投研會上和同事就近期白酒的發展討論太過激烈,差點錯過了去實地調研的飛機。
王貴重找了一個安靜的角落,帶上藍牙耳機,調試筆記本電腦,在候機大廳開始了與機構的視頻路演會議。40分鐘之后,他要趕飛機,去下一個路演城市。2021年的第一周,他已經累計參加了28小時的線上會議。
這是近十年北京最冷的一天,卻是嘉實基金的基金經理們日常投研工作中最普通的一天。
作為最早成立的“老十家”基金公司之一,20多年來,嘉實一直在堅守深度基本面投資,力求明確每一筆投資收益的來源和邏輯。堅信研究驅動和深度認知,自身定位十分清晰——一家有思想的研究驅動型資產管理機構。
作為一家思想研究型的基金公司,嘉實的深度基本面是什么?嘉實的研究驅動投資又是如何落地、執行的?這將是本文需要回答的問題。
去年7月初,一則關于嘉實“精簡行業研究員,只保留12位基金經理”的傳言,在圈內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一向低調的嘉實基金,很快進行了澄清表示是不實消息。但這則謠言也讓本來是公司戰略級別的“新十年投研升級”被公之于眾。
權益投資是嘉實基金投研能力的代表,嘉實新十年投研升級的改革也率先從這一領域開始。以“為客戶創造回報為中心”,從組織方式上升級了精品股票的投研團隊,以“主基金經理+團隊”的形式,打造了一系列素質過硬的王牌股票投資戰隊。
2019年以來,A股結構性行情持續演繹,資本市場進入了全新階段:未來中國市場的機會不是整體性的,而是結構性的。基金公司的品牌效應和明星基金經理的號召力被空前放大。
嘉實的這次升級是看到行業格局變化的果斷反應,但更像是謀定而動后的雷厲風行。想要為投資人持續獲得豐厚回報,需要基金公司更聚焦的能力、更深度的基本面研究。
自我變革的進程中,原本還略顯模糊的基金經理和他們的團隊,隨著下半年,嘉實頻出的爆款基金、產品業績的持續上漲、行業口碑的快速積累,被越來越多的持有人、投資者關注和熟悉。這場投研升級后的超強實力精品股票戰隊,清晰地浮出了水面。
據了解,精品股票戰隊主要分為全市場賽道+行業賽道。全市場賽道包括成長風格、平衡風格、價值風格。而行業賽道聚焦了最能代表中國基金發展方向、具有成長性機會的行業,主要有:科技、醫藥、先進制造、消費和大周期等五大領域。
由經歷過不同市場周期考驗的績優基金經理擔任主基金經理,由研究員們雙向互選的方式組建投資戰隊,由大數據、人工智能做投資研究的AI賦能。實現投資能力互補與融合的同時,將投研工作逐步向工業化實現轉換。
這樣劃分的好處很多,可以避免在一些行業覆蓋上重復造輪子。橫向看,是主基金經理對細分行業的深度研究與持續深耕,縱向看,是研究員通過不同視角去挖掘與提升投資盈利能力,突出主基金經理的同時,強調團隊合作的模式。
更為重要的是,隨著基金經理投資理念和產品辨識度的提升,意味著投資者挑選基金的難度大大降低。投資者能在第一時間選出符合自己偏好的產品。清晰的產品線布局和劃分,改變可能不需要很大,但客戶體驗卻成倍改善。
眼下,全市場都在打造明星基金經理,但頭部基金公司都明白,他們需要的是真正的實力派,而不是轉瞬而逝的流星。因此,將團隊個人能力沉淀在組織內部,形成一個可復制的決策流程,是中國所有頂級投資機構的追求。換言之,擁有深度研究和選股能力的基金公司才能在未來的競爭中勝出。嘉實升級改革,打造的成功樣本,是公司自身向前看的洞察,也肩負著行業向前看的責任。
除了每天的投研晨會,每個星期一早晨,嘉實都會雷打不動的進行投研“早餐會”。投資總監、行業研究員們坐在一起,進行思想上犀利的分享和交鋒,辯論、交流前沿的投資理念、深度研究的投資標的、對行業的走勢思考。而董事長趙學軍必定會準時出現在早餐會上。
什么是真正的研究驅動投資?在嘉實是一個說起來簡單但做起來很難的標準,就是研究員要成為有影響力的行業專家,用產業投資者眼光去看待上市公司投資價值。
嘉實的核心在于:投的任何一個東西都要比別人更懂。
嘉實所堅持的基本面投資,就是要力求明確每一筆投資收益的來源和邏輯都有跡而尋。通過行業研究、公司研究、實地調研以及估值模型完善,對公司的歷史沿革、競爭優劣勢、核心競爭力等進行長期跟蹤。通過多元思想交融,觀點相互校驗后,獲得了對公司價值的全面認知,在日后的跟蹤中不斷完善,才會形成相關的投資策略。
深度基本面研究并非一句口號。
嘉實成長投資總監姚志鵬,2020年出差行程總計飛行734次,里程數超過150萬公里,相當于繞地球跑了37.5圈。
嘉實醫藥行業研究總監顏媛,在疫情轉緩期間,曾深入到各大醫院和藥房調研,詳細了解各類藥品的銷量情況,將案頭研究和一線調研相結合,不斷完善自己的認知和判斷。她的代表產品嘉實醫藥健康股票去年收益近80%,同類排名前7%。
嘉實平衡投資總監胡濤,為了做好公司護城河的研究,會對一家公司持續跟蹤3-5年,對上下游、競爭對手、行業專家、和客戶做地毯式的全面了解,2020年平均下來,每天有約6個小時在調研的會議上。
嘉實科技行業研究總監王貴重,2020年進行了90多場調研,去芯片工廠的車間,去體驗新能源電池的應用,去觀察超市電子煙的售賣情況,去實地親歷,做扎根一線的深入研究。
Wind數據顯示,2020年,嘉實基金行業調研總次數達963次,調研個股數達424家,兩項數據均為行業第一。同時,2014-2019年,嘉實基金每年的調研總次數均超過370次,年度調研總次數始終位居行業前三,保持平均每天調研一次以上的高頻率。
嘉實的基金經理和研究員,絕不會滿足于案頭報告和二手資料,他們探究的是企業真實的基本面情況,他們凝結的是基于產業和對上市公司深度研究基礎之上的Alpha Seeking思維,以產業專家的視角深刻把握每個行業的“第一原理”,用“第一原理”去尋找、跟蹤和落實真正的Alpha。
歸凱、洪流、胡濤、張金濤、譚麗、姚志鵬、常蓁是嘉實全市場風格的中流砥柱,張丹華、王貴重、顏媛、吳越、張淼、肖覓是行業賽道的星光熠熠。還有100多位研究員組成的研究團隊。他、她、他們早已經形成了帶有嘉實印記的人才梯隊組織結構,而他們的投研理念、和深度思想也內化成了投研的超強硬核實力。
一個人的思考,如何變成一家公司的思想,又如何轉變成公司的執行力?最核心的支撐是價值觀。
相同的話語體系,同樣的研究方法,相同的價值觀,但尊重每個個體差異,人盡其才,挖掘每一位投研人員身上最強能力,通過優化整合的方式匹配到每一個投資戰隊,凝結成無限的戰斗力,最終實現了嘉實整個投研團隊整體實力的最大化。
在嘉實基金研究部行為手冊的第一頁寫著一句話:“真善美是研究和投資的基礎。”這也是嘉實近300名投研人員所追求的。“求真,努力探索真實世界;求善,將正和博弈而非零和博弈作為投資和研究的信仰;求美,在求真和求善的基礎上,以合理價格合適時機尋找并買入好公司,獲取理想回報。”
嘉實希望給客戶的承諾,不僅是創造長期可持續的豐厚回報,還有為客戶提供貫穿整個投資周期的美好價值與體驗。相信投研能力、業績、文化、團隊不斷相互作用與影響,才能讓以嘉實為代表的公募基金長期可持續發展、更好地為客戶創造回報。
對于投資而言,唯一確定的是,市場永遠在變化。
勇于擁抱每一次變化的背后,源于嘉實基金不斷開拓為客戶創造價值的路徑。擁抱變化需要勇氣,但把握住歷史機遇則需要實力。做正確的事很重要。回歸基金投資本質,一切從更好服務投資者角度出發,不斷優化產品結構,提升投研能力,這是一個頭部基金公司在面對行業巨變時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
外界評論嘉實基金這次改革的效果立竿見影。最直觀的體現在于規模排名及爆款基金數量上。
而改革能夠快速落地,很重要原因在于嘉實的內核并沒有改變,投資是關乎于信任的,相同的價值觀、不斷優化的研究方法,統一的話語體系,為投資者創造價值的初心等都在為贏得這份信任而匯聚力量。
新的征程已經開啟,但嘉實“新十年”的故事還在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