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企業老總,山東古貝春集團董事長周某去世。最近半個月,接二連三有企業家去世,真的讓人感慨不已。
一、接二連三
還在元旦假期里,這位企業家去世的消息被證實,讓很多人震驚,他下個月將迎來自己的60歲生日。
從2021年12月中旬起,相繼有3位知名企業家離開了人世,分別是中植企業集團i的解直錕、大益集團吳遠之和桂林三金鄒節明,解直錕剛剛60歲,吳遠之還不到60歲。
去年還有多位企業大佬去世,比較知名的有揚子江藥業的徐某、貝殼找房的左某、山東能源集團的李某,還有被同事投毒去世的林某。左50歲,李58歲,林某39歲。
外界之所以感慨,除了他們執掌的企業不小且相當知名外,還因為他們中的不少人還很年輕。
雖然人們對企業家或說企業經營者,有各種各樣的說法,但不得不承認,企業家是社會的稀缺資源,他們是經濟的主要貢獻者,是就業崗位的主要創造者。而且,相比打工人,他們的壓力要大得多。對內,是生產、銷售等運營,要面對成百上千甚至上萬的各種各樣的員工;對外,要應對瞬息變化的市場環境、對手等,每一項,到最后下屬們解決不了的時候,都會轉到他們面前,因為他們是最終的決策者。
他們可能在外人看起來很風光,但內心的壓力也許只有他們知道。當然,經營路邊攤的壓力不見得比他們小。
二、學者
從疲勞到早逝, 去年1個月竟有6位不到60歲的學者英年早逝。
4月8日,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趙勇因病在廣州不幸逝世,終年45歲。
3月至今,至少已有6位中年學者不幸離世。除了趙勇,還有:
4月5日,哈爾濱工業大學機電工程學院副教授、哈爾濱工業大學蕪湖機器人產業技術研究院執行院長高云峰,因病醫治無效逝世,享年55歲。
4月4日,知名骨科專家,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骨科主任醫師、教授夏磊突發心肌梗死,醫治無效逝世,享年56歲。
3月15日,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園藝學專家郝玉金因病醫治無效離世,享年51歲。
3月12日,知名材料學專家、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副主任周軍因工作積勞成疾,不幸去世,終年42歲。周軍于2020年獲“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
3月10日,東南大學交通學院教授胡伍生因突發心梗,搶救無效,不幸逝世,終年56歲。
這些優秀的中年學者都是各自學術領域的中堅力量,本應在各自的領域內迎來更大的建樹。學術精英們的英年早逝在令人感到痛惜之余,也給人以警醒。
三、壓力
加班,熬夜,現代人最多的感覺就是“累”!長期疲勞,會帶來許多健康隱患。說話有氣無力、食欲差、不容易入睡……這是身體在提醒你:要休息了!
“頭銜猛于虎”,名教授的工作負荷也遠遠超過一般教授,身體壓力和心理壓力遠超一般教授。
長期疲勞可能誘發些病變?工作忙、壓力大,不少人長期處在慢性疲勞狀態中,先是渾身乏力,接著失眠、頭、口腔潰瘍。若疲勞狀態持續,很可能引起病變。
從疲勞到癌癥僅需四步!輕度疲勞、深度疲勞、重要臟器內部變異、誘發癌變。
原因:長期慢性疲勞,破壞人體疫力,使潛藏在體內的癌細胞快速生長,消化器官腫瘤與慢性疲勞和便秘關系尤為密切。定時體檢必不可少,還要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
1、減壓從吃開始
抗壓其實也可以從吃入手,多吃水果、蔬菜菌藻類等。補充維生素和微量元素這類抗壓食物遠離快餐等增壓食品。
2、按時吃早餐
研究表明,吃早餐的人無論是心理狀態還是身體狀態都要好于不吃早餐的人。早餐可以幫助人們維持較低的壓力水平。
3、攝入充足的水分
水分對于人體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人體塊少水分,血液就會開始變稠,并且不能將養分輸送到各個器官,人就會感覺疲勞。因此,人們每隔兩個小時就應當攝入至少250m水分避免身體出現缺水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