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們總是把時間理解為一種純粹的、無始無終的現(xiàn)在序列。每一時刻和別一時刻之間的區(qū)別都被抹平了。這一刻和那一刻,這一小時和那一小時,今年和明年,只是計時單位的不同,而不是本身性質(zhì)的不同。它以它質(zhì)的穩(wěn)定突顯萬物的變化存亡。它自己的變化只是量的積累而已。但原始的時間則相反,它決不是量的積累和相加,而是不斷地逸出自己,或者說不是自己。它是一個不斷的自我延異。“時間性自在自為地就是原始的‘外在于自己’(AuBer-sich)。”這是海德格爾時間概念中最有價值、也是最值得我們注意的地方,它真正蘊涵著革命性的思想因素。我們從海德格爾在討論時間性問題時別出心裁地使用的那些術語,如zu(向),Zukunft(將來),auf sich zukommen(來向自身),Auf-sich-zu(向自身來),Sich-vorweg(先行于己),auf(到),Zuruckkommen-auf(回來到),Zuruckauf(回到)中,可以明顯感到一種要強調(diào)“出去”和“趨向”的強烈傾向。海德格爾無疑是要想借助像zu和auf這樣的德文詞的指向性含義來暗示時間性的“出位性”。“將來”、“已在”和“現(xiàn)在”不是流行的時間概念的三個向度,而是時間的三個出位狀態(tài)(Ekstase);正是由于時間的這種出位性,時間的時間化(zeitigen)才得以可能。
在海德格爾看來,“人就是生存”,但人性的這個規(guī)定中,人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生存,是作為生存的出位狀態(tài)向度的存在。其實,《存在與時間>對此在的生存論分析和時間性分析都明白無誤地告訴我們,此在的關鍵在于他的出位性。若無出位的規(guī)定,此在只能是又一個形而上學的人的概念。此在存在于世,與存在者有一種根本的關系,以及此在操心的基本結(jié)構,沒有出位的規(guī)定是不可能的。人的存在就是人的生存,生存就是出位立于存在的真理中。為了強調(diào)人的出位狀態(tài),海德格爾在《論人道主義的信》中闡釋在《存在與時間》中三次出現(xiàn)的“人的實質(zhì)就是生存”(die Substans des Menschen ist die Existenz)這句話時,特意把Existenz改寫為Ex-sistens。我們知道,ek在古希臘文中是“向外”和“從……出去”的意思。將Existenz改寫為Ek-sistenz,無疑是要強調(diào)此在的存在方式之特點就是出位存在,向外存在。無論是先行于己,被拋入,還是與事物并存,無不是生存的出位狀態(tài)。也就是說,此在的特征,就是他必須走出自己才能存在,他必須出去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