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白玉御題詩“太上皇帝”圓璽以 1.61億元人民幣成交,刷新了御制玉璽和白玉拍賣世界紀錄。
中國玉器,博大精深。在中華文明五千年的發展進程中,玉器不僅代表著不同歷史時期的藝術成就,更是中國古代社會文化的真實寫照。
在燦若星辰的玉文化歷史遺存中,玉印是極富特色的古代玉器之一,同時也是格外珍貴的古代玉器品種。
為什么古代玉印格外珍貴呢?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首先,文化習俗。
在中國古代,伴隨著文字的出現,真正意義上的印章最早出現在商代。
安陽殷墟出土商代甲骨文
早期印章多為銅印,最早的玉質印章出現于西周時期。
2016年,陜西省渭南市的文物考古部門,在一座西周早期墓葬的考古發掘過程中,發現了一枚龍鈕形玉璽。
這是迄今為止,西周早期墓葬首次發現的隨葬璽印,也是中國印史上目前所見最早的玉質印章。
陜西渭南西周早期墓葬出土的龍鈕形玉璽
根據先秦玉器珍貴的價值屬性,我們不難推測玉璽擁有者的貴族身份,其無疑是當時社會的上層貴族,如果沒有相當的權勢和財富,根本不可能擁有如此貴重的寶物。
同時,結合現代考古發掘的諸多玉印實物,還可以印證歷代史籍關于古代璽印的另一則記載。
按照先秦慣例,帶有私人姓氏的印章往往講究“生佩死殉”,意思是璽印主人生前會隨身佩戴璽印,去世之后璽印則會作為逝者的重要印信被隨葬。
戰國“陳順”玉印
戰國“陳順”玉印
秦代“姚歇”玉印
秦代“姚歇”玉印
秦代“王猷私印”玉印
秦代“王猷私印”玉印
南越王墓出土西漢早期玉質璽印
南越王墓出土西漢早期玉質璽印
漢代“長樂萬歲大利”玉印
漢代“長樂萬歲大利”玉印
漢代“程竈”(鳥蟲篆)玉印
漢代“程竈”(鳥蟲篆)玉印
文路兩面玉印,秦代。天津博物館藏。長1.7厘米,寬1厘米,高0.6厘米。
甘肅館藏精品丨漢 “杜寶”玉印
漢 “杜寶”玉印,漢代,一級文物。舊藏。印面長1.3 厘米、寬1.3 厘米、通高1.35 厘米。和田白玉。方形,龜鈕。印面以鐵線篆鐫刻“杜寶” 二字。玉質潔白瑩潤,雕刻精細生動,鐫刻細勁,書體秀美。古代印章以玉作印材的,秦漢以前比較少見。《史記·秦始皇本紀》《集解》引衛宏曰“……天子獨以印稱璽,又獨以玉,群臣莫敢用”,此說雖主要指官印而言,但至漢代若無僭越之風,一般人是不敢用玉印的。杜寶此人雖不可考,但其身份絕不會是百姓庶民。故這是一件質地上等,雕刻制作絕佳,十分珍罕的漢代私人名章。曾得到羅福頤等大家的激賞。現藏甘肅省博物館。
▌“車騎將軍”
“車騎將軍”。帝陵南區從葬坑出土,金印,這是漢陽陵目前出土的唯一一枚金印。龜鈕,方形,邊長0.7厘米,重4.18克。印面陰刻四字,筆畫起筆和收筆都有刻擠的凸點,沒有經過打磨。字體相對比較潦草,不如實用官印字體規整。極有可能是采用鏨鑿的方法。東漢衛尉蔡質撰《漢儀》謂:“漢興,置大將軍、驃騎,位次丞相;車騎、衛將軍、左、右、前、后,皆金紫,位次上卿。”金印紫綬,指印的質地為金;紫綬是僅次于諸
侯王“青黃綠赤圭”的印綬,與三公相當,可見車騎將軍地位之高。西漢最早有車騎將軍記載是漢文帝前元元年(179年),封薄昭為車騎將軍。景帝前期只封周亞夫為車騎將軍,時間很短。景帝以后車騎將軍封號很多。
《漢官舊儀》稱漢代“皇帝六璽,皆白玉螭虎鈕”,“皇后玉璽文與帝同”,帝、后璽均是漢代最高權力的憑證,皇帝玉璽迄今未發現。漢代玉印分官印和私印兩種,官印為執政者的憑信,私印為個人身份的憑證。
皇后之璽
邊長2.8、高2厘米,重33克,現藏陜西歷史博物館。1968年咸陽市北原韓家灣狼家溝出土。羊脂白玉,滋潤瑩秀。玉質堅硬致密,純凈無瑕,無沁。璽鈕為高浮雕匍匐回首狀之螭虎,形象兇猛。璽面鐫刻陰文篆書“皇后之璽”四字,字體結構嚴謹大方。玉璽玉質之精美,螭虎造型之生動,璽文字體之規整大氣,雕琢技法之嫻熟,都是罕見的。皇后之璽是禮玉中的瑞玉,是皇后權利身份的標志,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漢代唯一的皇后用璽,屬國寶級文物珍品。
陳請士水晶印屬私印
邊長2、高1.5厘米,現藏西安博物院。1991年西安市北郊范南村西漢中期墓M170出土。白色水晶,純凈無瑕。覆斗形鈕,印面陰文篆書“陳請士”三字,字體規整大方,通體拋磨光亮,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漢代唯一的水晶印。陳請士其人,文獻未載,但從其墓葬規模較大,陪葬品豐富分析,他應是一個地位較高的貴族。
江西南昌西漢海昏侯墓主棺附近出土一枚刻有“大劉記印”的龜鈕玉印
大劉記印玉印
西漢海昏侯墓“劉賀”玉印提取現場
:
山東省青島市黃島區土山屯北側地帶的一處工地內戰國晚期至西漢晚期。
發現其中居然有兩枚墨字玉印
“曹,妾X(女+巽)'。
有可能是長沙國定王劉發的王后。
清代玉印 北師大工地 黑舍里氏墓出土
碧玉鴿鈕印料 北京黑舍里氏墓出土
1989年冬,河南新安縣城關鎮后峪村磚廠在取土時發現清代呂氏墓葬一座,出土玉印四枚,為研究新安呂氏家族的興衰和清代篆刻藝術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
下面上海館藏玉印
春安君玉璽
年代:戰國
尺寸:縱2.3cm,橫2.3cm,高1.9cm
質地:玉
武意玉印
年代:西漢
尺寸:縱2.3cm,橫2.3cm,高1.65cm
質地:白晶石
東漢 魏霸玉印
年代:東漢
尺寸:縱2.8cm,橫2.9cm,高1.9cm
質地:白玉
匈奴相邦玉璽
年代:戰國
尺寸:縱2.45cm,橫2.45cm,高1.82cm
質地:玉
韓約素“口銜明月噴芙蓉”牙章
時代:明
尺寸:縱3.9 厘米,橫3.95 厘米,高2.95 厘米
何震“笑談間氣吐霓虹”石章
時代 明
尺寸:縱4.05 厘米,橫3.9 厘米,高7.1 厘米
文彭“七十二峰深處”牙章
時代:明
尺寸:縱3.1 厘米,橫3.1 厘米,高4 厘米
汪關“張炳樊印”石章
時代:明
尺寸:縱4.55 厘米,橫4.55 厘米,高3.2 厘米
蔣仁“真水無香”石章
時代:清
尺寸:縱3.3 厘米,橫3.25 厘米,高8.25 厘米
“多羅定郡王印”銀印
時代:清
尺寸:縱10.8 厘米,橫11 厘米 ,高11.8 厘米
戴本孝“冒襄”六面石章
時代:清
尺寸:縱2.25 厘米,橫2.25 厘米,高4.55 厘米
丁敬“揚州羅聘”石章
時代:清
丁敬刻兩湖三竺卍壑千巖石章
年代:清 乾隆
質地:煤根石
鄧石如“淫讀古文甘聞異言”石章
時代:清
尺寸:縱3.1 厘米,橫3.2 厘米,高5.3 厘米
浮雕“八仙上壽圖”田黃石章
年代:清
尺寸:高8.3cm
質地:石
黃易刻小松所得金石石章
年代:清 乾隆
質地:青田石
近代 胡钁 “硬黃一卷寫蘭亭”石章
年代:近代
質地:青田石
吳昌碩“倉碩 俊卿之印”兩面石章
時代:近代
尺寸:縱2.25 厘米,橫2.3 厘米,高8 厘米
徐三庚“延陵季子之后”石章
時代:清
尺寸:縱2.7 厘米,橫2.7 厘米,高5.3 厘米
黃士陵“黟山汪氏”石章
時代:近代
尺寸:縱2.3 厘米,橫2.3 厘米
趙之謙“賜蘭堂”石章
時代:清
尺寸:縱3.4 厘米,橫7.3 厘米,高4.8 厘米
清代青玉交龍鈕孝莊文皇后尊謚寶璽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清代皇帝玉璽
古玉蟲
致力于古玉收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