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貨幣的國家之一,使用貨幣的歷史長達五千年之久。
在我國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貨幣也隨著時間的流轉變化,慢慢發展到今天的錢幣。
而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進入收藏的圈子,錢幣收藏則是收藏圈一個不可或缺的部分。
下面,小編給大家整理了30個“中國貨幣之最”,供各位藏友觀賞。
2.中國最早的貨幣單位
貝幣穿成一串為一“朋”,是我國最早的貨幣單位。
劉宏毅 《千字文講記》:
在上古人類主要活動于黃河流域,見不到大海,貝殼很稀有,故此以貝殼作為流通的貨幣。
貝殼上打洞,用繩子穿起來,五個叫一系,二系叫一朋。老友來了,在脖子上掛兩串貝殼去喝酒,就叫“朋”友。
3.中國最早的金屬貨幣
公元前1500年前后,殷周時代的銅貝,形狀似貝,是金屬貨幣的原始形狀。
4.中國最早流通的鑄幣
布幣,形狀似鏟。
▲國家博物館藏
▲聳肩尖足空首布 春秋 晉
公元前475年之前的春秋時代的刀幣,形狀似刀。
▲尖首刀“刀中刀” 春秋戰國
它們,是金屬流通貨幣的雛形。
5.中國最大最重的鑄幣
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總部近日頒發證書,認定云南省會澤縣明代嘉靖年間鑄造的巨型古錢幣“嘉靖通寶”為世界上最大的古錢幣。
據鑒定,該幣為明代嘉靖年間東川府(會澤原為東川府)鑄錢局開業紀念幣,直徑58厘米、厚3.5厘米、重41.47公斤。
6.中國最長壽的鑄幣
公元前118年漢武帝元狩5年開始鑄造的“五銖錢”,直到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才禁止流通,共使用739年。
▲五銖 國家博物館藏
▲“五銖”母范,內含“五銖”十八枚
7.中國最早的銀幣
公元前119年,漢武帝作為一種貨幣改革的嘗試,鑄造發行了“白金三品”,它是我國最早含白銀的貨幣。不過雖然史料記載其為銀錫合金,但目前發現多為鉛錫合金。
▲漢·白金三品之龍幣、龜幣一組二枚
8.中國最早的仿外銀幣
最早的官鑄仿外銀幣是西藏銀幣,首批“乾隆寶藏”于1793年鑄成。
清乾隆五十八年、五十九年、六十年,西藏造乾隆寶藏銀幣一組三枚PCGS:XF45-AU50
9.中國鑄造最成功的錢幣
1914年12月天津總廠鑄造的“袁世凱頭像”銀元,正面鑄造有袁世凱的肖像和鑄造年代,俗稱“袁頭幣”或“袁大頭”。這是我國鑄造最成功的銀幣,也是在我國流通最廣的銀幣。
▲袁世凱像民國三年壹圓簽字 PCGS SP 58
此幣為民國三年袁世凱像壹圓“L.GIORGI”簽字版銀幣試鑄樣幣,由天津造幣總廠意大利籍雕刻師喬奇設計制模,幣面加注其名字,正式鑄造時將簽名去之,故簽名版之“袁大頭”壹圓銀幣留存甚少。
此枚包漿均勻,鑄造精美,十分珍罕,PCGS SP58金盾。
▲袁世凱像民國三年中圓普通 PCGS MS 65
此幣為民國三年袁世凱像中圓銀幣,中圓完美品相者罕見。此枚銀光絢麗,狀態極佳,品相難得,PCGS MS65金盾。
10.中國最早的銀元券
清朝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六月,在臺灣由劉永福主持發行的“臺南官銀票”,是中國最早的銀元券。
▲ 光緒二十一年臺南官銀錢票總局臺南官銀票拾大員
▲光緒二十一年臺南官銀票官銀錢票總局伍佰文
11.流入中國最早的外國銀元
在16世紀末(明朝萬歷年間),已有西班牙商人攜帶本洋輸入中國,所以最早的是西班牙本洋。
▲1747年西班牙雙柱地球8R面值銀幣
▲1769年西班牙雙地球銀幣
12.流入中國最多的外國銀元
墨西哥鷹洋,大約在清代咸豐四年(公元1854年)起輸入中國,數量極大。因幣面花紋為鷹的圖案,故稱鷹洋。
▲1844年墨西哥“鷹洋”銀幣
13.中國最重的金幣
公元1906年,清朝在天津鑄造的“大清金幣”重1兩,這是中國最重的金幣。
▲ 光緒丙午年造大清金幣一兩大云
14.中國最早的年號錢
李壽是西晉末年起義軍首領李特的侄子,于東晉咸康四年(338年)在成都稱帝,改國號為漢,以漢興為年號,鑄行漢興錢。這是我國最早的年號錢。
漢興線按錢文排列的方式可分為兩種:一種是上下排列,俗稱“豎漢興”或“直漢興”,另一種是左右排列,俗稱“橫漢興”。
▲豎漢興
▲橫漢興
15.中國最早的記年錢
在錢幣背面鑄明鑄造年代的錢稱為記年錢。宋孝宗淳熙七年(公元1180年研始逐年于錢幣背面鑄上年數,這是中國最早的記年錢,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記年錢。
▲淳熙元寶 小平母錢
16.中國最早的對錢
南唐時鑄的開元通寶,是最早的對錢。
▲南唐 開元通寶
17.中國最早的厭勝錢
厭勝錢,是漢朝開始鑄造,名稱最早出于《博古圖》一書。
▲“長毋半兩”花錢
18.中國最小的錢幣
西漢初年鑄造的不超過三銖(0.125兩)的小半兩錢,因錢體減重特甚,形如榆英,故稱“莢錢”,最小的直徑僅9毫米。
▲榆莢半兩
19.中國公開價最高的鑄幣
微拍成交價最高:
▲天眷通寶 折二 楷書 闊緣 金
天眷堂微拍成交價:RMB 3,796,000(含傭金)
▲戰國“下陽” 背“十七·兩” 大型三孔布
北京誠軒2012年秋拍成交價:RMB 3,680,000
20.中國最早的通寶
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廢五銖錢后鑄造的開元通寶錢,是我國歷史上最早不以重量為錢幣名稱,而稱'通寶”的錢幣。
21.中國最早的“重寶”
唐肅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鑄造的“乾元重寶”當十錢,是中國最早的重寶。
22.中國最早的元寶
唐肅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叛將史思明在占領洛陽后鑄造了軍事貨幣“得壹元寶”,為最早的“元寶”。
23.中國最早農民起義軍貨幣
東漢末年,黃巾起義軍首領張角以“太平道”名義,號召農民于甲子年甲子日(184年農歷3月5日)灘翻漢室統治的同時,鑄造了“太平百錢”,以供軍用,這是最早的農民起義軍貨幣。
24.中國最早的紙幣
交子,是發行于北宋于仁宗天圣元年(1023年)的貨幣,曾作為官方法定的貨幣流通,稱作“官交子”,在四川境內流通近80年。
交子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重要發明,是中國最早由政府正式發行的紙幣,也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的紙幣,比美國(1692年)、法國(1716年)等西方國家發行紙幣要早六七百年。
25.中國票幅最大的紙幣
公元1375年,明朝印發“大明寶鈔”。印框高約30厘米、寬約20厘米,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紙幣之一。
明代大明寶鈔是世界上迄今票幅面最大的紙幣,票幅面積為338X220毫米。北京首都博物館文物展。
26.中國票幅最小的紙幣
中國鈔票中票幅最小的是1936年浙江地方銀行發行的一分券,長50mm,寬25mm。
▲浙江地方銀行紙幣一組十枚
面值由壹分至壹圓,版式均不同,其中壹分為中國紙鈔最小票幅。
27.中國最大面額的錢幣
史上最大的紙幣面額為“60億元”,是國民黨通貨膨脹時期新疆省銀行于1949年發行的。
28.中國最早的人像幣
四川省成都造幣廠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鑄造的四川盧比銀幣,正面有光緒皇帝半身像,是中國歷史上最早出現的人像幣。
▲1903年四川省造盧比1/4盧比
29.中國最混亂的貨幣制度
王莽從公元7年攝政到新莽統治,十余年間,托古改制,進行了四次幣制改革,先后實行了37種不同質地、不同式樣、不同單位的貨幣。尤其新莽的五物六名二十八品的“寶貨”制,其繁瑣混亂,為中國乃至世界貨幣史上的獨一無二。
新莽國寶金匱直萬,上海博物館藏,五十名珍一。
“國寶金匱直萬”由上、下兩部分組成:
上首似方孔圓錢,面文為“國寶金匱”,四字旋讀。
下以短頸聯方形泉身,身面直紋內書“直萬”二字。
銘文皆為懸針篆。
▲新莽一刀平五千 上美品
▲新莽六泉幼泉二十 美品
▲新莽六泉大泉五十 美品
▲新莽十布一組十枚上 美品
▲新莽十布小布一百 極美品
▲新莽十布幼布三百 極美品
30.中國最嚴重的通貨膨脹時期
國民黨統治時期,因過量發行'法幣”和“金圓券”而引起的通貨膨脹,歷時12年,堪稱中國歷史上最嚴重的一次通貨膨脹,對社會經濟造成極大的破壞,也加速了國民黨政權的滅亡。
▲1949年中央銀行中華書局版金圓券伍佰萬圓
▲成捆鈔票發工資
1937年,100元法幣可買兩頭黃牛。到了1949年,就只能買一粒大米的四分之一。
貨幣的歷史就是時代發展的烙印,每一枚貨幣背后的故事都值得去了解,收藏錢幣不僅僅是價值,更是一種情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