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象耳瓶上的葉子
圖2-鬼谷子梅瓶上的葉子
圖3-蕭何月下追韓信梅瓶上的葉子
圖1是象耳瓶上的葉子,它和圖2鬼谷子梅瓶上的葉子以及圖3蕭何月下追韓信梅瓶上的葉子完全不同,前者的葉子葉片基本相同、最后的葉片基本沒有下彎,后兩者的葉子葉片有明顯的大小,最后的葉片明顯下彎。也許有的讀者會說,象耳瓶上畫的是菊花葉子,而后兩者畫的是蓮花葉子。
圖4-高安出土的元青花蓋罐
那么,圖4高安出土的元青花蓋罐上的葉子也是菊花葉子,它也明顯和圖1的葉子不一樣。
由此可見,象耳瓶樹葉的紋飾也不能作為其他元青花瓷器的標準。
圖5-象耳瓶上的窯搭
因為上博展出時這件象耳瓶是放在中心柜中,所以能近距離的仔細觀察。象耳瓶的象耳下肩上有一處胎土,如圖5所示,絕大多數的觀賞者都把它看成是象耳瓶的缺損,藏家應偉達先生卻從所謂的胎土下看清了隱隱約約的青花發色,這就說明這不是系環用的瓶上附件,它應該是燒窯時為防止瓶因過高而倒下的支撐點,所以在瓶身兩側都有設置,瓷器燒成后去掉時留下的痕跡,因此它也應該是瓷器上的窯搭。這種窯搭是元青花瓷器燒制工藝的產物。而我們在其他器身較長的元青花瓷器上并沒有發現類似的裝燒工藝。顯然,它也沒有普遍性。從青花發色、紋飾圖案和裝燒工藝來看,把這件傳世的器物作為標準器,將會否定上博展出的其他元青花瓷器。
圖6-元青花鬼谷子大罐
最出名的元青花鬼谷子大罐,能否成為元青花瓷器的標準器呢?當它以2.3億元的天價創造了當時中國藝術品在世界上的最高市場價位時,所引起的轟動,不僅大大提升了元青花瓷器的總體市場價位,更在國內外引起了元青花研究的一波又一波的高潮。顯然,我們絕不能低估由市場引起的關注,它對學術研究的推動作用,也是十分顯著的。問題是這件據說放在家中存放碟片的罐子,從一開始就引起置疑,一是置疑它的真偽,二是置疑它的天價。置疑真偽者以裴光輝先生為代表,其主要理由是它的人物造型不具元代特征,而所使用的兵器也非元代器物[1];置疑天價者以吳樹先生為代表,在他的著作中,就有一節以這樣的問號為標題“問號2:‘鬼谷子下山圖罐’真那么值錢嗎?”,[2]該書還以第三個問號置疑“‘鬼谷子先生’下山后究竟身藏何處?”來猜測這件天價元青花瓷器的真正買家,因為當時拍下這件瓷器的美國古董商埃斯凱納齊“曾向外界披露了一個令人意外的秘密:他是受人所托參加拍賣的,并非這件拍品的真正藏家。”[3]
[2]吳樹:《誰在拍賣中國》,山西人民出版社2010年2月第一版,第116頁。
[3]吳樹:《誰在拍賣中國》,山西人民出版社2010年2月第一版,第118~119頁。
圖7-注釋
鬼谷子圖元青花瓷罐之所以會引起各種置疑,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恐怕它是一件征集的拍賣品,據吳樹先生統計,從1994年5月至2006年12月國內外共拍賣了48件元青花瓷器,[4]這當然不是一個完全統計,也不是世界迄今為止拍賣的元青花瓷器總數。從有拍賣行當那天起,全世界拍賣的元青花瓷器大約有200件左右,這樣的數字,恐怕會突破300件或400件之說,因此,對拍賣的元青花瓷器產生懷疑是完全可能的。這次上博展出了鬼谷子圖元青花大罐,似乎有為此件拍品正名之意。一是讓觀眾能近距離看清它的廬山真面目,從它的圖案、青花發色、蘇料特征、制胎方式等等來自行判斷它的真偽;二是回答了它的主人究竟是誰的問題,從上博展出時的說明來看,明確告訴觀眾這是英國ESKENAZILTD.提供(圖7)。
[4]吳樹:《誰在拍賣中國》,山西人民出版社2010年2月第一版,第112~113頁。
顯然,這就是上文所說的美國古董商埃斯凱納齊先生。不過,這樣的說明還是存在玄機,“提供”并非“收藏”,它的真正主人究竟是誰恐怕還是個謎!也許可以作為花絮提供給讀者據相關人士透露,這件鬼谷子圖青花罐交給上海博物館展出時,居然是從國外郵寄上海博物館的,雖然已經保險,但此舉也不失為大膽!
圖8-大英博物館展出的一對象耳瓶
圖9-上博展出時的鬼谷子罐
我們這里不討論鬼谷子圖元青花瓷罐的真偽,讀者如果把它和大維德基金會收藏的龍紋象耳瓶作一比較(見圖8和圖9),就可以看出兩者青花的發色沒有相似之處。
圖10-鬼谷子圖罐上的蘇代畫像
圖11-蕭何月下追韓信圖梅瓶上的蕭何畫像
我們能不能因此相互否定呢?恐怕不能,它們的不同,似乎在向世人告示,元青花瓷器或許本身就不應該完全相同。鬼谷子罐的發色和象耳瓶不同,但它的某些紋飾卻和一些出土物十分類似,比如鬼谷子圖罐上的蘇代畫像,和南京出土的蕭何月下追韓信圖罐上的蕭何畫像有著驚人的一致(參見圖10和圖11)。馬未都先生和上海博物館的翟揚副研究員都認為,這應該是當時同一畫師的佳作。因此,就鬼谷子圖罐的人物畫像來看,它和出土物的一致性,似乎確定它為元青花瓷器應該完全沒有問題。
以上內容節選自《元代表青花瓷的呈色奧秘》2010年上海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逸民、 陳鶯。
傳福德一個傳播傳統文化生活美學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