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9年,一把乾隆年間的皇家狩獵刀拍賣出了962萬港幣,換算成人民幣約825萬。那么這把狩獵刀到底暗藏什么玄機(jī)?為什么這么昂貴?
這把狩獵刀,整體造型古雅莊重,總長33厘米,為我們研究清代軍事、政治、民俗歷史,以及皇族生活習(xí)慣都提供了非常有意義的參考資料。
刀身是由精鋼所打制,歷時幾百年,刀鋒部分依然鋒利無比,寒氣逼人。刀背刻有“乾隆年制”。
刀柄是羚羊角所制,除此之外,刀柄還有一個巧妙地設(shè)計,頂部是可以打開的,刀柄蓋鍍金雕花,非常精美,并且鑲嵌有綠松石。
打開刀柄頂部的鍍金翻蓋,里面有兩個長孔和一個短孔,其中,長孔是用來放筷子的,短孔是用來放牙簽的。
在刀柄的鍍金護(hù)手上,也鑲嵌有綠松石,刻有花紋和草葉,制作相當(dāng)精細(xì)、奢華。
刀鞘是用犀牛角所制,上面雕刻有六個騰云駕霧的三爪龍,晶瑩剔透,巧奪天工!
刀鞘的底部也圍了一圈鍍金雕花,中間鑲嵌有綠松石。
刀鞘頂部,有一個小的鍍金圓環(huán),以方便掛在腰帶上。
狩獵刀用精鋼打制,且用羚羊角、犀牛角做刀柄、刀鞘,這是非常罕見的,加上綠松石、鍍金、雕花等裝飾,它的精致、奢華,令人嘆為觀止。
還有一把與它類似的,刀身也刻有“乾隆年制”的角柄刀,出現(xiàn)在在東方陶瓷學(xué)會展上。這把狩獵刀出自清廷,至今在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
狩獵刀在乾隆時期大受推崇,在菲爾德自然史博物館的《中國紫禁城的壯麗景觀展》中,第30頁記錄:乾隆曾一直強(qiáng)調(diào),滿族人吃肉之前,應(yīng)該將肉割開,以免養(yǎng)成吃肉時整吃的陋習(xí)。在皇帝的餐宴桌上,必須要放置一把獵刀。那時,狩獵帶刀已經(jīng)成了皇族的一個很時尚的風(fēng)俗習(xí)慣。
身配狩獵刀,不僅可以有防身,還能彰顯皇族威嚴(yán),是皇族身份的象征。這樣華麗的刀子也常作為皇族佩飾,此外,也經(jīng)常被作為禮物贈送。同時,狩獵刀還是皇宮格格出嫁時的嫁妝。
比如這把玉柄金刀,更是奢華,整個刀鞘完全用黃金打制,上面鑲嵌有綠松石、珊瑚、琉璃等精美裝飾品。
在菲爾德博物館的一幅《乾隆狩獵圖》中,乾隆皇帝腰帶上就掛有一把這樣的金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