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彩瓷不管是顏色的表現(xiàn)還是器型的嚴謹,都讓此時的瓷器獨放異彩。然而充滿了藝術(shù)氣息雍正帝也會文藝的在喧囂中尋求寧靜,寧靜中尋求獨特,那么這個寧靜中的獨特就是雍正單色釉了。
雍正單色釉中青釉有粉青、冬青、豆青和仿龍泉多種。從色澤看粉青最淡,冬青稍深,豆青最重。青釉,是我國最古老的色釉,但是以工藝技術(shù)上來看,雍正時期才算是絕對的成熟。因為只有在這個時期,才能保證相同器物色澤保持一致的高成品率。
說起豆青(東青)釉,尋根溯源,要追溯到宋代的龍泉窯器,特別是南宋龍泉的釉色,是我國古代青釉發(fā)展的高峰。宋龍泉之后,元代盛燒青花、釉里紅;明代后期有的青釉竟然燒成了油灰色。一直到康熙才有了蘋果青的成功制作,但是穩(wěn)定時期卻是在雍正時期。四爺本人也是指定了景德鎮(zhèn)燒制此類瓷器。根據(jù)《景德鎮(zhèn)陶錄》:“東青器,鎮(zhèn)窯專仿東青戶,亦分精粗,有大小式。惟官古戶兼造者尤佳。或訛冬青,或訛凍青,要其所仿釉色則一。”說明這種釉色官民窯都在制作。
雍正青釉以盤、碗、蓋罐、各式瓶以及扁瓶、花盆、渣斗和仿青銅器等器物為常見。有刻花以及印花裝飾。
清雍正 豆青釉印花云龍紋大盤
款識“大清雍正年制”篆書款
“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雍正本朝
本盤折沿弧腹,下承圈足,盤形碩大而毫不變形,體現(xiàn)出當時高超的工藝水準。胎質(zhì)堅硬,釉質(zhì)細潤,色澤純正,有玉質(zhì)之美感。器型碩大,保存完整,實為難得,是雍正官窯器中之精品。盤通體施豆青色釉,其釉色純凈,質(zhì)地厚潤,空靈飄渺,宛若天成。圈足露胎處施醬色護胎釉,以仿宋器“鐵足”之意。盤通體紋飾以模印結(jié)合剔刻的手法制成,盤心裝飾一條騰躍于云中的立龍,其雙臂怒伸,龍體曲張,遒勁雄健,勇武異常。
盤外壁通景裝飾菊瓣紋,紋飾剔刻均勻規(guī)整。盤底心青花書“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其篆書字體特別,為雍正時期某一段時間所特有,尤其是“制”字的寫法,之后以另一種篆書替代,凡書寫此款者皆制作精良,為雍正御窯罕有之品。 據(jù)《陶成紀事碑記》載,當時的青釉器可分為“仿鐵骨大觀釉”、“仿鐵骨哥釉”、“仿龍泉釉”等五種。本盤器形及外壁飾以菊瓣的裝飾方法,均體現(xiàn)出明初龍泉窯器物的影響,但盤心飾以云龍,則為龍泉青瓷所不見,且其寧靜空靈的釉色,實為龍泉器所不及,堪稱雍正時期崇古而不泥古之杰出代表。
清雍正 豆青釉印花菊瓣弦紋盤口瓶
款識“大清雍正年制”篆書款
高25cm
雍正時期御窯廠燒造單色釉的技術(shù),堪稱到達了爐火純青的境界,卓越成就,為后世所不能及。此時匠師深諳釉色與造型的搭配之道,針對不同器型配以相應(yīng)釉色,拍品即為一例。拍品造型雋美端秀,通體施粉青釉,釉面勻凈瑩潤,頸部飾以弦紋,腹部上下浮雕對稱的菊瓣紋。
全以釉色取勝,如一汪秋水,賞心悅目。器形線條優(yōu)美,雋秀嫻雅,渾然天成。北京故宮博物院及瑞士鮑爾皆收藏有同類作品,可作參照。
清淡含蓄——故宮博物院汝窯瓷器展
清雍正 豆青釉印花菊瓣紋花澆
款識“大清雍正年制”篆書款
高24.5cm
景德鎮(zhèn)中國陶瓷博物館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