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大肉莊」原創內容
雙龍尊(或稱雙龍柄壺)這種造型,到底是哪里來的?為什么中唐以后就很少見了?
這里有兩個問題,這篇文章來探討一下前一個問題。中唐以后雙龍尊器型迅速減少的問題,我們留到下一篇去討論。
隋至唐 白瓷雙龍尊 | 英國V&A博物館藏
關于雙龍尊的來源問題,博物館系統當中比較多見的看法是,雙龍尊是由雞首壺發展而來,主要是本土進化的產物。
但也有一部分國內學者和研究者認為雙龍尊是一種受到西亞金銀器影響而出現的器型。在國際上,這種看法更為流行。
到底是怎樣的?我們不講權威,用現有材料來討論一下。
我們所說的雙龍尊,指的是隋唐時期出現的陶瓷作品,包括唐三彩、白瓷、單色釉(如黑釉、綠釉、藍釉、褐釉)等。至于清代的雙龍耳瓶,并不在這次的討論范圍之內。
1
先來看一下雙龍尊造型問題。
前一種看法——“雙龍尊主要是雞首壺本土進化的產物”在博物館系統認知中擁有一定的擁躉。
圖片源自徐巍、董健麗《唐代雙龍柄尊探究——以故宮博物院藏品為例》
這種看法認為雙龍尊是從兩晉南北朝的雞首壺、隋代雙龍柄雙聯體器物演變而來。
雞首壺在魏晉時期就已經非常流行,尤其在南方地區,經常能發現雞首壺的蹤跡。早期雞首壺的雞首只是作為裝飾,并不能出水,發展到后期成為流口。
如果將兩只單柄的雞首壺組合在一起,就能變成腹部相連的雙腹雙龍耳瓶。之后再進行合并組合和簡化,就能成為今天我們常見的雙龍尊。
南朝 越窯青瓷雞首壺(整體) | 美國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藏
除此之外另一些研究論文也認為雙龍尊主要是本土進化的器型,它確實也有西方的影響,但更多的體現在紋飾,如獅子紋、葡萄紋、聯珠紋等,在器型上的影響微乎其微。
唐 雙龍尊 | 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出土
從這種推論來看,好像是有點道理的。但這里有一個不能被忽視的問題:雞首壺又是怎么出現的?
畢竟在兩晉之前,這種帶有一個圓形柄的雞頭壺裝飾,無論是青銅器、陶器,還是漆器,都沒有被發現過。
2
再來看一下后一種看法,這種看法認為雙龍尊的形態和西亞安弗拉式瓶有近緣關系,很可能是在西亞、中亞的金銀制品或陶制品傳入中國以后再行本土化的產物。
圖片出自張馨芳《唐、五代陶瓷器中的外來文化因素》
謝明良先生曾在《關于唐代雙龍柄壺》一文中將數量眾多的雙龍柄壺和國外發現的材料進行了對比,其中就包括了古代波斯遺址中的大量石雕和金銀制品。從對比結果來看,兩者的相似之處非常明顯。
在中亞和西亞,甚至更遙遠的羅馬,雙耳罐(雙耳瓶)并不少見,早在古代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時期,就已經能夠看到。
阿契美尼德王朝 雙耳金罐
阿契美尼德王朝時期 亞美尼亞人朝貢圖
這是位于波斯五都之一波斯波利斯的石刻壁畫。阿契美尼德王朝(550BC-330BC)相當于中國的春秋末至戰國中期。
而在希臘羅馬世界,這種雙耳罐被稱為“amphoreus”,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安弗拉罐”。
這是一種有兩個垂直把手的罐子,在古代用于儲存和運輸食品,比如葡萄酒和橄欖油等。在中國的出土文字記載和實物中,也有相類似的器物。
唐 《文選》抄本背面所繪的安弗拉瓶 | 新疆吐魯番出土
鑒于在中國國內并沒有發現金銀制品的安弗拉罐,也有推測可能帶來的是陶制品,或是外來的工匠進入中原以后帶來了這種器型的概念 。
3
兩種說法都有各自的陣地,那么我們來看一下出現雙龍尊這種器型的時代背景。
從國內現有的考古發現看,雙龍尊集中出現在初唐至盛唐時期,出土的地方集中在大唐兩京,即西安和洛陽。這個地區在當時無疑是最繁華的地方。
根據墓志銘或者相關出土信息,出土雙龍尊的墓葬主人大多擁有比較高的身份,屬于達官顯貴或皇親國戚級別。比較典型的是洛陽唐恭陵哀皇后陵寢出土的鈷藍釉雙龍尊。
唐 藍釉雙龍瓶 | 唐恭陵哀皇后墓出土
恭陵是武則天長子李弘的陵墓,“哀皇后”為李弘之妃裴氏。李弘青年暴斃,太子妃裴氏死后陪葬恭陵。此時正值大唐繁盛期,雙龍尊上的釉色為進口鈷藍釉。
恭陵哀皇后陵寢除了發現鈷藍釉雙龍尊以外,還有一件形制、大小相似的紅釉雙龍尊,釉色白中略紅。
這種器型多見于墓葬,在當時很可能是貴族官宦使用的高級葬具,也是身份的象征。
至于在現實生活中會不會使用雙龍尊,不太好說。但即便有使用,可能也是作為陳列裝飾用品?畢竟相當一部分的雙龍尊,它的口子并不容易傾倒液體,實在不太像能實用的。
隋至唐 青瓷雙龍尊(整體) | 美國克利夫蘭博物館藏
鑒于隋唐兩朝皇室都有胡人血統,跟隨他們創業打天下的重臣也有不少漢化的胡人,對于這種外來器皿的接受程度顯然更高。
從瓷器發展的規律來看,出現新品類的原因主要有這樣幾個:一是外來刺激的影響,二是工匠的靈光一現,三是來樣加工定制。
現存的雙龍尊造型有好幾種類型,不同之處集中在瓶身的造型和雙耳的位置。
上排左:隋 盤口雙龍柄瓶 | 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藏
上排中:唐 三彩雙龍柄壺 | 美國費城藝術博物館藏
上排右:唐 黑釉雙龍柄尊 | 河南博物院藏
下排左:唐 藍釉雙耳壺 鈷藍釉雙龍耳瓶 | 河南省恭陵哀皇后墓出土
下排中:隋 白釉堆塑鳳紋雙龍耳壺 | 美國芝加哥博物館藏
下排右:唐 白瓷雙龍尊 | 英國V&A博物館藏
我們不能說雙龍尊完全是外來產物影響下出現的,畢竟幾乎每個史前文明都有瓶瓶罐罐,但起碼它是有西風東漸的影子的。
就好像佛教傳入中原地區以后同樣經過了本土化,今天我們所說的佛教和印度半島誕生發展的佛教也早已不一樣了。
從器物的演變規律來看,雙龍尊身上體現出濃厚的西亞風情。
安史之亂之后,雙龍尊這種器型出現的頻次明顯減少。我們的下一個問題是:為什么四溢的胡風在初唐、盛唐強勢出現后又迅速衰落?這些有著濃郁西方色彩的器物在唐代中期以后越來越少?
END
生如夏花
短期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