琳琳剛開學沒幾天,一天放學回家突然哭著和媽媽說,不想上學了,有男生欺負自己。
事因是:學校大掃除分配工具時和男同學起了爭執,兩方不讓一急之下,男同學動手打了自己。這個男同學打琳琳不是第一次了。琳琳媽問清這次事情起因結果后,又安撫好琳琳情緒。忍無可忍地在家長群里發了這樣的消息。
都說“熊孩子”背后都有一個“熊家長”,琳琳媽忍無可忍,先禮后兵處理方式得到親戚朋友們一致認可。
朋友圈評論:
@下雪的蘇州:“懟的好,孩子調皮就是不管教的理由?現在小,不管,等以后長大了社會一定會好好幫她管。”
@一個小白白:“大人永遠不知道孩子之間的玩笑,有多惡劣!多傷人(對于孩子來說)!”
@miss宋:“雖然我家是男孩兒,但是我很想說,懟的好!家長的不作為,不管不問,有時候對孩子也是一種傷害。被欺負的孩子不分性別,都需要家長呵護。欺負者的家長更需要教育好自己孩子,這位家長態度不夠積極哦。”
琳琳家教導女兒謙讓容忍,認為女孩子應該文靜才好。結果太過忍讓謙和的孩子,多次被男孩兒欺負。
什么樣的孩子,在學校容易受到欺負呢?
1、溫順謙和,脾氣好好的孩子,遇到這類事總是第一個往后退讓一步得人。有時候越是脾氣好,越是會被一些熊孩子多次,頻繁得欺負。
2、不善于交際,性格內向的“小獨行俠”,做什么事都是一個人,沒有伙伴沒有朋友,不愿意和同學老師溝通。
3、在學校常常被老師批評,學業差,體能差,內心又敏感的孩子。這類孩子成了大家一起打擊欺凌的對象。
4、看顏值的年代,有些長得不出眾,或者丑的孩子也會被欺負。
研究發現,校園欺凌多發生在9—17歲年齡段。14歲之前的孩子,更對事情的是非對錯,沒有一個正確的判斷,并認為欺負同學是一種很酷的事情。這是一種青春叛逆思維。
遇到這樣的尷尬又氣憤的事兒,家長需要怎么引導孩子呢?如何避免?
1. 事后家長要多寬慰孩子,安撫好孩子的情緒。教育孩子不要太過膽小、謙卑、小心,以為退讓一步就能減輕輕傷害。如果孩子被故意、有意欺負,應當場還擊,打回去。青春期的孩子也知道“柿子挑軟的捏”,否則太好脾氣還會遇到第二,第三次被欺負。有問題當場當下解決。我們不做欺負他人的孩子,但也不能被別人欺負了。
2. 多和孩子溝通,鼓勵孩子多交朋友,積極和老師保持聯系。
3. 帶孩子多鍛煉身體,小學階段,身高體胖,強壯的孩子,不容易成為被欺凌的對象。
4. 雙方家長多些溝通,得到一個良好的解決方法。如果遇到“熊家長”那就學學琳琳媽媽吧,直接懟回去,尋求老師或學校的幫助吧。
蕓蕓高級育嬰師,專注于孩子早教、幼兒護理、寶寶心理發育、親子成長等多領域。從備孕到孕期,到寶寶平安降落,蕓蕓一路伴您和寶貝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