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想改造家》即使只有38平蝸居 也要“在一起”好好生活
前言
在一起生存,并不代表在一起生活,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讓老人睡覺舒服一點,大家吃飯方便一點……都是基本的生活需求。其實,夢想沒有那么的簡單,又或者說設計師的使命感也不止于此。對于這個五口之家、這套房子,我們可以做的還可以更多。
——吳方浩、李楠
《夢想改造家》第三季驚艷回歸,第一期就讓觀眾耳目一新,除了別具匠心的房屋設計,節(jié)目中更是處處彰顯濃郁的人文關懷。
《夢想改造家3》首期委托人
從選房來看,雖然這套超小戶型建筑面積僅有38平方,卻是典型的上海老公房,這讓許多業(yè)主有了可借鑒的可能性。“他們家最大的特點不是擁擠不是窘迫而是干凈,這也是最打動我們節(jié)目組和設計師的地方。”這是編導張軼在札記中的開場。本期改造設計師吳方浩與李楠對這家人的印象是和睦的家庭氛圍,讓他們看到了上海人的精致與樂觀。
首期改造項目
設計師李楠與三代人聊起他們的居住夢想,老人說:想有一張能好好睡覺的床。孫子說:18歲了,從來沒有過自己獨立空間。蓓蓓說:她的換季衣服都只能放在娘家。兒子說:想給全家人一個舒適的家。
房屋現(xiàn)狀
38平方的建筑面積、2.7米的常規(guī)層高,老公房常見的戶型,這樣普通房型的背后也給設計師改造工作帶來了不少的難度。
原始戶型圖
問題一:祖孫三人共睡一塌 老人難以入眠
狹小的空間讓“睡覺問題”成為了楊家人的心頭病,重達202斤的孫子要與爺爺、奶奶擠在僅1.35米寬的床上,每晚楊家人都要用板凳、椅子對床進行加長改造,然而即使橫睡加拼椅子,加長成2米的“床”可供爺爺睡覺的空間仍只有0.3米。晚睡晚起的孫子與早睡早起的老人,就在這樣一張拼起來的床上難以入睡。
1.35米的床就是用角落的椅子+泡沫墊拼接而成
問題二:浴室狹小 熱水水壓不足
老房子位于5樓,由于水壓不足,洗澡在這里也成為令人頭疼的事兒。每人洗澡需要在廚房燒三鍋水,每次都要把滾燙的開水從廚房端到衛(wèi)生間,熱氣騰騰的開水、腳下的瓷磚,對于老人而言都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另外高頻次使用的衛(wèi)生間因為沒有干濕分離,早晨洗漱時間也給全家人帶來諸多不便。
洗浴區(qū)無熱水,每次需要從廚房燒水
問題三:擁擠的廚房 僅容一人
入戶的廚房大約只有2平米,灶臺和洗手池占滿了整個廚房臺面,冰箱只能放在孫子與老人的房間,老太太每次燒飯,老先生想去幫忙都無處落腳。
約2平方的廚房
問題三:無家庭聚會空間
因為沒有團聚空間,三代人在一起生存,但并沒有在一起生活,是這個和睦的五口之家最大的遺憾。吃完晚飯,孫子要在小房間做作業(yè),兒子和媳婦有時候在房間加班,老頭子就坐在廚房過道看報紙,老太太打掃衛(wèi)生,直至11點孫子寫完作業(yè),全家人洗漱睡覺,結束一天的生活。
老人只能擠在角落看報紙、電視
問題四:收納匱乏 蓓蓓衣物存放娘家
家里的收納全靠大臥室的衣柜,蓓蓓的換季衣物都存放在娘家,每次換季就來一次大遷徙。另外一個儲藏空間就是廚房一排吊柜,每次老爺爺站在凳子上,老奶奶扶著他,就這樣存放物品。
主臥衣柜是全家主要收納區(qū)域
問題五:洗衣機不方便 無衣物晾曬空間
洗衣機放在廚房邊,和浴缸一樣都沒有上下水,每次洗衣服靠老太太一桶桶的端水,放水也是一桶桶的倒,生活異常麻煩。
洗衣機無下水
改造后
38平米老房改三房兩廳,滿足全家人基本需求的同時,給了更多生活的可能性。
廚房=大廚房+早餐臺
設計師認為廚房是一個家里很重要的場合,尤其是對這戶人家而言,兩位老人很享受廚房時間。廚房也應該是全家人可以一起燒飯、交流的地方,有人切水果,有人泡壺茶,說說工作……所以設計師做的第一個改動就是擴大廚房。
擴大后的廚房
吳方浩在櫥柜中做了一個通風透氣的菜籃子,其實廚房部分蔬菜水果不用存放在冰箱,這樣的柜子就很方便。
墻壁上裝了一個計時器,讓烹飪時間變得更精準
通風透氣的菜籃子
小信報箱是用舊木地板制作,家里的賬單、說明書都有了放置的地方。小小的告示板可以成為家人的交流區(qū)(第一張留言帖就是李楠的“今晚紅燒肉”),掛鑰匙的功能對于家庭而言十分實用,而放花瓶就是設計師留給這個家庭的一個小浪漫。
用舊木地板制作的小報箱
廚房的早餐臺可以轉(zhuǎn)出來與櫥柜鏈接,變成備餐區(qū)、操作臺。定做的兩把椅子都藏在吧臺下面,簡單的早餐都可以在這里解決。
可旋轉(zhuǎn)的早餐臺
客廳=餐廳+書房+老人房
設計師把老人和小夫妻的房間互換,老人在朝南的房間陽光比較好,老人和孩子的房間兼具客廳、餐廳功能,作為團聚更合適。靠墻定制了一排沙發(fā),沙發(fā)和護墻板同樣是用老地板改造而成,在設計師看來,木頭是有生命的,它們可以伴隨這個家庭的成長,傳承他們原來的溫度和記憶。值得一提的是,對于小戶型而言,家具必須兼顧儲存功能,定制的沙發(fā)也一樣。
老人房、孫子的房間、客廳、餐廳四合一空間
護墻板用老地板改造而成
茶幾變餐桌,茶幾通過旋轉(zhuǎn)升高,幾面翻開面積翻倍,嵌在柜子里的兩把餐椅取出來,形成圍合用餐空間,最多可容納10人同時用餐,徹底解決全家團聚或是邀請親朋好友聚餐需求。
茶幾變餐桌
客廳電視背景墻設計了一排書架,老人喜歡閱讀,李楠希望為這個家融入更多可以愉悅精神的、追求生活情調(diào)的設計,而不止是為了生存而已。
客廳書架是可以愉悅精神的區(qū)域
孫子的升降床=晾衣架+沙發(fā)+書桌
孫子因為上大學,每周只回來住兩天,所以設計師在陽臺規(guī)劃了一張升降床,當孩子回來的時候把床降下來即可,平時把床升上去完全不占室內(nèi)空間,兩位老人可以擁有更多的生活空間。
升降床停留在不同的高度可以有不同的用途,完全升上去的時候,可以打開隱藏掛衣鉤,充當晾衣架;把它降到75公分的高度,翻出硬包蓋板,可以充當一個多功能操作臺:書桌、燙衣臺……降低到45公分左右的高度,翻出軟包翻板可以充當沙發(fā)使用。
移動的墻=孫子的獨立空間+老人的獨立空間
吳方浩認為對于馬上成人的男孩子,這些年也許是最后跟家人可以一起生活的時光,他希望這個孩子的回憶里,有那么一段美好是有獨立成長空間也有與家人的親密相處。所以,還是想辦法完成這個幾乎無法完成的任務。
可移動的墻
墻壁常規(guī)狀態(tài)下是共享客廳、餐廳,而移動到老人床的另外一側(cè),空間規(guī)劃瞬間發(fā)生改變。老人有了獨立的睡眠空間,孫子在家的時候有了自己的小空間,沙發(fā)、茶幾、電視機可以根據(jù)兩代人的需求分隔在各自的房間。
一面墻,讓兩位設計師吵到面紅耳赤,簡單的功能背后牽涉太多的設計細節(jié),要便于老人使用、輕便、耐用、易維修、隔音、遮光……一個個方案被羅列出來,一個個方案被推翻,幸好,所有的努力都值得被尊重,最后的解決方案讓全家人充滿了驚喜。
可移動的墻讓老人房隨時變?yōu)楠毩⒖臻g
設計師為老人設計的床擁有兩種模式,第一種模式是雙人床,兩張單人床,為客廳留出更多的活動空間。另外一種模式是兩張單人床,互不影響,中間留出過道,起夜的時候去衛(wèi)生間非常方便。
臺燈是從床頭柜延伸而來
背板依然是舊地板改造
衛(wèi)生間=干區(qū)+濕區(qū)+洗衣房
為了解決早晚洗漱時間的擁堵問題,設計師把衛(wèi)浴空間分離,洗臉刷牙區(qū)、洗澡區(qū)、坐便器區(qū)三間分開,互相不影響。洗衣機放在洗澡區(qū),換下來的臟衣服可以直接放在洗衣機里,洗衣機的高度抬高,老人不用彎腰操作洗衣機,同時下面就放臟衣籃,非常的方便。
衛(wèi)生間分成獨立的三個區(qū)域
馬桶間和沖淋房之間設計了電控玻璃,保證兩個空間同時擁有良好的采光,并且設置自動模式,當兩扇門當中有任何一扇門是關閉狀態(tài),透明玻璃變成磨砂狀態(tài),保證使用者的隱私。衛(wèi)生間里面都考慮了緊急按紐,他們床邊都有,包括一些無障礙的設計,座椅,拉手考慮無障礙設計。
臺盆柜就像一個百寶箱,小小空間考慮藏下一家五口人的牙杯牙具、毛巾,兩位設計師設計了這樣一個超大收納功能的臺盆柜。
主人房=臥室+衣帽間+起居室+咖吧+辦公室
女主人最大的遺憾是沒有地方放衣服,而設計師則為她考慮的更多,為她實現(xiàn)了一個夢幻新房。“花好月圓”裝飾畫靈感來自老房子的吊頂裝飾,加上滿月形狀的臺燈,形成這樣家庭最美好、浪漫的寓意和狀態(tài)。
進門以后看到的是兩邊的衣柜,和一個雙人沙發(fā)。而一個衣柜中隱藏了咖吧和辦公桌。設計師希望小兩口在自己房間里可以有喝咖啡、喝下午茶、看看書的私密空間,享受浪漫的兩人世界。
隱藏的書桌滿足工作需求
設計師把床抬高到1.2米,在床下面做了一個進入式的衣帽間。柜子里拉出來燙衣板、內(nèi)衣收納抽屜……
衣柜里同樣還藏著上床的臺階
U型衣帽間藏在床下,兩側(cè)可以拉出來掛當季衣物,床掀起來就可以走到里面拿換季衣物。衣柜里同樣還藏著上床的梯子,臺階下面可以儲藏。枕頭位置的下方還有一塊小抽板,可以做床頭柜使用的,水杯、手機、書……這些臨睡前使用的物品都有了隨手可放的位置。
舊吊頂=餐墊+餐具+抱枕
就房間里吊頂?shù)膩喛肆ζ诂F(xiàn)在人看來,圖案過時,冒著一股“土”氣兒,經(jīng)過李楠巧妙抽取其中元素,變成餐具、餐墊、抱枕上的美麗圖案。
李楠親手定制餐具
節(jié)目組公布裝修預算
---------Q&A---------
干貨君:吳老師和李老師兩位是第一次合作么?
吳方浩:我們之前合作過很多項目,但是第一次合作這么小的項目。
干貨君:兩位在項目中有明確分工么?
李楠:沒有,但是在合作過程中,慢慢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我越來越感性,吳老師越來越理性,這樣的極端為這個家的設計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包容性。
干貨君:兩個人在項目中會吵架么?
吳方浩:當然會,但是我們都還是理性的人,會講出自己每個設計背后的理由,就看誰能說服誰?
干貨君:這個項目最難的地方是什么?
吳方浩:移動的墻最棘手,其中細節(jié)堪比最精密儀器。每一個設計概念后面都有千百個細節(jié)需要調(diào)整,墻壁、門套、開關……
干貨君:最想給大家說的話是什么?
李楠:生活當然不止茍且,其中就有詩和田野。別總以為詩在遠方,與家人一起好好經(jīng)營生活,詩和田野就在當下。
上海云韜建筑裝飾董事長 吳方浩
李楠
中國高級注冊室內(nèi)設計師
IRIDA國際高級注冊室內(nèi)設計師
倫敦藝術大學切爾西學院 室內(nèi)與空間設計 碩士
多年的海外求學工作經(jīng)歷,使不同流派、不同風格的設計理念在對藝術和卓越的追求中融會貫通,釋放和升華。西方先進的設計理念和幾何美學與東方的精巧儒雅文化底蘊水乳交融,互通互輔,使傳統(tǒng)與創(chuàng)新、科學與美學、時尚與恒久完美溝通,迸發(fā)卓越構思,完成客戶重托。巧思相撞,反復推敲,將最合理最科學的方案呈現(xiàn)給客戶,使每個項目成為眾望所歸的精品,讓尊貴的客戶能享受到來自全球的前沿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