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是中國古代北方游牧民族,興起于今內蒙古陰山山麓,他們披發(fā)左衽,是秦末漢初稱雄中原以北的強大游牧民族。公元前215年,匈奴被蒙恬逐出河套以及河西走廊地區(qū)。匈奴在西漢前期強大起來,屢次進犯邊境,對西漢政權造成了強大的威脅,并控制西域。
西漢時期,到了漢武帝時代,他對待匈奴的態(tài)度十分強硬,絕不妥協(xié)。在他的強烈打擊下,匈奴元氣大傷,再不敢隨意侵犯漢朝邊境。等到西漢末期的時候,匈奴內部又起了內訌,一部分決定歸降漢朝,另一部分被漢軍打的抬不起頭來。
此后,匈奴的勢力越來越衰弱,直到東漢初期才有所改觀。
當時,匈奴再次爆發(fā)內亂,南邊的部分向漢朝示好,表示愿意歸順。而北邊的部分則與漢朝勢不兩立,他們在邊境不斷地制造摩擦,極大地危害了漢朝的邊境安全。東漢剛剛建立,百廢待興,根本無暇北顧。北匈奴見漢朝抵抗不多,更加地有恃無恐。
漢明帝登基后,國家的局勢已然穩(wěn)固。明帝看到北匈奴越來越囂張,于是,決定派兵反擊。永平十六年(公元73年),漢軍在竇固和耿忠兩位將軍的帶領下分兵四路出擊北匈奴。不可一世的北匈奴騎兵,在漢軍的面前根本不堪一擊。漢軍勢如破竹,所向披靡,一直將北匈奴趕到了天山一帶,并且,收復了伊吾(今哈密)。
漢和帝即位后,國家的綜合國力更加強盛了。永元元年(公元89年),漢軍再次向北匈奴進軍,大敗北匈奴。看到漢軍士氣正旺,漢和帝并沒有見好就收。永元三年,他再次令漢軍發(fā)動對北匈奴的攻擊。北匈奴早已見識到了漢軍的厲害,知道不敵,只好且戰(zhàn)且退,向西邊逃竄。自此,北匈奴已無法在本土立足,他們越逃越遠,甚至,逃到了伊犁河流域。
北單于率領匈奴殘部在伊犁河流域的烏孫國立足后,仍然賊心不死,繼續(xù)在天山以北騷擾漢朝。他們趁漢軍不慎,偷襲伊吾并將漢朝的將軍索班殺死。看到北匈奴死灰復燃,漢朝再次加大了對邊境的保衛(wèi)。元嘉元年(公元一百五十一年),東漢大將司馬達擊敗了北匈奴的呼衍王,北匈奴被迫再次向西撤退。
第二次西遷,他們逃到了錫爾河流域。錫爾河面積很大,在如今的烏茲別克和哈薩克等國家中都可以看到錫爾河。在公元160年左右,北匈奴逃到了這里。此后,北匈奴一直繁衍,甚至,在公元290年前后來到了頓河以東的阿蘭國。殘忍的北匈奴人將阿蘭國的國王殺死,然后,占據(jù)了阿蘭國。擺脫了四海為家的流竄生活后,北匈奴在阿蘭國休養(yǎng)生息。
實力逐漸恢復后,他們不甘心只有這么點地盤,于是,向東邊的哥特人發(fā)起了掠奪戰(zhàn)。公元374年,匈奴大軍浩浩蕩蕩地渡過頓河,攻向東哥特人。面對剽悍兇惡的匈奴將士,東哥特人根本無力抵擋。匈奴軍士越戰(zhàn)越勇,一直將東哥特人趕到了西哥特人的地盤。東哥特人本以為匈奴在占領了他們的家園后便會放過他們,但是,事情的發(fā)展遠遠超出了他們的想象。
貪得無厭的匈奴繼續(xù)向西追擊,想要把東哥特人連同西哥特人徹底消滅。看到匈奴如此行事,哥特人除了拼死一戰(zhàn)外別無他法。在德行涅斯特河,哥特人將所有的精兵猛將都集結起來,準備和匈奴拼個你死我活。不料,匈奴人另出奇計,在夜晚趁黑跑到了河流的上游,然后,從背后偷襲,打了哥特人一個措手不及。
事發(fā)突然,哥特人不知如何是好,只能繼續(xù)向西逃跑。匈奴將士在后面緊追不舍,直殺的哥特人屁滾尿流。自此,匈奴已經(jīng)攻下了哥特人的全部地盤,并占據(jù)了南俄羅斯草原。匈奴不但獲取了大片的地盤,還有了更大的草原。于是,他們的人口急劇增加,并迫切地想要繼續(xù)向外擴張。公元三百八十四年,匈奴向美索不達米亞進軍,并占領了愛德沙城。
次年,匈奴入侵薩珊波斯帝國,在歐洲打出了自己的赫赫威名。公元395年,龐大的羅馬帝國爆發(fā)內亂,分裂成了東西兩部分。而此時的匈奴首領,是好勇斗狠的烏爾丁單于。烏爾丁一直對羅馬帝國垂涎三尺,只是畏于羅馬的強大而不敢輕舉妄動。此時,他看到羅馬分裂,頓感有機可乘。公元400年,烏爾丁向西進軍,在攻打意大利的同時,也不停地騷擾羅馬。
對此,多瑙河流域的各個國家為避其鋒芒,紛紛向西羅馬進軍。這樣一來,西羅馬更加岌岌可危。公元408年,烏爾丁率眾攻入西羅馬。但是,他在大喜過望之時,卻忽略了自身的防衛(wèi)。西羅馬軍隊趁他不備,突然向匈奴發(fā)動襲擊。此戰(zhàn)中,烏爾丁拼死沖殺,但還是被西羅馬人殺死。烏爾丁雖死,可匈奴擴張的步伐仍未停止。
公元445年,阿提拉登上了單于大位。比起烏爾丁,阿提拉的野心更加大。烏爾丁只是想要掠奪更多的資源,可阿提拉竟想要征服整個歐洲。他一掌權,便迫不及待地向北歐和東歐發(fā)動戰(zhàn)爭。匈奴軍隊所到之處,民眾無不望風而降。公元452年,阿提拉率領大軍翻過阿爾卑斯山,擊潰意大利軍隊后,又再次進攻西羅馬。
西羅馬皇帝看到匈奴對自己不依不饒,早就下破了膽子,于是,趕快派人議和。阿提拉本想一舉攻下羅馬城,可恰巧軍中發(fā)生了瘟疫。無奈之下,阿提拉同意撤軍,但點名要帶走西羅馬皇帝的妹妹。西羅馬皇帝雖然心在滴血,可還是將妹妹送給了阿提拉。公元453年,阿提拉再次納妃。但是,當他激動萬分地進入洞房后,卻神秘地死在了婚床上。
阿提拉死后,匈奴帝國群龍無首,瞬間失去了主心骨。阿提拉的幾個兒子只知道爭權奪利,根本沒有穩(wěn)定人心的能力。從此之后,匈奴帝國如江河日下,失去了往日的壓制力。公元468年,阿提拉的一個兒子想要東山再起,但遭遇了慘敗,他自己也戰(zhàn)死了。曾經(jīng)戰(zhàn)無不勝的匈奴帝國,就這樣淹沒在了歷史的長河中。
匈奴帝國崩潰后,西羅馬帝國也走向了滅亡。由于,長期受到匈奴帝國的壓制,西羅馬帝國早已風雨飄搖。公元476年,日耳曼軍隊攻下了羅馬城,西羅馬帝國宣告滅亡。
參考資料:
【《史記·匈奴列傳》、《匈奴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