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地震的震源機制解已經出來了,沒有太多意外,是逆沖型地震,發震斷裂應該是龍門山斷裂系的前緣斷裂的南段一雙石斷裂。
龍門山斷裂帶有前、中、后三條主斷裂,還有一條隱伏的前鋒斷裂。
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的發震斷裂就是主中央斷裂:2013年蘆山地震的發震斷裂是隱伏的前鋒斷裂,此次,2022年6月1日的蘆山地震,發震斷裂應該是前緣斷裂,即雙石斷裂,這些斷層在平面上是平行展布的,其實深部連在一起。
安縣-灌縣斷裂是龍門山的前緣斷裂,向南延伸就是雙石斷裂,也就是此次地震的發震斷裂,再往東,還有許多地震向四川盆地內延伸,層層推覆,向前延伸,地質學中稱之為逆沖推覆構造。
向東一直延伸到龍泉山斷裂,這些地震的成因機制類似。青藏高原向東擠壓,遇到四川盆地這個硬塊,傳遞過來的擠壓應力在此逐漸積累,隔一段時間釋放一下,這幾次地震都是這個成因。
需要指出的是,汶川地震的發震斷裂和此次蘆山地震的發震斷裂,變形作用不同,造成的破壞性也有不同。
據研究,造成汶川地震的北川映秀斷裂:
斷裂帶寬為180~330m,高角度,鎖閉斷裂或粘滑斷裂,震后能快速愈合,易產生大地震,地震時斷層滑移速率快、產生高溫,破壞性極其強。
而其前緣的灌縣-安縣斷裂此次蘆山地震發震斷裂的北延):斷裂帶窄(40~50m),低角度蠕變斷裂,不易愈合,不易產生大地震,
斷層滑移速率相對慢、不產生高溫,破壞性相對弱(上盤稍強)。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