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回憶
River 琳茜
一條童年的路
充滿可愛的回憶
充滿想象的魔法
帶有晶瑩翅膀的仙女來到身邊
夢幻的世界
那單純童真的心靈 相信一切
笑著 走著
等待著天使降臨在自己成長的路上
一條童年的路
在兩翅蟬云末梳起的時候
有著纖纖細手 露濃花瘦
薄汗輕衣透
捧蝴蝶 配鮮花
莞爾一笑 綠水蕩漾
朝遠方飛 向夢想跑
童年的時光
伴著滴答的鐘聲
穿過夏日的艷陽 冬日的寒冰
卻有雪一般潔白的心
時間如何分配?壓力如何化解?是啊!怎么辦?無數的擔憂涌上心頭;一個個問題被解決掉,一個個問題又加倍涌現;補作業,寫檢討,上房揭瓦;是啊!擔心的都來了,懊惱,對時間的懊惱,對自己的懊惱;自己對自己的不滿意,周圍人對自己的祈禱,一切蜂擁而至……
停留在確定性中可以是一種選擇,而接受不確定性是需要勇氣的。但那些未知的領域,我們每個人與可能性的自己匯聚的時候,就是超越自己,與卓越的自我相遇的時刻,與神性的自己相遇的過程。那些可能性的價值就在于我們的生命可以得以延伸,世界可以變得更加廣袤。
一、我們的豐盈之路
帶著不同的心情,帶著各自的焦慮,帶著莫名的期待,帶著這樣的可能性,我們開始了這段遠行之路,也許,那些擔憂都會在時間中得到最好的解答……
美術跑班、社團的孩子經歷了環境、人物角度的豐富之旅。
而英語段H1的孩子們呈現了教材情景劇《美好的一天》,這些成長在點滴間全然呈現。
英文H2階段經歷了什么呢?
In this term we learned a lot of interesting things. Let’s have a review trip. first, we are learning songs .We learned popular hit songs, classics songs .We tried to edit songs. We read romantic poems. Second,It is our Journey on the Stage.We had Fancy dances, We had beautiful songs and interesting plays .We started Speech.Third,our musical play! We learn the famous plays.We practiced and chose the characters. It is the final performance.Fourth. Our Fancy Activities:Halloween celebrations,English School fair.Fifth. Our works, Our film reviews publishing ,Our Travel Plan.Sixth. Our English Books Reading,Our Reading Profile .
The books we read.
群曉:信息技術課不就是計算機課嗎?
向上滑動閱覽
為什么叫做信息技術課呢?其實這門課程從另一個角度來了解這個世界。物質、能量與信息組成了這個世界。愛因斯坦的質能公式證明了質量與能量可以轉換,而物理四大神獸中的麥克斯韋妖又證明了能量與信息可以轉換,當然,這些都遵守能量守恒定律。隨后我們了解到人類歷史上五次信息技術革命——語言的產生、文字的發明、造紙和印刷術的發明與普及、再然后有了電磁通信、最后到了我們這個時代計算機和網絡進行的大規模信息處理,信息傳遞量越來越大,傳播速度越來越快,傳遞效率越來越高。
大家知道身邊的各項計算機設備,電腦,手機,IPad,這些智能設備里的芯片它的歷史嗎?知道馮諾依曼原理么?知道硬件與軟件聯合組成了計算機嗎?
這些都是計算機科學的基礎。而作為計算機基礎的核心,則是二進制。二進制是計算機的語言,在此基礎上,通過各種編碼方式,計算機可以儲存文、圖、音視頻等各種信息。
我們的生活時時刻刻都在對各種信息進行收集和統計,而電腦則是我們收集信息以及分析統計信息最好的幫手。Word和Excel軟件首當其沖,通過Word我們學習了如何對文字進行處理,通過Excel我們學會了如何對數據進行分析。Excel的常用功能——公式與函數、篩選與分類匯總、數據圖表和數據挖掘都是幫助我們更好的進行數據統計與分析的工具。
冉:從遠古到南北朝
向上滑動閱覽
歷史的車輪已經走遠,時代的腳步正在前行,曾經有多少英雄人物都已成為永久的歷史,他們有的被后人瞻仰緬懷,有的被人唾棄,還有的被人遺忘在不被人察覺的角落。他們的死有的輕于鴻毛,而有的卻重如泰山。利用這個機會,我來對一些我熟知的歷史人物做一分析,借此表達一下我的理解和看法。
我們都曾聽過許多的神話傳說,而最早的那一刻就是黃帝和炎帝的故事,皇帝一生下來,就很有靈性,出生不久就會說話,幼年時聰明機敏,長大后誠實勤奮,成年以后見聞廣博,對一切的事物看得都很清楚。并且他與蚩尤的那一戰最終也是靠自己的智慧把蚩尤給他所有的“考驗”,全都給破解了。后來就慢慢的到了堯、舜、禹為圣王的時代了。
周人來自關中平原,條件本不好,但是卻懂農業,以合適的人為領袖,得以逐漸興盛。后來武王討伐那個荒淫無度的紂王,取得了天下,周公又訂立了宗法分封和禮樂制度,周的模樣越來越好了。幾年之后,成王長大,能自己處理事情了,周公就把政權還給了成王,而這時的周公仍然站在臣子的位置上仍謹慎恭敬。
周公所創立的宗法分封制,經過周厲王的暴虐,周宣王的頻繁用兵,到周幽王時代,王道不復,天子不再是天下穩定的中心,諸侯們也不去聽天子的話,于是,天下進入了春秋的亂世。能臣管仲便生活在這個時代,他輔佐齊桓公,以尊王攘夷,興亡繼絕的大功,成就了齊國霸業。
可惜霸道未能長久,于是有百家爭鳴,試圖找到新的安定天下的辦法。最終,秦始皇嬴政依靠法家思想統一六國,實現了許多國君夢寐以求,但無論如何都實現不了的政治夢想。但暴政之下,僅僅到了秦二世,秦國就亡了。
秦失天下,群雄逐鹿,最終漢高祖劉邦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布衣天子,這其中可能是天命所歸,可能是運氣好,但更重要的是相較于項羽這類表現于外的英雄,劉邦知道自己的不足,懂得用人。我認為劉邦之英雄更為難得!
劉邦去世之后,經文景之治,就到了漢武帝劉徹。劉徹的一生,稱得上雄才大略,最重要的三件事情分別是:擊匈奴、通西域和獨尊儒術。可雄才大略的另一面則是窮兵黷武,到他的晚年,民不聊生,幸虧他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并勇于改正,漢朝才沒有滅亡。
西漢之后是東漢,東漢的末年有一位英雄——曹操。曹操的一生有許多重要的經歷,比如:黃巾起義、討伐董卓、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創建魏國……,最終,他傳給了自己的兒子——曹丕,于是就進入了三國。
西晉統一之后,天下很快因“八王之亂”陷入動蕩之中,王導就生活在這個時代。他從小到大讀的都是儒家的書,為了在這個亂世給百姓謀一處休養之地,帶著瑯玡王司馬睿一起來到江東,最終建立東晉,當時有一句話:王與馬,共天下。后來,當他的堂兄王敦反叛的時候,他站在了朝廷的一邊,平定了叛亂。不管從哪件事來看,都可以說他是一個正直的人。
永嘉南渡之后的中原,因胡漢之間的沖突無法解決,戰爭不斷,直到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在祖母馮太后的教育下,堅定地推行漢化改革,胡漢之間才開始消除隔閡。可惜孝文帝去世不久,北魏還是發生了內亂,天下再一次陷入動蕩之中。這個亂世還要到隋唐統一才真正結束。
自然:地球探索
向上滑動閱覽
進入初中,我們有了一門新的課程,就是地理。這學期我們研究的主要對象是地球。
首先,地球有沒有起源呢?當然有,科學家們認為世間萬物都是由一個奇點大爆炸產生的。地球就是由一個有引力的核,不斷吸引其他石頭集聚而成。
那么地球上的水又是怎么來的呢?是由含水的彗星不斷砸向地球帶來的,最終形成了海洋,話說七分海洋三分陸地。我們探究了大陸和海洋原來是連成一塊的,但后來因為巖漿在內部運動,造成了板塊漂移。
那么我們人類是怎么演化的呢?是因為非洲的東非大裂谷那里的古猿遭遇了生存危機,被迫從樹上下來生存,逐漸演化成為了人。后來又遷徙到世界各地,形成三大人種。
生活在地球各個角落的人,是怎么認識地球的呢?人們首先認為大地是平的,有“天圓地方”之說。后來有人認為太陽是圓的,月亮是圓的,大地可能也是圓的。最終經過探究,發現確實是個圓球,也就了“地球”之稱。接下來,人們在生活中需要在地球上定位,于是發明了“經緯網”,大約就像這樣樣子。然后,人們發現太陽和月亮在不斷變化,探究出原來地球會自轉。還根據四季變化,探究出地球會斜著身子繞太陽公轉。
回到地表,人們發現大地上有許多地形,并根據特點為他們命名。是什么力量塑造了它們?原來是風和水呀,大約可分為風蝕,風積,水蝕,水積等。
那么如何把這些豐富的地形表達在紙上?人們發明了一種工具——等高線地形圖。
在我們身邊,還有一種東西,我們看不見它,但它卻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這個東西叫大氣。
大氣每時每刻都在運動,其中有一種典型的運動叫熱力環流。
由于地球自轉,地球表面的大的熱力環流圈就變成了三圈環流。三圈環流在近地面形成的氣壓帶影響了空氣流動,進而形成了風帶。
這些因素導致了全球各個地域的氣候都有自己的特點。有的炎熱干燥,有的高溫多雨。
我覺得這個特別好玩,所以嘗試用圖畫來表達我的理解。
義之:道德與法治之旅
向上滑動閱覽
這學期,我們接觸到了很多主題。第一個主題是新學期、新開始,接下來是友誼、親情與師生情,這些情感是我們生命中很重要的情感,這些情感是我與他人的對話。除了和他人對話,我們還和自己對話。我們學了我是誰、生命永恒嗎?珍視與敬畏生命、生命的意義與價值等。我們每個主題學完之后,都進行了主題寫作,最后選出精彩作品在課堂上也做了演講展示。
對于這些主題,我們都是先從本能、心理、理性、德性四個層次對觀念進行了建構;在對觀念充分建構之后是對教材中案例進行辨析,看生活中的案例具體處于什么層次;通過前面的觀念建構和案例辨析,最后我們清楚了實際學習、生活中我們該如何和他人相處以及如何和自我對話,也有了對生命的深入思考。
晨靜:生物之旅
向上滑動閱覽
生物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對于它的存在似乎習以為常。可是生物到底是什么?我們到底要研究什么?懷著這些疑問,在學期初,我們就一起在校園中觀察各種事物,通過觀察和歸納總結,我們知道了:生物之所以能稱為生物,與它所生活的環境密不可分。所以,我們要像科學家一樣探究生物是如何與環境互動的!
為了尋找這個規律,我們沿著生物進化的長河往前推,開始研究地球上最早出現的生物——也就是組成現在生命體的最小單位——細胞。
細胞到底長什么樣子?又是如何在環境中存活下來的?這個時候,一個新的工具——顯微鏡出現了,我們在顯微鏡下觀察了許多生物:洋蔥、菠菜、青椒、人血等等,而植物細胞、動物細胞的樣子也清晰起來。原來洋蔥表皮細胞沒有葉綠體,而菠菜和青椒的表皮細胞有葉綠體;原來,植物細胞和動物細胞都有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都有獨特的結構。記得那一段時間,大家都完全被顯微鏡中的世界迷住了,什么東西都想放在顯微鏡下瞧一瞧,有人去接了一壺西湖的水,大家興奮的將它在顯微鏡下觀察,在其中找到了許多微生物。
在我們在習得觀察、歸納的科學方法時,也有許多趣事,使我到現在還記憶深刻的是制作人血裝片的時候,一些人滿懷期待卻又猶豫不敢獻血,最后還是不情愿地獻出了血,那糾結的樣子很好玩。還有的人,聽到要獻血就像打了雞血似的,削尖了腦袋想去獻血,不知道是真的就想放血還是想看自己的血細胞。細胞探究的第一步完成了,那么,長成這樣的細胞是如何與環境互動呢?這些不同的結構在細胞城邦中都發揮著怎樣的功能呢?
我們依次探究了細胞壁、細胞膜、葉綠體、液泡,在顯微鏡下觀察它們微觀的樣子,然后猜想它們的功能,緊接著就是設計實驗證明我們的猜想,過程中我總是覺得不真實,害怕失敗,但科學家不就是在一次次失敗中總結經驗從而建造了科學大廈嘛。最后,我們探究了我認為最偉大的細胞結構——細胞核。幾乎所有細胞器的運行都是由它控制的,它還掌控著關乎生存繁衍的“大事”,不僅控制著生物的生長與發育,還決定著生物的遺傳性狀,妥妥的細胞中的老大!探究過程中,還有一個令人稱奇的實驗,就是克隆實驗:取母羊a的無核卵細胞和母羊b的乳腺細胞核融合,植入母羊c的體中,母羊c分娩后生出的寶寶卻與母羊b的樣子最相似,這簡直太不可思議了,我萬萬沒想到“克隆”技術居然是由細胞核衍生出來的,我想生物的神奇之處就是它的不可思議。
探究清楚細胞城邦后,我想問:細胞會變化嗎?當然會。那如何變化呢?緊接著我們走進了細胞的一生。首先,細胞要生長,生長就要長大,如何長大呢?分裂?可以,但是細胞會一直分裂下去嗎?不會。如果細胞一直分裂下去,那我們可能都變成一坨肉球,也太可怕了。所以,生物的細胞分裂到了一定的數量,就不會繼續分裂了。更奇妙的是:在這個過程中,為了讓我們更好的生活,細胞開始“變身”啦:它們分化成結構、功能各不相同的細胞,而不同功能的細胞再構成組織、器官、系統,讓我們高效、有序的活著。這簡直是進化神的奧秘!當然,最終細胞也會走向衰老,直到死亡。但是,看似一帆風順的一生也總會出現意外,細胞會發生變異。比如:我們熟知的癌癥就是細胞的遺傳物質受到某些刺激,變成能不斷分裂的癌細胞,最終導致惡性腫瘤、癌癥等,蔓延性極強且很兇險。希望祝在座的各位原理垃圾食品,常常鍛煉身體!
整個細胞的探究過程中,我們不斷觀察、提問、猜想、設計實驗去驗證,艱難的總結出了實驗探究的基本原則,首先要控制變量,還要有對照實驗,甚至可以二次對照多次對照,當然還要重復實驗否則的話是很難排除偶然因素,而實驗材料的選擇也非常重要。
帶著對細胞的發現,帶著科學探究的技能,我們繼續探究,開始研究較復雜的生物與環境的互動規律。選什么比較好呢?當然是與我們關系最密切的生物——植物,而其中最常見的就是被子植物。植物的每一個結構都不是隨意長的,其實都是為了讓它能夠繁衍下去。綠色植物的一生從一顆種子開始,它要具備特定的結構與技能,才能萌發。萌發后先長出根,因為吸收營養生存下來是首要任務,而它向下生長是為了更好的向上生長,所以,接著長出莖和葉,可以一邊光合作用制造營養,一邊把營養運輸到各個地方,讓它不斷地生長。最后,當然是完成繁殖,這還要靠機智的花朵、果實和種子,就這樣一代代繁衍下去。
自然分享語文詩詞創作,《詩經》《離騷》精彩詩評,教材中的精確寫作練習,知道大課程中《仲尼弟子列傳》的精彩人物評析,最后《安提戈涅》的主題討論與寫作,以及孩子們舞臺的閃亮演出。
冉、宸、粟三位同學分項了七年級上半年對數學觀念是如何探究的,并且還嘗試了七下某些單元的思維之旅,讓我感受到了數學的魅力。
二、我與世界
這些豐盈,都是我們一起一步步走過,而我們的世界,也在一點一點發生著變化,我們可以有更多的視角與周圍的世界互動,我們可以更深刻地洞察世間萬物,嶄新的一切,在悄然改變著我們……
辛巴:探究生物的呼吸作用
向上滑動閱覽
我們繼續探究之路,先請大家觀察一個現象:這里有兩個密封的瓶子,甲瓶中裝著500粒被水泡過,處于萌發狀態的綠豆種子,乙瓶子中則裝著500粒被煮熟的綠豆種子,煮熟的種子毫無疑問已經無法進行生命活動死去了。現在,我將一根點燃的木條分別伸入瓶中。來看一下:我先把點燃的木條放入熟種子的瓶中,它依然在燃燒,然后把它放到萌發種子的瓶里,結果:它一下子就熄滅了!這是為什么呢?火進入這個瓶子后,瞬間就無法燃燒,只有一種解釋,就是這個瓶子里的所有氧氣已經被吸光了,那氧氣去哪兒了呢?這個瓶子里只有正在生長的萌發種子,而死種子也并沒有讓火熄滅,這就說明:萌發的種子把氧氣吸走了,這簡直就像我們人類的呼吸呀!而植物竟然也會像我們人類一樣,呼吸?!我們就管它叫做呼吸作用。
那么,問題來了:種子為什么要呼吸呢?當然是因為它要生長啊,就像人類一樣,呼吸是給我們提供能量的,而能量從哪兒來呢?體內的有機物?但有機物只是能量的儲存站,不能直接供能啊,它必須被分解才能產生能量!這是一種怎樣的變化?這是一種神奇的化學變化:光合作用產生了有機物,而呼吸作用居然要把有機物分解,產生能量,而這個化學變化過程,必需有氧氣的參與,不可思議。
那么,呼吸作用到底是怎樣一個過程?我們已經知道:呼吸作用必須消耗氧氣和有機物才可以,這個化學變化的原料是有機物和氧氣毫無疑問,但有吸入就一定有排出,相對應的,它肯定會排出二氧化碳,同時產生能量,可能還有水分,因為我們在生活中見到,很多蔬菜放久了之后會在桌子上積一堆菜水,這就是呼吸作用產生的啊!當然,這只是我的猜想。
有了猜想,就要做實驗驗證。
我們先來驗證:呼吸作用能產生二氧化碳。怎么做呢?其實跟我們之前實驗非常的相似啊!就是兩個問題:首先,收集呼吸產生的氣體;然后,檢驗這個氣體是否是二氧化碳。如何檢驗?我們以前學過一種特別的方法檢驗二氧化碳:就是二氧化碳會使本來清澈的石灰水變渾濁。那么,如何收集這個氣體呢?我們可以設計一個收集氣體的裝置:一個密封的瓶子,里面裝著500粒正在生長的萌芽的種子,這樣就可以了。
但是,收集到的氣體怎么出來呢?所以,瓶蓋子上接一根軟管把氣體通到檢驗裝置——一個裝著澄清石灰水的試管中。這樣基本就OK了。可是,產生的氣體一定會轉移過來嗎?為了保證這個目的,我又在瓶子上方連接一個小的裝置,里面裝滿水,先不打開,等瓶內氣體產生足夠多了,再打開裝水罐子的開關,讓水進入密封的瓶中把氣體擠出來,通過軟管流到澄清石灰水的試管里,這樣設計就非常完整了。
但是,這時我卻認為這并不是非常完整的一個實驗,我們要更有說服力,就必須要設置一個對照組,于是我就設置了一個一模一樣的裝置,但是里面裝著的卻是不能呼吸作用的,已經死亡的熟種子。
實驗后的結果是什么呢?我發現:死種子連接的軟管通到澄清石灰水中并沒有明顯變哈,甚至連氣泡都沒有冒出;而能呼吸的萌芽種子,通到的澄清石灰水后,發現,有大量氣泡冒出,并且澄清石灰水逐漸變得渾濁了。這就可以說明,種子呼吸產生了許多氣體,而這個氣體就是二氧化碳。所以最終就證明了我們的猜想——呼吸作用能夠產生二氧化碳。
接下來,我們再來驗證一下:呼吸作用能否產生能量。
能量這個東西好像非常難以檢測,但我們仔細想想,能量有很多表現形式:光能,電能,熱能等等,而生物呼吸產生的能量,當然有一部分會被它自身利用,但是剩下大部分會以熱能的形式散失。那么,我就來看看:呼吸能不能產生熱能?怎么做呢?像之前一樣,拿一個完全密封的瓶子,裝上500粒萌芽種子,然后插上溫度計,放置一晝夜,觀察溫度計的讀數是不是增高了,也就能知道呼吸作用是否產生熱能。
但是,即使它溫度升高了,就一定是呼吸作用造成的嗎?所以,必須設置一個對照組,讓它不會進行呼吸作用,這樣一來只要兩組溫度有差距,就一定是因為呼吸這個變量。所以,兩個密封的瓶子分別裝500粒萌芽種子和500粒煮熟的種子,同時插上溫度計,一天后讀數。實驗后的結果是什么呢?我發現:萌發組的溫度由最初的18度上升到了18.5度,熟種子組溫度反而由最初的18度降到了16度。放了24小時左右,已經能夠產生挺大的溫度差了,說明呼吸作用是在爭分奪秒的產生能量啊!這一點點差距,也足夠證明我們的猜想:呼吸作用能夠放出熱量。所以如果您家的瓜果蔬菜在密閉空間里,放長了會有發熱現象,您并不需要驚喜,這是它的呼吸作用產生的熱量。
那么,接下來證明呼吸作用是否會消耗有機物?是否會產生水?思路其實是一樣的,比如:讓植物呼吸一段時間之后,通過淀粉檢測,它是否消耗了有機物,這里就不再詳細說了。
通過這一系列的探究我們知道了,呼吸作用就是:有機物在氧氣的參與下,分解成二氧呼碳、水和能量的過程。它和光合作用是相對的,一個將有機物變無機物,一個將無機物變有機物,而呼吸作用在運作的同時,也會產生能量。
A我們是用種子進行的探究,那么請問:一般的綠色植物需要呼吸嗎?當然!根、莖葉,植物的所有器官都要生長啊,而生長就需要能量,需要能量就必須呼吸,呼吸是植物生長的必然性啊!所以如此之多的生物,不管是植物還是動物全都必須呼吸,它就是生物生長的動能啊!
B不僅如此,呼吸作用還可以和光合作用同時進行,在自然界進行物質間的循環。而我們在掌握了呼吸的本質之后,就可以用它來辟謠,或者解釋一些固有的想法:比如說大部分人都認為有了植物氧氣當然清新了,這是當然的,白天陽光比較多,植物大部分是在進行光合作用,呼吸比較弱,此時空氣很清新,但是在晚上沒有了光,植物主要進行的是呼吸作用!所以經常有人把自己的臥室裝扮成熱帶雨林,如果你的房間還有一些封閉,那我建議您到了晚上還是開窗睡覺比較好,因為植物晚上就全都在跟你搶氧氣呀!
C 整個呼吸作用被我們建構完畢后,我們就來想想,是不是所有的生物呼吸都需要氧氣呢?應該不是吧,我們人類很多時候也可以進行短暫的無氧呼吸,比如:無氧運動完了之后會覺得肌肉酸痛,這就是細胞無氧呼吸的結果,產生了乳酸;比如:我們吃的土豆,在某些情況下也可以進行短暫的無氧呼吸,產生乳酸和酒精,這也就是為什么小麥、高粱可以用來釀酒,因為他們無氧呼吸會產生酒精。所以,我們吃到的果蔬、運動時酸疼的肌肉、我們喝的酒,以及此刻生命的維持都和呼吸作用密不可分,呼吸作用如此低調卻又如此強大。
頌堯:二進制
向上滑動閱覽
在分享我要演講的內容之前,我們先來玩一個小游戲。大家平常可以用一只手數到幾?一般都只能像這樣1、2、3、4、5、6、7、8、9數吧。但是我可以用一只手數到31,是的,你沒聽錯,就是一只手。你現在肯定對我有些質疑,你還會疑惑:一只手就五個指頭,怎么可能數到31呢?OK現在請你看好我的表演:
我從小拇指開始數,這是1、這是2,3你會以為我會伸出這個指頭,但其實并不是,3其實是這個。為什么呢?小拇指是1無名指是2,1+2=3。也就是小拇指加上無名指。4就是中指。那5呢?5其實就是4+1,也就是中指加上小拇指。6就是4+2中指+無名指。7、8、9、10……那就以這樣的方式一直數就數到了31。
在數的過程中,你有沒有發現一個規律,就是前一個手指是后一個手指的兩倍,小拇指是1,無名指是2,中指是4,食指是8,大拇指是16。如果把手指伸開寫作1,手指閉合寫作0,那就可以把這32個手式寫成用0和1表示的數字,比如:10、100、1010,這些數字和我們的0~31有一一對應的關系,而且按照這個數數的規則,用1和0表示的數字可以一直往下數,那這其實就是一套記數系統,也就是二進制。
既然二進制與我們常用的十進制是一一對應的,那二進制數如何轉換成十進制?我先來舉個例子,比如100。從頭開始數01、10、11、100,是第四個,也就是二進制的100是十進制的4。你發現沒有,它是逢二進一,就是它的個位,到二的時候就會向前進一位,那它的第二位也就是個位左邊的那一位,他需要個位進兩次,他這一位才能再進,如果是進一次,也就是個位一次二,就是2??1,那進兩次就是2??2。就是100。那1000呢?就是兩個100相加,就是2??100。你會發現他每向左加一位都是再??了一次2,那一直??2不就是2的幾次方嗎?10就是2的一次方,100就是2的2次方,以此類推,你會發現2的指數是這個數的位數?1。那這就有公式了,就是2的r?1次方,r是位數。
那二進制對我們現實生活有幫助嗎?好像是沒有,我們平常生活一般用的都是十進制,根本用不到二進制。那二進制它的意義何在?
1701年德國數學家、哲學家萊布尼茨發明了二進制。當時他僅僅是發明了這樣一個思維游戲,實際上也沒有什么用。但是在兩百年后出現了電子計算機,計算機他的底層邏輯和二進制是天然匹配的,就是開與關、有電或沒電。于是,二進制就成了計算機天然的語言。但是這還有一個問題,二進制寫起來很長很長,會非常麻煩,如果轉成十進制計算又不那么方便,那人們就去想怎樣可以把這個數據變短一點。后來人們便想出了一種辦法,就是把二進制轉換成八進制和十六進制。
八進制就是逢8進一,十六進制就是逢16進一。我們來看幾個例子:
二進制的111等于八進制的7,再加1
二進制是1000,八進制寫成10
就是說8在二進制寫成1000,在八進制寫成10(逢8進一)
同樣二進制111 111等于八進制77,再加1
二進制是1 000 000,八進制是100
也就是二進制的每3位正好是八進制的一位。三位一切,就可以很方便的把一個長二進制數表示成比較短的八進制數。
十六進制如何轉換成二進制?再說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什么是十六進制,十六進制字面意思就是逢16進一,也就是123456789 A B C D E F,你也許會問,為什么9后面就是ABCEF呢?這其實是因為我們沒有創造出比9較更大的單個數字符號,于是人們就用字母來代替。
那他進位是怎樣進的?A在我們十進制當中代表的其實就是10,B就是11以此類推,F就是15。那F的下一位是什么?16,而他是逢16進1,于是這就變成了10,10繼續往下數11,12,19,1A,1B……1F。這里下一位就要再進,于是就變成了20那么以此類推之后他進位方法是一樣的。這是十六進制。
那我們接下來來看這個表格,十六進制的F=二進制的1111,十六進制的10也就等于2進制的10000,在這個過程中二進制從原來的1111加了1到了下一位變成了10000,F同樣也加1就變成了10。也就是說,二進制的四位等于十六進制的一位。你看1111就等于十六進制F,而F只有一位二進制他有四位,他們兩邊在同時+1二進制變成了10000,十六進制變成了10。二進制他這時候是五位,而16進制他現在才是兩位,這個得出來二進制,它的四位等于十六進制的一位。那我們遇到一個二進制的數,我們就可以把它四位劃分,看這四位的二進制轉換成十進制等于幾,然后在用十進制去轉化到十六進制上。
我來舉個例子,二進制數101010110,這個數我們先把它4位一劃分,就變成了1,0101 ,0110,我們先看十六進制的個位,也就是0110,0110轉換成十進制是幾呢?這里教給大家一個8421法。還記得我單手數數嗎?小拇指是1,無名指是2,中指是4,食指是8。
所以0110就是4+2=6,那十六進制的個位就是6,我們再來看他左邊的一位,也就是0101,4+1=5,那十六進制他左邊的這位就是5,最后再來看1,他這位其實就是0001,因為他的其他位都是0,所以他的0可以被省略掉,就寫成1,那這1也就是1。所以十六進制他的最左邊的這位也就是1,整個數就是十六進制的156。這就是二進制轉換十六進制。它沒有你想象那么難,找到規律后也很簡單。
那十六進制也一樣,其實就是四位一劃分,因為二進制1 0000等于十六進制10,它們的道理是相同的。
這就是二進制。
芝嫻:如何在地球表面定位?
向上滑動閱覽
哈嘍,大家好呀,我是地球,今天,我就來為你們介紹一下,怎樣在我的身上做定位。
從我誕生到今天,我和你們,包括你們的文明都有很多的變化。你們對我的認識也是不斷發展的,我們一直都是一起在向前進步。
現在,敲黑板啦,都請坐好,地球本尊——我要為你們介紹一下,初中必學內容,怎樣在我身上做定位?
大家現在都知道有一維空間(線),二維空間(面)是如何定位的。雖說我是三維空間(體)的,但是由于你們生活在我的表面,可以把我的表面當成一個二維的面。
你們會在二維平面上面找到一個確定的點,就是分別用列和排,它們的交織的那個點,就可以稱之為是你們要確定的那個點的坐標。
而在我的表面找尋那個點也可以用相同的方法~首先來看一下,在我表面的“列”:
雖然要將我的表面理解成為一個二維平面,但是這個二維與你們所常見的二維不太一樣,由于我是球體,所以說整個面都是有弧度的,所以列都會會匯聚到南北極點上面。也就應該是地球上的列。
當然,你看看,你有名字,我有名字,我表面的“列”當然也要有名字。要不然多不公平啊。所以說,你們的前人,將我身上的列稱之為經線,好像就是豎線的意思吧。
現在,帶你們來了解一下我身上的排,在我身上,東和西兩個方向是沒有極點的,所以說我的排不會像經線那樣子有著共同的端點,而是一個個平行的圓圈。
這個排就被你們的祖先稱之為”緯線”。
被你們稱之為經緯網,還別說,真的像大網吶,你們人類起名字還是有一定依據的。
但新的問題馬上又出現了是不是?每一條經線該如何表示?每一條緯線該如何表示?
能不能設置一條起點經線和緯線作為坐標軸,用與起點經線的距離來表示其他經線?
可能會非常麻煩,一方面,地球太大了,數字寫起來會非常復雜。另一方面會出現一個大麻煩,地球表面是球面,所有經線都匯聚在極點,從赤道到極點,兩條經線之間的距離逐漸變小,直至為零。這樣是沒法表示的。
那該怎么辦呢?別急,有人發現了我的球形優點,用角度來表示就可以解決這個大麻煩了呀。
首先,要確定一個起點線作為標準,你們中的聰明人發現了我最中間的那條線,那是我最大的腰圍,且其他緯線以他南北對稱。關鍵是這里最熱,你們叫它赤道。赤道定做是緯線的起點,赤道就是零度,那么其他緯線怎么表示呢?
就是緯線上的點到地心的線與赤道面的一個夾角的度數就稱之為是緯度啦,如果可以的話,可以拿橙子來切一下哦。緯線的度數呢,一般都是從赤道往南、北依次增加的,是對稱滴。為了區分南半球與北半球的緯線度數,你們就會將度數前面再加上一個南或北的字母,這樣每一條緯線都可以用緯度表示出來了。
那么,我們再用橙子來講一下經線的表示方法,與緯線的表示方法相似但又有不同,觀察一下經線,能不能找出一條特殊的經線來呢?并不能,那么起點經線該定在哪里呢?聽說是早年在世界經度大會上經過各國討論,倫敦最終贏得了這個資格,所以把經過倫敦格林尼治天文臺的那條經線就定為零度經線,也叫本初子午線。而其他經線怎么表示呢?和本初子午線之間的角度就可以了,哎,兩條線之間怎么會有角度?原來是本初子午線和地軸形成的截面與另一經線和地軸形成的截面之間的夾角。就像橘子瓣一樣。緯度分南北,那么經線分的是東西。這樣任何一條經線的也能夠清楚的表示了。
現在,大家大概能知道經緯網上的經度和緯度是怎么來的了吧!地球表面任何一個點都能在這個網上找到唯一對應的經緯度坐標。
大家下去就可以實踐一下啦,敲黑板敲得我都累了……
這就是在我身上定位啦。你們前人經歷了漫長的認識歷程,讓你們幾節課去探索,真的是有點難為你們啦,但也真心佩服你們。
海粟:忠臣與反臣
向上滑動閱覽
縱觀中國上下歷史五千年,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各個王國風起云涌,從春秋戰國,到宋元明清,一個個朝代隨風即逝,留下了許許多多的文化和故事。而在所有朝代當中,你會發現一個共同點:所有朝代都會弘揚忠這個概念。那么,忠到底是一種什么概念,為什么所有朝代都要弘揚它?而忠臣或反臣,又都是普通人所理解的那樣一黑一白,象征著正義和邪惡嗎?
忠,意思是要去舍身捍衛,絕對服從君王,肝膽相照,不起二心。孔子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便是要求作為子女要對父母肝膽相照,關懷侍候。作為臣子要對國君不起二心,努力報效,做自己應當干的事情。在這種忠的制度下,所有的人都可以在他的等級里做他自己應當做的事,而不是整天勾心斗角。相比于原來的部落社會,人與人之間依靠叢林法則生存,弱肉強食,極其不穩定,忠這個概念顯然是更加穩定和合理的社會形態。不僅如此,忠的一些德性還可以提升各個階級人民的內心修養,讓人的心靜下來。
可后來,忠被國君利用,改變了原有的模樣。想想吧,作為一國之君,最害怕的事情應該是什么呢?就是作為臣子能力很大,而自己能力一般,害怕臣子功高蓋主,將自己頂替了。這時候,國君最需要的就是一種能讓臣子安安分分的當臣子的東西。儒家所推崇的忠便成為了一個很好的工具,如果國君將忠灌輸到人民的觀念中,說忠是最寶貴的品質,并且要求人民從小學習忠,人民從小便建立起對待君主要肝膽相照不起二心的觀念,那么就算這些人長大之后很有才,并且掌握到了許多大權,他們的心里也會存留著一些忠的觀念,因此,大概率不會造反,這也是為什么在后來的許多朝代,盡管國君很荒唐,但那個國家還是沒有就此滅亡的原因。
也就是說,被國君利用的忠,弘揚的忠,其實是一個為了穩固自己的權力,刻意烙印在臣子腦子里的刻板規則,相較于早先儒家提出來的富有仁心的忠,早已淪落為一個政治武器,一種思想烙印,失去了原來的德性層面,之所以國君要把忠立為六德之首,不是因為別的,正是因為這一點和他們自己的利益最相關。
那么,與忠臣相對的反臣,究竟是一種怎樣的概念?難道就是大家普遍所認為的,忠臣代表光明,反臣代表邪惡?我認為不是這樣的:根據以上的分析,忠是一種君王為了加強自己的權力而故意弘揚的東西,忠臣既然遵守這種“忠”說明他們被國君的思想烙印牢牢的烙著,因為各種各樣的環境和教育,完全沒有懷疑過忠的正當性,一句話:被洗腦得很成功。當然,忠臣也不是邪惡的,看看那些為了維護一個將要滅亡的朝代挺身而出的人,比如三國時期的諸葛亮,他們沒有懷疑過他們要維護的朝代的正當性,但他們有自己的理想,自己的抱負,也不失為一個品德高尚的人。
反臣則有著自己的主見,對于忠產生了懷疑:“為什么我要向國君忠?他憑什么在我之上?他不也是通過各種各樣的比較險惡的手段從前一個朝代中奪取天下的?”在這些懷疑之下,他們心中的忠產生了動搖,便可能因為自身能力很強而造反,王朝肯定最痛恨這種存在,因此不惜手段的貶低。也許,反臣只是思想比較活躍,不甘于現狀,能力也比較大的人而已。
忠誠和反臣,一個對忠的觀念唯命是從,一個對忠稍有懷疑,從思想的活躍性來看,反臣更勝一籌。從對王國的幫助性來看,忠誠更勝一籌。如果反臣能力極強且數量只有一兩個,反臣便像新時代的揭幕人,如果反臣密密麻麻,便成為了舊時代的搗亂鬼。忠臣像舊時代的維護者,或者新時代的守舊者。兩者各有各的特點,各有各的作用和性質,絕對不能只憑對國君的好壞這一點來評判,也不能簡單地用正義和黑暗這兩個詞來判斷。
畢竟,任何歷史事件都有兩面性,而歷史往往是由勝利者書寫,并沒有考慮到失敗者。只有懂得質疑和反思,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不盲從書上的記載,才可能看到歷史的真諦。
師魁:How to choose your job?
向上滑動閱覽
Hello, I am frank.Today I will Talk about“How to choose your job”?
I’m thirteen years old and I'm a freshman of middle school. I hare only 9 years away from deciding to choose a job that I want to be when I grow up. But what should I? Job decides everyone’s Adult life.If you start working at the age of 22or 23, there arenearly 40 years to work oh your job ! And yon have to do everyday about 7~12.
So,Hom Can we choose it rightly?Before that,we need to know one thing:what is job?
Job is everyone’s role in society,different people plays different role and have different effect,and people use there effect to support the running of the whole society.
Now we know this,it was just the definition of the job,How to choose is more important than this.
But how?
First,you must like this job.you must have some hobby or interest about this job,so you want to be it and you can do it greatly in happiness. For example,You love guitar,but when yon grow up,you become a math teacher!That doesn’t make sense!You think guitar all day and can't do math teacher as the best.'so,choose your love!
Second,you must study and know this job. You must know every details About this job instead of just like it.If you know ,you can do it in full preparation. For example,you think astrohaut is good and want to be one,but astronaut have to go through.10 years of training, and there are all kinds of risks in going back and forth through space journey,and astronauts is hard to take care of their families. So If you are hard to take this, you can give up or try yourself.If you want to do something,you mu't face and solve thedifficulties to do it! And that’s the temple you have to reach!So you must have some skills about this job,so you can work it fine. Like a cook must have feelings and good taste about food to make them delicious,Engineers must here Visual beauty and know how to work with buildings and Architecture and how to use mechanical machine.If you haven’t ,you must work out with some skills!
Third, Does it worth to do?You must think the value of the job.The work you doing every day is really what you want?when you were working ,you must find out what does it for? Is it just for me? No!It should be for every one in this world!If Iam a teacher,can I make my student more intelligent?If I am a cook, can I make the food more delicious?If I am a Architecture,Can I make the buildings more beautiful?If I am a worker,can I make this whole world more meaningful ?
So,you must have not only found the meaning of job, also ,you need to find the meaning of you own special life! And then,use your job to let your life full with sparks!
After that,you need to give yourself some resolutions to help you to reach you dream,like practice everyday and
Never gives up!
Ok,that's all my speech! I think I can help you guys to find your way and be a winner!
Thank you very much!
丹洋:人與動物
向上滑動閱覽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每一個生物都在不斷地進化,人類也是由最初的南方古猿進化而成,也就是說,我們其實也是動物。但是現在我們已經進化成了地球食物鏈的最頂端,所以往往會忘了這一點,覺得自己是超越動物之上的一個存在,并且感到非常的自豪,自己很強大。這個世界上除了人類,還有很多其他的生物。
這個學期,我們學完了蒲松齡的《狼》,人與動物的關系是對立的;鄭振鐸的《貓》,人與動物是主人與寵物的關系;而另外一篇《動物笑談》卻是科學家詼諧的角度展現了人與動物更親密且理性的關系。這讓我們針對人與動物的關系展開了一系列熱烈的討論。人與動物是的關系是怎樣發展的?當下,人類與動物有著怎樣的關系?未來,我們又應該和他們保持怎樣的關系呢?
原始時期,人們認為萬物是有靈性的。但很快人們為了解決生理需求便不斷地和動物競爭,同時也是為了可以吃飽活下來。隨著人們發明了石器等工具,幾個人協作就可以捕捉一頭獵物,動物被人們慢慢征服。等動物越來越多,捕捉到獵物越來越多,人類將動物蓄養起來,人類還將動物的皮毛撥下來,做成衣服保持溫暖,這也是本能層面的需求。那時,動物已經完全沒有任何的可能與人類抗爭,人類的力量已經遠遠超過了動物,人們與動物的關系變成為了強者與弱者的對峙。當人們在解決了本能生理的需求時,并沒有就此罷手,人們還想通過動物獲得更多的利益,比如獲取他們的獸皮等等很珍貴的部位,于是又開始大量的捕殺動物,很多動物也在瀕臨滅絕。人類與動物最初的關系已經被打破,人們認為自己比動物更高級,更強大。
隨著人類物質生活上的富足,開始有了更高的需求。某些動物可以給人帶來除物質外精神上的娛樂,這其實就是寵物。在挑選寵物的時候,大多數都是喜歡那些長相非常好看,并且習性也比較活潑,和人互動比較多的類型,這也符合人們的需求。人們出于對寵物的喜愛,或者一個人感到孤寂選擇去養寵物。此時,人是動物的主人。這一關系好像也促進了某些動物品種的增多,比如狗可以和人更好的互動,狗的品種得到了發展。但因為寵物此時隸屬于人,所以如果長相不符合人的審美,就可能被嫌棄;心情好的時候對寵物如同自己的親人,但心情不好的時候可能也粗暴地對待他們;甚至當養寵物的情感需求在得到轉移的時候,可能也會是寵物被遺棄的時候;而事實上我們不得不想一想,因為孤獨而去養寵物,對人類來說意味著進步還是退步呢?課堂上我們觀點不一,但我認為,依靠動物轉移自己的情感,可能并不能真正解決自己的需求,人本應該擁有更多的主動性去解決,但此時這樣情感的轉移卻會減弱人類的進程。
除了情感的需求,當然有些家庭養動物,也會是理性的思考,比如養狗看家護院;比如科學家通過動物來做實驗,推進人們的科技發展。那么這樣的行為是否正當?從人類的角度來說,動物的確為人類的科技進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課堂上有同學提出疑問:這些動物難道就應該被隨便解剖嗎?不,他們沒有義務。這就是很多保護動物主義者與科學家的沖突,他們會反對用動物來做實驗。有的同學也認為,即使是動物,也有活著的權利。動物和人應該是絕對平等的。可我認為無論如何絕對的平等在動物和人之間是不存在的,無論是情感還是理性人類具備比動物更多的智慧和可能性。但人類應該無止境地并且認為動物成為實驗的對象并且絲毫沒有反思是正確的嗎?當然不是,即使是選擇了依然要做實驗,對這只小白鼠也有敬畏之心。雖然讓我們想完全和動物平等是不可能的,因為我們本身就更高級,可是我們可否以一種更加人性的方式實驗嗎?減輕他們的痛苦?難道我們不想讓自己的關系和動物更加和諧,達到共存嗎?我想肯定是想的。
尤其是當科技高速發展的今天,人類只有理性,確實可以活著,但正是因為人類還有更高層次的德性,我們還可以反思人與動物的關系是否可以更好?我們的理性應該受到德性的引領,這也是人類獨有的高貴與尊嚴。
三、我與他人
當我們的世界變得廣袤,當我們擁有多元化的視角認識世界的時候,那些我們生命中重要的他人,又會帶來怎樣的思考,怎樣的能量呢?
琳茜:孝與慈
向上滑動閱覽
說起親情,大家都很熟悉,我們今日就從親情的慈與孝兩方面來和大家分享我們是如何學習、如何建構親情觀念的。
我們對觀念的建構是從本能、心理、情感、德性四層次來學習的。我們先來看父母對子女的慈愛,在課堂上探討了動物照顧幼崽是親情的行為嗎?最后我們得知它們是由于刻寫在基因中的生存與繁殖的本能。
大家都喜歡回家的感覺,回家后不僅僅能有好吃好喝,父母和我們進行情感的交流,給予我們理解、接納、包容、支持,這屬于親情的什么層次呢?父母管我們吃喝拉撒屬于本能層的親情,父母給予我們理解、接納、包容、支持等屬于情感層的親情。
父母不僅僅滿足我們生活需要和給予情感支持,我們的成長路上會有很多選擇的時候,父母給予我們理性與方向。在我們成長過程中是需要方向指引、理性分析、思想的引領。這些屬于理性層的親情。
父母對于子女的愛可以分兩種,一種是母性之愛,主要是道德禮儀和品格氣質。另一種是父性之愛,主要方向與理性,當然在每個家庭中具體給予這兩種愛的人可能不同。
不管是父性之愛,還是母性之愛,都是家長給予孩子的愛,都是慈愛,孩子將來或是有責任感、擔當、獨立、自信,還是自卑,懦弱與被動,都和父母的愛和家庭教育分不開。我們常說的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這是在什么層次講親情呢?這是慈愛的德性層。
父母可以給予孩子慈愛,子女在有獨特能力的時候,就要給予父母一定的孝。而孝是什么呢?是就是建立在父母與我們的一種鏈接。當然,動物沒有親情,更沒有孝。所以這所謂的孝與慈愛,都是人類獨有的。
當我們長大后,父母老了僅僅照顧好父母的吃喝就夠了嗎?你從小家庭生活幸福,自己和父母的感情很深,長大以后回想父母給予你的包容、接納、溫暖等。你此時內心也會想好好照顧父母,他們愛你,你也愛他們。經常回家看看父母,陪父母聊聊天談談心。給父母一些物質或者心靈上的安慰以及幫助,這樣的孝屬于什么層次呢?屬于情感層。
可現實社會很多父母都是盼著孩子回來看看,他們把孩子養育長大,可是孩子卻走了,他們成了所謂的空巢老人,盼不到孩子回來,永遠是那么孤獨的拿著一個報紙。
我們還在課堂上一起討論了愛控制孩子的父母。案例中的小剛因為母親一直在控制自己,最后承受不了母親對極強控制的愛,變的很自卑,還走上了自我放棄、墮落的道路。在這時小剛也要發現自己的孝,也就是理性的孝,要有談話與反思,在有理性反省的能力之下,和母親溝通,分析問題,讓母親反思,從而去調整。
那孝的德性層面是什么呢?就是我們常說的仁心外推,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這就是我們基于本能、心理、理性、情感,從慈與孝的層面對親情觀念的建構。當然觀念建構,還要和我們的生命、生活相關聯,去對應、反思、調整。我的分享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我們建立小組,大家一起討論,相互協作。第一次發現組織起4個人原來那么不容易,也第一次體會到4個人完成一項合作的任務,即使是分享最普通的小吃也那么可口。
當然,不同的我們還會產生摩擦,大家不一樣的性格,不一樣的對話方式,甚至對一個問題不一樣的理解,每一個小組都出現了不同且又類似的問題。
最終,當我看到你們嘗試靜下心來,互相學著去理解,學著去理性地解決問題的時候,真的特別欣慰。
當同伴出現問題的時候,究竟誰來承擔責任?居然沒有看到任何人推卸責任,而是個個站出來反思自己,反思自己對同桌鼓勵不夠,反思自己率先坐的不好,反思相互輔助的力量不夠。的確,那些時刻,我被你們感動到了。
犯錯的同學,感恩別人的理解,也在大家一點一點的磨合中,明確著底線,逐漸尋找著自己的方向。
一份份檢討不再是你們犯錯的依據,而成為了你們自我反思的最好證明。它記錄著你們共同的成長,記錄著你們一步步學會處理復雜的問題,記錄著一群小伙伴開始擁有共同的方向,并且慎重地,決定一起往前走。
而你們的小組合作也完全沒有受到局限,互相協作隨時隨地便會展開。
小組討論逐漸不再是一個人的長篇大論,不再是一個人的專屬舞臺,有人開始率先學著輔助存在困難的同伴,總是在講解的過程中停下來詢問:你有沒有聽懂?你來說說你的理解?這就是榜樣的力量,這就是核心成員的樣子,這就是領袖力所必不可少的承擔。
當朱林那天出現在講臺前,和大家分享他們小組討論共識時,我真的太為你們驕傲了,為朱林的成長驕傲,更為你們的互相成就而驕傲。
是啊!我們是一個集體,我們期待集體中的每一個人都可以發光,而相互成就其實非常難,因為那個時刻你的心里不只裝著自己,還裝著這個集體,你們的關注點不只是自己的突破與飛躍,你們還在用自己的能量成就著同伴,并能夠為彼此喝彩!你們的心在逐漸變大,你們的世界正在變得廣袤……
這就是你們:可以彼此協助,彼此喝彩。
這就是River發著光的絢麗時刻,這就是每個真正長大的你們的樣子!去熱愛,去行動,去承擔,去分享,去合作!
這段旅程也因為有他們,你們碩果累累;因為有他們,你們豐富多彩,充滿挑戰而又趣味無窮。
因為有他們,遇到困難的時候,你們可以勇往直前!
因為有他們,無數的難題都在一步步迎刃而解。
你們被注視,被引領,被祝福,勇敢地前行!
你們太幸運,背后還有一群愛學習,愛你們的父母,在前行路上為你們,為班級遮風擋雨,于是River也凝聚成了不懼風雨的大家庭!
四、我與自己
擁有了這一切的我們,不再是一個人,不再為不知方向而搖擺,風雨依舊在,陰霾也會來,但是這就是生活的全部,我們越來越有力量,走得勇敢,走得堅定,去認識我們自己,接納我們自己,超越我們自己,因為生命那么迷人,不是嗎?
致青春
River 粟
青春
你悄悄地走來
像春天之神
給我的心帶來一片綠蔭
使我慢慢走進這青春的圣園
呼吸那新鮮的空氣
品味甘甜的泉水
觀賞花草百花齊放
仰視整個園地
可是黑夜里,危險顯現
好似一道閃電
直直劈下
隨之而來的
是急躁的火
燥熱的空氣
烏黑的圣園
也許,清涼的甘露會撲滅這場大火
不,甘露終將到來
正像樹上的花
終將開放
宜鎂:認識生命
向上滑動閱覽
初中,一個新的節點,一段新的成長。開學坐在似乎一樣的教室,但我卻對這段新的旅程心存憂慮。不管是逐漸增加的學科,還是各種方面的問題,都讓我十分不安。初中的生活到底會是怎樣的呢?會與原來有什么不同,新的學期我能不能比上個學期變得更加優秀,或是能夠超越以前的自己?我看了一眼桌子上散落的圓珠筆,陷入了沉思。
很快,初中的生活展現在了我的眼前,那些迎面而來的困難也印證著我的不安。對我來說,在政治、地理、生物、歷史、信息技術之中,最有把握的可能還是歷史。光是在小學期間,我對歷史就有著與其他學科相比更加獨特的、濃厚的興趣。而生物與地理,本來我以為自己一定會愛上的兩個學科,卻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出乎意料地成為了我最大的兩個難題。
就連我自己都十分疑惑到底是什么原因導致的?這兩門學科我在最初是有興趣的,因為所有學科其實都是有著聯系的。當我在學歷史的時候,總要思考最開始人類的誕生,那就會涉及到生物以及進化論。而當我在閱讀一些著名的戰爭史,又一定離不開對地理的了解,不然可能甚至都無法知道一場戰爭是如何導致或結束的。那么為什么我偏偏就提不起精神去學好它們呢?要我說,這簡直就是不符合常理的。
我在一段時間內選擇放棄了這兩門學科,繼續去鼓搗歷史的論文以及批注資料。最終的結果也是自然的,地理以及生物居然漸漸演變成了我最差的兩個學科。課堂上老師正帶著大家擺弄地球模型,我卻心不在焉的一邊玩著桌上的圓珠筆,一邊看著窗外太陽光穿透的云層灑向大地時所散發著的刺眼光亮。如果我認真聽講了,這時候搞不好會想起老師上次所講的地球的自轉太陽光的直射現象以及時區。
這樣悠閑的時刻,一個聲音突然將我從內心世界里扯了出來。
“宜鎂!組長!”
我猛然抬起頭,對上了我們組中其他成員們或是無奈或是急迫的目光。我扔掉手中的筆,露出一個有些尷尬的微笑,試圖遮掩般望向了地球模型。他們見我這副樣子,也只能嘆著氣。 現在我的偏科幾乎已經算得上是全班公認的客觀性事實了。雖然,也許吧,我并不想讓自己偏科。
又有的時候,這樣急切的聲音略帶溫和。
“宜鎂?你聽懂了嗎?”師魁的聲音從一旁傳來,直穿過我的大腦然后飛了出去。
好吧,我承認自己剛才什么都沒有聽見。
“你們剛才說什么了?”我試圖努力集中注意力。
“地球的公轉啊,你聽懂了嗎?”
我慢悠悠地轉過頭來。
“啊,我好像…沒聽。”我沖著他們報以一個抱歉的笑容。
“唉,那我再給你講一遍,你要聽好了哦!”師魁的千叮嚀萬囑咐以及一旁群曉無奈的麻木眼神再加上方冉在我胳膊上死命的一掐,總算讓我已經飄到九霄云外的魂魄回歸了身體。
“哎哎哎疼!”我倒吸了一口涼氣,半昏半醒地聽著師魁給我講地球公轉以及四季是如何形成的。
在試圖跟上他節奏的兩分鐘后,我還是決定,算了吧。于是,又是一節我沒有認真聽講的地理課。
鈴聲響起,本來準備趁著課間再去詩集里翻譯兩首詩出來的我,一聽到前面傳來的若隱若現的“生物課”這三個字,我險些再次暈過去。講真話,我一點都不討厭生物課,但是生物真的好難啊!包括實驗報告單,人家一寫都是9分、10分,可是我每次也只有個7分。再加上生物中那些復雜的構造,它們的習性,它們的特征,可謂是讓我一臉懵。算了,估計這節課我還是聽不懂,那就先湊合吧。
上課了。這節課我們要開始學習細胞的另外一個結構——細胞核。抱著反正也聽不懂那我就聽聽的心態我在課堂開始的時候并沒有走神,并且讓自己一直努力地跟著老師的節奏。結果不聽不要緊,在聽了半節課之后,我突然覺得生物好像也沒那么難,甚至還挺有趣的。
于是,這節課可能成為了我從開學以來聽的最好的一節生物課。
接下來的幾個星期時間,我就好似是突然發現了生物的魅力一般開始在生物上著了更多的力,并且在每一堂生物課上都保持著良好的狀態。這也讓我的生物實驗報告單的成績在逐漸增加提升。而當我第1次獲得9+的時候,我就是呆立當場。
我得了9+?這次全班實驗報告單的最好成績?這是真的?老師不會又是像上次那樣看錯名字了吧?老師在開玩笑?我的心里一時飛速的竄過無數個念頭。老師似乎是察覺到了我的疑惑,為我解答說。
“這幾節課宜鎂的狀態大家應該都察覺到了吧,在上課的時候節奏跟得很緊。她說她不敢相信,但是這個9+我一點都不意外。她以前總說是覺得生物太難,但其實是因為沒有投入專注而已。”坐在我前面的師魁從座位旁邊伸手給了我一個大拇指。
我在那一瞬間似乎體會到了一種莫名的成就感與自信。突然間生物、地理好像都不再是我的阻礙了,兩條全新的路為我敞開。
不知道是怎樣的時刻,我逐漸感受到,生命的每一次覺醒,每一次掙扎都來得一點不容易。我們讀著經典,學習孔子時,我們跟隨他的腳步周游列國,用另外的眼光去看這個偉大的人物以及偉大的精神。我們學習《詩經》與《楚辭》,聆聽最古老的歌謠與中華最寶貴的文化。我們一起討論《安提戈涅》并且演繹它,從中了解什么是人的選擇,人性的高貴與稀少之處。課堂上我們在思維上與那些偉大的精神對話,嘗試與他們比肩,與他們站上一樣的高峰,用他們的眼光去看這個世界。我們在這些課程中了解何謂人之高貴,何為生之意義。是的!這所有的活生生的經典都會擊中我,甚至震撼我。可是,縱然我們在精神上與他們有著這樣的對話,卻依舊會在自己的生活中遭遇無窮無盡具體的問題以及困難,這些困難等待我們去解決。
那么這時候也許你就會感到疑惑,既然精神與生活是區分開的,那么我們又為什么要學習這些東西呢?讓我來回答你吧。生活中,我們會遇到很多問題,這是必然的。而在面對這些困難時,你會發現,當有了這些精神與靈魂向我們昭示了何為生命的燦爛以及照亮了我們前行的道路時,困難就不再如此可怕。因為已經有人用他們的方式為我們留下了一盞照明前路的燈。也許我現在還并沒有完全達到我的目標,甚至也許這個問題剛剛解決完,就會又出現新的一個問題。但是請記住,當我們的精神已經長期被這些事物所沉浸所引領的時候,我們便可以在掙扎中趟出一條這樣的道路,在自己生命中的黯淡時刻,去反思,去超越,我需要感謝我的同伴們,仰視那些偉大經典中高貴靈魂對我的指引,所以,我們都要勇敢地直面自己的困難,直面我們遇到的種種當下,因為那些力量就在我們的生命深處,蓄勢待發,我們生命的超越也永無止境!
這一路,我們追尋“我是誰”“我要到哪里去”這些一生都在追問的終極問題。但是青春是什么?就是熱烈的歌唱,就是圍繞在偉大事物周圍,不斷地高歌,飛翔,甚至不畏懼所有外界的干擾,朝著尋找自己的方向持續前進,“也許我不能兜完最后的一圈, 可我總要試試”,也許依舊不知道“我是誰”,但至少我可以成為鷹,成為暴風,成為一首偉大的歌,或者其他,可以展現你獨特生命姿態的樣子……
我過的生活
里爾克
我們過的生活,像在事物上面兜著
越來越大的圈子。
也許我們不能兜完最后的一圈,
可我們總要試試
我們繞著上帝,繞著太古的高塔
已兜了幾千年之久
依舊不知道:我們是鷹,一陣暴風,
還是偉大的歌。
青春之路,也是一場尋找遠方的路,更是一步步獲得自由之路。你的遠方有多遠,帶著自由去吧!脫掉束縛你心的一切的一切,去追尋,去創造!去命名屬于我們每一個人的遠方……